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論劉秉賢新象山水畫——我以我法畫我山


論劉秉賢新象山水畫——我以我法畫我山

介山的國畫藝術,筆簡意深,滄桑老道。大山水與小人物相互襯托,或小動物與大環境相映成趣。宏觀千山萬水,微觀一蟲一草,形成他獨特、鮮明的個人畫風。


論劉秉賢新象山水畫——我以我法畫我山

亭山聽瀑圖(60*45cm)


"畫到精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此語亦可用贊介翁!


論劉秉賢新象山水畫——我以我法畫我山

雲山風骨(45*30cm)

題識:大法在心耳,筆端當以己法驅之


筆無妄下,筆筆有筆,筆下有情,情而生趣,是為筆精。墨中有韻,如煙雲出岫,波光無際,能生渺渺之思,方為筆精墨妙。

論劉秉賢新象山水畫——我以我法畫我山

清江晨韻(60*45cm)

"意"是什麼?

去繁為簡、忘形取神,得其"皮"。

取味風趣、氣象活潑,得其"骨"。

行"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方攫其"神"。

格高意遠、韻古氣新,惟真是求。


論劉秉賢新象山水畫——我以我法畫我山

新區攬勝圖(60*45cm)

自古以來,藝術之路就如求道,有同道者則不孤。"胸中入得丘壑,由象而境從心所欲;眼界師乎造化,去繁為簡信手拈來。"畫者胸次氣象為大,識見次之,性情再次,技法再次之。秉賢先生已然找到了自己的路,如其自語:"畫學承變之道,理法古今互補,筆墨生熟之間"。

可謂是入無何有之鄉,才可得精神之極大自由,而真正的傳統中國畫本就該自具中國人的精神內核。


論劉秉賢新象山水畫——我以我法畫我山

寒鴉歸暮圖 (60*45cm)

題識:日暮山冥,寒禽歸巢,兒時常見之景也今憶寫之。


論劉秉賢新象山水畫——我以我法畫我山

不盡江流(60*40cm)


題識:川流不回逝者如斯,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去,珍惜未來吧,它也將從你身邊過去。


論劉秉賢新象山水畫——我以我法畫我山

山莊遠眺 (45cmx30cm)


題識:吾家正罩霧嵐間,四壑為鄰少炊煙。四時殊景隨意見,雞猿交啼不新鮮。


論劉秉賢新象山水畫——我以我法畫我山

人間難得遇此境( 45cmx30cm)

題識:早年遊金湖,驚歎奇景幽美,今以簡筆信手憶寫,頗得神韻耳。


論劉秉賢新象山水畫——我以我法畫我山

山之秋(60*40cm)


論劉秉賢新象山水畫——我以我法畫我山

穿越千山是烏江(60*40cm)


介翁,本名劉秉賢,又號介山,常居萬竹山房,以涉翰墨兼農事為樂。

為畫魂崇古,意求新。其作品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又能夠充分體現當代的筆墨精神,強調以書法入畫,用線用墨追求渾厚大氣,並通過筆墨折射出對自然萬物的哲學思考。

年過花甲,善獨處,思孤往,藝事多向內心求。

偶有所得,便是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