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高考臨近,如何幫助孩子緩解考前焦慮症?

華文雨


高考,是許多人心中人生的第一個重轉折點,轉的好,有人能改變命運,轉的不好或許就離知識改變命運之路相行漸遠了。所以在高考臨近前,最緊張是最關注考生命運的那些人。比如考生的父母。

最典型的莫過於考前那段時間父母們強制給孩子增加營養,考場附近租房等等積極的措施服務於考試,這些“重視”考生的行為,在無形中都增加了孩子的壓力。平時可能沒這麼緊張的氣氛,一下子因為改善伙食,父母態度、脾氣變的更溫和,讓孩子產生了不適。因為所有的“對你好”都隱喻著一個前提,那就是“好好高考,拿個好分數。”的期待。孩子們都知道家長所作的一切都是因為對自己有所期待,這份期待轉化成了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為了不讓家長失望,孩子會在考前產生比平時複習更多的焦慮感。由此引發了越關心,越焦慮的惡性循環。

與其說給考前的考生減壓和緩解焦慮,不如說先給家長們緩解焦慮,培養出家長的平常心,讓家長不再對孩子過度的關心,淡化對高考的關注度,以此減低孩子的焦慮情緒。同時家長如果想改善孩子的飲食結構,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營養,應該從高考前半年就開始,不要突然在考前一週改變飲食,會引起孩子腸胃不適,影響考試。其實勞逸結合,多吃蔬菜、水果,對於長時間坐著看書缺乏運動的孩子來說是比較健康的食譜。

少給孩子出主意。有許多家長喜歡在考前給孩子臨時突擊,或者做一些考前輔導,教他們竅門之類的方法。這些內容老師在學校已經反覆講過,對孩子來說,最需要的是家長在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家長多關心孩子每天的心情,少過問成績,給孩子灌輸“高考只是和平時考試差不多的一場規模大一些的考試,發揮你的正常水平就行。”為孩子建立一顆平常心。高考的內容選拔性並不強,更多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

家長和家庭氛圍對孩子情緒的影響比言語上的疏導孩子更大,從行為和細節上給孩子建立正確的考試觀,不過分誇大高考的難度和重要程度,人生路很多,高考是一次機會,但不是唯一的機會。




每日談心


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學習效率低……高考臨近,一些考生的神經繃得越來越緊,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考前焦慮症”。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李幼東表示,考前考生出現適當焦慮和緊張感是正常的,能夠激發學習熱情,幫助學生進步,但過度焦慮會影響考生水平的正常發揮。這就需要考生學會自我調節,以平常之心對待考試。此外,家長也應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切勿將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

晚上失眠白天走神

眼下正是高三考生調整心態、複習衝刺的時候,可小李同學的心態怎麼也平復不下來。“一想到馬上就要高考了,就感覺壓力特別大。”小李說,他現在幾乎每天都要學到深夜11點,雖說身體已經很是疲憊,但躺在床上後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

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昏昏沉沉,上課也時常走神,不能集中精力。

其實,像小李一樣“心慌慌”的考生不在少數。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女兒平時成績優秀,學習也很自覺,可自從前段時間模擬考試,女兒看到試卷腦子突然一片空白之後,就開始無精打采、精神萎靡,學習成績明顯下滑。

這位家長坦言,近段時間,女兒說話少了,吃飯也少了,放學一回家,就關在房間裡看書,很少出去和同學進行交流。而且脾氣也突然變得暴躁起來,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和家長爭吵,出現這種情況,他們也不知怎麼辦才好。

考前出現焦慮主要原因是擔心失敗

為什麼高考考生在考前會出現以上情況?對此,記者採訪了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李幼東。李幼東表示,這是一種考試焦慮症,是指由“考試”及其相關因素引起的一類心理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考試過程中容易走神;自信心下降,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心悸心慌、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等是考前焦慮的主要表現。

