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日本如果二戰從一開始就只侵略美國,勝算有多大?

風雲一點通


這不現實,只有最愚蠢的戰略家才會把侵略的目光放在隔著偌大個太平洋的美利堅合眾國身上。

島國日本根本不具備投放大量陸軍抵達美國西海岸作戰的能力

儘管美國在二戰初期一直奉行“孤立主義”,但美國在軍事方面並非毫無準備。1933年,6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從公共工程局專款中撥出23800萬美元,建造總計12萬噸的32艘艦艇,這是美國自1919年以來最龐大的一項海軍建設計劃。

到了1934年,羅斯福全力支持文森——特拉梅爾法案,計劃使美國海軍力量在1942年達到1922年和1930年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所允許的最高水平。

雖然由於孤立主義的強烈反對,羅斯福修改中立法沒有成功,但一直向國會提出各種計劃和方案,實行擴軍備戰,以加強國防。

到了1938年,國會對總統的建議迅速通過並立法,即文森海軍擴充法。該法案規定,美國在十年內(1938-1948),用11億5600萬美元建造115萬7480噸位的艦艇,其中包括未超齡戰列艦18艘,巡洋艦45艘,驅逐艦150艘,潛水艇56艘,航空母艦8艘,海軍飛機3000架。這是最初美國用來保衛兩洋所準備建設的一支強大海軍。

慕尼黑會議後,羅斯福政府加緊擴軍備戰,1938年9月,美國成立國防委員會,1939年1月5號,羅斯福要求國會批准追加14億美元的國防預算,用來加強防空力量。

由此可見,二戰還沒有爆發,以及剛剛爆發初期,美國已經在擴軍的道路上,時刻準備著參戰。

再看美日之間戰前的工業水平,1937年時,美國在世界工業中的比重是36.2%,居世界第一,日本為3.5%居世界第五,雙方之間的差距達到了10倍之多,1940年左右,美國鋼鐵產量為6076萬噸,日本當時已經接近峰值,但也不過686萬噸,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如果美國開足火力生產艦艇、飛機、大炮,那麼工業馬達的能力比日本要強勁得多得多。

從工業技術上看,日本工業底蘊不足的劣勢也非常明顯,是當時幾大工業強國中最薄弱的,以工業生產中最重要的機床為例,日本的機床為傳統機床,雖然能生產航母和各種軍艦,但生產熟讀緩慢,且生產質量比不上英美。從工業結構上看,日本缺乏完整的工業鏈,基礎工業不夠發達,重工業在日本的工業結構中佔比偏小,因為缺乏完整工業鏈以及重工業不發達,所以日本的工業生產對外依存度很高,很多零部件和設備嚴重依賴進口。當時日本的工業實力和水平僅僅處於二流靠前,比法國也強不了多少。

更為重要的是,日本資源匱乏,資源嚴重依賴進口,到二戰後期,由於缺乏原材料,日本的工業大部分已經無法開工,飛機和軍艦隻能窩在家裡。

倘若二戰爆發之後,日軍把首要目標定位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美國,那麼不好意思,日軍估計連家門口都打不出去,至多在太平洋上跟美國打打海戰。

可這又有什麼用!日本根本沒有足夠的工業原材料,甚至連開動艦艇、飛機的石油都是依賴進口,一旦美國切斷了日本的原材料進口途徑,那麼,日本的艦艇連海都出不去,飛機也同樣上不了天。難道忠於天皇的士兵們,遊過太平洋去打美國的麼?

日本選擇朝鮮——中國——東南亞的戰略目標,其實都是立足以其島國的現實考量,畢竟這三個地區都沒有能夠威脅到日本海軍的存在,甚至可以說這三個地區就沒啥海軍,日本陸軍可以在海軍的配合下,輕而易舉入侵,十分迅速地佔領城市,從而以當地的人口,資源,工業基礎為其輸血。

日本一開始就挑戰世界第一工業強國,這種可能性只存在題主的幻想當中,再瘋狂的戰爭分子也不可能首先要打擊的目標就是隔著重洋的地球另一邊的國家,這麼做需要多少資源的消耗,是日本一個島國能承受得住的麼?

