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天下美味那么多,中国美食占一半,所以你吃过比较难忘的美食是啥?

文摘励志君


我吃过比较难忘的美食当然是我们大聊城的美食啦!下边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临清烧卖,是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地区的著名传统特色小吃之一。临清烧卖制作原料主要有精面粉、羊肉、花椒水、精盐、甜面酱、花生油、葱、姜、酱油、芝麻油、绿豆干淀粉等。制作时,面粉放入盆内,加沸水用木棒搅匀,晾凉后揉好,搓成长条,分成小面剂,用绿豆干淀粉作铺面,压成圆形,边沿用走槌压成皱褶,包入馅料,边缘向上收拢,捏成石榴嘴状,入笼用旺火蒸熟即成。

朝城水饺,是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朝城镇的著名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朝城水饺主要以精面粉、鲜嫩羊肉、上等香葱、江楼香油等为原料,加以祖传滋补配方调料,采用手工制作而成。制作好的水饺馅大皮薄,吃起来不膻不腻,入口鲜香,令人回味无穷。

沙镇呱嗒,是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的著名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创制于清代,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沙镇呱嗒制作原料主要有面粉、猪肉、鸡蛋、葱、姜末、精盐、味精、料酒、香油、酱油、五香粉、胡椒粉、淀粉、食用油等。成品色泽金黄,呈椭圆形,馅料有肉馅、蛋馅、肉蛋混合馅等多种。可搭配一碗小米粥食用,吃起来味道鲜美,香酥可口,备受人们的欢迎。


魏小魏


那还是刚从学校毕业初入社会时,工作的地方是三班倒的轮换着上班,每当上晚班时,总有同事会在晚上十点多的时候觉得肚子饿,于是便有人出去到老福山桥底下买炒粉、肉饼汤。那时老福山桥底下很多夜宵摊,同事常去的是同一家。我没去过,总是让同事帮忙带一份。炒粉就是用青菜肉丝炒的,汤是光光的肉饼汤,也就是瓦罐汤打包的。一口炒粉一口汤配着吃,味道真是“绝杀”。


炒粉是我们南昌的特色美食,不管是街头巷尾的小吃店,还是酒店、餐馆都经常能见到它的身影。但一家店有一家店的味道,明明都是用小青菜、肉丝炒出来的,但口感就是不一样。 要想吃到“绝杀”的南昌炒粉,感觉有些困难。

炒粉表面看似简单,但实则需要一定的技术,仅是米粉这一块就有很多的讲究。我也尝试着在家里炒过几回,但都是“东施效颦”,难吃死了。


南昌炒粉

食材:江西米粉适量、小青菜适量、猪肉适量、红辣椒

辅料:蒜蓉、酱油适量、食盐适量

方法:

  • 将青菜洗净,红辣椒切丝,装盘备用。
  • 猪肉切丝,装盘备用。
  • 米粉下锅,煮5-10分钟,捞出过凉水。
  • 锅中倒油,油多放点,米粉易糊锅底。
  • 下肉丝翻炒至变色,加入蒜蓉炒出香味,加入酱油、盐,翻炒 。
  • 加入青菜炒匀后,加入米粉拌匀即可。

大致炒粉过程就是这样,正不正宗就不好说了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家试上一试。


笑笑的麦子


《难忘的味道》

那是儿时,一九六一年,那时我七岁。由于年景不好,我被母亲送回家乡由姥姥照看,也是为了讨口饭吃。

可农村生活更苦,姥姥一大家人也是吃不饱肚子。记得家前一个小孩子与他娘哭闹要吃一块饼子,说实在的我也是望见谁手里拿着一块黑乎乎的饼子吃也恨不得夺过来。(注:黑乎乎那是杂粮与豆子磨的)

我的表兄妹多虽说是姥姥的亲孙儿们,但姥姥更疼我这个白眼子,东西少,只好偷偷地留给我吃。那年月肚子油水少,也不知啥叫饱,有时还哭着要回家找娘,弄得姥姥也跟着落泪。

俗话说糊涂姥姥俠仗姨,我也是在姥姥姥爷宠爱下长大的。那是我生日那天,玩够的我回到院中忽闻一阵香气扑来,啊桌子上放着妗子做好的一条好大的鱼,后来知道那是条姥爷不知从那淘换来的咸快鱼,想想那时侯渡荒之年能有一条鱼吃可见姥爷是费了多大力气。那天我是尽情地吃了个够。

后来我离开姥姥姥爷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一直没回去,后来我当兵有了探亲机会,姥爷闻讯急急赶来看我,可我己返回部队。据母亲描述当时老人非常失望的没能再看我这个大外孙。这事也在我心底留下深深的痛,爷孙再见时己是天人永隔,能做的也是为老人烧上几张纸磕上几个响头了。

