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最失败的大学改名是哪个大学?

用户6083074538


说说中国校名改得最差的和改得最好的十所大学

就像不管哪个人、哪个公司、哪本书、哪篇文章一样,不管哪个学校,都希望自己有个明确、恰当、简要、典雅、独特、响亮的名字: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燕山大学……多好啊!

所以这些年来,中国大学更改校名已成为一股风潮,高等专科学校变学院,学院变大学,大学还想改得更好听点,地方的、行业的想尽量去掉其归属。这个心情可以理解,也无可非议;但问题是我刚才说了,怎样才能准确、恰当、简要、典雅、独特、响亮?

现在盘点一下,在我眼里中国校名改得最差的10所大学,和改得最好的10所大学。

由于再具体分析、评价下去,内容太尖锐,势必会挨人骂的,那就不详细说了吧,只简单提两句,各位童鞋自己体会体会。

比如说,某某学校原本是所不好的学校,现在改了个很好的校名,人家不懂情况的考生和家长还以为它是所好学校;相反,某某学校原本是所好学校,现在改了个不好的校名,人家不懂情况的考生和家长还以为它是所不好的学校——这些话我能说得太明白、太具体吗?这些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以及某些素质、修养比较差的上网者会放过我吗?大概每人吐口唾沫也会把我淹死。再说,这也不过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也许并不完全正确。

先说改得最差的10所:

东华大学,即原来的中国纺织大学。又是“中国”又是“纺织”的,多好啊,人家求之不得,为何舍得放弃?

四川大学,曾经叫四川大学;后与成都科技大学合并,改名四川联合大学(很野鸡);再后又恢复四川大学,并与华西医科大学合并。哈哈,折腾!

江南大学,由原来的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与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看不懂了!失去名望、特色与风格了!后面几所情况基本类似。

浙江理工大学,即原来的浙江丝绸工学院。原本全国独一无二的校名,竟然没有了,可惜!

中北大学,即原来的华北工学院。一改以后,很野鸡了,不知在哪,不知啥学校。还不如叫华北工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即原来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过去的王牌哟! 很多考生梦寐以求。改了以后,与同城的哈工大、哈工程……混淆难分了。

南华大学,由原来的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同样很野鸡,跟东华、江南、中北……差不多。

鲁东大学,即原来的烟台师范学院。烟师,虽是师范名字,却是文科名校啊!

琼州学院,即原来的琼州大学。反倒大学成了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即原来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你不觉得很别扭吗?

再来说说改得最好的10所:

北京工商大学,由原来的北京商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


湖南科技大学,由原来的湘潭师范学院与湘潭工学院合并组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由原来的西北农学院、西北林学院以及多个科研院所合并组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由原来的广州外国语学院与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


中国传媒大学,即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由原来的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


长安大学,由原来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

河海大学,即原来的华东水利学院。


燕山大学,即原来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

北华大学,由原来的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与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为何东华、南华、江南、鲁东……这样改不好,而长安、河海、燕山、北华……这样改就好?大家先讨论,说说你的看法,晚点我也谈谈我的理由。)


李子迟到了


失败的大学校名还是有的,什么五道口金融学院、东华理工大学等等。

江苏:东南大学、江南大学

东南大学可不是民办高校,是实打实的中央直管副部级的高校,一流A类建设高校。原名为南京工学院,是不是高端大气。江南大学,一听这个名字就像是三本学校,可一查却是一个211工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国家一级学科,也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学校原名—无锡轻工大学。

河北:河北联合大学

省部共建高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原名为河北理工大学。

上海:东华大学

是211和一流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研究型大学,原名为中国纺织大学。有国家实验室:纤维材料改性。

江西: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华东地质学院,是一个省部共建的高校。核科学专业是该校的特色专业,是我国核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

陕西:长安大学

北京:五道口金融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五道口金融学院其实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学院,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建。

每年我国都会有很多学院升级为大学,或者改名,有的改名的确有点不搭,跟之前的校名也对不上。一个名字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有含义的。其实学校改名是否,真正的还是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学习氛围……


