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都打到莫斯科了,爲何日本就是不幫希特勒一把?

用戶65825501629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為實現“北進計劃”、為進攻蘇聯做好準備,在偽滿洲國與蒙古邊境的諾門罕地區向蒙古人民軍發起進攻。雖然在5月的作戰行動中日軍佔據上風,但從5月末起、特別是6月18日朱可夫率蘇軍第57特別軍增援後,日軍在蘇軍步、坦、炮、航的綜合火力打擊下損失慘重,到9月16日停戰時,蘇軍以自身損失6千人的代價殲滅日軍6萬人。

此次戰役即為後來所稱的“諾門罕事件”,這是日本第一次與蘇聯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實際上,在諾門罕事件之前,蘇聯紅軍已經同日本關東軍有過多次摩擦,而諾門罕事件則讓日本領教了蘇聯在機械化戰爭中的強大實力、意識到憑自身的力量對抗蘇聯無異於以卵擊石。

受此影響,1941年4月,日本在德國已經在歐洲戰場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且自身為對抗蘇聯的反共產國際協定核心國家的情況下,“出人意料”地與蘇聯簽署《蘇日互不侵犯條約》、宣佈五年內將不對蘇聯發起戰爭。

當然,日本選擇與蘇聯議和並簽署《蘇日互不侵犯條約》,也與日本在中國戰場未能“速戰速決”、並將在太平洋戰場與美國正面較量、因而難以分散力量對抗蘇聯有關。歸根結底,日本不選擇與德國夾擊蘇聯,一方面是自身國力有限、難以確保在與蘇聯這種實力強悍的對手較量時佔到便宜,另一方面取決於日本戰略進攻方向上“南進”壓過“北進”。


軍機圖


日本、德國、意大利的三國軸心,堪稱上個世紀最沒有默契的結盟,豬隊友互坑的典範。早在侵華戰爭爆發前,日本就跟德國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依照這個協定,雙方有夾攻蘇聯的義務。結果等到日本陸軍大臣板垣徵四郎把德意日三國結盟的議案提交內閣後,海軍的某些將領又不幹了。陸軍和海軍的代表在內閣會議上大吵一架,當時甚至傳出了海軍大臣被陸軍刺殺的消息。

這場爭吵最後以陸軍勝利告終,因為內閣首相平沼騏一郎支持陸軍的決定,也支持日本與德國結盟的議案。作為結盟的誠意,日軍在已經有張鼓峰失敗教訓的前提下,又發動了諾門坎戰役。然而正當日軍和蘇軍還在諾門坎廝殺的時候,希特勒搖身一變,居然與斯大林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頓時間,日本感覺被德國人給出賣了!軍政兩屆一片譁然,平沼內閣在大丟面子的情況下宣佈辭職。日本與德國夾攻蘇聯的計劃也隨之擱置



時間轉到了諾門坎事件後的第二年,隨著德國在西歐的大殺四方,下一個目標顯然就是蘇聯了。於是三國軸心,共同對付蘇聯的提案又被拿上了檯面。這一次三國終於是結盟了,但是日本因為之前吃過德國的啞巴虧,所以這一次即使跟德國結盟了,日本也沒有進攻蘇聯的完整方案。而且由於日本和德國結盟,以及日本國內的南進政策,惹惱了美國人。美國警告日本:再敢窺視東南亞,就完全斷絕日本的石油和鋼鐵出口供應。

但是此時日本國內主張南下東南亞,對英美開戰的一派佔了主流,日本於蘇德戰爭爆發的當年年初就確定了南下的國策。也就是說,不管德國跟蘇聯是打還是和,日本都已經決定對美國開戰了

尤其是當時日本海軍的槓把子永野修身,他是留過美,知道美國有多強大的人。但是他就堅定的主張對美開戰。並且還一口咬定了如果日本跟美國談判破裂,日本的石油最多隻能堅持一年,對中國的戰爭最多隻能支持兩年,日本必亡的論調,所以日本一定要跟美國開戰,奪取東南亞的石油資源。至於別人問他:如果美國報復,你要怎麼應對的時候,他就故意避而不答。

由此可見,當時的日本高層,普遍沒有一個長期的戰略規劃。說白了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先把美軍打出東南亞再說,奪取了石油以後再看下一步該怎麼走。並沒有滅掉美國的野心,也沒有跟蘇聯開戰,聯合德國滅掉蘇聯的信心。妥妥的豬隊友啊!



