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太平天国之后的清朝政治格局,解密为何武昌起义时期十八省会独立

清朝灭亡于1911年,直接原因是武昌起义,但是武昌起义也只是一个城市的起义,对于一个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来说,也不至于一个城市起义之后就会造成整个帝国的灭亡。其实真正造成清朝灭亡的,是武昌起义之后的连锁反应,十八省独立、南北议和以及袁世凯逼宫。

而在这个过程中,十八省的独立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十八省独立,一下子就分割出了清朝近一半的领土和几乎全部的经济,对清朝最终的灭亡影响极大。对于一个大一统的,高度集权的中央王朝来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地方的独立呢?下面就解析十八省独立的原因。

太平天国之后的清朝政治格局,解密为何武昌起义时期十八省会独立

辛亥革命时期十八省独立

其实十八省独立,刨根究底还要从太平天国之后的政治格局说起。

太平天国之后,清廷与汉族大员同治天下

太平天国的镇压清朝主要是依靠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大臣得以实现的,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后,就形成了湘军(曾国藩)、淮军(李鸿章)、楚军(左宗棠)等系统这些汉族大臣势力很大,手上掌握着较大的兵权,当然他们的部队也是相当能打的。

而满人起家的老本,八旗兵在这个时候基本没了战斗力,一个个都变成了只知道逗狗玩鸟,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上了战场就也没有战斗力。其中唯一能够依仗的僧格林沁也在追剿捻军的过程中战死,满人已没有了统治整个中国的能力。

太平天国之后的清朝政治格局,解密为何武昌起义时期十八省会独立

太平天国之后,中堂大人是汉族地方大员的代表人物

在这种情况下,慈禧采取了一种政治平衡的策略,也就是给汉族大臣财政和正统上的支持,让他们可以自行招兵买马组建军队,维持朝廷的统治,当然,朝廷也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

在那之后以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地方大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经过大约30年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一套近代工业体系,军队也有了相当的规模。

汉族大臣在得到了清廷相当的授权之后,也不再闹了,安安心心地发展,这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相安无事,说白了就是清廷与汉族大员同治天下的一种格局。

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之后,立宪抬头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战争之后,这种平衡被打破。在两场战争中清廷的腐败无能和对外作战的屡屡失利,使汉族大臣对清廷大失所望,于是君主立宪的风潮开始抬头。

在甲午战争中,清廷败给了当时还是小国的日本,丧失了整个北洋舰队。之后慈禧更是发了疯,竟然对十一国宣战,从而导致了八国联军战争。在当时的东南都是以汉族大臣为地方大员,他们并没有遵从慈禧的诏书与各国开战,诏书到了当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哪里的时候被李鸿章认定为“伪诏”,实际上是拒绝奉命,在李鸿章的带头下,张之洞、袁世凯等地方大员纷纷拒绝奉诏,一同与各国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在整个八国联军战争过程中保持中立。

太平天国之后的清朝政治格局,解密为何武昌起义时期十八省会独立

汉族的主要地区都参与了“东南互保”

其实“东南互保”事件的发生,已经证明了当时汉族大臣对清廷的失望,以及汉族大臣当时的势力之强,也不是清廷能够压的住的了。

在八国联军战争之后,认清了形式的慈禧也不得不与汉族大臣妥协,面对这种既定的事实,她以退为进,对于不进京勤王的大臣不予追究,还接受了当时袁世凯等人的建议,兴办新政,有大搞君主立宪的态势,就这样清廷与汉族大臣之间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载沣摄政,打破政治平衡

但是这种平衡在慈禧去世之后,摄政王载沣上台的时候被彻底打破。

慈禧之后,由当时只有3岁的宣统皇帝,也就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上台,而实际权力掌握在以溥仪的父亲,也就是摄政王载沣等满清贵族的手上。他们的政治能力有限,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平衡政治的能力,一上台就大肆提升满清贵族的权力和地位,排挤汉族大臣,造成了汉族大臣与满清贵族之间的决裂。

载沣执政后马上就罢免了袁世凯,由他的兄弟载涛、载洵控制了陆军和海军,由此剥夺了汉族大臣的兵权;对于召开国会的事情他一直拖拖拉拉,在看到国会无望后,立宪派官僚对清廷开始失望;最终当他搞出皇族内阁的时候,整个内阁都是满清权贵,让人看到要通过满清走向立宪根本没戏,也就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满清朝廷的透顶失望。

太平天国之后的清朝政治格局,解密为何武昌起义时期十八省会独立

在载沣作死的操作下,清朝最终分崩离析

在张之洞病重的时候,他就曾经劝过载沣“以一人之见而反舆情,舆情不属,必激变。”载沣满不在乎的说“怕什么,有兵在!”听到载沣这样说,张之洞便不再说话了。在他看来,满清是没救了。

张之洞死后,维系满清与汉族大臣之间联系的最后一根稻草被压垮,面对着没有能力维系国家局面,又不愿分出一点权力的满清贵族,汉人的军阀和官僚心中实际上是极为不满的,就差掀翻桌子干了。

载沣时期的政治,完全是满清贵族拥有几乎全部权力,而汉族大臣几乎没有权力的时期,这种平衡的打破直接导致了对全国的统治无力。

十八省独立其实是东南互保的延续

正是在这种不满情绪下,当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其实各省的汉族官员立马纷纷响应,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有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包括上海)、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先后独立,清朝的统治瞬间分崩离析。

太平天国之后的清朝政治格局,解密为何武昌起义时期十八省会独立

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这个时候的满清八旗子弟在做什么呢?他们也只顾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利益,对于朝廷来说他们也失去了信心,很少有人参与到保卫朝廷中来,个个退缩不前。

其实十八省独立和当年的东南互保也是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不是中立,而是独立。一个朝廷已经腐烂到了这种地步,最终的灭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