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康熙、乾隆多次去五台山呢?

八楼车站


民间的说法是:顺治在五台山出家,康熙皇帝乾隆帝去拜谒顺治帝,情在理中。可是顺治帝出家,史无记载。那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

满洲人早先信奉的是萨满教,后来逐渐接受藏传佛教。满清皇室和元朝统治者一样,信奉藏传佛教。而五台山是藏传佛教在中原的传播中心,满清统治者朝拜五台山,是信奉藏传佛教的一种表现。

按藏传佛教的说法:达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大势至佛的化身,满清皇帝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如此看来,大清皇帝就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蒙古大汗,一个是藏传佛教的活佛。达赖、班禅坐镇西藏,满清皇帝在西藏之外,满清皇帝在西藏的统治派有中央驻藏大臣代表。

满清皇帝是三位活佛中权力最大的,只是不在西藏,所以达赖和班禅在西藏形成了地位最高者。既然是活佛,满清皇帝少不了要按佛教规定修行,而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就是满清皇帝的礼佛之家。可以说朝拜五台山是一种宗教和现实政治的双重需要。

但是,中国封建皇帝的统治思想毕竟是儒家的,历代皇帝都是兼任儒教教主,如果儒教教主信奉其他宗教,这对于儒家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当然历代信奉其他宗教的皇帝也不乏其例,如“三武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唐朝皇帝及宋真宗、宋徽宗、明世宗信奉道教,元朝皇帝信奉藏传佛教,一次次都对儒教造成了巨大冲击,所以儒家巧妙地提出,佛、道两教有很多东西对儒家是有益的,但只能供皇帝作参考,绝不能改信其他宗教,否则就是离经叛道了。

元朝皇帝信奉藏传佛教太过明显,儒家只好将其列为异类驱逐。

满清皇帝虽然嗜好藏传佛教,但不象元朝那么明显。他们对于汉族信奉的中国禅宗,表面上还是做得彬彬有礼。这样儒家可以说了,他们的教主对佛教的尊重是为了修心,并非是信奉佛教,加上民间顺治出家五台山一说,满清皇帝朝拜五台山尽“孝”顺理成章,也符合儒家思想。所以历史上有了康熙5次、乾隆6次朝拜五台山之事。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掉相关部分]


天宁阁


其实标题目所说的都是帝王野史!说一说野史《康熙乱伦通姑母》。皇太极的幼女,顺治的胞妹,康熙的姑母。长得娉婷俏丽,年纪大过康熙五岁。孝庄太后不舍得她出宫,所以她到二十五岁,还不曾出嫁,所以她干脆跑上五台山留长发出家。康熙经常上五台山寻找姑母,康熙平日和这位姑母最好,自幼跟着她一床同睡。后来,上了学听完讲回来,也找他姑母讲解,这位大公主原也饱读诗书,从此他姑侄两人,常常谈着学问,娓娓不倦。因此,情意越发浓厚。在没人的时候,渐渐说些知心话,康熙却忘了姑侄名分。这时康熙已有十七岁,情窦初开,终日和姑母亲亲密密,日子久了,两人情不自禁,便做出风流事体来。女儿家到底胆怯,她悄悄地把这事告诉母亲(孝庄)。孝庄太皇大后吓了一大跳,忙把皇帝唤来,暗地里埋怨他。谁知康熙帝年小任性,干脆要把姑母封做妃子。孝庄皇太后怕闹出事来,只得听孙儿胡闹算了。后来姑母一直跑到五台山留长发出家。待到孝庄皇太后逝世,康熙好几次到五台山寻找姑母,那有姑母的踪影呢?原来康熙如果寻找到姑母后封她做淑妃。


茹叔敬


清朝皇帝屡次去五台山,真的是为了朝拜吗?答案恳定是不完整的。

我总结了以下三点,概述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帮助,不到之处还望指正。

1.首先是宗教信仰。清朝还没入关时,当时叫满族,是少数民族一支,它们信奉的是藏传佛教,是从蒙古传教过来的,后渐渐的被满族人所接受。当满族人问鼎中原,建立清王朝,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藏传佛教,而当时五台山是佛教名山中唯一的清黄庙并存的汉藏佛教圣地,且离京城较近,清历任皇帝多次巡幸,在五台山建立护国佑民道场。不仅自已礼佛参禅,也促进了五台山佛教事业的发展。

