03.05 微距拍攝要怎麼控制焦平面?有哪些技巧?

漸行漸遠9834


拍攝微距題材,對焦是關鍵也是難點,想拍好微距,個人覺得這幾點需要注意:

光圈要適當縮小。

微距題材不同於普通題材,由於需要把微小物體以較高倍率呈現出來,所以鏡頭不免要與拍攝物體距離很近。加上微距鏡頭多為中長焦段,“拍攝距離”和“焦距”這兩個與攝影景深關聯度密切的參數都使得景深較淺,所以焦平面會變得非常“薄”,另外一個決定景深的指標“光圈”就需要適當縮小以合理控制景深不要太過“淺”,否則過淺的景深會讓畫面縱深清晰範圍太小,照片主體部分也被虛化過度,適當把景深控制在合理範圍是必要的。

使用手動對焦。

微距鏡頭對焦行程一般都比較長,有非常好的手動對焦體驗,手動對焦環設計也比較寬大,這些設計都是為了這種拍攝題材而有意為之的,就是為了拍攝者能充分使用手動對焦功能。為什麼在自動對焦很成熟的今天還要用手動對焦,這就是微距題材的特性,景深較淺、拍攝距離近,自動對焦精度可能不夠用,用傳統的先對焦後構圖方式更容易失焦,因此把相機lv實時取景打開,放大焦點位置,用手動對焦精細對焦是微距對焦成功的一大保障。

上三腳架。

三腳架對於微距題材拍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輔助工具,很多情況下都是有必要把相機架在架子上拍攝的。原因很簡單,正如上文提到的,手動對焦需要相機保持穩定,這時候最好上架;景深淺,對焦時微小移動有可能導致失焦,這也需要上架子;光線不充足的情況下又要適當縮光圈,快門速度也提不了太高,為了穩定性也要上架子。

提升微距題材的對焦成功率上述幾點比較重要,需要多動手嘗試,經驗也會不斷提高,祝廣大微距攝影愛好者都能拍出滿意的作品。


卷太郎攝影坊




您提出的這個問題的實質是微距攝影時的景深問題。


微距拍攝,景深非常有限,即使縮小光圈也不會提升很多。說實話,以通常的正統技術很難達到大範圍的景深效果。


以佳能EOS5D4配合100mm微距拍攝為例,當拍攝距離縮短到200mm的時候,即使使用F16這樣光圈,也只能獲得如下的景深:


景深最近點:199mm

最遠點:201mm

總景深:1.9mm


所以您無論如何都做不到,一隻蝴蝶前後的景深範圍要求,肯定超過了1.9mm。


而光圈收縮到F16,對於真正玩過微距攝影的朋友來說都知道:風險太大了。


因為快門速度會降低到不能忍受的程度。即使手不抖,用三腳架拍攝,風都能吹得花兒亂動。那你就很難得到清晰的照片了。


用PC鏡頭同樣無解。您不要覺得PC鏡頭(透視調整鏡頭)可以獲得任意的景深。PC頭仍然是有景深的,仍然需要遵循沙姆定律的原理。何況PC頭沒有微距功能。



目前,一種方案,換用小尺寸傳感器的相機,您可以獲得更短焦距的鏡頭。比如您用全幅機90mm的微距,在M43上,只需要45mm微距就可以了,景深自然稍微大一些。


另一種是用作弊的方式。目前貌似全世界只有2臺相機有。奧巴的EM1MK2和EM1X。它們有景深合成功能。


焦點合成功能,可將在不同焦距條件下捕捉的八張圖像,自動合併為單張前景與背景均對焦清晰的圖像。



91拍照聊相機


微距攝影其實我不算精通,因為我沒有專業的微距鏡頭,不過這不妨礙我喜歡微距攝影。我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與個人經驗。