再者,任何戰爭,包括侵略戰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獲取更多的實際經濟利益,支撐其將戰爭擴大化和繼續化,一開始選擇美國,顯然就是拿海軍賭博,輸了連著本土徹底完蛋,但贏了也基本殘廢,根本不可能立即投放兵力入侵美國本土的。


江畔初見月


這個問題估計在日本人最為瘋狂,最為猖獗那時候,也人沒想過這個問題吧。因為對比美國與日本的差距,哪怕是瘋狂的已接近失智的日本人也應該知道,在進攻中國之前就專一對付美國,是典型的廁所打燈籠——找死。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美國珍珠港,350餘架日本飛機對於位於夏威夷的美國軍港珍珠港進行了大規模空襲。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造成了美國4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沉沒,188架飛機被炸燬,2400多名美國人喪生。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受到巨大震撼的美國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美國被捲入戰爭之後,倚仗自己雄厚的工業實力,在太平洋戰場上將日本打得節節敗退。日本曾經不可一世的海軍艦隊也徹底被消滅。那麼,如果美日本不是拖到了1941年才對美國發動進攻,而是二戰之前,就集結全力對美國發動戰爭日本是否會有勝算呢?

但很簡單,二戰前,後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日本發動的襲擊有多麼的突然,日本獲勝的可能性都是0。不過,不同的時間選擇的結果還是有不同的,這個區別就在於,日本到底能夠堅持時間有多久。

1939年9月1日,在希特勒的命令下,納粹德國軍隊發動了對波蘭的閃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那麼此時,同為法西斯的日本在幹嘛呢?日本正在全面侵華,並與中國打的如火如荼。早在1937年7月7日,就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的日寇,依仗裝備精良、悍不畏死的軍隊接連對中國發動了全面進攻。

日寇先後取得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多場大規模戰役的勝利,中國、華北、華中、華南大部精華地區淪陷,國民政府也被迫前往了位於西南的重慶。

與此同時,由於其國內貧瘠的資源所限,一直叫囂著以戰養戰的日寇,也從未放鬆對於中國佔領區的搜刮和剝削。那麼,珍珠港事件之前的日本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前的日本,哪一個國力更強大呢?

1941年12月份時,據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已經5年之久,而距離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已經超過了10年。那麼,什麼時候是日本實力最強大的時刻呢?按照題主的假設,日本將有三個時間段可對美國發動進攻,一個是九一八事變之前,一個是全面抗戰爆發之前,一個就是真實歷史上的珍珠港事件爆發之時。

如果日本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前,發動對美國的進攻。日本的結果會如何呢?當然是被美國,迅速擊敗,所用的時間,也要比太平洋戰爭時間更短。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前,日本正在經歷波及全球的經濟大蕭條,這次金融危機規模之大,影響之深,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本來就在列強之中吊車尾的日本承受經濟危機的能力就很弱,再加上日本國內貧乏的資源所限,如果此時日本不顧一切的發動對美國的進攻,日本艦隊能不能夠到美國都很難說。

因為,美國無與倫比的地理優勢決定了,日本如果想發動對美國的進攻,必須橫跨整個浩瀚的太平洋。而由於經濟危機此時的日本,正處於資源匱乏、經濟困頓之時,日本此時的燃油儲備和軍費,都未必夠龐大的遠征艦隊到達美國本土,更遑論對美國發動進攻了。

如果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之前,發動對美國的進攻呢?其實這個時間段選的還是不錯的,在付出微小的代價,吞併了中國東北地區之後,日本可以說一口吃成了胖子。土地肥沃,面積遼闊、礦產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區,為日本提供了本土匱乏的幾乎所有資源。也正是有了東北地區,日本才完成了其所謂以戰養戰的計劃,日本的國力也因此有了巨大的發展。

而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後,雖然日本軍隊接連取得勝利,也佔據了大半個中國。但是,由於民國時期中國的工業幾乎為0,國內也尚未發現日本所最需要的石油,因此,雖然日本佔據了中國的大半個精華地區。但是,除了糧食和部分礦產資源之外,真正急需的各類工業生產能力和石油,日寇在中國幾乎一無所獲。