不睡觉滴考拉


我国众多高校随着自身发展,热衷于院校改名。有的改名后,非常成功,生源红火,学校名气大增,比如山东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南京粮食学校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然而,有的高校改名后,让人感觉云里雾里,改掉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改名很失败。我国高校最失败的大学更名是哪几所呢?我们一起盘点如下:
(数据排名来自网络版,仅供了解)

改名最失败的十所高校位居前三位分别是:

第一名:江西理工大学(原名南方冶金学院)教育部没有批复南方冶金学院预改名南方工业大学的申请,得大学之名,失南方。

第二名:东华理工大学(原名东华理工学院、华东地质学院)

“华东”和“理工”只能二选一,为了保住“理工”,起名“东华”,让人听起来像是民办高校。



第三名:兰州理工大学(原名甘肃工业大学)

“甘肃”和“理工”只能二选一,选择理工,失“甘肃”。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您好!小编感觉自己的母校改的名字就挺“失败”的。

学校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前身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由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始创于1928年。

上海金融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银行学校。

2016年,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与上海金融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合并前的两所学校在上海地区主要是二本招生,合并后两所学校在如何取校名的问题上展开了很激烈的讨论。有人提议叫上海金融大学,可立信那边不同意,因为这个名字完全把立信给忽略了,后来有人提议叫上海立信金融学院,但是立信校区又说立信和会计是不能分开的,最后无奈起了一个超长的名字——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整整十个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两个学校合并变成三本了。

这所学校虽然不是211、985,但是在外地招生分数还是很高的,尤其是东北地区。

最后,欢迎大家报考哦!


吕多yu


看到这个,我不得不来提一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这个大学。可能基本上不在广东的很少人甚至压根没听到过这个大学,就是在广东的人也有可能听都没听过这个大学,而且一听到的第一反应可能都会是——这是个大学吗?这不是职业技术学院吗?但,其实它就真的是一个大学,一个地地道道的本科大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本科大学。1984年改名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2008年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到此,大家是否觉得仲恺更名还算是比较顺利的?!但是赤裸裸的真相来了,从2008年后,仲恺一直想更名为,仲恺大学,至今2018年了,都没有成功过!整整十年的时间,难道还不算失败吗?😂😂😂并且同期申请更名的大学广东药学院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医学院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全部都已经更名成功,本来还有一个广技师与仲恺一直在更名为大学这条路上相依为命,如今,也更名成功,只留下仲恺仍在学院这个名号上“瑟瑟发抖”。

仲恺的学子们深刻地表示,希望学校早日更名成功,并且最好能够赶在自己毕业前,大家都表示想要有一本标着“大学”字样的正宗的本科证,而不是学院。毕竟大部分地区对于学院这个词汇的理解是稍微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但事实上,每一届刚进去读的新生都听说学校要更名,但是直到毕业后甚至毕业后几年回学校参观,仍然,听说着学校要改名😂仿佛一个无限循环的听说无底洞,一直没有得到被证实。
仲恺在更名这条路上也是相当艰辛的,虽然大学只是个名号,但意义重大,不仅是对学校,对所有在校的学子都影响深远。虽然更名更了这么久了都还是很失败,但是在此还是祝愿仲恺早日更名成功,圆所有学子一个“大学梦”。

以上仅是我的个人看法。

这是琳恩a,分享教育学习经验,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琳恩a


大学改名无非就是分以下几类,1、“职业学院”改为“学院”,“学院”改为“大学”。2、恨不得打破次元壁,向更宽广领域迈进的,例如“机械”“纺织”等,改成“工业”“理工”“科技”。3、把地域改得更大,由地级市改为省,省改为区域。

不管哪一个理由,学校都是想通过改名让学校在人们心中变得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还能提高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比较搞笑的是,曾经有一个同学,第一次高考,被省内一所“学院”录取了,不想读。再努力奋斗复读一年,如愿考上了“大学”,然而两次录取他的都是同一所学校。只不过,人家把名字改了,硬生生地把录取分数线提高了30分……