而希特勒一方,也是豬隊友。德國對蘇聯開戰的計劃,希特勒壓根就沒有通知日本!一直到開戰前的兩個月,日本駐德大使才收到希特勒的通知,德國決定對蘇聯開戰了。但是!德國並沒有直接告知日本大使具體的行動時間。日本方面對此也是很無奈,大哥,您到底什麼時候動手,給個準信行不?

備註:其實也不能全怪德國,希特勒也是被墨索里尼這個豬隊友給坑了。當時意呆利要吞併希臘,戰爭打了半年,意呆利不僅沒有滅掉希臘,反倒被希臘打的半死。希特勒為了救這個豬隊友,只得把進攻蘇聯的時間一推再推。

等到德國準備完畢後,日本駐德大使才根據與希特勒以及裡賓特洛甫會談結果,猜測德國進攻蘇聯的確切時間,此時距離蘇德開戰已經只剩下半個月左右的時間。

日本這邊本來都已經確定了南下對美宣戰的計劃,但突然有一天傳來了消息,蘇德戰爭正式開始了!這一下支持北上進攻蘇聯的人又佔了上風。在這些人的影響下,

日本製定了一個非常不合理的新國策。這個新國策的具體方案如下:日本陸軍以關東軍特別大演習的名義向滿洲地區、朝鮮地區調動二十五個師團的兵力和物資。其中關東軍和朝鮮駐屯軍佔大頭,一共要出動十四個師團;此外再從日本國內和中國關內調入十一個師團。另外再從中國關內再抽調六個師團作為總預備隊。

如果按照這個調配方案,中國關內要抽出十個師團,而且還都是精銳部隊,國民政府的正面壓力會大大減輕。但結果一算賬,發現這個新國策計劃根本執行不了。因為當時關東軍所儲備的彈藥、糧食、汽油,分別只能滿足北上參戰師團,三個月、一個月、兩個半月的作戰消耗。

按照這種戰爭儲備,蘇軍根本就不用跟日軍正面交火,只需要把鐵路線扒了,公路炸掉。等半個月以後,日軍就要往回撤!(走過去要花半個月,往回走還需要半個月)



就在日本發佈新國策計劃後,美國也迅速做出反應。羅斯福總統宣佈美國將會凍結日本的海外資產,並且宣佈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這等於直接把繩索套到日本人的脖子上了。羅斯福的這次講話後,日本參謀本部立即下令取消北進計劃,除了留下十六個師團防備蘇軍外,其餘兵力和物資一律調往中國關內戰場,為南下作戰作準備。(所以日軍在當年在中國關內發動了五次大會戰)

至此,日本對美宣戰,對蘇防禦的政策算是基本確立了。但是,這個時候日本高層的吹牛皮老毛病又犯了。

日本偷襲珍珠港前夕,裕仁天皇召見了日軍總參謀長杉山元,當時裕仁問了他一個問題。裕仁問道:如果日美要開戰的話,你認為要多久才能打贏?杉山元回答說:只需要三個月!天皇老鬼子當時就怒了!質問杉山元:當年跟中國開戰時你特麼也是這麼說的!我問你要打多久,你說三個月,可是現在跟中國打了四年了還沒完!怎麼解釋?杉山元急忙辯解道:中國腹地深遠,拖這麼久真沒想到。裕仁大聲喝問他:是中國大還是太平洋更大?你憑什麼這麼肯定說三個月能打完?!杉山元頓時語塞,無言以對,隨即退出了皇宮。


又過了幾天,也就是日本和美國談判的最後截止時間(美國要求日本從中國撤軍,否則就不再供應日本所需的石油和鋼鐵),天皇又再次召見衫山元。這一次他拉上了內閣首相近衛文麿和海軍軍令部長永野修身一起進宮,向天皇稟報大本營聯絡會議的結果。杉山元說:帝國軍人有把握在五個月的時間佔領東南亞,並奪取印度尼西亞的石油。這一次天皇也不好再說什麼了,於是同意了衫山元和近衛文磨的作戰方案。日本隨後偷襲了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對蘇聯的開戰的計劃也就完全放棄了。