往事己久亲情难忘,由其忘不掉疼我养我的姥姥姥爷,忘不掉姥爷淘换来的鱼香。😭


西沽钓翁


美味中国,食在广东。粤菜的潮汕美食在中华传统饮食中是久负盛名的地方特色菜。

前几年我去了一趟汕头、潮州旅游,当时我们一行几个人是坐渡船去南澳岛。这是中国大陆离台湾省台南县最近的一个岛屿,然后在潮州游玩期间受当地朋友宴请,吃了一顿正宗的潮汕美食,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潮汕美食舌尖上的感受。

潮汕地区位于粤东,地理环境是人多地少,由于产粮少,所以当地人对食物极为珍惜,饮食方面也讲究精益求精。潮州朋友带我们去了一间中档的饭店消费。第一道菜是每个碗里盛了一只牛肉丸和墨鱼丸。当时我觉得朋友有点小家子气了。潮州朋友也许猜到我们的心思,礼貌地让我们先品尝。潮州手打牛肉丸是挑选当地没注水的牛肉用手工摔打制作,吃起来爽口弹牙,墨鱼丸鲜味至极,让人赞不绝口。接着我们品尝了卤水鹅,这是潮汕人选用多种香料秘制的卤味,鹅肉香味浓郁,连鹅骨髓也渗透着芬香;粿肉是潮汕地区才有的特色菜,用猪肉、慈茹等食材制作,油炸的粿肉外酥内爽,味道清香,吃起来没有油腻的感受……。

人生有些难忘的事就像是吃潮汕菜时,只允许你吃一只牛肉丸和墨鱼丸,每道菜只让你尝一口的限量供应方式。这种吊胃口而又让人回味无穷的饮食感觉,直教人牵肠挂肚,思念一生。






廿八亩田


我对于美食来说没有太大的要求,因为这跟每个人的经历有关,如果经历过70年代西北农村

的生活,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是很好的美食了,所以,一直以来我只要能吃饱,就是很好的美食。

但是,后来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在县城里偶尔喝到了一种汤,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以至于一直迷恋于它的酸辣爽口,丝滑鲜美,后来离开了家乡,在外漂泊的那些年,也吃了很多美味佳肴,但是,总也忘不掉家乡那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而且是离家越久越怀念它的味道,当后来回到家乡,条件也好了,一有机会就去品尝它的美味,这就是我们天水秦安的传统美食酸辣肚丝汤。

此迷上了酸辣肚丝汤的鲜美之后,我也曾经拜访名师学习它的制作过程,但就算自己怎么努力,也做不出它的那种味道,其实看师傅来做,也非常简单,就是把买回来的猪肚,浸泡在加有盐的醋水里,将猪肚里外的肥油、杂质清除干净,反复搓洗4、5次,再用清水冲掉腥味,洗净的猪肚、木耳、玉兰片、鸡蛋饼、菠菜分别切成2毫米粗、3厘米长的细丝,葱姜蒜切成小段备用,待锅里的水烧沸后,先将肚丝和配菜在开水里焯一下捞出备用。

然后起锅烧油,油烧好后,将葱、姜、蒜和干辣椒煸炒出味,再用香醋炝锅,加入高汤。待汤烧开后,再将肚丝和配菜下入锅中,加入盐、鸡精、味精、白酒和胡椒粉,让汤熬煮入味一段时间,撇去上面的浮沫,用淀粉勾芡,淋入酱油,香油,一大碗酸辣爽口的美味就制作完成了,后来我也请教师傅为什么自己做不出那个味,他说这个汤只能用秦安的水才能做出那个味,因为秦安的水碱性大,把汤里的醋一中和,才能显出汤的鲜美香味,有机会大家可以来我们秦安品尝这道酸辣爽口的传统美味。


守望千年的梦


小吃,当年我曾经是公司一名售后人员,出差机会很多,那时候也是馋,每到当地,必吃当地的小吃夜市,过去有十一年了,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天水,天水也是一座古城了,当时人生地不熟,瞎逛,偶然发现一条小吃一条街,看着满街的美味小吃,具有独特的西北风味,那个馋啊,于是乎就开吃了,由于饭量有限,不敢多吃,每种只是品尝,不多要,看着合适的就来一块钱的,当地民风也是纯朴和善,各摊位老板也不计较,热情的介绍各种小吃,具体吃了什么也是记不太清了,唯一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很美味,那时候手机还不行,不像现在手机随时拍,晒朋友圈,只能留在记忆深处了,记得还遇到了几名旅游的兰州大学的学生,带着我在天水玩了一圈,麦积山啊,南郭寺啊,后来邀请我去他们家乡去鸣沙山看看,因为时间有限,也没去成,现在还是回忆满满啊,所以年轻时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外边是世界,我也很庆幸那个时候走遍了半个多中国。