而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和戰爭消耗,日本國內不得不勒緊褲腰帶,即便如此,日本的經濟依然瀕臨崩潰。因此,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後,雖然看似取得了節節勝利,但是,這其實是個虧本買賣,日本的國力也因消耗大於補充,而走上了下坡路。

所以,如果在1937年日本發動對美國的進攻,此時美國國內只有幾十萬毫無戰爭經驗、也無戰爭準備的軍隊,美國的海軍艦隊也遠不如1941年時那般強大。因此,如果在1937年日本不顧一切發動對美國的進攻,靠著此時日本軍隊的實力,日本是有可能佔領夏威夷甚至登陸美國西岸的。

但是,日本的進攻也到此為止,因為,橫跨整個太平洋對遠征日軍進行補充,顯然大大超過了日本的能力和國力。再加上一旦被激怒的美國,發動了國內龐大的工業實力,登陸美國的日軍不過是送菜而已,很快會被美國的反攻徹底消滅。

當然,夏威夷及本土西岸遭到破壞之後,美國沒有了反攻日本最適宜的基地,對於太平洋戰爭,勢必會比歷史上的時間更久,也更艱苦。不過,這也是日本所能達到的極限罷了,日本的戰敗依然毫無懸念。


鳶飛九天2018


戰場如果只是中國,那麼歷史已經改寫,現在的中國就是日本,從軍事角度考慮,只怪日本人野心太大,打敗當時的國共,對於日本來說輕而易舉,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非要去惹美國!其實只要能大規模的登陸美國本土,美國就輸了一半了,剩下的就看單兵素質了。不要說什麼美國的戰爭潛力巨大,工業超強。兵者詭道也,既然要入侵你,日本會傻到提前通知美國嗎?只要在美國的戰爭機器啟動前大規模登陸美國本土,日本就不會給他太多的反應的時間,緊接著就是爭奪制空權,我記得40年之前日本的海空力量是強過美國的,最少也是和美國相當。只要登陸美國本土之後日本的空軍能夠快速的、大規模投入戰鬥,即使美國最後能贏,日本也能把他禍害成像我們的解放前一樣。

不論在任何時候,日本在美國面前就是螞蟻。根據美國所有行為總結而言,美國有三絕:潛藏為一絕;欺騙為二絕;借刀殺人為三絕。說美國建國者是西方財團,如果是做正當生意的卻無跡可尋。是海盜吧?被掠奪者都被殺絕了!無據可查。現在海盜橫行為什麼?因為都是美國的子孫後代們,怎麼管?如果說不是的話,做為世界警察,把海軍基地建在海盜橫行周圍。還有海盜生活的空間嗎?

其實我說句實話,日本陸軍海軍各打各的,他們兩軍不合。如果團結起來,他們打美國還是有那個實力的。刨去幫手,就論戰鬥力,日本的空軍海軍二戰絕逼不差於美國多少,日本打仗不能拖,武士道精神自殺式是美國比不了的,美國出生地位置太好了。在侵略中國之前日本大規模軍隊都在歐洲大陸,所以侵略中國只是想依靠地理位置更好的支援歐洲戰場而已,所以當時日本侵略中國跟玩似的…當然其中也有小看我們中國的成份,日本好像說三個月之內就能滅了中國結果打了十二年。如果不是深陷亞洲戰場,美國根本不是日本對手,日本雖然經濟蕭條,但是軍事力量遠遠強於美國,甚至是壓倒性優勢!不信的自己查一下資料。美國並不強,只是大發別人的國難財,日本大部分戰備物資都是美國資助的,美國只是在各方勢力拼的精疲力竭僵持不下的時候,加入戰爭打破了僵局!結果還很懸,要是單打日本,美國很容易變成日本殖民地!中國只是內戰紛爭看起來更積弱,再就是離日本更近!

