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菲菲生氣了》:在圖畫中表現情緒的多種藝術手法

兒童的情緒管理一直是圖畫書創作者偏愛的議題,因為如何讓孩子學會控制與管理自己的情緒,是每一個家長都繞不開的育兒話題。自然,圍繞這一現實需求而創作的情緒管理類圖畫書也層出不窮。但談到當中的佼佼者,還是要列舉這本得過凱迪克與夏洛特·佐羅托夫雙料大獎的啟發性繪本——《菲菲生氣了》。

《菲菲生氣了》:在圖畫中表現情緒的多種藝術手法

普遍認為,《菲菲生氣了》這本圖畫書廣為人知的原因在於它在創作中擦除了成人的作用。情緒的爆發、緩解、平復都以兒童視角進行,兒童是整個情緒處理過程中的主導者。

這樣的創作方式好在,它肯定兒童具有掌控自己情緒的能力,將現實中通常需要由成人來進行干預的被動型情緒管理,轉化為兒童的自理。情緒在不斷演變的過程中沒有受到成人的責備或者安撫,在這樣流暢的情緒處理中,兒童讀者群會獲得徹底宣洩情緒的代入式體驗,以及對不同情緒的理解和處理負面情緒的辦法。

但《菲菲生氣了》的成功之處不止於此,作者莫莉·卞在圖像上的藝術創作手法是該書成為兒童情緒管理範本的重要原因,這些方法當中包含了:

·用顏色表達情緒及變化

·對事物進行反常規處理

·將抽象的心理活動可視化

·用圖形化象聲詞渲染氛圍

這些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一起作用於圖畫,生動又準確地刻畫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對情感與情緒的傳達起到了突出與強調的作用。

用顏色表達情緒及變化

在以情緒管理為主題的圖畫書中,故事的起伏是通過情緒的變化來體現的。能否在一本書中詳盡又生動地刻畫多種情緒將會決定這本書對兒童讀者群的誘惑力是大還是小。與文字可以直接描述心理狀態不同,圖像在創作情緒關鍵點時遭遇的困難要更大。在這本書中,莫莉·卞嘗試最多的傳達情緒的方法就是使用顏色與線條。

《菲菲生氣了》:在圖畫中表現情緒的多種藝術手法


《菲菲生氣了》:在圖畫中表現情緒的多種藝術手法

儘管我們對顏色有不同的喜好,但在顏色與情感的對應上卻幾乎有著差不多的認知:紅色一般象徵活躍的心理活動、綠色帶來和平與生機、藍色讓人鎮靜……

所以,在第一幅圖畫中,作者運用跨頁的全幅紅色背景來創造情緒沸騰之感,與之形成同樣視覺刺激的是菲菲的藍色眼睛,它們在一片紅色當中傳遞出主人公不容反抗的堅定力量。

除了對顏色的塊狀塗抹,使這本書具有高辨識度的原因還在於對顏色與線條的合併運用。創作者運用不同的顏色對角色及道具進行邊緣勾勒,每種顏色都與實物面臨的境況或心態保持一致。

在第二幅畫面中,猩猩玩具是衝突爆發的原因,因此創作者給了它黃色的線條,使之醒目刺眼,讀者能夠一眼抓到事件的重心——爭搶玩具。

表現姐姐的情緒線條是綠色的,她是勝利者的角色,因此綠色能夠表現她滿足與從容的姿態。線條顏色變化最明顯的是菲菲,她從玩具的擁有者到爭奪的失敗者,情緒由優轉劣,線條顏色呼應了她的情緒變化,從象徵活力與歡愉的橙黃色變成了具有攻擊性的紅色。

《菲菲生氣了》:在圖畫中表現情緒的多種藝術手法

用顏色表現情緒與氛圍的方法貫穿本書的始末,當菲菲獨自跑出家門,在自然中獲得了療愈,心情慢慢平復之後,藍色與綠色是全幅畫面中的主導色彩。作者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表現情緒的細節,哪怕是勾勒樹幹的線條,也由原先的紅色變成了和緩的藍色,整個畫面場景都在傳導出一份緩和與諒解的意願。

