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雙一流的學生是否從整體能力來講,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

鴨一嘴


雙一流的學生從整體上,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生。但是,也不能排除個例。

首先,能進入雙一流學校,就已經比大部分普通學生優秀。當然,也不能排除那些為了專業或其它,而去非一流學校的學生。對大部分同學而言,高考在目前大環境下,不得不承認是比較公平的。高官子弟,富二代畢竟還是佔的比例較少。不同地區的分數線有差異,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都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都是分省錄取的原因。

其次,在雙一流學校和普通高校,學生接觸的導師是不一樣的。雖然學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導師的能力,人脈等是不一樣的,導師帶給你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在目前社會,知名公司還是傾向於去一流高校招工。這樣就導致學生畢業後的收入是有差別的。

第三,整體優秀,不代表都優秀;整體稍弱,不代表都弱。即使在名校,也會有差生;即使在普通高校,也會有優秀的學生。所以不能以偏概全。如果一個人,不自暴自棄,哪怕只是按部就班,那麼優秀的會更優秀。

我們總是在安慰自己,如果我怎麼樣,一定比別人怎麼樣。結果呢?不排除有些人成功了,但是比例,概率太少了。我們大多數畢竟都是普通人。


桃之夭夭6155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不用質疑。如果雙一流學生的整體能力沒有雙非大學的學生的整體能力高,雙一流大學的錄取分數就絕對不會那麼遠遠的超越一般雙非大學的錄取分數。這是因為兩個方面的根本原因;

首先,在招生錄取的過程中,雙一流大學在頂端位置錄取,就選拔了考生中成績比較優秀,綜合能力比較強大的學生,學生的整體質量比較高。

其次,雙一流大學在師資力量,辦學規模,學風建設,學科建設,創新能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高尖端人才的引進等方面要遠遠超越一般的雙非大學。雙非大學大師雲集,而只有一流的導師才能培養出一流的學生,因此,在塑造學生的平臺和條件方面,也要超越一般的雙非大學。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環境造人",一個人的成長成熟與他的環境有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關係。

正是因為雙一流大學的學生的整體能力要比一般的雙非大學的能力強,在大型的人才招聘會的現場,在大型的國有企業,跨國公司的人才才招聘時,一些頂尖院校的碩士研究生的報考時,才對學生的學歷做了嚴格的限制。很多單位或者院校對雙非學生是做了嚴格的限制的,非985工程大學非211工程大學的學生是不能報考的。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對於題目中的“雙一流”的學生從整體能力來講是否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我的回答問題是肯定優於的,其理由如下:

1,“雙一流”大學作為振興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工程項目,推出已經有一年多了。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教育部確定是42所,其中分為A類36所,B類6所。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總計95所,所有211高校都入選,並且新增了一批高校。那麼依“雙一流”大學的名單,進行大學排名似乎是可行的,這樣的榜單會體現大學的國家地位和以後的發展前景。

例如,在我們安徽省除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以外,其它的各高等院校都不是“雙一流”高校。

2,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別以41和34個一流學科數,大幅度領先其他所有高校,位居第一、二位。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組成了第二方陣,一流學科數都超過14個。一流學科數超過10個的高校還包括: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南大學和武漢大學。之前的C9成員,西安交通大學有8個一流學科排名第14位,哈工大則以7個一流學科排名16位。東北師範大學則在我國教育部直屬公費師範類大學中的一流學科建設中排名第一位,因為它有6個學科入選。

3,現在的“雙一流”建設的高校就像二十年前的211、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一樣,屬於新生事物,今後也就是成為用人單位招聘的重要指標之一。

例如,以選調生為例,目前絕大部分地區的選調生招聘均要求“雙一流”建設高校或QS排名前100高校,這就意味著我們國家將會把“雙一流”高校與國際高校評價體系進行掛鉤。


百花亭雜談


在高中的時候,幾乎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所自己理想的大學,並且每個人都在為了這個大學夢想而努力。我國的大學分類也非常廣泛,在人們的眼中,最好的大學當屬雙一流大學,雖然可以就讀雙一流大學生的人數比較少,但是每個人都在默默的努力著,因為大家都不願意去就讀普通大學。很多人都不知道雙一流大學和普通大學的差距在哪裡,其實現實是很殘酷的,建議大學生們多多比較一下,找到自己心裡最合適的大學位置。