2.政治上的需要。清朝皇帝可不止大清皇帝一个身你,其实还有另二个重要身份:一个是蒙古的大汗,另一个是藏传佛教的活佛。在西藏,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有三位:达赖喇嘛、斑禅,还有一位就是清帝。在当时西藏,清朝委派的代表是驻藏大臣,地位显然不能和达赖,班禅相题并论,所以清王朝历任皇帝借巡幸,朝拜五台山,来表达一个政治信号,皇帝才是这当今的最高统治者,也是清帝在西藏三位活佛中权力最大者。

3.弘扬孝道,儒家思想需求。民间原有顺治出家五台山一说,这件事是否属实众说不一,如属实,那清帝朝拜五台山就可以当做是看望顺治一或祭祀祖先,那是一种“孝道”的表现,完全符合当时的儒家精神。尤其是在清朝是以少数民族统治中原,这正是弘扬孝道,孝治天下的机会,符合儒家思想和当时中原地区的文化思想,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

以上三点,便是我的个人偏解,不足之处望见谅。





人生百味好好活着


五台山做为佛教重地,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善男信女前往跪拜祈福。在康雍乾三朝,这里的香火达到鼎盛。据记载,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曾多次造访五台山。众所周知,这三位皇帝不是佛教徒,那么,他们三个人多次来到五台山,究竟意欲何为,是为了百姓祈福,还是为了到此一游?这两种说法有些勉强。其实,他们来五台山的目的是为了寻根问祖,这就牵涉到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的死亡之谜。


在《清史稿》中,关于顺治的死因记载的很模糊。仅有11个字:丁已,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对于顺治害什么病,因何而死,只字不提。但在朝鲜的史籍中,却清清楚楚写着顺治死于天花,年仅24岁。中国的皇帝怎末死了,中国人都不清楚,一个番邦朝鲜却知根知底,这显然太不可思议了。所以,在清史稿的编纂过程中,没有采纳朝鲜这种说法。


关于顺治是不是死于天花,史学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论 。一派认为顺治就是死于天花流行。另一派则认为,天花多发生在儿童、青少年身上,顺治当时24岁,正值精力旺盛,抵抗力最强的时候,不可能染上天花。那么顺治既然不可能染上天花而死,那么24岁的顺治究竟去哪里?



根据清宫满文档案记载,顺治14岁时在遵化打猎,认识了一个在山洞中精修的高僧,从此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20岁时,顺治在太监精心安排下,在北京海会寺听主持讲解佛法,遂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在顺治24岁那年,她最宠幸的董鄂妃因难产而死,顺治一度心灰意冷,无心处理朝政。在董鄂妃死后仅仅100天,年轻力壮的顺治就崩于养心殿。后世猜测,顺治崇佛已久,所谓崩于养心殿不过是个托词,早已看破红尘的顺治应该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了。

当然,这绝非后人凭空猜测,根据《康熙起居住》记载,康熙继位不久,孝庄就带他到五台山礼佛。这就令人大惑不解,北京有的是佛教重地,孝庄为何要舍近求远去五台山呢!加上后来的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多次造访五台山,因此,有史学家推论:顺治不是因天花病死,而是到五台山出家了。还有一个佐证,也能证明顺治出家五台山。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慈禧太后仓皇西逃,当地官员要接待她,就从五台山借了些用具。据随行官员回忆,这些用具与宫中的用具极为相似。试想,一个佛教净地,哪来如此豪华高档的用具,很可能是顺治出家五台山时遗留下来的。

综上所述 ,康雍乾常去五台山,决不可是烧香拜佛,而是去寻根问祖,凭吊顺治皇帝。


洛水清风


康熙是顺治的儿子,乾隆是康熙的孙子,他俩去五台山去了多次是有原因的,据传康熙的老爸顺治因为他的爱妃董鄂妃因病医治无效死亡了,顺治觉得生无可恋,心灰意冷放弃大好江山,毅然五台山剃度出家当了和尚,顺治从小就是这么任性,她的母亲孝庄皇后没少操心,大臣苦口婆心的劝阻不起作用。



(康熙皇帝)

康熙继位后,听到这传说曾去五台山朝拜,目的之一就是寻找老爸的踪迹,据说当康熙到达顺治居住的地方,发现有个僧侣的鞋子倒放在门口,其他人不解其意,康熙聪明有智慧,很快想出了答案,鞋子在当地方言发音是:“孩子”。鞋子倒放暗示说:“孩子到了”。康熙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父亲不想再受尘世的打扰,始终不肯叫儿子。之后康熙大量恩赐五台山金银财宝,重修庙宇。

康熙多次去五台山是想看望老爸顺治,乾隆多次去五台山是寻祖上的踪迹,也是崇拜佛教的表现。




秉烛读春秋


这个问题猛一看还以为是八卦呢?毕竟传说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就是去了五台山做了和尚,孝子贤孙去祭拜一下是理所应当的。不过,这段故事在历史里可是找不到依据的,所以还是当作传说好了,没有传说的历史也是很无味的,不是吗?

