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豫劇六大名旦,都是一代大師

豫劇六大名旦 :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桑振君。這六大名旦中陳素真是年齡最大、從事豫劇最早、成名最早的豫劇大師。再者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為主,而陳素真則是邊打邊唱,邊唱邊舞,唱、念、做、打、舞綜合運用,首創啞劇、豫劇混合運用,並把中國古典舞蹈融入豫劇中,她把只注重唱而不注重表演的土梆子(豫劇),變的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因此為中國豫劇六大名旦之首。

豫劇六大名旦,都是一代大師

豫劇六大名旦是中國戲曲藝術大師級人物,其唱腔有代表:悠長天籟的陳門、高亢激昂的常派、韻味淳厚的崔派,大氣響亮的馬派、委婉含蓄的閻派、纏綿委婉的桑派,對豫劇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陳素真創立的陳門藝術特色:唱腔古樸典雅,含蓄俏麗。表演細膩傳神,規範講究,身段優美、剛柔相濟、含蓄秀美;臺步行走如飄(水袖功)、(辮子功)、(長綢舞)、(雙劍舞)、(羽舞)、(花鐮舞)、(單劍舞)、(獨舞、群舞)、(扇子功)和(穿衣功)等美妙絕倫,被專家稱為“豫劇舞臺上的一尊美神”。

陳素真還是一位誨人不倦的戲劇教育家,曾培養出李金花、陳素花、田岫玲、吳碧波、關靈鳳、牛淑賢等一大批藝術人才。她還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等社會榮譽職務。

豫劇六大名旦,都是一代大師

“常派”唱腔字正腔圓、運氣酣暢、韻味淳厚、格調新穎,以聲繪情、以情帶聲,多彩多姿、雅俗共賞,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內涵深邃、性格鮮明,表達人物思想感情上細緻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為《花木蘭》、《拷紅》、《斷橋》、《大祭樁》、《紅燈記》《人歡馬叫》等劇目。

豫劇六大名旦,都是一代大師

崔蘭田的演唱以豫西調為主,兼用豫東調,是豫西流派的代表演員之一,在“豫劇十八蘭”當中,其成就和影響為最大。她擅長塑造古代婦女中的悲劇人物形象。久演不輟的《桃花庵》、《秦香蓮》、《三上轎》、《賣苗郎》被譽為崔派藝術的四大悲劇。

崔派唱腔深沉渾厚,含蓄蘊藉,韻味悠長。尤其是特有的鼻腔音和高低腔對比的演唱方法,幽咽低迴,生動鮮明,富有情感色彩和藝術魅力。她的表演,莊重大氣,做而不過,含而不露,以靜顯動,樸實無華。崔蘭田所扮演的悲劇人物,其唱其表,無不滲透著她對婦女命運的觀察和體悟、理解和同情,給人一種凝重的歷史蒼桑感。

豫劇六大名旦,都是一代大師

馬金鳳,山東曹縣人。 原姓崔,小名金妮。6歲隨父學藝唱河北梆子。因她刻苦好學,聰慧過人,與父同臺演出了《三義記》、《劉二姐趕會》、嶄露頭角,被譽為“七歲紅”。

14歲正式登臺演出,經常上演的劇目有《老徵東》、《羅煥跪樓》、《三孃教子》、《對花槍》等。

豫劇六大名旦,都是一代大師

四十年代初,閻立品輾轉活躍於豫東南一帶,先後和豫劇名旦徐豔琴、常香玉同臺演出,並排演愛國劇目《守湖州》、《克敵榮歸》。在高手雲集的界首,閻立品吸收許多不同劇種和名家的表演技法,注重刻畫人物,注重精雕細琢,戲越演越有味,越演越紅火,在當時與徐豔琴、毛蘭花、馬金鳳並稱為界首豫劇“四好名旦”。

自幼受父親閻彩雲(清末民初著名豫劇男旦)的薰染,10歲即入開封義成班,拜師豫劇名演員楊金玉門下,學演《咬箭頭》、《洪月娥背刀》、《烈火旗》、《玉虎墜》等幾十出戏。學藝期間,閻立品在前輩藝人身上學到“學藝先學藝德,立藝先立人品”的道理,這道理成為她一生做人做戲的準則。

豫劇六大名旦,都是一代大師

桑振君,河南陳留人。 自幼學習河南墜子,後改學豫劇。 桑振君不僅繼承了豫劇不同地域派別的演唱傳統,而且擅長從各種表演流派以及多種姊妹藝術中,吸取精華,發展變化,而後融會貫通,最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桑派”演唱藝術。

她在豫劇聲腔中,將河南墜子這門藝術吸收到豫劇之中,豫劇的旋律顯得豐富多彩,優美耐聽。正是由於她把河南墜子的韻律和嘴皮功夫巧妙地融入唱腔,才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演唱風格。她的聲腔甜潤娟麗,旋律變化有致,尤以“口伶齒俐、韻乖字巧”出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