希特勒聽說日本要對美宣戰後,感到十分的氣憤,他讓東條英機等一等,並且還說如果日本對美開戰,德國將推遲對美開戰的時間,不配合日本的作戰。結果東條英機根本不鳥他,你不配合就不配合吧,日本單幹!接著希特勒又希望日本能夠截斷美國至蘇聯海參崴的援助運輸航線,日本也以避免引發對蘇戰爭為由而拒絕了。簡單來說,日本就是鐵了心的不打算摻合蘇德戰爭的事了!(典型的豬隊友互相坑)

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後,日美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日本要單獨面對美國,也就不可能再對蘇聯開戰了。

當然了,日本國內也是有明白人的。比如陸軍的石原莞爾,海軍的米內光政和百武源吾等人就是反對跟美國開戰的代表。

其中米內光政還是北上政策的支持者,他認為日本應該對蘇聯開戰,甚至有一次還在內閣會議上說:蘇聯是人類的公敵,北進蘇聯是日本的主要國策之一。因此我極力主張在張鼓峰和諾門坎兩地對蘇聯發起攻擊,試探一下蘇聯佈防在兩處的軍事虛實,為以後的全面進攻蘇聯作準備。

只不過像石原莞爾和米內光政這樣的人,在東條英機時期都靠邊站了。後來戰敗審判時,這幾個人也是屁事沒有。尤其是石原莞爾,侵華的元兇。他自己主動去投案,結果美軍根本不抓他。美軍覺得他又沒有打過美國,算什麼戰犯?(媽賣批的!)



總的來說,日本不配合希特勒,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日本和德國並沒有默契。基本上是各自為戰,所謂的共同防共只是停留在紙面上,從來就沒有一個具體的合作計劃。

第二、日本和德國從沒有真正信任對方

。日本對蘇開戰時,德國為了自己的利益跟蘇聯媾和了。等德國開戰後,日本也一樣。

第三、日本的後勤補給能力太差。陸軍基本上是打到哪,搶到哪。日軍在西伯利亞,除了看到大雪和北極熊,什麼也沒有。以日軍的機動能力估計都走不到莫斯科就全部餓死了。(參考英帕爾戰役的結局)

所以,真心不是日本不想配合德國,而是日本做不到啊~~~!!!


Mer86


實際上日本也很想幫希特勒打蘇聯,奈何日本真的是“臣妾做不到呀”。



先看一下當時蘇德戰場的情況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以320萬兵力分成了三路進攻蘇聯,在僅僅10天之內,德軍就突進蘇聯領地600公里。北方戰線消滅蘇軍24個師,中路戰線消滅蘇軍30個師,即便是裝備比蘇聯差的南方戰線上,德軍也有著絕對的優勢。也因此希特勒認為在三個月內蘇聯必然亡國。



到了9月15日,德國的中路軍和南路軍合作,在基輔戰役中圍殲蘇軍66萬精銳部隊。到了9月30日,德軍又調集了74個師,共計100萬軍隊,發動了颱風計劃,意在奪取莫斯科。而且戰爭的初期階段,蘇聯損失慘重,被迫轉移了100萬火車皮的設備物資,又從遠東地區調集了25萬精銳預備隊。



這時來看看日本做什麼

實際上在1939年,德國還沒有入侵蘇聯之前,日本已經率先對蘇聯做了一次試探性的攻擊,也就是諾門坎戰役。

這次日本出動了關東軍最精銳的部隊,但是很不幸,被蘇聯徹徹底底教育了一番,從這以後,日本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的實力和能力根本就不能和蘇聯對抗。



接著到了1941年,德軍入侵蘇聯之時,希特勒也多次催促日本進攻蘇聯遠東地區,但是日本根本不為所動。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日本被蘇聯打怕了,他也很明白自己的陸軍根本就不可能和蘇聯的軍隊抗衡。