我覺得要麼美國慘勝的幾率大一點。前期日本舉全國之力應該能夠登陸美國本土,(已經把海軍的因素考慮在內),中期會進行大規模城市攻防戰,有人會說美國的工業能力強,但是美國的人口太!太!太集中了,幾乎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集中在東部沿海和西部沿海,非常有利於日本集中兵力進攻。美國能打贏的最大因素就是國土面積大,有迂迴空間,利於打長期戰爭。

我來說一種假設,如果日本安心對亞洲國家(一定要避開美國,歐洲殖民地可以)那樣也可以滿足日本的開銷,同時在東北會牽制蘇聯的遠東部隊讓蘇聯無法全面投入蘇德戰場。這樣的話現在的格局必會改變。因為二戰有一個重要轉折點就是美國參戰,而且美國參戰的條件就是有人攻擊了美國。客觀來講當時日本一個人打中國完全沒問題。如果蘇聯不能調走遠東主力那當時莫斯科就會被打下來。我不認同作者的評論,在美國參戰之前世界大戰的格局就是法西斯勢力佔絕對優勢。如果美國沒有參戰,大西洋海戰英國的產能也無法和德軍對抗,因為有一半都是美國幫他建的,後來美軍艦隊也參戰才打贏了那場消耗戰,而蘇聯也已承認當時美國的大西洋航線補給對戰爭起到的極大的幫助。所以如果日本只侵略中國那後果不可想象!

日本並不怕美國,不然他也不敢搶美國的眾多殖民地,不會偷襲珍珠港,日本一開始就沒把美國放眼裡,如果沒有原子彈,日本就算後期日本也不覺得美國有什麼畏懼,日本和德國原計劃就是瓜分全球,德國佔領亞歐板塊以易北河為界波斯灣一西含非洲為德國,印度中國菲利賓馬來西亞澳洲為日本,意大利佔據北美洲南美洲日本管轄。日本為啥偷襲美國??美國參戰是遲早的事,日本想著先下手為強!只要能最大限度打擊美國海軍,就能遲緩美國參戰,到時候德國佔領蘇聯,日本和德國在蘇聯會師!!那整個歐亞大陸就都在軸心國的控制中!到時候即使美國參戰,也無濟於事!兩個意外:第一,珍珠港並沒有觸動美國海軍的根基!!第二:希特勒在蘇聯進攻受阻!我只想告訴大家如果沒有二戰德日攪亂世界,中國在輝煌絕對不復存在,大英帝國和沙俄瓜分中國,為了爭奪中國這個肥肉日本和蘇聯血戰和英國血戰和美國血戰,德國為了德國打殘了英法這兩個最無恥的流氓國家,因為二戰世界大多數國家才獨立,這裡包含印度……


歷史深度揭秘


可以說就是為零。我們來看看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二個國家的實力對比:

當時日本工業產值為 90 億美元,美國是 2000 多億美 元。日本年產鋼 580萬噸,年產彈藥可達 50 萬噸,美國產鋼 3300 多萬噸,是日本的六倍有餘。另外美國不管是人口還是國民收入都強於日本,而且美國的國家動員能力和製造能力潛力在戰前還沒有充分發揮起來。

日本是一個資源睏乏的國家,只能以戰養戰,美國一制裁,日本陷入了石油危機,他們侵略東南亞也就是一定程度上尋找戰爭最重要的資源石油,而美國國土廣大,資源豐富,美國在上世紀處就是經濟第一了,美國實力遠不是日本可以比較的,戰爭勝負的背後就是國家實力的較量,所以不要是,日本兵深陷中國出不來,就算如果日本二戰從一開始就只侵略美國,也只能慘敗。


葉平文史


二戰日本所謂的“強大”只是被舊中國襯托出來的,不是日本太強,而是當年的中國太弱。如果你不以中國的視角看二戰,你會發現日本作為一個工業國,去打一個農業國自己還被逼到資源貧瘠經濟崩潰的地步,幾乎是列強裡墊底的存在。



而美國當年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工業產值高於德國日本之和,鋼鐵產量高於蘇德英日四國之和,石油產量是日本的760多倍,希特勒表示美國的工業產值是用天文數字也無法形容的。也表示過美國是富國而德國是窮國,二者註定不會是一個階層。日本士兵窮的吃人肉喝人血的時候,美國士兵喝可樂、吃冰激凌、嚼口香糖。




太平洋戰爭開戰那一段時間算是日美海軍力量最為接近的時期,到打完南珊瑚海海戰時甚至小有優勢。這個時間段都沒打贏美帝,更別提別的時期了。大日本帝國艦隊是攢出來的,美帝艦隊是下餃子下出來的。45年二十幾艘艦隊航母組的滅國艦隊這個星球上都沒有出現過第二支,日本總共造出來的艦隊航母都沒有十艘,拿什麼打美帝?