下面我们盘点几个改名字改得很失败的学校:

1、东华大学,“211”,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原名中国纺织大学,可以说是纺织界的老大,服装学院相关专业排名中国第一。这么一所国字头的名牌大学,因为担心纺织行业的衰败会给学校招生带来影响,硬生生地把校名改成“东华”,和西华、南华、北华一道被人戏称为“四华”。

2、江南大学,位于江苏无锡,原名无锡轻工大学,也是一所211工程大学,愣是被改成了具有浓浓的民办大学的名字。

3、长安大学,位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国家首批211工程大学。改成长安大学,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长安汽车创办的汽车修理学校。

纵观世界,国外的高校并不热衷于改变先辈们留下来的校名,而是通过提升教学质量来提高影响力。比如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世界排名200名左右,这名字如果放在国内,学生和家长们也许会瞧不上。

谁人不识麻省理工?但人家的全称是麻省理工学院,就这么一所“学院”,在2017-18年度,位列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一!至今诞生了91位诺贝尔奖得主,25位图灵奖得主。谁敢嘲笑这所“学院”?

中国人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学校名声应该靠教学质量来提升,而不是改名字。最近几年兴起了高校改名潮,学校热衷打响招牌,却忽视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如何提升学术研究质量,到底是“名不副实”,还是“本末倒置”?


娱图师师


01.北方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

点评:华东地质学院改名的时分也是遇到这样的难题,想升大学则必定华东两字不保,逆来顺受,改成“东华”,不知何意?后据理解,该校后任院长周文斌说要华东要不到理工,要理工要不到华东,所以就叫东华。事先被选的校名有“北方工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华工业大学”。如今该校很多先生对“东华”这个名字非常不喜欢,觉得像民办大学,不过大家要“了解”校指导的“苦心”,毕竟爲了“大学”啊!2002年“东华理工学院”就这麼定上去了。

点评:异样道理,得甘肃之名,失理工,得理工之名,失甘肃。

04.东南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

点评:没实力叫“华北大学”啊!只好愁合着用!

06.吉林工学院-->长春工业大学

点评:弃煤从商了,也晓得了您原来是在山东混得呀!

08.四川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

09.浙江经济初等专迷信校、嘉兴初等专迷信校-->嘉兴学院

点评:丢了省名,换回市名。号称新中国第一所商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仅差一字,该学校校长爲本人的这个创意常常是“没事偷着乐”,商业化的学校是该叫“商业”了。

其实高校办学不应该在名字上大做文章,而应该注重外延开展,但这需求变革我国初等教育管理和评价制度,消弭对初等学校的等级化、身份化管理,对高校办学停止专业评价,构成各类型、各层次高校都能办出一流程度的办学环境,另外,受教育者和社会,在评价高校时,也不能只看其名,而要剖析其办学质量、特征。如此,学校才干安于定位,不乱改名。


卡子哥看世界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改名最失败"的大学,得看基于什么样的立场。

之前关于不少学校的误解,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已经改善不少。在家里亲戚朋友间聊到孩子,在某个大学读书时,起码不用担心被误解为其他学校。之前小西刚考进中南大学的时候,回复中南大学,都被听成东南啊...


先不谈历史上的大学更名失败个例,看看教育部拟批准设置的高校院校。

在新增的19所本科院校中,学院在升格为本科时都会选择去掉"职业"、"技术"等关键字,显出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差异,降低家长/学生的误解。之前在答题的时候,曾聊过左江城市学院,更名后的地方性太突出,远不如之前的"广西城市"。如之前的广西东方外国语职业学院更名为"广西外国语学院"。

当然,最成功且例外的是深圳技术大学,不但不避讳"技术",而且直接以"大学"起步,是19个学院中的唯一。

在18年更名大学的16所学院中,比较成功的是唯一的民办高校记录华侨外国语学院成功升格更名为吉林外国语大学。更名不容易的是成都大学,在15年前为接受世界银行的贷款,从本科改为专科,成都大学改为成都学院,多年后终于回归原校名。