其次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雖然二戰時期德國和日本是同盟,但這也只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點考慮的。對於德國提議日本攻打蘇聯的遠東地區,日本人根本得不到任何利益,自然也就沒有攻打蘇聯的慾望。



所以在日本看來,蘇聯的遠東地區沒有自己需要的資源,而且還有著強大軍力,這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活。

而且德國進攻蘇聯之後,美國為了遏制同盟國的發展,已經在東南亞地區對日本進行了封鎖禁運,這時的日本為了得到必須的戰略資源已經開始謀劃攻打美國,並且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選擇了偷襲美國的珍珠港,更不可能會援助希特勒了。


我是越關


這種情形發生在日本和德國這樣的結盟國家身上一點都不奇怪,兩者都是狂妄自大,親密合作就別提了,能不互坑就已經十分不錯了。

首先,希特勒對於日本是相當鄙視的,他覺得日本就是一個跟不上趟的矮子,在他眼中日本就是一個僅次於猶太人的劣等民族。雖然希特勒和日本結盟了,但是他一直以這種結盟為恥,在他印象之中日本人只會在海邊打漁。

希特勒對於蘇聯開戰的計劃根本就沒有打算通知日本,一直到開戰前的兩個月,希特勒才不慌不忙地給了日本一個馬馬虎虎的通知,算是支會他們一下。通知上面竟然連個行動時間都沒有具體標識,對此日本方面應該也是挺無奈的。

希特勒通知他們的這一下只是盟國之間禮節性得應付一下而已,他曾經說過對蘇戰爭是的德國自己的事情,不需要日本的任何援助。所以如果這個時候日本主動要求幫這位同盟的大哥一手,也只是熱臉貼冷屁股。

更何況在那種情況之下,日本所要面對的情況也不算好。1941年,美國給日本下了最後通牒,要求日本必須從中國撤軍,而且不能妄圖要求中國賠款或者割讓土地。日本眼看經營了這麼久的侵華計劃就要泡湯,當然不願意。於是美國非常果斷地採取了措施,總統行政命令一下,直接切斷對日本的石油供應,隨即就凍結了日本全部的在美資產。

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已經是泥菩薩過江了。放在他們面前的有兩個選擇,要不直接投降,放棄侵華;要不對美開戰。


當時日本的石油儲備量大約只能維持日本國內兩年的消耗,日本軍隊打不了多久儲備的油料就會耗盡了。就憑德國和日本這種互相併不信任的關係,希特勒根本不可能給日本提供石油。而西伯利亞的油田當時還沒有開採出來,對於日本來說,攻打蘇聯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完全空耗自己的能量,還不如想一想如何南下去搶印尼的油田,或者更加大膽一點,直接搞垮美國。

好嘛!既然德國打蘇聯不跟日本商量,日本對希特勒也沒有什麼特別要顧及的了。當時希特勒對於日本對美宣傳的計劃完全驚呆了,他始終不敢忘記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起的作用,馬上傳信給東條英機先等上一等。東條英機無所謂,希特勒馬上威脅他不會配合他們的作戰計劃,要將德國對美的作戰時間推遲。

東條英機大約也不指望德國的幫忙,直接衝上去和美國單挑。而在此期間,希特勒又請求日本方面能夠斬斷美國對蘇聯的一條援助運輸航線,日本果斷拒絕,理由就是不想參合到兩個國家的戰鬥之中。珍珠港事件之後,日本更忙了,德國那邊……算了吧,當看不見吧。

日本給美國人參加二戰找了充分的理由,希特勒拿下蘇聯進攻英國征服歐洲的幻想一下子化為泡影。在對美國的認識上希特勒還是很通透的,他覺得只要美國不插手,他所有的計劃都能完成。

所以,日本不僅僅沒有幫上忙,還將希特勒拉下了水。日、德同盟國什麼的,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豬隊友吧。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兩個國家各自在自己的主戰場上玩嗨皮了,尤其是在1941年底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1941年12月初,德國軍隊在蘇德戰場推進到莫斯科附近,前蘇聯存在遷都的風險;而同時,日本人則在12月份的第一個星期日本搶先發動了震驚世界珍珠港事變。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當時大家在各自的戰場上風光無限,本就沒有互相幫忙的必要,更何況,德、意、日三國雖然組成了軍事同盟,但在戰略目標上卻並沒有相應的協同,而是各自為戰,甚至彼此之間還互相防著點,誰也怕對方侵害或侵佔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在最風光的時候,日本曾經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德國則佔領了除英國等少數國家以外的整個西歐領土,這已經算是比肩古代帝王的功績了,更讓他們興奮的是,侵略戰爭的前景,似乎也還過得去。