考生擔心最終考試的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不能達到父母的標準,讓自己失望也辜負父母的期望,是造成考生產生考前焦慮情緒的主要原因。其次,自我認知不足,還未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存在擔憂,也是造成有些孩子因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情緒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李幼東還特別提醒,“過分”地將高考描述成一個人生的重大關卡,也容易對學生形成壓力,產生一旦考不好將會影響一生等錯誤認知。考試期間,家長和孩子的關係非常敏感,對孩子異乎尋常的關心照顧、嚴格要求和體貼安慰,都會讓孩子感受到臨考前的緊張氣氛。因此家長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常心,用自己的心態影響和調整孩子的心態,要鼓勵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去緩解焦慮情緒,給孩子一些心理支持,創造一個相對輕鬆的應考環境。

加強情緒管理,合理確定高考目標

李幼東表示,當考生出現焦慮、壓力過大的情緒時,不妨試試這樣做。

首先,學會加強自我對情緒的管理。像一個旁觀者一樣中立地觀察自己,努力對考試做出理性的評價和看法。例如,可以進行內在的自我對話:“我感覺到心跳有點快,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它可以幫助我有效率地答題和思考,我可以通過深呼吸來放慢自己的心跳。”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慢慢消退考生對考試情境過分焦慮的本能非理性啟動。

其次,合理確定高考目標。每一個高三學子都擁有一個目標,都希望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學,可是過於高遠的目標讓人產生太強的動機,反而會束縛潛能的發揮。想要考好的動機太強烈,會導致大腦皮層情緒區域成為主導的興奮中心,思考和思維的區域反而受到抑制,大腦出現卡殼。所以要選擇恰當的目標,目標定位會直接影響你的動機水平,中等水平的動機最能激發人爆發潛能。

最後,李幼東指出,考生可以利用一些輔助方法幫助自己緩解考前焦慮。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消除一些導致焦慮的化學物質,使精神放鬆、心情愉悅,跑步、打球或游泳等都是不錯的運動項目。此外也可以通過情感宣洩來緩解壓力、保持心理平衡,可以把緊張、焦慮的情緒講給親人或朋友,讓自己的內心得到調整。

(燕趙都市報 記者 檀亞楠)


燕趙都市報


面臨高考,家長和孩子都可能會有焦慮情緒。焦慮是什麼?焦慮是人在面臨應激事件時所出現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反應。焦慮來自於哪裡?焦慮來自於壓力。壓力與效率的關係是個倒U型。首先大家要認識到在面臨應激事件時,出現焦慮情緒是正常的,而且適度的焦慮有利於效率的提高,因為人處於緊張狀態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壓升高、脈搏加快,從而提高了應對能力。但焦慮過度是有害的。怎樣保持適度的焦慮而不過度?

身邊有位朋友, 她女兒高考那年,除了高考的兩天陪同之外,之前一直在工作。她對女兒說的一段話是:“我實在沒有為你做什麼,如果你考得不夠理想,也不要覺得欠了我什麼。”女兒在這樣一種沒有額外壓力以及一系列的心理疏導和調適之下,最終超常發揮。

有些家長高三期間租房不工作陪讀,讓孩子壓力山大。人性向善,當孩子感覺到父母為他付出很多,他內心極想要回報父母,怎麼回報?只能以好的成績回報,擔憂不能如期回報,日不思食、夜不能寐。

很多家長和孩子對話的句式是:“我為你如何如何,你卻怎樣怎樣。”讓孩子小小年紀過早地揹負情感的和經濟的債務,無形中給孩子很大的壓力。

有一個考生說,她媽媽在她高考的那段時間,為了不影響她複習,凡是帶響聲的電器都停止了使用,甚至在大熱的六月天穿了一雙軟底的棉拖鞋。這位家長無形中製造了緊張氣氛,給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


在女兒高三期間,朋友對女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苗苗,早點睡覺啊,身體才是第一位的。”當你只關注孩子的身體是否健康、心情是否愉悅時,孩子感覺到父母愛護的是她這個生命的本身,而不是這個生命具有的功能,也就是不管她怎樣,父母都愛護她,這種愛護是無條件的。那麼,孩子能感覺到她的背後有來自於父母堅實的支撐力量,怎麼可能會不熱愛學習呢?求知慾是人的一種基本慾望。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青音約”的頭條號,向我們提問,我們幫你解憂,讓我們一起活出本真,愛人悅己


青音約


今天是3月16日,距離高考還有83天!