聊到18年的大学更名,就离不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和之前的泸州医学院类似,在改名的过程中因为校名代表的校史,引起原学校校友的反对。其中的四川轻化工大学虽然突出学校"轻化工"的特色,不过稍显局限,"理工"、"科技"等在国内会显得更有档次。

不过说这2所学院更名大学失败的话,也谈不上,毕竟改为"大学"已是成功,来之不易。

在同层次更名的2所学院中,宁波大红鹰学院更名宁波财经学院是小西认为18年最成功更名的学校,没有之一。"大红鹰"每次给我的感觉,第一反应就是中专,第二反应就是大红鹰烟。比较失败的就是唐山学院的"唐山交通学院"、"唐山交通大学"两步走的更名策略,直接被西南交通大学怼回去,第一步就失败,在1月的考察名单发布后,已消失在5月31日的公示名单中。


2017年曾经有一个"双鸭山大学"的梗,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吗?

当时,小西和朋友讨论的时候,就唠过这是年度最佳改名,嘿嘿。

在聊"失败"的大学改名之前,说几个改名挺成功的,比如黑龙江科技学院(原鸡西矿业学院)13年升格为黑龙江科技大学、青岛海洋大学02年升格为中国海洋大学。

"失败"的几个大学改名,以小西前几个月的答题来说,之前就说过最坑的是兰州文理学院(原甘肃联合大学)在"十三五"拟更名兰州文创旅游学院,这个改名三步走的套路吓我一跳。

还有一所是原华北航天工业学院04更名的北华航天工业院,看看其他几个大学,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这个"华北"和"北华"真的不好分。在此之前,吉林省吉林市的北华大学其实已被诟病多年。

不少大学在更名时,首选的都是"国字头",如"中华"、"中国"、"国家"等字样,不过教育部在"十三五"期间严格审查,原则上不再批示这样的"国字头"大学。最近,中国康复大学、中国能源大学落户青岛刷屏就是因为这样的大学极难得,且青岛一次得两。其次是"华东"、"华东"、"西南"、"东南"等地域性的前缀,然后是省市名称、城市名称等。

当然,学校的每次升格更名都不容易,只要在层次上有提升,都是成功的。通层次更名的话,一定要慎重,毕竟学校多年培养的口碑和品牌不容易,轻易的推倒重来需要大毅力和恒心,您说呢?

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2018-09-03-10


帅小西De


大学的校名就和人的姓名一样是一种标志性的存在,好的名字容易让人记住,而且容易被认可,尤其是大学更加注重这些,在2017年,全国共有60多所高校申请集中更换校名。


如果说最失败的大学改名,个人认为应该是东华大学。现在大学校名更改限制非常严格,很难有大学可以申请国字头校名,一旦大学的校名中带有中国或者省的名称,至少纸面上的实力要提升一个档次,不用过多的宣传,也会吸引很多的优质生源前来报名。

东华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纺织大学,现在不少人并不知道东华大学的存在,因为东华大学这个校名,在不少人看来,非常像一个普通的民办大学。而且东华大学近些年来的宣传力度,普遍不如其他同级别的高校,虽然说纺织二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个学校的认可度,但是毕竟因为国字头的大学毕竟屈指可数。

现在东华大学整体实力和高考生源普遍不如当年,或许这就是改名带来的结果。


白哥侃事儿


家族财富密码高级研究员张仲:


上面提到的很多都是,我再加一个——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是当年四大工学院之首,其他三个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


但是很多人因为东南大学这个名字,以为是福建的三本学校


事实上这次双一流学科评比,东南大学有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专业,而一些老牌学校如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也不过只有5个,而且这11个学科都是强势的优质专业。



要知道,比东南学科多的只有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人大南大中科大这几所大家公认的顶级大学,其中中科大也不过只有12个,而且不乏科技史这种烂专业。


东南大学有着如此高的学科水平,又是在南京,分数线却一直不高,不得不说,一定程度上是受名字所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