1941年12月1日,德國軍隊出現在莫斯科的北部和南部,12月3日,南部德國軍隊的一個偵察營率先攻入莫斯科,佔領了一座工廠,。


但是在翌日就被莫斯科工人和民兵組織的武裝趕出了莫斯科,12月5日,莫斯科氣溫驟降5℃,讓本已捉襟見肘的德國軍隊🇩🇪徹底裹足不前,不但如此,由於大軍深入前蘇聯國境,糧食棉被棉衣補給困難,德國軍隊忽然發現自己已經四面楚歌了。

在此情況下,日本軍隊在東亞又做了些什麼呢?一是停止中國境內的大規模集團化的軍事進攻,而是擴大侵略範圍,往南亞發展。

但是往南發展有一個肘腋之患,那就是美國人還佔據著菲律賓,再往東,美國的海軍基地遍佈西太平洋,這些都是隨時可以協防菲律賓甚至協防東南亞,抄日本後路的存在。

因此,欲進攻東南亞,必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1941年12月7日,也就是德國在莫斯科附近遇挫的兩天之後,日本人就給獅子撓癢癢,偷襲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駐地珍珠港成功,基本上打垮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因此,不是日本人不幫德國人,關鍵是日本人也有自己的侵略佈局,向北進攻蘇聯的計劃在日本看來可望而不可及,早已放棄,自然不可能與拜把子兄弟德國,來個東西夾擊了!


歷史三日談


這個問題我替“元首”回答了,你日本還是消停點吧,別再給我添亂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日本這個豬隊友是真心靠不住啊!

別以為當初元首沒有這麼想過,歷史上吃盡了兩線作戰苦頭的德國人太明白這裡面的道理。因此老早就邀請日本進攻蘇聯,以牽制住蘇聯遠東方面軍不讓其西調。

德國人本以為日本在東北盤踞了70多萬關東軍,隨時能夠出動。可是結果並不是如德國所想的那樣。可日本人一點也不傻,他們覺得進攻蘇聯不是什麼佔便宜的好事。

日本人也不是沒試過,諾門坎戰役開始那叫一個囂張,本以為能趁著“肅反”,佔佔蘇聯的便宜。可結果卻被朱可夫率領下的蘇蒙聯軍一路吊打。這場仗讓日本人結結實實明白了像蘇聯這老油條,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拿下的,搞不好還會遭到瘋狂報復。

再說了,攻打蘇聯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會大大折損自己的兵力。為了做做樣子,日本當時只派了少量日軍前去演戲一下,並沒有出動70萬關東軍。就算出動70萬關東軍協助德國拿下蘇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德國,對於日本並沒有什麼幫助。


德國把資源豐富的歐洲地區佔領,留給日本的也只是資源稀少的亞洲地區。蘇聯的主要資源和財富都在歐洲,而亞洲地域非常瘠薄,這筆既折兵損將又沒有利益的買賣,日本人才不會蠢到替德國人去火中取栗。與瘠薄的遠東苦寒之地相比,日本人更希望把戰略中心放在東南亞。因為那裡才有他們最急需戰略資源,做夢都想要地石油還有橡膠。至於西伯利亞的凍土層嘛,那個實在是太難啃得動了。

也正因為處在日軍按兵不動,推進到莫斯科城下的德軍已成強弩之末之際,蘇軍以100個師的強大兵力發起反擊戰。經過40天激烈的戰鬥,德軍向西潰退了150~300公里。發揮關鍵作用的就是從遠東調來的那大批適應寒區作戰的生力軍。