用户6316022406


我还记得九几年在长春汽车厂产区锦程大街和创业大街之见有个农贸市场,门口有一家卖炒粉的非常好吃。小时候上完补习课天黑了就会带我来吃一碗。冬天黑的早,母亲把我带到炒粉摊付钱之后就去买菜了,留下我在这里吃炒粉。

我从小就是好奇的吃货,看着阿姨拿着铲子在一个巨大的平底锅里翻炒着炒粉,看着那些白色的粉块从白色变成诱人的焦黄色,然后撑到碗里放上料水、麻酱、蒜水、酱油在我面前,我喜欢放些醋吃,炒粉稍稍有点焦在调料和醋的调和下粉块劲道酸香爽口。我问过阿姨料水里有什么,可惜阿姨没说挺遗憾的。

在昏暗的灯光下伴着滋滋的翻炒声吃一碗炒粉那种味道是童年最美好回忆之一。时过境迁,农贸市场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拆了,那家炒粉也找不到了。生活节奏加快的连炒粉都开始糊弄了,粉坨就不好好做,以前的炒粉都是一块一块的,为了炒熟会铲碎,现在我看见的都是黏糊糊的一坨在那里,尝一口太难吃。正宗的炒粉找不到了即便是有像小时候炒粉的也少了一味料水味道差不少,也许是口味提升了吧,童年的味道回不来了。




就我一人714


地大物博的中国地域美食数不胜数,让我至今无法忘记的也很多,我是肉食动物,简单说几个吧。09年在北京上班去内蒙锡林浩特玩,有幸品尝了羊肉,起锅才放盐,沿肋骨切成条蘸韭花酱辣味鲜甜味唇齿留香,尤其细嫩中的那股嚼劲至今让我思恋。11年前广东普林,尤其爱牛杂,鲜香咸甜加上不冲人的香料和软糯弹牙的口感让我怀恋。应朋友邀请去海南,阿姨做的鸡饭,用鸡汤煮饭,香气扑鼻,米饭弹牙,肌肉鲜甜有嚼劲,吃过之后其他鸡饭都是垃圾。其实这么多年最爱的还是家乡菜,尤其是我妈妈做的菜,可惜母亲已经过世了,再也没有机会吃了,身为重庆人的我对家乡的腊肉和动物内脏尤其偏爱,不过母亲去世后父亲身体不好便很少做了,结婚后媳妇也不爱吃,到是我嘴馋的时候就去小姨家里让她给我做一顿倒也能吃母亲做的味道


老衲法号梦精


如今的美食千万种,随心所欲,我却对酸汤子情有独钟。因为它蕴含着童年的回忆,妈妈的味道,故乡的情节。

酸汤子是用玉米粉碎后筛选的大查子在缸里用水泡二十天左右,期间由于査子发酵要用清水反复冲洗。记得小时候母亲每到冬天就用查子泡一大缸,清洗后再上磨磨成糊,再用屉布控去水分,团成一个个的大团子,放在仓房里冻着。这就是酸汤子,在加工时农村的大锅烧开水,母亲就用特制的汤套带在手上一挤一甩,不一会就半锅酸汤子就做完了。

将酸汤子盛在碗里,那黄灿灿的条条看着就有食欲,吃在嘴里滑滑的,糯糯的,酸酸的,再配上鸡蛋酱,或蒜泥酱油甭提有多开心了。如今,农村人己很少有泡酸汤子的了,在超市里就能买到,有的地方也称查子。

去年冬天回故乡时,又一次吃到了原汁原味的酸汤子,它让我想到童年,想到母亲,想到大山里那质朴的村民。


洗耳翁1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在我的记忆中,70年代的农村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当时是生产队工分制,我家劳动人口少,吃饭的人多,挣的工分不够买全家人的口粮,所以经常是半稀半干,杂粮当主食,菜都是自已种的各种青菜,萝卜,芋头,青椒,空心菜等等,猪肉一年当中,除了过年过节,有少量吃,平时基本没有,有猪油吃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母亲把空心菜用热水烫熟后,拌上猪油,当我把菜吃到嘴里时,那味道感觉是天下最好吃的菜,转眼四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生活水平好了,现在不管怎样吃空心菜,也没有儿时的味道。我感觉我吃过的菜,最好吃的是空心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