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戰中德軍裝甲擲彈兵是怎樣的一支部隊?其編制和戰術是怎樣的?

用戶69792950182


德軍的裝甲擲彈兵編制第一次出現是在1942年6月,所有裝甲師內的“步槍兵團”(實質上是機械化步兵團)統一改稱為“裝甲擲彈兵團”。這一做法的意圖是希望通過重新啟用這些過去德軍使用的精銳稱號來鼓舞德軍官兵的士氣。同時啟用的還有“來福槍兵”(普通輕步兵)、“燧發槍兵”(偵查步兵)這些稱號。



“裝甲擲彈兵”原本是指乘坐半履帶裝甲車以伴隨坦克進行機動作戰的步兵單位。由於其車輛具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可以在蘇軍的輕火力打擊下執行任務。實際情況是德軍沒有如此多數量的半履帶裝甲車來裝備即使是大部分的“裝甲擲彈兵”單位,最終只有少數的單位配備了這種裝甲運兵車,大部分仍舊是用卡車進行機動。

1943年6月,德軍絕大部分的機械化步兵師都改編為“裝甲擲彈兵師”,編制也做出了相應的變動,相比於原來的機械化步兵師,新的編制減少了人員的數量,增加了自動武器和重武器,火力得到了整體的增強。尤其是增加了一個裝甲營(裝備突擊炮),大大提高了“裝甲擲彈兵師”的作戰能力,因為東線對德軍最大的威脅就是蘇軍的坦克。


新的“裝甲擲彈兵師”包括1個師指揮部、2個裝甲擲彈兵團(每個團3個營加1個反坦克連)、1個裝甲營(3個連)、1個炮兵團(3個營)、1個自行反坦克營(3個連)、1個通信營、1個機械化工兵營。

這些裝甲擲彈兵師已經不屬於傳統的步兵序列了,而是被列入了裝甲兵序列,以頂替原本由裝甲師擔任的防禦蘇軍坦克部隊的突進的任務,使裝甲師可以解放出來集中用於進攻。由於裝甲擲彈兵師裝備的大部分是突擊炮和反坦克殲擊車,所以更加適合用於防禦,進攻能力遠不如裝備坦克的裝甲師。到後期的阿登攻勢,由於德軍裝甲師的不足,使得相當一部分的裝甲擲彈兵師被當做裝甲師用於一線突破,結果損失很大。


總的來看,裝甲擲彈兵師的組建就是為了逐步代替傳統的步兵師(機動性差、反坦克能力不足),利用這種擁有一定機動性和強大反坦克能力的部隊來應對蘇軍的坦克洪流和寬廣防線的機動防禦作戰,作戰原則依舊屬於德軍的彈性防禦思維。


戰略論


二戰期間,德軍的裝甲擲彈兵師可謂是無處不在,陸軍第一精銳大德意志師全稱就叫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德軍編制有專門伴隨坦克作戰的全摩托化單位,其他德軍多為徒步或畜力行軍,條件好點的乘卡車,裝甲擲彈兵乘座Sd. 251系列半履帶車之類車輛。黨衛軍裝備較國防軍更精良,大約總數三分之一的裝甲擲彈兵隸屬黨衛軍。

德軍裝甲擲彈兵的裝備,裝甲擲彈兵班與一般步兵班或摩托化步兵班最大的區別在於:它裝備兩挺機槍而非一挺,班長在中央,班長配發望遠鏡和衝鋒槍,士兵常規武器有機槍、步槍、手榴彈和火箭筒等輕型武器,機動時會乘坐裝甲車偶爾也會步行。作為擲彈兵,必不可少的裝備是長柄手榴彈,但德軍擲彈兵不配備擲彈筒,但他們有小口徑迫擊炮和反坦克火箭筒。

1943年德國最高統帥部公佈擲彈兵師包括裝甲擲彈兵團2個,每團轄3個擲彈兵營,1個團炮連,1個團屬防空連,1個團屬工兵連。3個營中,2個為摩托化步兵,1個為裝甲步兵。裝甲團一個:轄2個裝甲營,1個營裝備黑豹式V號戰車,4個連,每連22輛。另一個營裝備4號戰車4個連。1x坦克殲擊營轄3個反坦克連,其中2個為牽引式反坦克炮,1個為驅逐戰車連。1x偵察營轄3個偵察連,主要車輛為半履帶車。1x防空營轄1個重型高射炮連,3箇中型高射炮連。1x炮兵團轄4個炮兵營,其中1個營是自行化的,其他是普通炮兵。1x工兵營轄3個工兵連1x通訊營轄1個有線電話連,1個無線電連。裝備有81毫米迫擊炮52門、120毫米迫擊炮24門、20毫米高射炮63門、48門75毫米反坦克炮、8門88毫米防空炮、12門105毫米榴彈炮和12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裝甲營和自行反坦克營合計有48輛4號坦克、44輛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12輛150毫米自行步兵炮、12輛黃蜂自行榴彈炮和6輛胡蜂自行榴彈炮。