而斯大林之所以敢於將遠東蘇軍西調,恰恰是因為得到了日本不會貿然進攻蘇聯的可靠情報。這個天大的功勞要歸功於兩個人,一個是傳奇諜報員佐爾格,另一個則是中國人閻寶航。


每日點兵


德國和日本的聯盟總體呈現著“各自為政、各打各”的狀態,二戰德軍陷入攻打莫斯科的膠著狀態時,日本並沒有給予德國任何實質性的策應支援。不僅是日本,幾乎全世界都是在揹著手,看希特勒和斯大林“單挑”。


諾門坎戰役,蘇聯成功實現以打促和目標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出兵佔領了垂涎已久的東北三省,通過扶植溥儀的偽滿洲國用以堵塞國際輿論的譴責。這時候的日本,本土、朝鮮半島、東北地區已經連成一片,儼然一個海洋強國+陸地大國,引起了世界上其它列強的警惕。此時的日本高層,分裂成了對蘇開戰的“北進派”和對英美攤牌的“南下派”。“北進派”一度佔據上風,畢竟蘇聯和蒙古與滿洲接壤,蘇聯與日本既有日俄戰爭的舊怨,又有東北地區的切實利益爭端。

1939年5月—9月,日本和蘇聯終於爆發了諾門坎戰役。日軍裝備和資源匱乏的短板在這一次戰場檢驗中暴露無疑,除了空軍佔到了一些便宜以外,日本的薄皮坦克和火炮部隊根本無法與蘇軍對陣。更搞笑的是731部隊跑去哈拉哈河上游投毒,想用細菌戰法坑害蘇軍,卻不想毒死了下游很多不明就裡的日軍士兵,可見關東軍戰場協作能力的缺失。此戰過後,日本國內的“北進派”陷入沉寂,1941年4月13日和蘇聯簽訂《日蘇互不侵犯條約》。斯大林達到了以打促和的戰略目的,確保了東線的安全。


日本戰備資源短缺,無法支撐對蘇戰爭長期消耗

1937年以“七七事變”爆發為起點,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原本1931年佔領東三省的舉動,就已經讓美國十分擔心日本做大,而如今變本加厲的侵略成果使得美國覺得有必要卡一卡日本的脖子。1941年6月德國啟動全面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時,美國已經從對日貿易方面入手,終止了向日本出口廢鋼鐵和石油。

日本是個資源短缺的島國,新佔領的朝鮮半島和東三省地區也無大規模的鋼鐵產出,石油更是一滴都沒有(當時大慶油田尚未發現)。用不了多久,日本的坦克、飛機、航母就會面臨無油可用的困境,不用說橫跨西伯利亞、攻打戰備充足的蘇軍,就連對戰關內的蔣介石國軍也是優勢大減。雖然日本有1940年9月27日簽訂的《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義務,但此時的日軍根本沒有能力支援策應德軍的對蘇進攻。


日本戰略方向轉移,側重對美太平洋戰爭

美國通過鋼鐵、石油禁運,威脅日本吐出在中國戰場獲得的侵略權益,使得日本覺得已經到了和英美攤牌的最後時刻。南下佔領東南亞英、荷殖民地的婆羅洲油田,繼續開動戰爭機器與英美一戰的“南下派”主張佔據了主流。

日本去往東南亞,陸地可以派兵打通中國到東南亞的路徑,可海上就要通過美國控制的菲律賓群島了,萬一美國出兵隔斷菲律賓一帶的海運,等於就是掐斷了日本的石油生命線。況且即使日本完全控制了東南亞油田,也是處在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的島鏈包圍圈中,很有可能被敵對的英美瞬間切斷。因此,突襲珍珠港、佔據西太平洋地區,對於防護“大東亞共榮圈”顯得十分有必要

由此可知,當德軍進攻莫斯科的關鍵時期,日本也正面臨著與英美開戰的最後時刻。資源匱乏的日本當下最急迫的是搶奪戰爭資源維持廣大戰場的消耗,根本沒有能力支援希特勒的第三帝國。


竹山清溪澗


二戰時期的軸心國並不像同盟國那樣彼此步調一致高度協同。畢竟當時沒有衛星這些東西。開戰後,德日兩國光是保持聯絡都非常困難,還得靠潛艇從歐洲跑到亞洲,這樣的交流難度,就不要想什麼協同了。