你說控制焦平面,我覺得要控制焦平面只有控制光圈大小和鏡頭與拍攝主體的角度這兩個方法。

1.使用小光圈拍攝

微距拍攝其實由於拍攝距離較近因此往往景深很淺,所以通常為了畫面或者主體清晰,一般使用較小的光圈拍攝,比如光圈f11以上。

2.注意鏡頭與拍攝主體的角度

焦平面是焦點所在的平面,微距鏡頭的景深很淺,如果光圈開得比較大,焦點之外幾乎虛化得比較嚴重,即使是焦平面上也有不同程度的虛化。



我覺得你拍的蝴蝶挺好的呀,這個角度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焦平面使蝴蝶都比較清晰了。因為蝴蝶整個翅膀與頭部是在一個平面上的,因此對焦在翅膀上整隻蝴蝶就是清晰的。

如果換個角度,不是與蝴蝶呈垂直,那麼可能你對焦在頭部,蝴蝶其他地方就虛化了。

我自己也曾經想拍蝴蝶,不過我失敗了,阿哈!我沒有專門的微距鏡頭,我是50mm鏡頭加上近攝圈,對焦距離只有5-15釐米左右,沒等我靠近它就飛了!

這張是我唯一走運拍到的蝴蝶照片,就是角度不好導致的蝴蝶只有部分清晰。這是給你舉的反例!

想要使用微距鏡頭拍攝得更清晰還有兩個辦法:使用三腳架和增加照明燈具。

3.使用三腳架

使用三腳架可以保持相機的穩定性,也可以適當降低拍攝的快門速度。相機穩定自然拍出來的照片不會因為人為抖動而導致的不清晰。

不過,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拍蝴蝶微距大多情況下三腳架用不上,因為沒等你架好腳架,蝴蝶都不知飛哪去了。

當然,如果你瞭解蝴蝶的習性,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對象是可以使用的。比如清晨蝴蝶未活躍或者黃昏蝴蝶找好位置準備過夜。還有就是你發現剛孵化的蝴蝶或者正產卵的蝴蝶等情況。

4.使用微距攝影燈具增加照明

微距攝影通常使用較小光圈拍攝來保證拍攝主體的清晰度,從而導致曝光的其他要素快門速度與感光度跟著變動。為了使用較快快門和較低感光度,那麼就需要補光。因此,比較專業的微距攝影一般都會準備輔助燈具。

我自己沒有專業微距鏡頭,拍微距只是玩玩,所以一般使用手電筒而已。認真玩微距可以網上買些微距專用燈具。

我個人覺得微距攝影的攝影技術是一方面,其他方面也很重要,比如耐心,比如審美,比如對拍攝對象的瞭解。像你拍蝴蝶,最好是多瞭解蝴蝶的習性,多學一點相關的生物學知識,比如蝴蝶的種類,活躍時間與經常活動區域,特點等。

歡迎關注與評論,我是攝影之眼,一起交流學習攝影


阿愷紀實



(微距鏡頭最近端拍攝距離下所形成的景深“焦平面”
,薄如紙片)

題主所說的微距拍攝的“焦平面”指的應是微距鏡頭的在微拍段的窄淺景深。

百微鏡頭微拍段在最近端0.31m至最遠端0.48m之間。

微距攝影的關鍵所在,就是處理好被攝主體所處的“焦平面”與鏡頭(焦平面)的平行一致。是拍攝者依據不同微拍被攝主體做出突出主體特徵的取捨過程。


鏡頭焦平面在相機頂端的標識

(1)主體為靜物,如花卉等。用上腳架等支撐物,耐心調整拍攝平面,應該是比較容易的(這裡就不展開了)。


(2)主體為活體。許多(微拍)情況下,相機用上三腳架會影響現場拍攝的靈活性。因而,在多數的微拍活體時,主張還是以手持相機動態的隨主體平面的變化而改變拍攝角度,以隨時保持“二平面”的平行拍攝(至少獨腳架也比三腳架來的靈活許多)。

