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唯一載入正史的乞丐,死後萬餘人送葬,皇帝:必須立碑褒獎

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乞丐”都是被人看不起的,他們要麼是有能力養活自己卻懶得吃苦,自願在街頭乞討;要麼是因為種種原因陷入困境,不得已過著遭人白眼的生活,不論是哪一種,都屬於邊緣人,很少被人注意到。可讓人驚異的是,清朝末年的文獻記錄當中,居然赫然出現了一個乞丐的名字,而且被大加讚揚,連皇帝都親自下令立碑表彰,怎麼回事呢?

唯一載入正史的乞丐,死後萬餘人送葬,皇帝:必須立碑褒獎

此人名叫武訓,公元1838年生於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7歲的時候父親去世,這使得本來就拮据的家庭生活更是悽慘,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維持生計,他只好乞討為生,在那段艱苦的日子裡面,他每天能想到的也就是如何填飽肚子,對於更久遠的事,他沒有心思也沒有條件去思考更多。由於生活條件的極度困難,這讀書識字自然也就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可他怎麼也不會想到,因為這個,他會在日後的生活中遭遇想象不到的磨難。

在武訓十四歲的時候,他不願意再受人白眼,就尋思找個活養活自己,經歷了很多磨難之後,他終於找到了一份差事,為了能夠讓東家滿意,他把自己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可等到工作結束前去結賬的時候,卻被東家拿出一張自己壓根看不懂的“字據”,並來了一句:“工錢已經結過了”。

唯一載入正史的乞丐,死後萬餘人送葬,皇帝:必須立碑褒獎

這件事之後,武訓徹底認識到了讀書識字的重要性,可自己已經過了學習的黃金時段,無法再彌補了,於是他想到了自己身邊那些不識字的孩子們,為了避免他們長大後也遭到跟自己一樣的境遇,他決定籌集錢款,辦義學!

武訓自己沒有一技之長,籌款又是迫在眉睫,他只好重操舊業,不過這次的他可與以前的心態大不相同,他覺得自己有了目標,現在所做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為了能夠籌到更多的錢,他乞討的花樣也越來越多,什麼唱歌,雜耍之類的都有,很多人瞭解到他的不易,紛紛慷慨解囊,就這麼的,武訓的錢越來越多。

掙到錢的武訓並沒有像其他乞丐一樣用來大吃大喝,而是把他一點點兒地贊起來,等到錢攢的差不多了之後,他就會把錢貸給被人來收租,讓錢生錢,久而久之,他的錢財也像滾雪球似的越來越大,到了他四十九歲那年,他終於積攢夠了辦學的經費,立馬創辦了“崇賢義塾”,打從開學之初起,武訓就規定:凡是在這裡上學的,學費全免,可即便這樣,還是有很多的家長認為孩子上學沒用,不如早點兒找個活兒養家餬口。

唯一載入正史的乞丐,死後萬餘人送葬,皇帝:必須立碑褒獎

值得一提的是,在學堂開課之前,武訓還特地邀請了當地非常有名望的鄉紳前來撐場,準備了非常豐盛的酒席來招待他們,而自己則非常謙遜地坐在一旁,聽他們的“講話”;等到用餐的時候,他讓那些鄉紳依次就坐,自己則偷偷跑到一邊去吃殘羹冷炙。

面對著周圍人的不解,他的解釋也很坦然:自己只要能吃飽就夠了,剩下的錢還是讓孩子們讀書吧。即便是之前再不理解他的人,面對這樣的話,都只有慚愧及感動了。

後來,武訓又陸續辦了很多的私塾,越來越多的孩子從這裡受益,而他自己的生活狀況卻絲毫沒有得到改善,這樣的事蹟很快傳到了巡撫張曜聞那裡,巡撫聽了大吃一驚,立馬上奏朝廷,清廷聽說民間還有這麼特殊的人物,也是深受感動,下令賞賜武訓黃馬褂,並大力褒揚。

公元1896 年4月,59歲的武訓去世,據史料記載,武訓出殯當日,當地的鄉紳百姓不約而同地為他送行,人數超過一萬,大家都非常不捨得這位既平凡且偉大的人物離開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