大學學歷不一樣,雙一流大學生比普通大學生就業率更高

不管是雙一流大學還是普通大學,雖然在名義上都是大學,但是二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其中最明顯的區別在於二者的學歷不一樣。畢竟一個來自名牌大學,一個來自普通大學,因此畢業文憑的含金量是不一樣的,這也導致了雙一流大學生比普通大學生的就業率更高。當今社會是一個看重學歷的社會,如果你有更好的學歷,那麼就能夠領先於其他人。由於雙一流大學是我國大學領域當中的標榜,因此在就業方面比普通大學更加有優勢。許多大學生還在大四的時候,就已經收到了許多用人單位拋出了橄欖枝,還未畢業就已經找到了工作,因此雙一流大學生的就業率是非常高的。

薪資待遇不一樣,雙一流大學生比普通大學生的工資水平更高

由於雙一流大學生接受了優質的大學教育,並且在學校期間受到了許多知名教授和導師的培養,因此在薪資待遇方面比普通大學生更高。當今社會是一個人才為主的社會,一個人具備更高的學歷,那麼相對應的就能夠拿到更高的薪資。而許多高考生經過三年的不斷奮戰和努力,經過了多少個不眠的夜晚,最終才能夠成功進入雙一流大學。而進入雙一流大學之後,這部分大學生依然將自己的學習放在首位,因此他們能獲得更多的知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也要優於普通大學生。

發展潛力不一樣,雙一流大學生比普通大學生晉升更快

正是由於雙一流大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教育更好,因此他們自身的行為都更加規範,並且雙一流大學生也經常以嚴格的紀律來要求自己,因此在未來職業發展的道路上,二的發展潛力也是不一樣的。由於雙一流大學生具備了比較高的思想覺悟,因此在晉升機制上面,雙一流大學生比普通大學生晉升更快。許多重要崗位都是由雙一流大學生擔任,而普通大學生往往只能擔任一些基層工作,一方面是由於學歷的影響,二方面是因為技能經驗有差異。因此在就業方面,雙一流大學生比普通大學生更有優勢。

綜上所述,我們在高考的時候就應該以嚴格的要求規範自己,學習更多的


都市巴人


雙一流的學生從整體上確實要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

中考和高考的選拔機制,加劇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考上211比例5%,考上985比例2%,普通大學成大學教育普及化的主力軍。

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學生們經過至少兩道篩選器。第一道篩選器是中考,第二道篩選器是高考。每道篩選器都設置了複雜的參數,其中最重要的參數是"分數",雖然分數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但卻是非常重要、也相對公平的標準。

分數類似於貨幣,很多情況下,可以交換教育資源,雙一流大學的學生通過寒窗十二年,用高考分數證明自己的實力,當然除了分數,還有更多高考升學路徑。

第一道篩選器:中考

每年中考,在中考分數的作用下,大約50%的學生不能進普通高中,他們被分流到職高、技校。

職高的學生有一部分有機會考取普通本科院校,而大部分會考入高職高專。進入高中的學生分佈在省重點高中、市示範高中、普通高中。這些絕大多數是"分數"的槓槓在起作用,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

隨著綜合素質教育在學校的普及,成績優秀的學生,不僅分數高,而且綜合素養也很不錯,體育、藝術、科技、口才演講等。高分的背後,體現了強大的自我管理、自律、自學、抗壓能力。這些能力廣泛的分佈在優秀高中,以及部分普通高中的優秀學生群體中,而他們的高考目標就是雙一流大學,或者原來的985、211大學。

這世界很冷酷,不是因為它很冷,而是因為你不夠強!

第二道篩選器:高考

高考雖然一直作為人才選拔的機制,但是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越來越普及化,但是好大學依然很難考,不會普及化。據數據表明,全國大學錄取率81%,211錄取率5%,985錄取率2%。因此大部分學生在所謂的普通大學。

目前雙一流大學高校數量是49所,雙一流學科95所,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688所(含獨立學院257所)。雙一流大學的佔比非常低。

相比普通大學,國家對雙一流大學會投入更多的教育和科研經費,這對於雙一流的學生來說就有了更好的學習平臺,整體能力遠超普通高校的學生。

總結

從自身綜合能力上來講,雙一流的學生都是身經百戰,經過國家和政府人才選拔制篩選後的優秀人才。

從資源投入上來講,雙一流的學生大部分來自重點高中,或者普通高中的尖子生,從高中到大學,他們得到的關注和教育資源一般會優於普通大學的學生。

所以,雙一流的學生的整體實力要強於普通大學的學生。這是他們拼搏努力的結果!同樣,普通大學的學生也可以很優秀,只要心中向陽,陽光為你燦爛!