可以說,顏色是我們在感知自然世界、從事社會活動過程中起到認知與識別作用的刺激性視覺元素;是藝術家進行客觀現實描繪與主觀思想呈現的表達工具。同時,它也可以是圖畫書中,我們用來與兒童進行交流的視覺語言。不管繪本中的文字是哪一種語言,不管打開這本書的讀者處於哪一個年齡階段,他們都能通過具有象徵意義的顏色來區別圖畫書當中蘊含的情感與情緒。

對事物進行反常規處理

故事發生於場景中,人物置身於場景裡,因此作者對場景的處理也會影響圖畫書整體的表現效果。在場景中巧妙地嵌進能使讀者感受到角色心境與情感的設計,能夠讓畫面在傳達情緒上事半功倍。

《菲菲生氣了》:在圖畫中表現情緒的多種藝術手法

在這幅畫面當中,我們能感受到菲菲強烈的怒氣,這種感覺的來源不僅僅在於她的身體被火焰籠罩,還在於畫面右側的火山。

菲菲腳下平整的地板變形,像延綿起伏的山脈,最終通向火山之口,象徵怒火的岩漿噴薄而出,寓意著情緒的宣洩。

在常規化的圖畫繪製中,火山是絕對不會出現在家中的,要將室內物品與自然景觀這兩種來自不同環境的事物合成氣質相符的情緒表達符號,需要巧妙的構思。作者為了使這樣的藝術處理足夠順暢自然,提前在前面的諸多畫面中做好了鋪墊——增加地板的畫面佔比。

如果表現重點是菲菲的情緒轉變,那麼在前面的篇幅中細緻地繪製地板似乎顯得多餘了。但是到了地板被藝術化處理,成為擬態的火山之後,你才會驚覺前面出現的地板是為了讓我們接受與習慣。只有穩固了對地板的刻板印象,才能享受到最後變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尋常之物在傳達情緒上的奇特作用。

《菲菲生氣了》:在圖畫中表現情緒的多種藝術手法

將日常事物進行反常規處理的例子還有一處。菲菲生氣離家,走在上坡路上時,此時的她心裡積鬱著悲傷。除了顏色與線條的運用,我們還能發現周圍的樹木像是有了生命似的,彷彿能感受到菲菲的心情,紛紛彎曲身體,倒向與菲菲相同的方向,與她一起垂頭喪氣。

樹木當然不會感知到人的情緒變化,這樣的擬人化與反常規的藝術處理方式,都是為了服務於“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果孩子能夠發現這樣的景物變化,他們就能領會情緒的影響力,尤其是憤怒,它不但會給自己帶來壓抑感,也會給周圍的環境或其他人帶來不可預測的負面影響。

將抽象的心理活動可視化

要活靈活現地表現兒童的心理世界,就得站在兒童的位置,想他們所思,畫他們所想,除此以外,將抽象的心理活動可視化也是比較有趣的創作方法。

《菲菲生氣了》:在圖畫中表現情緒的多種藝術手法

在這幅畫面中,現實中的菲菲展露出憤怒的情緒,我們能從她抬手踢腿的動作中觀察到,但同時我們也能看出她迫於現實壓力,在壓抑與剋制自己的憤怒。而這一點,是我們在通過觀察與實體不同步的紅色巨型影子獲取到的信息。

隱藏的心理活動經過視覺化處理,變成一目瞭然、可以直接傳達主角最真實情感的媒介。當主角受限於現實條件,不能使用衝突手段時,這樣的可視化處理卻可以化解這種創作束縛,同時也削弱畫面的暴力體驗。在照顧兒童心理的同時,通過委婉的圖像敘事,表達菲菲不可抑制的怒火,我們似乎能夠感受到那種聲嘶力竭的咆哮與揮拳搏鬥的衝動。