佈雷桑秀策醬


裝甲擲彈兵可以看作是德軍的高級步兵,也可以說是機械化步兵。“擲彈兵”18世紀歐洲陸軍的一個兵種,因為當時的手榴彈很大很重,所以需要很有臂力的人去投擲,這就是擲彈兵。“擲彈兵”也因為其對士兵的要求更高,逐漸成為了一個榮譽稱號。

二戰德軍的機械化程度不高,被戲稱為“神聖騾馬帝國”。大多數部隊要麼人力機動,要麼畜力機動。但是裝甲擲彈兵卻都是坐半履帶裝甲車行動的,而且裝甲擲彈兵的裝備可以說是堪稱豪華。裝甲擲彈兵的編制分為2種,第一種:一個10人班組中包括一輛Sd.251/1半履帶裝甲車,車上2個人:一名駕駛員,一名機槍手。下車作戰的是8名步兵,其中2名機槍手,使用MG-34或者MG-42,另外兩名副射手使用Kar98K。還有1名精確射手,使用帶光學瞄準鏡的Kar98K。剩下3人使用STG-44或者G-43。第二種:2名機槍手,4名步槍兵使用G-43,4名突擊步兵使用STG-44。除此之外,除機槍手外,44年開始所有的裝甲擲彈兵都攜帶2枚鐵拳反坦克火箭。無論是哪一種編制,放在二戰時期都是絕無僅有的豪華配置。裝甲擲彈兵是除坦克兵外德國國防軍最為重要的一股力量。西方軍事學家曾這樣形容德軍:二戰時期的德軍就好像一把長矛,裝甲兵是長矛的矛頭,機械化步兵緊隨其後,但是絕大多數部隊都是騾馬化機動的。

整個二戰時期這些精銳部隊都被用來伴隨國防軍僅有不多的那些坦克兵,且一直在東線作戰,西線方面沒記錯的話除了阿登攻勢以外德軍基本是沒有在西線配置過這個級別的高級步兵單位。


貞觀防務


裝甲擲彈兵是德語Panzergrenadier的直譯,其實就是德軍中的摩托化或機械化部隊,用於伴隨裝甲部隊行動,在戰鬥中為坦克提供步兵支援。

一、來歷

擲彈兵最早是指軍隊中能投擲手榴彈的步兵。由於當時的手榴彈體積重量類似小型炮彈,因此需要在步兵當中挑選臂力過人的士兵才有辦法投擲,這些士兵在戰鬥中需要在己方戰線的前面向敵方投擲手榴彈,容易遭到敵方殺傷,因此在歐洲軍隊中,擲彈兵是步兵當中的精銳。

歐洲早期的擲彈兵,要面對敵人的槍口和刺刀,用火繩點燃炸彈,然後扔到敵人陣列中,所以非勇敢和強壯兼備的士兵不能擔任



1942年7月5日,為了鼓舞德軍步兵的士氣並延續普魯士軍隊的傳統,德國陸軍下令將裝甲師內的步槍團(Schützen-Regiment)改稱裝甲擲彈兵團(Panzergrenadier-Regiment)。

1943年6月23日,德國陸軍下令將摩托化步兵師(Infanterie-Division (mot.))改稱為裝甲擲彈兵師(Panzergrenadier-Division)。

由此可以看出,德軍中的裝甲擲彈兵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裝甲部隊中的步兵,一種是摩托化部隊。

二、編制

裝甲擲彈兵的最高編制是師,1943年的裝甲擲彈兵師包括2個裝甲擲彈兵團,每個團3個營、1個炮兵團、1個裝甲營、1個自行反坦克炮連、1個高射炮營、1個偵察營和1個工兵營。總計有468名高級軍官,2720名士官和10688名士兵。

裝甲擲彈兵常常乘坐半履帶車趕赴戰場,當然最主要的運輸工具還是卡車

裝甲擲彈兵團裝備有81毫米迫擊炮52門、120毫米迫擊炮24門、20毫米高射炮63門、48門75毫米反坦克炮、8門88毫米防空炮、12門105毫米榴彈炮和12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

裝甲擲彈兵和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即自行反坦克炮)

裝甲營和自行反坦克營合計有48輛4號坦克、44輛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12輛150毫米自行步兵炮、12輛黃蜂自行榴彈炮和6輛胡蜂自行榴彈炮。不過由於當時已經是戰爭後期,裝甲車輛產能不足,大部分裝甲擲彈兵師都不滿編。

