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情过后,会和2003年一样“报复性”消费吗?

一场突然袭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2020年的节奏。而因为疫情的缘故,大家此前也都一直“隔离”在家。慢慢的似乎改变了一大部分人的情感方式、消费习惯,以及思考的立场。在此前,很多人都因为疫情“困”出了“毛病”,都在喊着自己要“出去玩”。当时网络上,我们常常能看到,等到疫情结束要吃火锅、烤肉、奶茶等等。但是,现在疫情也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疫情似乎也即将结束,人们能够走出家门。但是你真的还会和2003年非典结束后一样,选择“报复性”消费吗?

当然,的确有消费的新闻被报道。浙江杭州,某购物城5小时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100万。大家的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消费热情。但这只是一部分人,我们发现这类人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超过九成的人,似乎已经不再会这样选择。

疫情过后,会和2003年一样“报复性”消费吗?

他们疑惑:这么久没有上班,你还有钱去在疫情结束后选择“报复性”消费吗?网络上,很多网友都哭诉,等到疫情结束后,或许并不会单纯地选择“报复性”消费,而是选择“报复性”赚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疫情的原因,让我们复工的时间是一拖再拖。经历了此次的疫情,我们发现现金流才是“王道”。人们的情感方式、消费习惯以及思考的立场,都发生了新的改变。甚至不少曾经“月光族”的年轻人们,也不再肆意地消费。

疫情过后,会和2003年一样“报复性”消费吗?

此前,某博主在自己的朋友圈以及好友圈,做了一个趣味问答:如果在某一天,疫情突然“戛然而止”,你会真的如一开始打算的那般,选择“报复性”消费吗?得到的调查答案,让我们惊讶镜,一起来看看具体情况吧!

调查的数据显示: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不会;三成的受访者更是直言,不仅不会,还会从现在开始彻底改变自己的消费方式;仅有剩下的一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在某些方便进行“报复性”消费。而要知道这仅有一成的受访中,很多还不是花钱的“报复性”行为,而是选择出门溜达、朋友聊天等等。这个现象,的确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的。因为2003年非典结束的时候,可是另一番“风光”。

当年非典结束后,很多行业都接单到手软。人们战胜病魔的那一刻,是久违了解脱。在沉睡了许久后,所有的激情都被释放。当时餐饮业、KTV等订单都能够预约到三个月后。而旅游业也是接单无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去释放自己的压力。

疫情过后,会和2003年一样“报复性”消费吗?

而2003年的时候,为何可以有,现在的2020年却不能继续拥有呢?当时我国刚加入WTO没多久,外部需求旺盛。而且当时的电商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发达,大家都被困的太久了,自然需要反弹。而现在2020年,我们能够吃到的WTO的红利,又剩下了多少了呢?所以,2003年都出现过“报复性”消费了,今年疫情结束后,大家的答案又为何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呢?

什么行为能够被称之为“报复性”消费呢?就是那种不考虑后果的消费行为,就是“报复性”消费。而因为疫情的缘故,十天、半个月、一个月,甚至更久。这样持续的“空窗期”,让大部分人不再敢肆无忌惮。在大部分选择不会“报复性”消费的受访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风险”,以及“危机”。这些产生的新的想法,让他们不敢轻易就“报复性”消费,即便是疫情结束了,也不太可能。经历了全民的抗疫,才发现我们人类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蝼蚁”,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根本就经不起折腾。

当疫情来临后,食材涨价、口罩涨价,如果没有现金流,你要怎么办?他们涨价,就举报真的是百分百正确吗?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躲在”家里,安全健康。这些工厂、商场的员工,却冒着风险,给我们带来生活上的支持。本身就是春节假期,人工成本不需要上涨吗?再加上春节本身是休息的时候,很多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不停的波动,尤其是上涨。适当的涨价,就应该被举报吗?

某知名药店的员工,向记者透露:明明都将进货的单据,贴出来了。在接到和平时不一样的售价的时候,消费者们都“疯狂”了。认为药店是在挣“黑钱”,实在是太冤了。现在很多口罩工厂,能够保持不错的售价,都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在支撑着他们。

大家应该都有听说,一家尿不湿生产线,将自己的机器改成了口罩生产线。而这个改造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而尿不湿的盈利空间是绝对高于口罩的。而且等到疫情结束后,口罩很有可能需求量会出现大量的下滑。所以,他们还敢将自己的生产线改成口罩生产线,适当的涨价生产的口罩,有何不妥吗?

疫情过后,会和2003年一样“报复性”消费吗?

聊完了这些,我们再继续回到“报复性”消费上。不只是消费者们不会选择,很多的老板们,也都表示:自己不信会有“报复性”消费。一家服务业老板,向记者透露:自己二月还勉强能够发的起工资,三月工资只得停发了。现在的情况下,自己也已经做好了清算的准备了。

不管是疫情有还是没有,该高调消费的还会高调消费。所谓疫情结束后,就“报复性”消费的都只是暂时的想法。在经历了长时间“只进不出”的日子,人们在日后的消费过程中,或许会更加的趋向于理性化。

再加上,现在人们身上有房贷、车贷的压力,有赡养老人、教育孩子的生活压力,工作也有被裁员的压力。在无数“隐形”手下面,还敢“报复性”消费吗?不过是且看且珍惜罢了! 疫情结束后,或许我们会更加的理智。开始为自己最真实的需求,为可能发生的风险,为自己的成长去“买单”。

疫情过后,会和2003年一样“报复性”消费吗?

疫情结束后,九成人选择不会“报复性”消费,也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经历了一场突然袭来的疫情,让我们更加明白古人的那句古话:有粮在手,心中不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