康熙、乾隆去五台山主要还是从政治上考量,这是历朝历代都必须考虑的,泰山封禅、黄帝祭祖、天坛种地,都是有政治含义在里面的。

说到政治,就必须考虑宗教的因素,满洲人早先信奉的是萨满教,但是后来从蒙古人那里传来了藏传佛教,于是清朝皇室以后就信奉藏传佛教。

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道场的佛教圣地。明永乐以后, 蒙藏黄教属喇嘛教进入五台山, 菩萨顶成为喇嘛庙之首。清朝统治者朝拜五台山,正是信奉藏传佛教的一种表现。

清朝皇帝还有一个身份是藏传佛教的活佛,所以到五台山进行礼佛、颂经可以维持其在藏传佛教地区的地位,所以,这既是是一种宗教上的原因,更多则体现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一拍安阳


《鹿鼎记》影视剧中,康熙多次派韦小宝到五台山,实际是为了了解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的状况以及该如何治理朝政等等。

乾隆多次去五台山,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继承康熙的某些东西,也可能五台山真有什么想不到的东西。


康熙的父亲顺治是否在五台山当和尚是清初的四大疑案之一。根据正史,顺治帝是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那天死于天花。在王熙的《自撰年谱》中曾纪录,事先他奉诏入养心殿,顺治帝亲口对他讲:“朕患痘,势将不起。”

顺治帝是死于天花,没有当和尚,那么康熙、乾隆去五台山干什么去了呢? 

康熙八岁继位,全是他奶奶孝庄皇后一手带大,顺治是孝庄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首先康熙去五台山是带着奶奶孝庄思念顺治的感情;其次怀着对亲生父亲的想念,身为一国之君,礼服大臣鳌拜、亲征葛尔丹、安定三藩之乱,光复台湾,其中的困难和波折或许只要在面临父亲亡灵的时,倾慕诉说管理国家困难的过程,把自己柔弱的一面表现出来。

乾隆皇帝继承王位,来源于爷爷康熙的赏识,史书记载雍正就是沾了乾隆的光,所以说去五台山即是怀念康熙,又是给康熙灵前说我做到了,把国家治理好了。

康熙、乾隆去五台山,是思念先辈创业不易,是精神的一种寄托,也是在先辈面前展示柔弱的一面,毕竟帝王在外人面前只能展示强大、不可近人的一面。


中原一哥


康乾两位满清皇帝曾多次去五台山,总的说来有几个原因。

首先,满清崇拜佛教,而且信奉的是藏传佛教而藏传佛教传入内地中原地区最早是从元朝开始的,历经元朝,明朝的发展最终发展成以五台山为首的藏传教派。五台山中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也传说中文殊菩萨的道场,而满清皇帝自认为自己就是文殊菩萨化身,所以无论怎么样都要过来。而且五台山是靠近北京城最近的藏传佛教寺庙。


第二就是,传说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不管这件事情最终有没有发生,倒是可以肯定的是顺治皇帝在董鄂妃去世之后,确实有段时间像放下江山去出家。这对年幼的康熙而言是非常巨大的影响,等到康熙长大之后,无论是想去看看已经出家的父亲或者去看看父亲想去出家的寺庙拜访,都是非常顺其自然的。


第三,我认为不能忽略孝庄太后对康熙的影响,这位太后一手扶持了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而且也是文殊菩萨的信徒,无论怎么样,康熙都应该去文殊菩萨的道场拜访祈求,为自己的祖母祈福延寿。

至于后来的乾隆,我认为除了自认为是文殊菩萨化身外,恐怕更多是为了游山玩水。


夜月下鸣蝉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一代皇后大玉儿》,里面介绍了一件事情,顺治帝小名福临,是孝庄和多尔衮的私生子。开始的时候,福临不知道,当他继位知道真相后,受不了这个打击,跑去五台山当了和尚。当康熙继位时,顺治曾经来看过他。而康熙去五台山是为了看望他父亲,乾隆去五台山则是为了祭祖。