而且希特勒在骨子裡是看不起日本人的。比如《我的奮鬥》第11章中有這樣一段:“日本是一個缺乏想象力的劣等民族,不過我們卻可以利用日本,利用他們的執著的為德國服務。”

實際上不只是希特勒這樣看日本人。日本雖然被稱為“列強”,但是卻並不被歐美國家接納。

普遍來說,當時歐美國家對日本人都有著嚴重的歧視傾向。


希特勒骨子裡是個歧視除了白種人以外所有人的偏執狂

回到日本為什麼不攻打蘇聯這個問題。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舊日本海軍和陸軍是有著深刻的矛盾的,這種矛盾的產物就是海軍造坦克,陸軍造航母。舊日本陸海軍關於發展戰略上則有一定的區別。

1905年的日俄戰爭以日本的慘勝收場。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陸軍都把北邊的蘇俄當作假想敵。而日本海軍則把美國當作假想敵。(無獨有偶,美國也一直把日本當作假想敵)

於是日本軍部就分化為了2派:一派是陸軍主導的北進派,主張打倒蘇聯,與德國會師。一派是海軍主導的南進派,主張侵吞南亞西太平洋的歐洲國家殖民地並於美國開戰,逼迫美國承認日本在亞洲的特殊利益。這兩派都不乏實幹家,實際上在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打響之前,日本人就嘗試過與德國人共同夾擊蘇聯的行為。

諾門罕戰役也是朱可夫元帥第一次在戰場上顯露身手

也就是諾門罕戰役,當時德國部分高層是不太相信日本人敢入侵蘇聯的。於是昭和男兒就真的入侵蘇聯了。然而德國人看到日本人打蘇聯,卻不以為然。這就讓日本軍部的南進派徹底壓倒了北進派。所以後來等蘇聯打德國的時候,日本人就不幫忙了。

諾門罕一戰給了日本人相當大的心理陰影,後來無論如何都要在邊境駐紮幾十萬關東軍


利刃軍事


幫肯定是想幫的,但是卻沒有實力幫,因為日本軍事實力就那麼大,但是野心卻一直都很大,日本經過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綜合國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正是因為日本自以為是的實力讓自己吃了很大的虧,總得來說一句話,中國在抗日中對於他國的幫助很大程度上就是對日本的牽制,僅僅只是中國戰場就讓日本苦不堪言,自從國共合作一致對外抗日之後,日本都沒有好日子過。



中國是屬於大東亞的大國,而他日本在改革之後,軍隊士氣高漲,想通過征戰獲取領土排入世界大國的名列中,所以日本就藉口想要構建他的什麼大東亞共榮,而拿下中國就成了日本的首要任務,而且這項任務是必須完成的,因為中國拿不下,附近的國家邊都摸不到。曾經日本也出兵印度,想要多個戰場同時展開,後來發現兵力實在跟不上根本拿不下,後來只能灰溜溜的撤了。



那麼為什麼當年德國都已經打到了莫斯科了,日本就不助他一臂之力呢?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就是美國對於日本鬼子的限制,當年日本爆發珍珠港事件就是因為美國已經動手了,所以日本不得不發動戰爭。當年日本的石油,海外資產都是由美國人把控的,在二戰中美國是站在了反法西斯一方的,所以作為正義國,美國就想通過日本的限制讓日本停止戰爭,但是打得正酣日本,怎麼可能就此罷手呢?所以拒絕了,拒絕之後的結果就是日本只能靠著自己儲備的石油等東西來維持戰爭巨大的消耗,所以根本沒有實力在出戰蘇聯。當然關於美國人作為正義國也是有爭議的,誰會無緣無故的幫助別人,因為美國看到了二戰巨大的經濟效益,所以選擇從日本這裡插一腳進入二戰。



第二,中國戰場的牽制和日本的前車之鑑。中國戰場的牽制作用不用多說,從武漢會戰,到長沙保衛戰,都讓日軍的部隊寸步難移。而前車之鑑是因為當年日本已經和蘇聯發生過戰鬥,這就是日本關東軍挑起的諾門坎,也許這就是一次試探,而結果就是蘇聯打的日本丟盔卸甲。

