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年味是什麼?你怎麼看?

用戶4484520428758


有人說,年味兒是美食的味道。有人說,年味兒是喜慶的味道。有人說,年味是忙碌的味道。有人說,年味兒是團圓的味道。我總結年味既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年味物質的,過年大家總是要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對美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味更是精神的,無論貼春聯、吃年夜飯、還是守歲,燃放煙花爆竹,拜年等等。





Wxj8551


往年這時候

濃濃的年味早已飄散在大街小巷

可現在,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過年,在年輕人眼裡彷彿只變成了“假期”二字

也許是整天在忙忙碌碌中度過,

也許平時的生活幾乎和過年差不多,

也是這樣好吃好喝的,不需要非等到過大年

才來彌補平日的缺憾。

年味在我們的心裡變得淡漠許多,

這倒讓人更懷念小時候過年的味道,

那是從骨子裡的期盼、興奮。

小時候從放寒假開始我們就數著日子盼過年

忙前跑後地幫大人準備好麻糖、火燒

隨著“祭灶”的那一刻,這年就正式開始...

到了大年三十,一家人會圍著桌子包餃子。

爸爸擀皮媽媽包,

孩子們則在一旁不時的搗亂,

各個弄得大花臉,

熱騰騰的餃子熟了,也不能吃,按照家鄉的風俗,

還要祭祀祖先和神靈,

在“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

父親端著滿碗熱騰騰的餃子,

恭恭敬敬地擺放在桌上爺爺奶奶的像片前,

跪在地上嗑幾個響頭,再站起來虔誠得鞠躬作揖,

口中唸唸有詞,祈求祖宗保佑全家平安。

祭拜完,一家人才舉箸進餐。

等到初一的大早上,

興奮的心情絲毫沒有減退。

穿上新衣服,揣著父母給的壓歲錢

便開始挨家挨戶的到鄰居家串門拜年。

每到一家都是那一句“新年好,我來拜年了“。

然後兜裡便塞滿了各家送的瓜子、糖、油果子。

當然少不了的還有鼓鼓的紅包

童年的年味至今都在腦海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每每回憶起這濃濃的年味,幸福感就油然而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

祭灶不再是一種儀式

年夜飯也可以在飯店解決

就連拜年紅包也都可以通過網絡收取

這,可能就是屬於新時代的年味吧

當然,無論時代再怎麼變,

不變的還是那份濃濃的親情

和一家人團聚的熱鬧氣氛

其實想要年味很簡單

只需要一點儀式感,就能把淡忘的年味找回來

跟著家人包餃子、打年糕、舞龍燈、放鞭炮

讓忙碌的過年氣氛徹底嗨起來吧~

當然,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總少不了


昌合源


現在的年味確實淡了,在這裡談談我認為的年味吧!

過了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開始忙年,準備各種肉食,趕大集買菜,買衣服,大集上是人擠人的那種。

在除夕前蒸饅頭、菜包、豆包,炸制肉丸,菜盒等各種油炸品。年三十一早家家戶戶貼春聯,貼過門錢,家裡映的紅紅火火的。晚上開始做年夜飯,炒菜、喝酒,小孩在飯桌給長輩磕頭要壓歲錢,一直過了零點守歲後才睡覺,零點家家戶戶都下完餃子開始燃放煙花爆竹,一直燃放到天亮。

一早,小孩都早早起床換上剛剛新買的衣服,高高興興的去大街上拜年,跟著村裡去送慰問信的敲鑼打鼓的隊伍,追著鬧著給家裡有退伍軍人的家裡送慰問信。

現在的年味漸漸淡了,失去了原有的那些讓孩子開心快樂的日子。


橘子日常隨拍


年味,就是年俗,延續下來成了傳承和習慣的味道。古往今來,年味有了很多變化。南北各異,有很大差別。但不變的是,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祈福納財,,,,。瀋陽這疙瘩(東北方言)包餃子是最有特點的年味,餃子的諧音交子, 交好運。除夕零點前包好的餃子,午夜吃,初一早上吃。餃子裡包一個錢的,一個糖的。吃著錢的說能交好運。煮餃子時破了,不能說破字,說掙啦。剩餡和皮不能說剩,,,,。我也包了好多餃子,剛吃完。











落英悠然


年味是什麼?你怎麼看?越長大,越懷念小時候的年味。儘管那個時候物質條件都不富裕,可兒時的年味卻是歡喜和真實的。

年味兒,對於我來說包含了太多的不捨和難忘。這種感覺是用言語無法表達的。只能說,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究竟什麼是年味兒呢?

熙熙媽還問我:究竟什麼是年味兒呢?

