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望京博格:在基金市場躺贏的祕訣


望京博格:在基金市場躺贏的秘訣


望京博格在【雪球X銀華】ETF小酒館活動的演講如下:


我寫了很多書,我在銀華幹了兩年,數學專業畢業的,一開始做碼農寫程序,後來做產品設計、銷售、資產配置等,做了很多工作。


講一個問題,在基金市場,我是頭羊還是頭狼?


為什麼多人投資基金虧錢?假設是我,我為什麼會買基金?牛市來所有人說買基金賺錢,我也跟著買2萬塊錢基金,過了三個月賺1萬塊錢。我心裡會是很高興還是怎麼樣?


我會很懊悔,因為買的太少了,如果當初投10萬現在就會賺5萬。但是當我在市場高點投資10萬塊錢之後,結果虧了5萬塊錢……


虧損了現在就想有沒有穩健的產品?比如債券、貨幣等穩健產品?在市場最低點把股票基金換成穩健產品。過7年牛市又來了,穩健產品跑不過股權基金,把穩健基金換成股票基金。


這種操作是順人性的,但是完全是錯誤的,大家都在市場高點買股票,市場低點買穩健,比如現在3000點,你喜歡穩健還是股票?估計在場的很多人還會選擇穩健的。


如果我們總是在市場高點股票,市場低點買穩健,長期是不可能賺錢的,這樣的人在市場上就是羊。這就告訴大家為什麼投資基金虧錢的原因,老按照自己心裡需求,心裡怎麼舒服怎麼來,最後是虧錢的。換句話說想在股票市場賺錢,唯一方式就是變成一頭狼,現在3000點以下多買指數,多買股票基金,便宜的時候多囤貨,牛市的時候把囤貨賣掉,再買穩健基金。現在買穩健的證明你是羊,現在買股票證明你有狼性。


基金業績並非投資者的收益,比如大家買基金看基金排名,一個基金過去賺100%,你沒有買,跟你沒有關係。你看排名最好的基金你沒有買,不會賺錢。基金行業20年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為16.5%,但大家沒有賺錢,因為市場高點買股票,市場低點買穩健,做錯了,現在是最應該買股票基金或者ETF的時候。


結論是我們買基金,並不是買過去業績好的基金,而是我買的基金未來業績好。但未來什麼基金業績好?不知道。另外你會發現一個問題,每個人投資基金的收益好壞有兩個因素決定:

一是買了什麼基金,二是什麼時候買的什麼時候賣的,哪個對你投資收益影響更大?肯定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影響跟大。比如今年有翻倍基金,你沒有買跟你沒有關係,你買的基金才跟你有真實的關係。歷史業績不是你的業績。


買什麼指數基金?我跟大家說買指數基金,馬上有人反駁說:上證綜指10年漲了1個。


我今天告訴大家上證指數是一個失真的指數。我們看滬深300的收益2007年到2019年是90%,全收益指數137%和140%,我們投資股票都想有分紅,但市面上常見的股票指數都是不含分紅的,必須知道什麼東西全收益才是我們買的東西。各種指數都是賺的,為什麼上證指數沒有漲?我們看過去13年的行業,比如說家用電器漲了9倍,過去13年鋼鐵跌了這麼多,新的投資者會想選中好的行業很重要。對於我這個老基民來說我會看,選行業很有風險,不能保證自己一定選到好的,所以可能會買一個更好概念的指數,比如滬深300。


為什麼上證指數是失真的?上證指數是1991年編制的,編制方法是總股本加權,股票能交易跟總市值是不一樣的,總市值加權導致一個問題,市場跌的時候有些人不想讓他跌,“兩桶油”,中石化、中石油可交易股票很小,但市值很大,所以花很少的錢把市場拉起來了,這是失真的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對於上證指數來說新股,一支股票上市第11天納入上證指數。但新一上市第一天會漲40%,第二天10%,到市值最大的時候納入上證指數,新股開始跌了。所以上證指數編制是有問題的指數。


講這麼多得到一個結論,指數基金有什麼好投的?上證指數是失真的,並不代表真實的指數投資。指數基金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差,主動基金也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好。


很多人買基金,過去很牛,但你買了之後還會牛嗎?不一定。所有人都會抱怨一個問題,基金業績不可持續,為什麼過去三年業績好,未來業績不好?指數基金業績不可持續,就跟我們人一定會死是一個道理。假設主動基金業績是可持續的,我們所有人都買排名第一的基金,還會買排名第二的基金嗎?不會有了。如果基金業績是可持續的,是對的話,證明市場只有一支基金。所以換句話說,基金業績必然是不可持續的。