第三,蘇聯的緩兵之計綏靖政策,對日本進行討好目的是讓日本把矛頭指向中國,蘇聯也主動獻媚,承認自己為滿洲國,而且承諾不對中國進行軍隊援助,就這樣達成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



在德國攻打蘇聯的時候是1941年的11月,而這時候的日本正和中國打的醉生夢死,所以根本沒有其他精力再去幫助德國,不過我想去了也沒啥用,因為德國不是因為打不贏,而是因為天氣太冷了,就算是日本軍隊去了估計不僅幫不上忙,還是一個累贅,到時候日本和德國說不定還打起來了。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原因只有一個:日本是當時世界上團隊精神最差的國家!

瞭解二戰的都知道,正當德過和俄國在莫斯科大打出手的時候,日本人偷襲了珍珠港,將當時世界上國土面積第四大國、人口第四大國、工業產能第一大國的美國拉入戰場。導致反法西斯戰線的最終形成,也給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增加了幾乎一倍的力量,從而打破了戰爭雙方的力量平衡,可以說當珍珠港事件爆發時就已經決定了法西斯必敗!

這一切,歸功於日本這個豬隊友,如果說意大利對德國的幫助是-10的話,日本對德國的幫助就是-100。



莫斯科會戰開始於1941年10月2日結束於1942年1月7日。當時德軍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佔領莫斯科,因為早在巴巴羅薩計劃執行到第三天的時候,俄國就已經開始進行全國總動員了。為了在莫斯科城下擊敗德軍,俄國幾乎動員了莫斯科所有的勞動力,青壯年男子拿起武器準備隨時和德軍作戰,婦女和少年則擔任了工兵的角色,在缺少重型機械的前提下,她們在莫斯科及周邊地區修建了大量戰壕和堡壘,共挖掘土方300萬立方米,把整個莫斯科變成了一座巨大的要塞。這一切預示著莫斯科戰役將成為一個決定俄國命運的戰役,一旦失利,整個俄國將會陷入崩潰。

德軍在攻擊時往往不顧傷亡,願意以任何方式向莫斯科前進(朱可夫語)

進入10月指揮,雙方以莫斯科中心不斷進行戰鬥。在面對俄軍的多層防禦時德軍不顧傷亡,一線主攻的部隊經常出現90%以上的傷亡率,而防禦的俄軍也是如此。到11月27日,德軍已經能夠看到莫斯科城內的主要建築,當時距離克里姆林宮不到35公里。以當時德軍的推進速度,3天后就可以進入莫斯科,與俄軍進行巷戰。

而此時,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卻出奇的平靜。因為,日本大本營已經決定南下襲擊珍珠港

偷襲珍珠港,改變了二戰走向

在莫斯科最危急的時刻,大日本帝國卻並沒有將目標放到俄國,成為壓垮俄軍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是將注意力放到了資源豐富的東南亞一帶。這已經是日本第二次配合俄國,上一次是諾門坎之戰時,為了保證俄國及時瓜分波蘭為了自己爭取足夠的緩衝區,雙方迅速簽訂了和平協議。

日本雖然沒有攻打俄國但也沒閒著,他在幫盟國找盟友。所以準備進攻東南亞以獲取當地的豐富資源,於是為了阻止太平洋另一支強大的海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干預,日本決定偷襲珍珠港!

所以,本來是一條繩上螞蚱的德日兩國卻同船不同心。就在德國和俄國拼命的時候,日本卻為了保持和俄國的友好關係在俄國邊境保持了出奇的平靜。

不幫忙也就罷了,日本偷襲珍珠港將美國拉入二戰,無疑給處於生死存亡之際的英國帶來生機。本來德國就要困死英國,美國人的加入使大西洋航線再次暢通無阻,而俄國人在之後也獲得了美國人的大力支援。最重要的是,給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帶來了希望。

可以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改變二戰走向的重要事件。但對於希特勒來說,日本所起到的反作用要比意大利致命的多。從此德國腹背受敵,在東線被俄國陸軍狂毆,在西線被美英空軍狂毆。

(轟炸德國)

希特勒真稱得上是交友不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