就日美國和經濟力發展來說,2者都是典型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得益於國內龐大國土面積和富資源,而日本則是靠強力的輸入和掠奪中國這樣的國家。所以經濟水平不在一個檔。然而現代戰爭打的是資源,資源的基本是經濟,日本從中國和它所奪取的殖民的資源地是無法滿足它和美國開戰的,而且日本最主要掠奪取在中國東北。

所以二戰時日本直接跟美國開戰的話,那二戰都不用打到45年了,中國抗戰也不用那麼艱苦了。


歷史伶俜者


在二戰前,美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的38.7%,蘇聯工業產值佔世界的17.6%,德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的13.2%,英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的9.2%,法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的4.5%,日本的工業產值佔世界的3.8%,意大利的工業產值佔世界的2.9%,中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的0.3%。

二戰時美國的軍工水平令人恐怖,美國每年可以生產飛機4萬架,坦克兩萬輛,二戰時美國共生產了坦克8萬輛,整個反法西斯盟國的75%的武器都是美國供應。美國的戰術指揮水平穩居世界前列,併成功的實施多次空降、登錄等多兵種的配合。

日本的陸軍水平實力比較平均,強大的航空母艦,先進的零式戰鬥機,優秀的軍隊素質。但是日本的工業水平與美國相差太遠,補給水平更是日本沒法比的。二戰期間日本共生產坦克5000輛,航空母艦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

在二戰初期由於日本對現在準備的比較充足,各種動員力量都有很好的效果,在戰爭初期能夠對美國造成一定的打擊。可惜,美國擁有強大的工業實力,廣闊的國土面積,即使日本、德國、意大利一起攻打美國,都未必能夠打敗美國,一旦美國緩過勁來,日本只有捱打的份。

隨著美國一次次海戰的勝利,日本的海上生命線逐漸被封鎖。日本國內與中國大陸失去聯繫,日本本土從此成為孤島。

如果日本一開始改變策略,進攻美國,憑藉工業實力的巨大差距,日本也沒有任何一絲勝利的機會。


用文章記錄歷史的縮影


如果日本只想侵略美國的話,這個勝算肯定是零。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答案,因為日本的體量和美國的無法相比,加上美國是二戰前第一強國。日本想要打贏美國是不可能的,不過二戰中,日本確實是最瘋狂的,估計連德國都沒法比。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至於日本無法戰勝美國這個問題就不討論了,從日本人的角度出發,日本要如何才能打贏美國?

1:體量不同,必須揚長避短。作為島國,日本是存在缺陷,戰略縱深小,資源匱乏。為了擊敗美國,日本必須改變島國存在的缺陷,當時的日本不是佔領了東北嗎?整個東北亞都受到日本的影響,這裡還是有許多資源供日本利用。而石油、鐵礦可以助日本全力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島國沒有強大的海軍作保護,很容易滅國,美國有海軍,日本必須擁有比他更強大的海軍。日本也不可能優先發展陸軍,不然日本連美國本土都到達不了。

2:超長的運輸線,島嶼基地是關鍵。由於日本和美國的地理位置相差上萬公里,如果日本從本島出發,靠補給艦補給,這樣才能抵達美國本土,這種方法為中策,而上策是日本必須佔領太平洋重要的島嶼,像夏威夷島,中途島等,在這裡建立自己的軍事基地,靠這些島嶼作中轉站和補給站,比靠補給艦補給安全多了。而且有了這些島嶼,日本和美國的距離縮短,進攻美國的機會就會增加。