躺贏的關鍵是低費率,博格說過:

“如果你領悟到金融市場的運行機理,你就會發現,想要獲得屬於你的那份回報,投資低費率基金是唯一的選擇”。


打著超額收益的名義,玩一場和負額博弈的遊戲。所有人都說多牛賺多少超額收益,收到超額收益大家都認為自己是賺錢的,換句話說沒有負的超額收益哪來正的超額收益?如果市場以中證800為基準,肯定有人虧錢才有人賺錢。指數收益是大家的平均收益。問題是,什麼樣的基準才是好的基準?肯定是中證800全收益,上證指數不是好的基金,為什麼所有主動基金會拿上證綜指比?比如我要突出自己的身高,就要跟矮的比。


所以主動基金超額收益基準有問題。有正的超額收益就有負的超額收益,有人賺錢就有人虧錢。但忽略了一個問題,我們做交易有印花稅佣金,中國市場每年印花稅佣金平均3000億,正的超額收益加3000億才等於負的超額收益,負的超額收益永遠比正的超額收益多3000億,3000億需要多少個老百姓資產填這個坑?


巴菲特成功了,過去20年你學巴菲特掙得多,還是買巴菲特公司股票賺得多?買他的公司股票賺得多,這就是收益。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人賺錢有很多人虧錢,超額收益你會想到一定會獲得超額收益嗎?是不是負的超額收益?玩這個遊戲心裡想著要成為“名將”,但大概率會成為“白骨”,所以乾脆買指數基金好了,不想給別人創造超額收益,不想當市場和別人的“韭菜”,就買指數基金,費率低是可以的。


關鍵是稅費成本是多少?剛才已經說了3000億。中國市場2018年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不到40%,交易量佔比80%以上。中國GDP以後可能是6到5的速度,很多股民一年交易佣金和印花稅佔6%,這樣炒股怎麼可能長期賺錢?自己能力不高,作為普通人,省到就是賺到,幹不過別人可以減少交易頻率,基金降低申購贖回頻率。


投資指數基金,躺贏80%的投資者。如果獲取市場平均收益,正的超額收益一定小於負的超額收益,如果獲得市場平均收益至少跑贏市場55%的人,因為有費用,還有5%到10%的人添3000億的坑。今年添45%,明年還是45%,後年還是45%,累計三年可以跑贏市場80%的人,關鍵不能頻繁交易,而且要在市場低點買低費率指數基金。45%的三次方大概是20.25%,可能大家說這個數字不對,但大家想有很多牛人有連續超收益,有人每天24小時炒股研究基金,我每天只需要花1小時買指數基金,也是可以的,沒必要老強迫自己做最好的,反而提高自己期望最後結果可能就是給別人送錢。


博格與巴菲特:“投資盈利的最大敵人是費用與衝動”。全市場人都賺錢的時候,我們該不該買基金?肯定買,因為中國人心裡是“不能落下我”,最後都虧錢。任何一個市場,無論中國市場、美國市場,任何股票市場長期收益都是10%,10%為什麼不是直線上漲的?如果是直線上漲誰還存款?誰還買貨幣基金和債券?正因為大家能承受這種波動才能獲得獎勵,長期收益是大家承受短期波動獲得的獎勵。


費率有什麼關鍵?比如年化都是10%,30年後的複利是16倍;如果費率基金率為0.2%每年,30年後的複利為15.5倍;如果基金費率為2.0%每年,30年後的複利為9.1倍,雖然每年差1%到2%,N年之後百分之四五十收益都交了管理費。


指數基金組合,大家不是買過去業績好的基金,而是要自己買的基金業績好,但不知道未來哪個基金業績好,就買個低費率基金,長期也是有複利的。基金收益由兩部分決定,一是買了什麼基金,二是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的,而且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更關鍵,3000點以下買更好,但這是很困難的事情,3000點以下持續長期必然是賺錢的,但我們會貪婪,能不能買到最低點,總是這樣的想法會讓我們錯失一波市場。指數基金現在有滬深300、中證500,還有行業基金、主題基金、科創基金。指數基金是被動的,選擇指數基金是主動的,是大家自己選擇的結果,指數基金只是低費率工具,但選擇哪個指數基金是大家每個人自己做決定的。