幸福觀察


雙一流的學生是否從整體能力來講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雙一流院校的學生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但是隻要努力,普通大學也可以非常優秀;如果不努力,名校的也可能墊底。

我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1.高考是選拔的方式,能夠考入雙一流大學的學生,都是相當優秀的。

當然不排除,高考沒考好,進了普本通過努力也非常優秀的;更不排除進入雙一流名校,不努力變差的優秀生。當然優秀的人扎堆,肯定大多數都是優秀的人。環境很重要。

2.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拿高中班級來說。為什麼擠破頭想進火箭班或者特優班呢。不用多說,這樣的班級裡都是拔尖的人。優秀的班級裡更容易走進名校,雙一流高校;而相對普通一些的平行班級,也會有進入名校的,相對人數較少。這樣的方式也能看得出來,優秀的人組成的團體肯定整體實力強於一般的普通的。

或者說,為什麼要上名校呢?你想去上,就說明你心裡已經有底了。不光裡邊的學生學習好,師資力量,教育硬件,都是比一般學校好。

在優秀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和促進都是正向激勵。更容易,三人行必有我師。

3.找工作的時候,單位也更願意要雙一流大學的學生,並且薪酬也相當高。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雙一流的學生整體能力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畢竟面試先看學歷,再看能力。從概率上來講,名校更容易招到有能力的員工。

不過,只要努力,普本也能出優秀的人;如果不努力,再好的一流學校,一樣出差生。學校可能無法更換,但是努力在自己手上。普本的同學,可以通過努力學習。用考研的方式進入雙一流大學。事在人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看自己怎麼利用自己的時間了。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學思而勤行


答案是肯定的。

打個淺顯的比方:一個班級裡,成績中等或偏下的學生有幾個有機會超越班上前幾名?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靠勤奮努力就能夠縮小的。

高等教育大眾化後,上大學不再是難事。北京上海等地的一本錄取率都已經超過了30%。30%是個什麼概念?如果把成績分成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的話,就意味著中等成績的考生就可以上重點大學了,但頂端的依然優秀,主要在“雙一流”大學裡就讀。建議你看一篇《如果不出意外,孩子終將平凡》的文章,裡面分析得很透徹。

進去大學後,雖然也有被譽為“考研神校”的普通大學,但985211大學的學習資源、氛圍等,整體要比一般大學強。與更優秀的人在一起,會讓你也更優秀。當然,在名校裡面也有放鬆、放棄的例子,整天玩遊戲,談戀愛等,但很少。

作為非名校大學生其實也可以揚長避短,發揚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如在智商不敵的情況下發展情商,鍛鍊交際交往能力,實現在今後人生的逆襲。


高考志願自由談


首先,社會的認可度和企業受歡迎度,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差別,當雙一流大學的學生和普通院校的學生到了社會上,誰更受認可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這就是現實,再者就是企業的受歡迎度了,作為清雙一流大學這樣名校的高材生,企業會去學校搶人,普通大學相信很少有企業會去這樣做,而且現在很多企業在招人的時候,對於應聘者的學歷都有著明確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名企,更是點名只要某某學校的人才,其餘學校的學生連最基本的機會都沒有。

其次,學生的眼界和見識,作為雙一流大學這樣的名校,學校的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是普通學校給不了的,在這裡面學習的學生能擁有更多的見識和眼界,這是普通學校給予不了的,現實很是殘酷,雖然都是大學,可是學生的見識和眼界上卻有很大的不同,很大程度上這種差距影響了一個學生的未來發展和成就,就像富二代和窮二代,這兩者之間是沒有什麼可比性的,很多時候差距從開始就有了,自己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最後,就是享受的教育資源了,越是名校教育資源就越好,老師的質量就越高,普通學校,老師的質量就會稍微差一些,同樣都是大學,兩者的教育資源都不一樣,教育出的學生會一樣嗎?顯然是不可能的,總體而言,前者可以說佔有很大的優勢,這是本身就奠定的差距。


山西徐良


毫無疑問要強一些,你這無疑就是拿石頭和雞蛋相比較。能夠考入雙一流學校的學生,在個人素養和綜合能力方面肯定要優於普通的學生。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些學生以前非常不錯,考取了雙一流學校,但是經過4年的學習之後,或者是他放棄學習了,可能比一般的大學的學生還要差。



80師說


名校畢業生的“光環”在求職時或許能作為一個敲門磚,但是在工作之後還是能力的較量。不管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大家更重視的是畢業生的工作素養和心理素質。在各種單位的面試中,考試主要集中在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和心理抗壓能力方面,不管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主考官通常喜歡用壓力測試的方式來考量畢業生。

大學生應當理性地選擇職業方向。“一是放寬視野,多關注北上廣深和傳統熱門行業之外的機會,特別是結合國家戰略發展重點領域,在時代發展中謀求借力和支持;二是理性選擇,從自身的興趣和能力出發進行定位和選擇,增強長期職業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