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現階段情緒總體是穩定的,但是還不至於出現考前焦慮。但是,隨著高考越來越近,二輪複習逐漸結束後,出現考前焦慮症的學生也會越來越多,作為陪考的家長,也要提前有心理準備。

首先,要正確認識考前焦慮。對於高考,在中國,人人都知道其重要性,所以不用說,孩子的重視程度是很高的,所以出現考前焦慮很正常,家長不必大驚小怪,而且適度的焦慮,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能,有利於高考考出好成績,但是,如果是過度焦慮,則會產生心理問題,不僅不利於高考正常發揮,還會出現無法參加高考的後果。

其次,要明白孩子考前焦慮的原因,對症下藥。考前焦慮,原因主要有三:

(1)高考重要。家長可以現身說法,以自己或者孩子熟悉的人為例,說明高考雖然重要,但是並不能決定人的一生。到了社會,大家就很少提起當時考上什麼大學了,因為這不是決定因素。考的好混的好的不願說,考的好混的不會的更不願說,經常說的無非是考的不好但是混的很好的,比如馬雲。

(2)不夠自信。沒有哪個學生考前會覺著自己已經都複習好了,除非他很自負。複習越深入,會發現自己不會的問題就越多,這時候難免焦慮。家長這是不能火上澆油,把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要讓孩子明白,還沒複習好,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只要把握當下,認真複習,就問題不大,必要時,要藉助老師,對孩子進行鼓勵。

(3)家長嘮叨。其實很多孩子產生焦慮的最重要的原因。我見過很多家長,孩子還沒緊張,她就緊張了;孩子還沒焦慮,她就焦慮了,這樣勢必把這種情緒傳染給孩子,從而產生不好的後果。所以,家長不能嘮叨,要保持常態,如果說不好,選擇不說也不是最壞的選擇。

最後,沒有必要在家裡製造“恐怖氛圍”。孩子要高考了,在家都不敢大聲喘氣了,這無疑會給孩子製造壓力。你要知道,越到後期,知識所起到的作用就越小,心態的作用就越大,所以,要做到該吃就吃,該玩就玩,週末抽點孩子休息的時間,外出吃個飯、看個電影都沒問題。千萬不能孩子一提要求,你就一頓說落:還幾天就高考了?就知道玩!還能考上學吧!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出現高考焦慮症的學生,都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好學生”,她們懂事,心思細膩,在父母和老師的期望下,無限的給自己施壓,從而產生中度甚至是高度考前焦慮,最後得不償失,令人唏噓。所以,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和表現,進行適當的調整。


贏在高三



今天,2018年3月17日,距離高考82天,一模考後的第8天。戰鬥在教育一線20多年並有15年班主任工作經驗的教育工作者——我,目睹孩子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以及臉上寫滿的疲憊和眉宇間刻上的焦慮,讓我倍感責任重大。



我發現考前焦慮嚴重者多數是平時學習計較好的學生。這些學生為什麼會焦慮呢?

總結起來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自身過於要強,稍遇挫折就產生焦慮心理。比如說,在一模考試中,我帶的班級中叫張某某的女生考了年級105名(以前她的成績基本在50名左右),就極度沮喪、焦慮和自卑。

二是家庭因素,這部分學生由於家庭條件不好,家長對孩子從小灌輸“改變家庭條件的重任落在你的身上了!”,揹負這種思想包袱,平時拼命學習,可一遇挫折,就滿面愁容,焦慮不堪。我曾經教過這麼一個男生鄭某某,學習基本是年級前三名,可家庭條件非常差,母親常年臥床,父親身體也不好,“改變家庭命運的重擔就落在我身上了”,可二模考後,他的成績竟排到年級百名之後。對他來說真是一個驚天霹靂,炸的他臉上只剩下了愁容和焦慮。

面對考前孩子們的焦慮如何處理呢?