很多人諮詢我怎麼買基金,我會說炒股可能發財嗎?不可能,炒基金可能發財嗎?不可能。1萬個人裡可能會有1個人發財,萬分之一的概率,但自己會是那一個人嗎?每個人都要承認自己的平凡,從投資指數基金開始。有人說不對,可以在學校中承認我的平凡,可以在工作中承認我的平凡,但不能在賭場承認我的平凡。投資是獲得最優的抵禦通貨膨脹的方式。如果想在一年之內投資炒股發財不可能,想在十年之內投資炒股也不可能,有這種期望想發財,就會買加槓桿的產品,同時因為我們是普通人,沒有那麼多專業知識,買複雜性工具的結果是什麼?虧錢,這是註定的。



我有一個組合,“核心資產”是結果,大家都說核心資產,未來核心資產是不是未來的核心資產?不知道,比如十幾年前諾基亞是核心資產,現在肯定不是。核心資產是結果,但不一定是未來。對於我來說,問我看好哪個行業哪個指數,我也不知道,我把所有中國優質企業都覆蓋掉。你會想到中國最大的企業是誰?我上學那會兒我媽跟我說中國最大的企業是銀行,找工作一定要去銀行,後來中國最大企業有人說中石油、中石化,現在中國最大的企業是誰?現在大家知道阿里巴巴3.5萬億市值,騰訊3萬億市場,但都沒有在中國上市,可以投資其他指數覆蓋,所以我投資策略是在港股上市的大公司,還有中國互聯買一些大的互聯網,比如阿里、騰訊,還有香港中小。


這是我的組合,“綠巨人”在2017年、2018年業績非常好,基本上全市場四分之一,但今年很差,港股不好,到今年才漲了3%。有人說港股估值一直低不漲怎麼辦?決策的時候,首先港股估值低是已知信息,港股未來估值還是這樣走嗎?是未知信息,決策基於已知信息更靠譜一些。另外我買了醫藥,叫“李時珍”組合,配了兩支醫藥基金,賺了70%。2018年醫藥基金跌了30%,必須扛住2018年醫藥基金跌了30%,才會獲得今年70%的收益。有人問我已經賺了70%怎麼還不賣?不翻倍怎麼對得起我2018年忍受的苦難?


為什麼大多少人定投不賺錢?定投不意味著會賺錢。3000點的時候為什麼會定投?看好中國經濟。市場跌,不停跌,跌到2500的時候,還看好中國經濟嗎?大多少人都絕望了,比如去年貿易戰的時候,3000點的時候大家定投,市場最黑暗的時候大家定投都停下來了,因為之前定投的邏輯造成了否定。最後結果是3000點、4000點定投了,2000點沒有定投,可能賺錢嗎?不可能賺錢。


以前我在基金公司不知道這個事情,後來我深有感觸,因為2018年我做了一件事情,2018年10月1號以後市場急劇下跌,我跟粉絲說上證2600以下每天定投1000塊錢,這件事是好事,假設我跟魏總喝酒說,2600以下每年定投1000塊錢,我們兩個人都會把這個當個笑話就過去了%


但是跟投的粉絲說就出問題了,第二天跌了,粉絲說鄭老師你1000塊錢投了沒有?為了自己的面子,望京博格也要咬牙投1000啊。最後結果過程是到2500以後,我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先投1000塊錢,為什麼?2500怎麼可能一天漲到2600以上?不可能。持續從10月份、11月份、12月份三個月時間就這樣投,但後來是賺錢的,也抄底了,2400那天投了1000塊錢。這個事是好事,是你跟粉絲和網友相互成就的過程,一個人走夜路敢走嗎?2400投是對的,但不知道會不會跌,一個人不敢走夜路,一個人在困難中很難堅持,因為你會疑神疑鬼,有人跟蹤你,有人刺殺你,其實沒有。但有一個人跟你一塊走,兩個人一塊走夜路就沒有問題了。所以大家一塊定投一塊堅持,叫做“相互壯膽相互慫恿能堅持下來”,定投必須在市場黑暗時堅持,掙的錢也是市場最黑暗那塊堅持定投投下的種子賺的錢,如果市場最黑暗的時候不定投是有問題的。所以我跟所有粉絲一塊定投堅持下來了,這是與我所有用戶相互支持的過程。


謝謝大家,我是望京博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