顺治帝虽然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任皇帝,但是他并没有像他的爷爷和父亲那样勤于政务,卧薪尝胆,试图成为一代名垂千古的明君,顺治帝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更多是来源于他和董鄂妃的那段旷世绝恋,以及后来看破红尘,披上袈裟的情景。董鄂妃的死也是他断却生活意念,一心出家,最后抑郁而终的一个重要因素。



董鄂妃,俗名董小宛,秦淮一带大有名气的名妓。洪承畴投降清朝后帅军攻占江南,利用职务之便,将董小宛藏在府中,董小宛誓死不从,无奈之下,洪承畴把她当成了自己晋升的工具,献给了顺治帝。董小宛与顺治帝热恋三年,在最美好的时光,在她22岁那年便香消玉损,留给顺治帝的是数不尽的相思之苦。


顺治帝悲痛欲绝,命令满朝文武都去哭灵,自己呢为董鄂妃穿了十二天的丧服,这种超常的葬礼并没有表达尽对董鄂妃的哀悼。随之而来的是万念俱毀的精神状态和看破红尘,弃江山社稷如敝履,出家为僧的执念。

最后他选择了五台山。


关山明月779


康熙,乾隆为什么多次去五台山?有一种民间说法是顺治皇帝福临在五台山出家,所以,大清朝后来的皇帝经常会去五台山,也是为了祭拜顺治皇帝,但这个说法则是民间传说,我们都知道,顺治是真的死了,还是出家了,在正史里并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说法,所以,这个去五台山的理由,咱们只能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若要抛开民间这一说法,再来解释清朝皇帝为什么那么喜欢去五台山呢?咱们可以扩大思维面积,来寻找原因。

首先,咱们先了解一下五台山,五台山乃是藏传佛教的传播地之一,虽说大清朝的满族人最先信的萨满教(这一词在还珠格格电视剧里就出现过:萨满法师),但后来又从蒙古人那来传来了藏传佛教,这一佛教也逐渐被满族人所接受。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清朝皇帝在一些节日拜佛,但不知道他们信奉的是什么,今天咱们在这说一下,清朝皇室或者满族信奉的就是藏传佛教,而五台山正是藏传佛教的传播地之一,所以,从宗教角度来看,可以解释一下皇帝们为啥多次去五台山了。



其次,我们经常在描写清朝皇帝的小说里看到:说清朝皇帝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对于大清皇帝来说,除去皇帝这个身份,他们还有另外的身份,一个是蒙古的大汗(博格达汗),一个是藏传佛教的活佛(这个在皇帝微服私访被发现身份后,经常会有一些老人家,磕头念叨活佛活佛),在藏传佛教里,有三位统治者,一个是达赖喇嘛,一个是班禅额尔德尼,还有一个就是大清皇帝,传说这个达赖喇嘛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大势至佛的化身,大清皇帝则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这三者之间呢,大清皇帝的权力是最大的。既然说道大清皇帝是活佛,且还是文殊菩萨的化身,那又说回五台山,五台山则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你想啊,皇帝整天处理繁杂公务,总要有那么一段时间要净化下心灵,所以,这也是皇帝们为啥经常去五台山的原因。



最后,在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有一种思想比较流行,那就是儒家思想,可偏偏有些皇帝却信奉了其他的,有信佛的,有信道的,这杂七杂八的一多,无论是皇帝对于百姓,还是百姓对于皇帝,都不太好,于是有人就开始给解释了,说这佛和道啊,也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参考和学习,对儒家思想也是有益的,佛可以修心,道可以修身,但儒家思想家们又说了,你们稍微研究研究就够了,不要太深入,譬如元朝的皇帝,是从蒙古过来的,在信奉藏传佛教上太明显了,而你又想统治中原地区,于是藏传佛教与儒家一直都是拧巴着的。但清朝皇帝就比较聪明,吸取了前朝的失败经验,在信奉藏传佛教上做的不过于明显,对外宣称,就是修修心啥的,所以,俩者也就相安无事。而且大清朝一直以孝治天下,这也符合儒家思想。

综上,大致解释了大清皇帝们为啥经常去五台山~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