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名小學老師如何判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應掌握哪些判斷標準?

老人與鬼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是:所謂健康,不僅在於沒有疾病,而且在於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良好適應和道德健康。可見,心理健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內容。那麼,下面為您介紹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六大標準。

1.正常的智力。

智力發育正常與否是衡量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之一。正常的智力是小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如果一個小學生的智力明顯低於同齡人的水平,則屬於智力發育不正常,一般認為智商在90;110之間為中等,在110;120之間為偏上,在120;130之間為聰明,在130以上者為天才。相反,當智商在80;90之間為偏下,在80以下為弱智。通常我們會把智商在90以上者都看成是正常。

2.穩定的情緒。

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佔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指,當有了喜事時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3.適度的反應。

人的行為反應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反應敏捷,有的反應遲緩。但是,這種差異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一定的限度就不正常了。反應敏捷並非反應過敏,反應遲緩不等於無反應。對事物的反應強度應視事物的作用的大小而定。反應異常敏感或異常遲鈍都屬不健康的表現。對外界事物毫無反應,這是患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對重大刺激無動於衷,反應微弱也是不正常的現象;而對任何事物都反應強烈,一點小事就大驚小怪,心驚肉跳,稍有意外就惶惶不可終日,偶遇挫折就無法忍受等,都是心理反應不良的表現。

4.和諧的人際關係。

具備健康心理的小學生,善於理解、尊重、信任和幫助他人,以真誠、謙讓的態度發展和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與人交往。相反,遠離親友、集體,獨來獨往,可能意味著開始出現人際關係的失調。與集體總是格格不入,沒有友伴,很少與人往來,是人際關係不良的表現。

5.心理與行為符合年齡的特徵。

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和行為特徵。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應具有與自己年齡特徵相符的心理和行為。如果心理和行為經常偏離自己所屬的年齡特徵,如老氣橫秋、老態龍鍾或天真撒嬌,一會兒哭一會兒笑,都是不正常的。

6.能夠適應學習生活。

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鬆;對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於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較高。

以上心理健康的標準可供參考。


天使媽媽育兒筆記


從他人的知-情-意-行 來判斷。其中最容易觀察到的是行為。老師多對學生行為留意,用教育學理論解讀,也可以看看具體事例,避免出現差錯。


高中生物馮老師


我覺得老師關心學生心理是教育的一大進步,首先我覺得不要先下定義哪個孩子需要心理輔導帶有偏見貼上標籤,先做的是關懷每一個孩子,如果真的要先找一些出來,內向的不怎麼和人溝通的肯定需要,其次學習成績下滑的,也會有問題出現,多給溫和的溝通。


獅醒


看孩子的心理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