3:繼續加強軍閥主義對抗美國的大兵,不可否認的是,二戰中,太平洋戰場上,美軍一度被日本那種瘋狂的自殺行為嚇到,駕著零式戰機,不要命的和美國大兵對撞,嚇得美國人大罵日本人。這種不要命的做法,對於日本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日本拖不起戰爭的消耗。只有打怕了美國人的心裡防線,日本才有機會贏得勝利,然後進攻美國本土。如果美國人在這一點上開始害怕日本,對日軍進攻美國本土是有很大勝利機會的。


4:時間不等日本,日本必須儘快登陸美國,在前三個條件都完成後,日本必須要一年內登陸美國本土,越快越好,如果拖久了,美國戰爭機器發動起來,不是日本可以承受的。當日本的陸軍登陸美國,憑著強大的戰鬥力,肯定會打得美軍懵逼,曾經二戰中,美國為了奪取日本佔領的島嶼可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且還是靠著武器的先進和充足的彈藥,才贏得勝利。如果是在本土,日軍就不會那麼被動,如果多次的進攻無效,美軍的精神就會受到擊潰,這對日軍來說是一個機會。

5:工業實力,美國的工業強大是出了名,日本雖然也不錯,但也無法和美國的比。日本該如何消滅這個差距?這個就要從戰略上來說,日本必須拿下美國西部,有了西部,日本才可能和美國相抗衡。整個加利福尼亞州被日本佔領,日本才有機會贏得美國,有了這裡之後,日本才有可能摧毀美國東部的工業


總結:如果日本都能做到以上的條件,那麼,日本打贏美國就不是夢想了,當然,困難並沒有那麼容易,想要打敗美國,日本還要有許多能人的出現,沒有他們支持,說什麼都是枉然。


文史淺聊


二戰的日軍可以說比希特勒的德軍還瘋狂,但兩者本質一樣,都是侵略者。德軍在歐洲戰場誰都敢惹並且取得大部分勝利,日本在亞洲戰場幾乎敢對所有亞洲國家發動戰爭,但是到後期才對美國下手,那麼如果在開戰初期,日本就強攻美國的話,勝算幾率能有多大呢?

這得從日本二戰初期的最佳軍事狀態說起。1930年期間,日本各方面準備充分,之後才把注意力集中在侵略我國身上,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日本跟美國關係越來越緊張處於緊張。當日本在中國取得重大戰果後,美國就容不得日本繼續在亞洲一家獨大,於是開始在雙邊貿易上產生矛盾,在鬧翻後美國就趁機阻斷了日本的石油供給,這無疑是一下掐住小日本的“咽喉”,使其處於生死攸關的地步,最終日本所逼不得已把矛頭指向美國。

於是日本很快就特意謀劃了一次珍珠港偷襲計劃。關於那一次偷襲珍珠港的行動,小日本不惜動用了神風敢死戰,目的就是想給美國艦隊一次毀滅性的重擊,從而使美國海軍短暫失去反抗能力,此舉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日本不敢正面硬剛美國,所以只能用“偷襲”來先發制人。因此可以說日本在二戰時期也很心虛,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美國的對手。

美國對於日本的冒犯,根本就無法寬恕,於是立刻在技術上對日本徹底封殺,先是切斷日本的半導體、無線電、工程機床跟發動機等技術,直接導致日本的工業生產癱瘓,日本由於沒有了這些美國提供的組件,根本就不能再生產中高端科技產品。直到1945年,日本甚至連發動機基本的曲軸都生產不出來,其實想要製造這種曲軸必須要用到美國產的車床,而最早的一批美國進口車床已經被使用得磨損嚴重,難以保障精度。另外,日本航母的艦載機主要是通過機體動作跟手語交流,他們沒有原料之後,就無法再生產密封電路所用到的橡膠絕緣層材料,這使得艦載戰鬥機的無線電經常漏電,根本不能正常使用。