輪式偵察車也是裝甲擲彈兵的必備裝備

三、戰術

裝甲師中的裝甲擲彈兵主要承擔步坦協同作戰任務。進攻時,他們的任務是穿入敵人陣地和擊毀敵反坦克武器,儘可能限制其力量和支援武器的火力,而德軍坦克和自行火炮將在他們的後方進行密集火力支援。只有當敵反坦克防禦被完全摧毀後,坦克方可前進 裝甲擲彈兵也會隨同坦克一起突破,並隨時準備對付新被發現的反坦克陣地。

步坦協同的裝甲擲彈兵,半跪著的士兵拿著一支鐵拳反坦克火箭筒

防禦時,裝甲擲彈兵還要承擔反坦克任務。要特別接受反坦克作戰訓練。 一般的士兵都會配備一系列相關的反坦克武器,例如“鐵拳”(Panzerfaust),“坦克殺手”(Panzerschreck)或3公斤磁性地雷(3kg Haft-Hohlladung)等。

黃蜂自行火炮,裝甲擲彈兵的反坦克利器

裝甲擲彈兵師由於具有較強的機動性和強大的反坦克火力,在執行進攻和防禦作戰時,都被認為強於普通的步兵師。


海軍史研究會員


擲彈兵部隊是德軍兵種中的一種,他雖有擲彈兵之稱,可是它的主要任務並非如他的名字一樣,他還包含機械化部隊等兵種在內在當時,擲彈兵在其他部隊中是屬於一種榮譽稱號,就如同蘇軍的近衛部隊一樣。德國擲彈兵的前身是魏瑪共和國時期裝甲師中的機械化步兵,戰前的魏瑪共和國一共有四隻機械化步兵師,而當時他們的主要任務還是為推進的裝甲師確保戰果和肅清作戰(和替人擦屁股差不了多少)。

(德軍二號坦克)

(魏瑪共和國時期的機械化部隊主要與裝甲部隊混編,可是他所擔當的職務與一般步兵沒什麼差別)

到了波蘭戰役時,一隻機械化步兵師下轄三個機械化步兵團,每團有三個步兵連,1個重火力連和一個步兵炮連組成。此外一個師還有一個炮兵團,一個摩托化偵察營。1個師摩托化裝備加起來共有492輛軍用卡車。波蘭戰役後,德軍最高統帥部看到了當時4個機械化師的價值,開始批量將sdkfz21裝備機械化部隊。

(虎王坦克)

1942年6月,全軍中的裝甲師中的步槍團部隊改名為“裝甲擲彈兵”團。1942年7月,德國的一位上將曾解釋說應該給機械化部隊更換一個響亮的代號已振奮士氣,於是他們便想出了“擲彈兵”這個稱號。軍改後的德國裝甲師中,原有的五個裝甲擲彈兵營下降致四個。沒過多久,在同年的10月份,全軍中的機械化部隊也改名為機械化擲彈兵團。一個師共兩個團六個營(甚至在東線的南方集團軍中還新增了一隻裝甲營)。此時的擲彈兵已經脫離了步兵的序列,轉而加入裝甲兵的序列中,這足以達到德國機械化部隊只准集中、不準分散的原則。為今後的德國部隊發展起到了推動性作用。到了1943年6月23日,以精銳的大德意志和統帥堂擲彈兵師為例,當時一個師還有四個裝甲營和一個突擊炮營,總計293輛坦克,已經凌駕於一般裝甲師之上。

不過隨著戰線的推移,第三帝國日漸崩潰,裝甲擲彈兵部隊也在不斷地裁剪規模。

(戰爭末期仍在與裝甲部隊協同作戰的裝甲擲彈兵,他們的主要任務還是協助裝甲部隊消滅敵方據點)


區域拒止


德軍裝甲擲彈兵可不是扔手榴彈的部隊,而是機械化步兵的一種稱呼。它是戰場的尖刀,是撕破敵人陣地的利器,簡單來說就是戰士裡精英以機械化交通工具行動的部隊。


在整個二戰中,裝甲擲彈兵兵的身影隨處可見,因為他們的職業就是進攻,所以他們往往都是從各個部隊裡抽調出來的精英,而這些精英組成一個專門的部隊,再配以坦克,裝甲車,自動火器,反坦克武器等大多數用於進攻,而德軍將這種兵種稱為裝甲擲彈兵。

由於這個部隊具備相當強的進攻能力,所以他們配備的武器也是相當犀利的,因此他們的戰術都是配合坦克裝甲部隊而行動,具有高機動性,戰鬥力強,武器先進等特點。一般作為突破敵軍防線,擴大戰果,包圍及穿插而用。蘇德戰爭中歷次的穿插包圍都是他們進行的。比如戰役初期的明斯克戰役,基輔大包圍,斯摩稜撕克戰役都有裝甲擲彈兵的身影。當然那時還不叫裝甲擲彈兵而是稱為裝甲師的“步槍兵”。



