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正說三國人物—賈詡篇,賈詡是三國時代的奇蹟之一

正說三國人物—賈詡篇,賈詡是三國時代的奇蹟之一

賈詡

賈詡是三國裡董營和後來曹營的著名謀士。三國志裡說他有良,平之奇,不僅是就智謀而言,也是就性情而言。運籌帷幄而不動聲色,雖有功勳而隱忍不驕,有點張良的味道;輾轉沉浮而收放自如,洞悉世事而善始善終,這又是陳平的風格。

賈詡最初在董卓的部將牛輔帳下任職,和李傕、郭汜、張濟同任校尉。王允,呂布殺卓後,牛輔也被殺,一幫下屬就商量著解散逃命。這時賈詡出主意說:

“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

於是收復餘眾大鬧長安,擊敗王允,呂布。

賈詡的這一舉動,一直為後世所詬病。如裴注曰:

“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然而把亂世之因都歸於此,未免誇張了。假使賈詡未出此策,想想憑王允呂布之才,能保住長安嗎?曹操,袁紹,孫堅虎狼之師,又有誰願意息兵罷武來服從這個新朝廷呢?且王允偏狹呂布好利,他們間的內鬥恐怕就夠人看戲的了。亂世之局已開,在沒有充分的實力和權謀的情況下想要憑一場小小的政變來徹底恢復和平,談何容易。因此賈詡的作用,只是用一場混戰無情的切斷了後人對和平的不現實的幻想,告訴人們:一場用刀劍開啟的亂世,也只能用刀劍結束。

當然,也有人會說賈詡不擇善主,不恤民情,跟著董卓,李傕為虎作倀,長安一戰生靈屠戮。然而想想三國人物,有幾個沒在董卓朝廷裡掛過偽職。而長安一役,本就是你死我活的存亡之戰。王允朝廷既已放出話來要“盡誅涼州人”,好戰的涼州兵反過來也要投桃報李,盡誅長安;只能怪王允那邊牛皮吹得太大,而受苦墊被的總是百姓。

正說三國人物—賈詡篇,賈詡是三國時代的奇蹟之一

賈詡

進駐長安之後,李傕、郭汜,樊稠等又開始內鬥。這和後世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的內鬥一樣,當初全國最龐大的一系勢力,就這樣慢慢瓦解了。

賈詡也開始為自己尋找新的出路,先後投奔了段煨和張繡。有人會說,既然知道段煨,張繡不足以成事,何不直接去投奔曹操呢?想想是有原因的:其一,反董聯盟雖然已經解散,但擁董和反董的兩個陣營還是潛在的存在著。你身為高官拖家帶口的跑去投敵(賈詡可是個居家好男人),沒準兒半路上就給人當叛徒給咔嚓咯。其二,天下大勢和各方賢愚,不是誰一眼就看出來的,而是長期觀察得出的。因此賈詡依附小勢力而留意觀望,是明智的。

其後,賈詡用妙計幫助張繡打敗了曹操,又勸張繡一起降曹。這算是賈詡繼長安大戰之後的第二個大手筆。那麼,既然存意降曹,為什麼還要攻打曹操和人家結怨呢?其實不難想到:曹操正在渴求人才之時,你把曹操打得越慘,他越佩服你重視你,日後降曹後的地位越高。

到這時,可能又有人會覺得賈詡太陰險,把原先的主人李傕,段煨,張繡等玩弄於股掌之上,一旦遇到更好的待遇又無情拋棄原主。這卻不然。縱觀賈詡早期的沉浮之路,基本符合“三個有利於”原則,所謂“利於主,利於友,利於己”。賈詡和李傕,段煨,張濟,開始是同僚和朋友關係(同為董卓帳下校尉),後來是臣主關係,長安之戰,賈詡雖為謀主,並不居功,為眾人謀事仁至義盡。張繡在董氏諸派軍閥裡算是又窮又小的邊緣勢力,賈詡依附後很快起色,讓人刮目相看。賈詡最後為張繡謀的出路也相當不錯。(張繡雖然殺了曹操的愛子曹昂和保鏢典韋,仍被曹操重用,南征北戰,增邑兩千戶,拜將封侯,女嫁曹子,這種待遇在早期的曹營諸將中是罕見的,在董系諸高級將領中下場也算是最好的了。)

正說三國人物—賈詡篇,賈詡是三國時代的奇蹟之一

賈詡

跟隨曹操之後,賈詡在朝廷供職,沒有直接參與前敵戰術指揮。此後的賈詡,漸漸收起他作為戰術家和縱橫家的側面,開始在另一個舞臺上展現出他的戰略和政治眼光。

戰略上,在曹操官渡糧盡,心存忐忑時勸諫他與袁紹決戰,大敗敵軍;在曹操和後來的曹丕南下攻吳時,又兩次勸諫,結局悉如所料。琢摩賈詡三次勸諫的理由,都從政治和經濟的大局出發,不拘於一時的兵勢強弱,做出了準確的判斷,說明他把握戰略的能力,不亞於其奇謀詭變的本領。

政治上,則在處理曹操立儲的事務上顯露其機變智慧。廢立之事,對君王是難題,對下臣更是難題:不能表態,又不能完全不表態。賈詡在此事上應對的也非常巧妙。

面對曹丕的示好和請教,曰:

“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

既意味深長,又滴水不漏。面對曹操的質詢,則先是緘默,再以袁紹劉表之例暗喻,不多一詞,其義自見。

賈詡死時,年七十七,子孫蔭侯爵,歷郡守,可謂善始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