所以說,日本從二戰一開始就沒打算去打美國。畢竟很多生產技術、材料都由美國提供,真要打起來,美國只要停止給日本供應,那麼小日本就會不戰而潰。至於日本為什麼敢在二戰後期偷襲珍珠港,其基本是屬於無奈之舉。當時日本為了佔領中國,已經把全部身家賠了進去,美國阻斷其石油供應後,直接影響了整個戰局的成敗,小日本不想眼睜睜看著自己快到嘴的“肥肉”溜走,於是才瘋狗亂咬人連大佬也要拼死一搏了。

我們從日本VS美國的戰役中,足可看出兩者之間的軍事差距。1941年12月7號出早上,當美國大兵在珍珠港的船艦上還睡醒之際,突然遭到日本的聯合戰鬥機群轟炸,350多架日本戰機從天而降,毫不留情對港口停泊的所有美國船艦進行轟炸射擊,由於美海軍毫無提防,導致該次襲擊損失重大。事後統計美海軍約有2艘驅逐艦、4架戰列艦船被擊沉,有190架戰鬥機被炸燬,另有2400名美國士兵在被偷襲中身亡。

經此一戰後,日本就開始節節敗退,一直被美國壓著打,甚至當美國飛機攜帶兩顆原子彈飛達他們國境上空的時候,日本根本就沒有防空力量前去阻止,任由對方投入了這雙大殺器。因此從這方面來看出,日本在美國面前始終是一個小弟,就算突然陰了大佬一招,結果還是被大佬胖揍的服服帖帖。


貓眼觀史


這個問題的勝算大概為-50%。

也就是說,如果日本從一開始就拋棄雜念,專心致志地侵略美國,那麼日本不但會一敗塗地,而且會提前去世,根本就撐不到1945年。

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是日美戰爭爆發的開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擴大的標誌。

此時的日本,雖然佔據了我國的半壁河山,橫掃中南半島,染指印度和澳大利亞,甚至在阿留申群島和美國捉迷藏,將整個西太平洋納入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但日本的綜合國力仍然難與和美國比肩。

不僅如此,日本因瘋狂的擴張導致內部出現嚴重危機,這是日本敢於冒險挑戰美國的原動力。

而此時的美國,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早已是全球經濟霸主,在其廣袤的國土上,建立起了完整而強大的工業體系,足以碾壓包括英法在內的世界所有國家,當然也包括日本。

所以,即使日本不侵略其他國家,而專心對付美國,在綜合國力的較量下,日本必然也難逃失敗的厄運。

對於日本不如美國的現實,包括山本五十六在內的日本高層,深知挑戰美國就是找死,但日本的現實困境卻要求他們不得不這樣做。

一直以來日本都將主要目標瞄準隔海相望的東亞大陸。作為島國,日本對大陸有著天然的親切感,這種野心維持了上千年。

明治維新後,綜合國力迅速強大的日本,再次將目光投向了東亞大陸,開始了征服東亞大陸的野蠻進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擴大在東北的侵略,並迅速將侵略魔爪伸向蒙古和華北地區,盧溝橋事變後又逐漸侵佔了華中和華南等廣大區域。

雖然侵略我國給日本帶來了巨大財富,但日本並不滿足,因為在我國境內沒有找到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所急需的石油資源,所以日本最好的方式就是繼續對外侵略。

雖然此時蘇聯境內的裡海盆地是世界著名石油產區,但經歷了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事件的慘痛失敗後,日本對蘇軍產生了深入骨髓的恐懼,從此徹底打消了北上的野心。

相比之下,東南亞的油田更符合日本的胃口,加上作為島國,日本的海軍實力歷來強大,這使日本對東南亞躍躍欲試。

而此時日本的歐洲盟友德國已經橫掃西歐,將傳統歐洲強國法蘭西徹底消滅,英國也被德軍打得半死不活。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很好地發揮了策應作用,將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打包占領。

從軸心國的角度來看,此舉雖未給德國帶來直接好處,但戰略戰術是沒有問題的。但日本卻捅了大婁子,因為東南亞不僅有英法等國的利益,更有美國的利益。

且不說英法兩國是美國的盟友,即使不是盟友,美國在東南亞的菲律賓、關島等地,也很可能成為日本的囊中之物,這讓美國感受到了日本膨脹的巨大威脅。

於是美國終於停止了對日本的石油供應,凍結了日本的在美資產,使日本陷入困境。

從日本的角度考慮,為了侵略擴張的成功,是斷不可與美國為敵的,因為日本確實打不過美國。但此時同盟國和軸心國的陣營分化已經明顯,美國公然站到日本的對立面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如果日本不有所行動,那麼在日本戰敗前,很可能會先被美國的經濟制裁擊敗。