1942年後,鑑於裝甲部隊損失嚴重,德軍遂逐漸加強機械化步兵的裝備,也同時正式更名為裝甲擲彈兵。

裝甲擲彈兵多乘坐武裝裝甲車,卡車,摩托等進行移動,(最大的好處大概就是相對輕鬆吧)而他們最常用的就是Sd.kfz.251武裝運兵車,當然他們最大的特點則是火力強大,不管是進攻還是防禦都是非常優秀的團體。其中大多數都是由黨衛軍組成,因為這些人更忠於希特勒。

Sd.kfz.251裝甲運兵車

裝甲擲彈兵團與普通的步兵師團編制差不多一樣,但武器裝備更先進火力更強大,並配有少量坦克。一個擲彈兵團配有兩個擲彈步兵營和一個裝甲營。步兵營包含衝鋒槍,機槍,手榴彈,和迫擊炮及一些“鐵拳”反坦克火力。同時每個營擁有4輛四號坦克和一輛偵查坦克及一輛反坦克自行火炮。另外一個坦克營其實也只有二三十輛坦克。但大部分裝甲擲彈兵營都沒有坦克。因此擲彈兵團其實就是武器裝備加強了的普通步兵團,但猶豫作戰人員意志不同,戰鬥力卻天壤之別。


快速軍事一點通


裝甲擲彈兵就等同於現在的機械化步兵。所謂的裝甲擲彈兵是在1943年前後,德軍為了提振士氣,把一些歷史上的精銳部隊的名字命名到現在的部隊,步兵重新命名為擲彈兵,裝甲步兵自然就成了裝甲擲彈兵。

擲彈兵在近代拿破崙戰爭時期的兵種,當時的手榴彈很重,所以要能夠把手榴彈投得遠,就需要投擲手榴彈的士兵人高馬大,而且還要帶上高高的帽子,所以當時被認為是精銳部隊。

機械化部隊中,最搶眼的是各個坦克部隊,但是在實際的行動中,坦克部隊最大的問題是坦克部隊的步兵很少,缺乏攻堅能力,如果遇到堅固設防的敵軍陣地,就只能繞過去,但是這種陣地如果是設在交通要道,坦克部隊的補給線必須要通過這裡,那麼就需要使用加上有坦克的步兵部隊把它打下來,開放道路。而這隻步兵部隊首先要跟得上坦克部隊的前進速度,這樣當時的德國在編組裝甲師的同時,還編組了摩托化師。這些摩托化師就是後來的裝甲擲彈兵師。

1941年的摩托化師包括2個摩步團,一個炮兵團,一個偵察營,一個反坦克營,一個工兵營,一個通訊營,通常配屬一個突擊炮營21門突擊炮。這樣的摩托化師通常由16400人。

1943年的裝甲擲彈兵師包括2個裝甲擲彈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裝甲營,一個突擊炮連,一個高炮營,一個偵察營,一個工兵營,包括468名軍官,2720名軍士,10688名士兵,合計約有13000人。

一個裝甲擲彈兵連,包括一個連部,三個裝甲擲彈兵排,一個機槍排,每個連包括5名軍官,29名軍士,165名士兵,合計199人。

這些都是標準的國防軍裝甲擲彈兵的情況,黨衛軍的幾個精銳師,比如希特勒師,帝國師這些,在還是名字叫做裝甲擲彈兵師的時期,其部隊的實力就和國防軍的裝甲師一樣,而且由於自行火炮比較多,所以戰鬥力比較強。

到了戰爭的後期,各個的裝甲擲彈兵師已經和裝甲師差不多了,這主要是由於各個裝甲師的實力下降太多了。


紅色手電筒


你問得是黨衛軍裝甲擲彈兵還是國防軍裝甲擲彈兵,不管哪種都比一般的部隊裝備要好,並且火力也更強,單從班火力來說,就比一般的步兵多了一挺機槍,而且還有精確射手(不是專業狙擊手),還有短距榴彈發射,而且一般都是摩托化,一般是卡車或者半履帶車,都是伴隨裝甲部隊協同作戰的,黨衛軍的裝備更好,也更容易補充,有超過三成的裝甲擲彈兵屬於黨衛軍。


Q瞬間消失Q


其主要用途是在戰役中伴隨裝甲部隊突破,消滅敵一線反坦克火力和步兵,現代機械化步兵師的雛形。受制於戰時德國糟糕的坦克和履帶式車輛生產能力,裝甲火力特別是坦克數量不足,機動性能未實現履帶化,編成內甚至還保留大量騾馬作為牽引運輸工具。二戰後期和裝甲師一樣經常扮演戰場消防隊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