(3)微拍最近端“焦平面”下拍攝,鏡頭對焦模式設為手動。對焦只需靠前後微移就容易完成。一來快速簡便,二來也可避免近距離微拍時鏡頭對焦不暢,錯過拍攝時機。

(4)快門的設置。以拍攝環境和拍攝主體而決定安全快門。拍攝環境主要是指拍攝時微風的大小。而有些活體昆蟲(如蝴蝶時常伸縮的口器)會有些帶有一定速度的活動,需要相應的安全快門清晰拍下。好在現今的單反大多高感IS0能提供一定的安全高快門。



蝴蝶吮花時吞吐的口器

1,幾種常見蝴蝶的拍攝。蝴蝶的拍攝,需要關注的是蝴蝶的眼睛,翅膀和觸鬚三者儘可能的同處在同一“焦平面”上,以期較完整的達到拍攝目的。

(1)小灰蝶的拍攝。小灰蝶是常見蝴蝶中體型較小的。停棲時翅膀也多是合攏直立。是最容易在微拍“焦平面”中完整拍攝的蝶。


停棲在手指背上的三星雙尾燕蝶

小灰蝶多數不畏人,吮花停棲時間較長,相對的可以耐心選擇拍攝時機。

棋石小灰蝶


夏天的味道(小灰蝶的觸鬚)

(2)弄蝶的拍攝。弄蝶體型的大小多數與小灰蝶相近。大多也不畏懼人。但弄蝶停棲時四片翅膀多是兩兩直立兩兩平伸呈“立體狀”。如下圖(手機相機中的弄蝶)。因而,要清晰微拍弄蝶的“立體”全貌,需要保持一定的微拍距離的。

與其它蝴蝶不同,弄蝶的彎鉤狀觸鬚與大眼睛是其特色。因而,近距離微拍處於“焦平面”的弄蝶觸鬚與眼睛,卻可顯出弄蝶另一番“虎虎生風”氣場。



(3)粉蝶的拍攝。應該是最最常見的蝴蝶。體型大小介於小灰蝶弄蝶和蛺蝶之間。喜歡吮花,雖敏感性略強於小灰蝶和弄蝶,但也是容易拍的。許多時候微拍距離處在微拍端的中遠端。


菜粉蝶(百微


黃粉蝶(手機相機)

(4)蛺蝶。體型屬於中大型蝴蝶。種類多,色彩多樣,敏感性較強。停棲時4支翅膀常不停的張合抖動。這倒也給了拍攝翅膀完全張開後的機會了。只是許多情況下,蛺蝶的拍攝己超出了微拍範圍了。

孔雀蛺蝶(百微)
石牆蝶也叫絲巾蝶(百微)

黃三線蝶(百微)

而有些蛺蝶因形體大和敏感性強,得用中長焦來拍攝了。
甲仙綠蛺蝶(200mm)


(5)鳳蝶。是蝴蝶中體型最大的蝶。除了特寫,拍鳳蝶的全貌似乎已經不是微距攝影的範圍了。許多時候得用長焦來拍囉。
2,其它昆蟲的微距拍攝。都說“一通百通”。其它昆蟲的微距拍攝也是根據取捨的需求不同控制調整微拍的“焦平面”。
狹長前鍬甲(百微)


構月天蛾幼蟲(百微)

齒緣剌獵椿象(百微)


卷葉象鼻蟲(百微)

角蟬(百微)


蛺蝶幼蟲(百微)

盾天蛾(百微)


銀帶三尾小灰蝶(百微)

時常的聽影友說:近距離拍攝會驚擾被攝主體。其實,有許多的昆蟲並沒有如我們所想的那麼容易被驚擾。也許,心平氣和,耐心靜心的拍攝,是拍攝者接近被攝主體的好方法。


閒人小攝fjsm


花兒朵朵美





用戶80366478496


我用手機加微距鏡頭拍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