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好山好水好普洱——墨江歷史名茶:迷帝茶

好山好水好普洱——墨江歷史名茶:迷帝茶

新撫鎮位於墨江縣西北部,從縣城過去要走106公里。就在這麼一個今天看來非常偏遠的地方,過去卻是茶馬古道從寧洱經通關到鎮沅與景東的必經之地,藏區的馬幫每年都要經過這裡來馱茶葉。現在新撫鎮政府的駐地塘上街,過去就是一個繁華的古道集市,南來北往的馬幫馱來了人氣與各種商品,也馱來了墨江的歷史名茶——迷帝茶。

好山好水好普洱——墨江歷史名茶:迷帝茶

皇帝代言的茶

乾隆皇帝極愛普洱,曾經寫過一首《烹雪》來為普洱茶點贊:

瓷甌瀹淨羞琉璃,石鐺敲火然松屑。

明窗有客欲澆書,文武火候先分別。

甕中探取碧瑤瑛,圓鏡分光忽如裂。

瑩徹不減玉壺冰,紛零有似瓊華纈。

駐春才入魚眼起,建成名品盤中列。

雷後雨前渾脆軟,小團又惜雙鸞坼。

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來足誇雀舌。

點成一碗金筌露,品泉陸羽應慚拙。

寒香沃心欲慮蠲,蜀箋端研幾間沒。

興來走筆一哦詩,韻葉冰霜倍清絕。

迷帝茶原名米地茶,米地為界牌村米地。這界牌村過去是鎮沅、新平與墨江三縣的交界處(故名界牌),也是古代的交通要道,有著繁盛的集市。在所有普洱茶之中,乾隆皇帝最愛這來自界牌村米地之茶,曾賜“歲俸京師”匾一塊,故此米地茶就變成了迷帝茶,能讓嘗過世間百味的皇帝都為之傾倒的茶。

品茗

好山好水好普洱——墨江歷史名茶:迷帝茶

迷帝茶葉邊鋸齒明顯,夜色較深,程墨綠色,芽孢飽滿,茶葉條索細嫩顯毫,湯黃綠而清亮,苦澀明顯,苦顯於澀,苦化去較快,回甘快速而持久,茶香中有少許蘭香,為普洱茶中的上品佳品。

高山雲霧出好茶

好山好水好普洱——墨江歷史名茶:迷帝茶

據史料記載,墨江新撫鄉一帶種茶始於明朝神宗時期,距今已400來年。到清代新撫鄉一帶茶葉生產與貿易已有較大發展,今鄉政府所在地當時叫“唐上街”,已是茶馬古道的驛站之一,商賈雲集。

迷帝茶區的新撫鄉屬哀牢山系,山高林密,生態保護較好,在山中還有大量野茶山分佈。在趙氏老茶園中還立有一個石牌,上書“迷帝茶源”,以示其地位之尊。

好山好水好普洱——墨江歷史名茶:迷帝茶

好山好水好普洱——墨江歷史名茶:迷帝茶

迷帝茶作為普洱中的高檔茶品,生長環境難以複製。正宗迷帝茶只有在米地、破木、會佘三處。這裡海拔1890米,年均氣溫16℃,相對溼度80%,常年雲霧環繞,茶葉生長期長,採摘期短,產量極地但是質量極高。只有這個地方,這種環境產出的茶才是正宗的迷帝茶。也正因為如此,迷帝茶產品的茶多酚氨基酸等有益物質的含量比一般茶產品高。

好茶要講究喝

好山好水好普洱——墨江歷史名茶:迷帝茶

選用胎土厚、燒結度低的紫砂壺。

充分利用紫砂壺物理結構的各種特徵,既利雜味吸附抑制,又利葉底透氣保溫。同時,寬口大腹矮身桶的壺型,更利於對注水、水溫的控制和雜味的逸散。最後,茶壺一定要出水快速通暢。熟茶的濃度在浸泡中隨時間變化很快,且葉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壺難於控制茶湯濃淡。

用PH較高(7~8)的礦泉水沖泡。

好山好水好普洱——墨江歷史名茶:迷帝茶

適當的醒茶

所謂醒茶,是指沖泡茶葉前改變茶葉的存放環境。比如從茶餅上撬下,置於陶罐中一段時間,令茶葉適當接觸空氣,調整其內部含水量。

沖泡前水烘。

水烘的常見方法有三種,列舉如下:

第一種:敞開壺蓋,用熱水淋壺身

第二種:敞開壺蓋,將壺置於一個煮水容器內的一個架子上,像蒸饅頭一樣蒸。

第三種:敞開壺蓋,將壺置於一個煮水容器的蓋口上蒸。

好山好水好普洱——墨江歷史名茶:迷帝茶

控制泡茶水溫

總的來說,水溫降低,各種氣味都會變淡;提高水溫,各種氣味加強。連續高溫的浸泡是激發老茶陳香的不二法門。紫砂壺本身保溫性能強,還可以蓋住壺蓋用開水不斷淋壺以提升浸泡溫度。而蓋碗保溫性能較差,其中葉底在無水浸泡的情況下降溫極快。有個重要的技巧:出湯後先給蓋碗注水,而後再用公道杯給品茗客斟茶。

控制注水水流的穩定性

好山好水好普洱——墨江歷史名茶:迷帝茶

手法的問題是一個要點,這裡說一下。一般來說:香靠衝,湯靠吊。也就是說,如果希望讓茶湯高香,我們就快水猛衝,讓茶葉在容器中翻騰激盪,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時會犧牲湯感;如果希望讓茶湯綿密柔軟,我們讓水流在一個點上穩定而緩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這樣又會犧牲香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