家長方面,考前不要給孩子過大壓力,孩子們回到家有一個舒心的環境。每年我帶畢業班,在考前3到5月份,分別通過微信形式致家長三封信談緩解孩子壓力問題。
班級方面,作為班主任的我,從高三一入學,我就記錄孩子們每次考試成績,對成績優異及進步幅度大的孩子牆報展出(獎狀形式),每考一次展出一次(下一次的獎狀直接粘在上一次的獎狀上),每次考試都得獎狀的到一模考試結束已經6張了。像那位在一模考試中稍有下降的張某某,我把她帶到獎狀前,跟她一起翻著一次次寫滿優異成績的獎狀,“用事實說話”,臉上很快由焦慮恢復到了自信。


窮物究理


高考前,很多考生身上出現了一些奇怪“現象”,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考前焦慮症”,是一種較嚴重的考試焦慮狀態,主要由連續多次考試失利或抗壓能力差而造成。

考前焦慮症的主要表現:

① 心理情緒上,過多的擔心、焦慮,容易變得煩躁、易發脾氣、抱怨、擔憂、胡思亂想,或大腦一片空白;

② 軀體表現,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速、手心和額頭浸汗、血壓升高、口乾、腹部不適、尿急尿頻、雙手發抖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

③ 行為上,顯得雜亂無序,活動過多,上課時注意力不能集中,原有的學習習慣或規律被打破,複習變得麻木,嚴重時會出現拒絕上學、逃學、避考、離校出走等迴避行為;

④ 飲食,食慾變差,甚至腸胃等身體組織出現各種的小問題;

⑤ 睡眠,失眠、睡眠淺、容易醒來。

家長髮現孩子有考前焦慮症表現,不必過於擔心,只要及時疏導排解,對孩子高考的表現是沒有影響的。

有什麼方法幫助孩子緩解考前焦慮症?

1、適當調整食譜,在保障營養全面的基礎上,儘量選擇清淡飲食;

2、鼓勵或陪伴孩子下課後進行一些有氧活動,如步行、慢跑、做體操等;

3、讓孩子在複習之餘,適當放空,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聽聽音樂、看看電影、逛逛公園等;

4、睡前熱水泡泡腳或喝一杯熱牛奶,中午儘量補個覺;

5、引導孩子告別題海,迴歸基礎,鞏固錯題集知識點,找到自己的複習節奏,從而找回自信,回到正常軌道。

讓孩子從考前焦慮症中走出來,更要注意心理上的輔導,尤其不能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1、不要過多地叮囑孩子,反覆提醒孩子“高考”“複習”“分數”這些事兒,家長應做好“後勤部長”,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準備工作,在言行上適度地“冷淡”孩子。

2、少談成績。不要考完一門就急著跟孩子談結果,避免使造成孩子壞的聯想而情緒波動,影響下面的考試。

3、把高考看作一場普通測試,告訴孩子只要盡力就可以了。

4、不必送孩子進考場。

高考其實是一場心理戰,在這場戰役裡,考生是衝鋒陷陣的“士兵”,家長是運籌帷幄的“參謀”,只有家長做好後勤保證,安心陪伴孩子,才能讓孩子以最好的狀態迎接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


阿甘爸爸在這裡


快要高考了,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緊張,因為總覺得高考是人生中很大的一件事情。可是父母不應該在孩子快要高考的時候一直在孩子旁邊嘮叨要多看書認真複習之類的話,會讓孩子更加的緊張,而是應該和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雖然高考很重要,但是並不能決定你的一生,考的好與不好父母都是會支持你的決定,不需要太擔心。在有的時候孩子的心情是起到了一個很大的作用,有的時候總是覺得不能辜負自己的期望,特別哈哈家裡人的期望,給自己的壓力很大,父母在這時候就應該是和平常一樣,不要對孩子有很大的特殊照顧,孩子也就不會沒那麼緊張,再告訴孩子放鬆,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