《菲菲生氣了》:在圖畫中表現情緒的多種藝術手法

同樣的方法,在這一幅圖畫當中也有應用。

形體渺小的菲菲位於左下角一隅,但是她心中的怒氣被描繪成一團火。形體與怒火的大小對比,實與虛的力量反差,強化了讀者對情緒與氛圍的感知,創造出震撼的情緒化呈現效果。

通過人物的動作表情來反映心理活動,是最為常見的表現情緒情感的方法,也正因為常用,往往乏善可陳。所以,與其選擇在可視化層面上進行千篇一律的創作,不如走進孩子的想象世界,去那裡探索抽象的視覺語言。

用圖形化象聲詞渲染氛圍

在前面的案例中,我們還能發現一個細節,就是文字的圖形化運用。區分好繪本與壞繪本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它的文字是不是與圖畫是割裂的。優秀的圖畫書,尤其是在那些寫畫由同一人創作的書中,文字與圖畫是高度匹配的,這種匹配不僅表現在形與音上的共鳴,也在神與情的互通。

在這本書中,象聲詞就可以配合畫面,參與情緒與氛圍的渲染。通常來說,情緒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越是爆發性的情緒越會帶來爆發性行為。如何從行為中蘊含的力量感受導致這種力量產生的情緒呢?除了關注動作,我們還要關注畫面中的音效——象聲詞的運用。

《菲菲生氣了》:在圖畫中表現情緒的多種藝術手法

我們仍然要列舉這一張圖片,這次,我們只關注文字的作用。畫面中有兩處文字,一處是起描述作用的白色字體,另一處是以象聲詞出現的圖形化文字——SMASH。

SMASH在英文中的含義是打碎、破碎,在這裡模擬抽象化的菲菲擊打物體時發出的聲音,但創作者對詞彙別出心裁的設計使它在傳遞聲音時,又表現了情感。

組成詞彙的每一個字母都是由碎塊構成的,這樣的設計可以營造力量感,只有具備絕對力量的暴力動作才能將事物擊碎,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也只有不能抑制的、達到飽和狀態的憤怒才能行使出這樣的力量。

《菲菲生氣了》:在圖畫中表現情緒的多種藝術手法

通常來說,越是爆發性的情感越會帶來爆發性行為。在這一幅圖畫中,作者在表現情緒時,沒有選擇刻畫菲菲用力摔門的瞬間,而是描繪了已經走向遠處的菲菲,她的憤怒全部留給具有視覺衝擊力的象聲詞——PABAM來表現。

我想有以下原因,情緒爆發的高潮是影子擊打物體和口吐火球那兩頁,這已經足夠了,再加一頁直接展現爆發的效果圖反而累贅,而且向悲傷與和緩的情緒過度會不夠順暢。

不過,即使創作者沒有選擇更加有力的表現方法,在這一頁當中,我們還是可以根據象聲詞的引導來感知菲菲遺留在身後的怒火。字體用紅色表現,配以橙黃色輪廓線,是一種非常突出的視覺表達。並且字體的下端呈現不規則的、像是折斷的木材那般的邊緣線。

這又是一種強調,能夠折斷木板的力量宣洩而出,在這力量當中蘊含的恐怖情緒也不言而喻。同時這種對非真正暴力行為的暴力化呈現也營造了一種肅靜、緊張但不至於可怕的空間氛圍。



《菲菲生氣了》以“情緒管理參考書”得到廣泛認可,但這並不是它被認可的唯一因素,是作者匠心獨運的藝術表現手法賦予了它最後的成功。

引導孩子理解情緒、管理情緒是門學問。同樣的,創作者基於服務孩子和家長的目的,也要不斷精耕於創作上的學問。從鋪天蓋地的同類型作品中突出重圍,需要不斷借鑑與創新,規避同質化的唯一途徑,就是不要重複千篇一律的創作方法。

簡而言之,走出創作束縛,才能擁抱健康的創作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