所以日本對美國的進攻,與其說是侵略,倒不如說是“突圍”。因為只有消滅美國在西太平洋乃至整個太平洋上的力量,才能夠奪取東南亞大油田,實現稱霸亞太的夢想。

當然,對於挑戰美國的善後問題,日本也是有自己獨特邏輯的。包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內的日本海軍高層,妄圖以偷襲珍珠港等方式重創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力量。

他們還希望,通過日本對美國的瘋狂打擊,使美國認識到日本的強大力量,從而願意聽從日本人的意願坐到談判桌前,做出對日本有利的讓步。這樣日本就可以通過秀肌肉的方式,在談判桌上獲得比戰場更大的權益。

這不僅是在侮辱美國的軍隊,更是在侮辱美國的智商。

當然作為日本高層較為清醒的領導,山本五十六也深知得罪美國的惡劣後果,他為日本設定的空窗時間最長為三年,這是美軍重建太平洋艦隊的最長時間。而在三年後,日本將不能在太平洋上保持優勢,且必然遭遇一敗塗地的結局。

很可惜,戰爭機器被日本啟動的美國,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太平洋艦隊的重建,並在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對日本聯合艦隊進行了毀滅性打擊,直接扭轉了太平洋戰爭的局勢,從此日本的失敗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徹底被同盟國埋葬。

所以,日本剛美國是毫無勝算的,日本不僅差在綜合國力上,更差在不敢挑戰美國的心態上。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日本再怎麼說,畢竟也是個資源極其有限的國家,而且就戰略佈局來說,日本人征服朝鮮半島,以此為跳板侵略東北繼而是整個中國的策略也沒什麼問題。

如果一開始就和美國開戰,那麼雙方就是比拼海軍和空軍實力了,日本陸軍在海軍取得成果前幾乎毫無用武之地了,在東亞大陸打醬油算了。而長期戰的情況下,經濟消耗和物資補給上日本絕對不會是美國的對手。



1939年戰爭剛剛爆發時,日本海軍的實力相當強大,已經擁有了美國海軍七成的實力,成為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海上力量。到了1941年,日本帝國海軍已經擁有了10艘戰列艦,10艘航母,38艘重型和輕型巡洋艦,120艘驅逐艦,65艘潛艇,已經包括零式在內的3620架勢飛機。

但是日本和美國的工業能力相差實在太多太多了,而如果一開始就只憑借已經佔有的東北,朝鮮半島,日本本土,臺灣和美國對戰,那自然更加力不從心,中國華北和東南亞的石油資源也不能為其所使用了。



美國人如果搞軍國主義,他們的實力可以錘爆日本。。。


飛機pk

製造業能力pk


總體軍火製造能力pk

除了客觀實力上的差距外,從主觀作戰來看,美國也不是日本適合的對手。

即便日本海軍能夠壓制住美國海軍,但日本陸軍也根本沒有能力及時把陸軍補給過去守住戰略成果,補給線太漫長,後勤根本跟不上。

我們可以看到,生產能力接近的德國和蘇聯兩者單純的陸軍決戰,德國都吃了縱深上的大虧,何況是生產能力差距龐大的日本和美國,而且日本打美國,那是需要海軍和陸軍的雙頭並進,這種縱深所需要的後勤壓力是有多可怕!

我們已經看到,僅僅是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二流的陸軍,日本的國防開支就已經佔了國民收入的28.2%,如果日本在此基礎上建設一流陸軍,建設一流補給系統,壓榨民生經濟,這開支豈不是要突破50%甚至更多,在這種壓力下日本社會內部也會撐不住的,革命啊,吃不飽飯打屁的仗,就像一戰德國那樣。

所以我認為,日本打美國只能是加速滅亡,不過那樣會便宜德國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