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創業圈兒不能踩的坑(下)

都說創業圈風起雲湧,就算再有經驗的投資人,也往往會有捉摸不定的時候。今天,我們就繼續為你盤點2017年,那些曾經閃耀,卻又緩緩墜落的創業流星們。

Maple

同中國的市場環境不同,受多方成本和區域限制,外賣業務一直是餐飲創業領域的雷區。

然而以紐約市為基地的食品派送服務公司Maple自2014年成立後,卻一度引發了紐約客的競相追捧。不同於專注於餐飲遞送服務,連接消費者和餐廳的Seamless,也不像Blue Apron只為消費者提供食材和菜譜。Maple創立之初的理念,是打造一家沒有“餐廳”的餐廳,通過節約店面運營成本縮減壓力,並依賴電子技術為消費者升級外賣體驗。

創業圈兒不能踩的坑(下)

在高端餐廳公司Momofuku的創辦人David Chang的支持下,Maple瞬間成為美食界的寵兒,就連其隨餐附贈的餅乾都成為了網紅爆款,估值也曾高達1.15億美金。

但是,作為一家餐飲電商,Maple在用戶獲取和配送服務方面的投入要遠高於他們所節約的店面費用,偏向白領的服務群體顯然也無法拉高他們的平均訂單額度。近幾年更是每況愈下,基本都是靠燒錢倒貼運營。儘管他們融資了2900萬美元,但因為業務模式難以可持續發展,最終Maple還是於今年五月宣佈倒閉,其小部分團隊則被英國食品配送服務公司Deliveroo收購。

Jawbone

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先驅,成立於1997年的Jawbone本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藍牙音箱品牌之一。而在2011年,他們決定搶佔可穿戴智能設備這一藍海市場,並憑藉造型獨特的回形針手環逐漸聲名鵲起,成為了市場上首批智能手環成員。

在最顯赫之時,Jawbone所擁有的專利價值超過上千萬美金,堪比谷歌蘋果等科技巨頭,而他們的巔峰估值,也高達32億美元。

創業圈兒不能踩的坑(下)

令人唏噓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們標榜健康監測公用的手環產品,不管後續如何更新,卻始終無法改善其性能上的缺陷。同時,除去時髦的外形,偏低的性價比也常常讓人詬病。2015年,他們又陷入了同競爭公司Fitbit的專利訴訟,隨後便在曠日持久的訴訟中,難敵後來居上的蘋果小米等同類產品,而就連他們本身的王牌產品,也丟失了原有的市場份額。一代巨頭,從此一蹶不振。

Jawbone在去年便停產了一系列招牌產品。今年七月,Jawbone 正式關門大吉,開始清理資產。隨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Hosain Rahman在醫療硬件和軟件領域創立了一家名為Jawbone Health Hub的新公司,他們號稱,還將會繼續專注健康方面的產品服務。

Dopper Labs

而同樣在智能穿戴設備上敗下陣來的,還有創辦於2013年的Dopper Labs。2014年,他們依靠一款在Kickstarter上成功的眾籌產品,號稱可以降噪護耳的“聲波濾鏡”殺入戰場。隨後,他們便明確且堅定了在耳機產品上的發展方向,併成為了同類創業公司中的領頭羊,並融得了數千萬美元的融資。

2015年,他們發佈了可以號稱“將計算機裝進耳朵”的智能耳機操作系統,系統中包括了讓人驚豔的耳部AR、智能降噪等多種實現性創新。

創業圈兒不能踩的坑(下)

緊接下來的2016年,Dopper Labs又野心滿滿的發佈了品牌的第一款革命性無線耳機Hear One。然而,這款承載著全公司信念與使命的產品,不僅遠沒有達到他們預估的過億美金的銷售額,還釀成了他們創業生涯中的最大失誤。作為蘋果AirPods的直接競爭對手,他們本有著更誘人的功能與願景,但在產品發佈之後,他們卻因為產能過低,浪費了最佳的上市機遇,遭遇了首代蘋果AirPods毀滅性的狙擊。

更致命的是,Hear One產品在續航方面的嚴重不足,也讓他們標榜的“耳朵上的計算機”成為虛幻。最終,這款產品只銷售了25000筆。

“我非常的遺憾的告訴大家,Dopper要停止營業了。”他們的聯合創始人之一Noah Kraft在他們最終的公開信中寫道,而談到他們失敗的最大原因,他也毫不避諱的承認到,“我們敗在了這場PK硬件的戰役裡。”

Raptr

Raptr2007年由職業電競選手,美籍華人方鏞欽創立。他曾經奪得世界遊戲大賽的冠軍,並被稱為是電競界的麥克喬丹。作為一款遊戲類應用,Raptr的最初定位為具有社區和社交性質的即時通訊追蹤和數據成就平臺。

創業圈兒不能踩的坑(下)

隨後,他們又把運營範疇增加了遊戲優化,以方便遊戲用戶進行設置管理,並自動優化遊戲設置。在世界範圍內攬括了超過4000萬的用戶後,Raptr又於2015年推出了可以記錄剪輯製作遊戲過程的Plays.tv服務,因此還被戲謔的稱為是遊戲界的Instagram。

2016年,Raptr失去了芯片製造巨頭AMD這一合作伙伴,這也意味著,遊戲玩家們在日後更新AMD顯卡驅動時,將不再捆綁下載Raptr應用。隨著越來越多的遊戲公司都開始提供類似的服務,Raptr的實用性大打折扣,這家曾經估值高達1.7億美金的遊戲巨頭,最終敗給了遊戲王國的改朝換代。

Quixey

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應用的的重要性正在逐步超越傳統的Web網頁,誕生於2009年的Quixey,不同於其他搜索引擎系統,是一家對手機軟件內部信息進行搜索的創業公司。

準確的說,通過這項技術,用戶可以通過“功能搜索”,描述自己的需求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更精準的獲取理想應用。

創業圈兒不能踩的坑(下)

曾經何時,他們還被視為是可以挑戰谷歌、百度的搜索引擎未來霸主,還獲得了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超過1.3億美金的風投。然而,這樣技術上的先行卻尚未帶來任何獲得消費者認可的實質產品和業務。

Quixey的野心本不侷限在應用商店搜索上,他們一直主打的“深度學習”體系,也直接顯示了他們眼中瞄準的全平臺覆蓋目標。但事與願違的是,他們的大部分流量都來自於包括Sprint在內的運營商合作伙伴,而佔據先天優勢的蘋果和谷歌,隨後都在自身的平臺基礎上推出了更好的搜索功能。

在舉步維艱之中,一度風光的Quixey裁掉了大多數員工,正式關門,並決定重新規劃戰略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