我覺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給年味一點“儀式感”很重要。就比如平時都忙於工作的我們也可以趁著過年給家人,朋友發發紅包,見面聊聊天,問候問候,這也是年味的一種方式吧。

對於什麼是年味,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

對於孩子來說,年味就是那些絢爛的煙花,豐富多彩的乾果,充滿祝福的壓歲錢;

對於外來打工的人來說,年味就是一張返鄉的車片,是回家的路;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年味就是一家人的團圓相聚、和睦喜慶......

年味是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動

忙碌的歡樂是年味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我們都應該去營造過年的氣氛,和家人一起享受團聚的喜悅。

從臘月開始,各個商場裡都會貼著對聯;街道兩旁還會掛著中國結,紅燈籠;還有小區門口的新年橫幅無處不在。

去年在蘇州過了新年,大年初一我們全家一起去了同裡古鎮,我們看到了各種民俗表演,在蘇州還有很多類似的民俗活動。我覺得也算是年味的一種方式吧。

比如:

大年夜,去天池花山景區燒頭香,為家人燃一柱心香,點一盞心燈,讓祝福籠罩;

去木瀆古鎮吳地迎財神,跟隨財神隊伍一起遊街,把財運送給所有人;

斜塘老街各式各樣的燈會活動,讓新春的節日氣氛彰顯的淋漓盡致;

還有蘇州三塘街,在春節會舉辦各種趣味互動和猜燈謎的民俗活動等。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的過年活動都不一樣,但依然還是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喝臘八粥、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拜年等。

爆竹一聲除舊歲,春風送暖入屠蘇。隨著春節的到來,大家的心靈深處總是充滿了快樂和期待。這些年俗的活動,為春節增添了新的年味,也讓我們感受到過年才有的味道。


追逐漁樂


究竟什麼是年味?作家馮驥才有這樣一段論述:“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菸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媽媽忙前忙後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就是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彷彿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就是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說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感覺;就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迎接新春,慶祝新的開始;就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這就叫年味!”


養娃防坑指南


年味是什麼?你怎麼看?

年味就是那家家戶戶門上貼著的一對對紅春聯,就是那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那每家香氣四溢滿出來的肉香美味。

雖然現在不放煙花爆竹了,我的家鄉年味還是很濃的,走出家門就是街道,一片紅紅火火的氣象,門後面就是一條源源不斷的歐江,洗衣服洗菜都很方便。

老鄉們都穿著新衣服,滿臉笑容,喜氣洋洋,見面熱情打招呼,都是熟悉親切的鄉音。美不美 鄉中水,親不親 故鄉人,月亮總是家鄉的圓,回老家過年很開心,有年味。





曉曉7018043432568


有人說這些年,年味淡了。我不敢代表天下人說,年味確實淡了。畢竟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年味的體驗也不近相同吧!

其實,說年味淡了的人,大概多是九零年前出生的人。因為社會,文化的發展實在太快了,以至於許多美好的東西轉眼間只能到記憶裡取搜尋了。加上這些人,更多的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古今對比,自然感到遺憾痛心了。另外一部分有責任感的人,自然也發出這樣的感慨!

我是八零後,於我而言,何嘗不是如此呢?那什麼是年味呢?我是農村長大的,經歷過煤油燈到電燈的年代,經歷過馬車到汽車的年代,如今漂泊在城市,我的體驗,恐怕還帶有一番鄉愁的味道吧!

我所認為的年味,第一個應該是氛圍,他是由紅的主色調構成的。紅紅的衣服,紅紅的春聯,紅紅的福字 ,紅紅的鞭炮,紅紅的中國結,紅紅的燈籠,所有的一切的紅,構成了熱鬧,祥和的年味。

我所認為的年味,第二個是習俗,比如除夕的年夜飯,初一晨起的鞭炮,湯圓,各種各樣得集會,夠你從年初盼到年末。正是如此,年味才深入骨髓,永世難忘。

我所認為的年,第三應該是這種氣氛和習俗裡孕育的文化,諸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諸如各種各樣的神秘傳說。若你沒有這種積累,哪來的年味。偏偏今天我們基本沒有創造,反而把這種文化遺忘,你指望一群在遊戲里長大的孩子談年味,不是自傷麼?

我所認為年的味味,還是那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淳樸民風。可惜今天哪怕是農村,也正在被汙染,被破壞。回到故鄉,不是故鄉,我要的年味,又再哪兒呢?


荒城姐姐b


春節,狹義上是指農曆正月初一,廣義上是指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過年在發展及傳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摜春、年例、押舟、祈福、逛廟會、遊鑼鼓、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布蘭頓童德軍


年味就是全家團聚的喜悅,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孩子們對壓歲錢的那種盼望,就是屋外菸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氣氛……這就是年味。

年是甜蜜,是鮮香,是團聚,也是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