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人物真实、观感真实、态度真实,“河山”就这样真实地摆在你面前。

“与当演员相比,您认为当导演带给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知道了导演的不容易,知道了导演为什么总是睡得少。”

伴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电视剧《河山》导演兼主演王新军向记者展现出与以往荧幕形象反差鲜明的一面——儒雅且健谈。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王新军

“当然了,这是笑谈。最主要的还是懂得了导演的责任与担当吧。这次经历不仅帮助我明白了很多业务层面的东西,也让我在心理上成长了很多。”

11月6日,由王新军导演、领衔主演,秦海璐、韩立、李雪健、张嘉译等参演的战争题材剧集《河山》正式开播。目前,随着剧集播出过半,宏大的革命主题,鲜活的人物描摹,以及动人的情感写照为该剧赢得了不俗口碑。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河山》幕后的故事,影剧头版(ID:yingjutouban)专访了王新军以及该剧总制片人、完美世界影视副总裁苗萌,共同探讨了荧幕之上这片大好“河山”的来龙去脉。

1、有了“人”才能有“戏”

说起王新军,许多人都会想到铁骨铮铮的抗日英雄孟云霄,血性十足的军人黑子,以及智勇双全的特战队长杨亿。

十几年来,王新军相继与《历史的天空》《永远的田野》《独立纵队》《黄河绝恋》等影视作品结缘,用自己浑然天成的军人气质,为观众塑造了多位坚毅、稳重且有血有肉的硬汉形象。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历史的天空》剧照

然而在《河山》中,首次担任导演的王新军却不单单是“演而优则导”。“现在大家都想用情节来做一部剧,比方在某一集里设置很多情节点,每过几分钟就有一个爆眼球的东西出现”,王新军说道,“当我们不是靠人物来推动故事的时候,慢慢地大家就会发现很多同质化的东西。”

依靠人物来撑起整部剧集,是王新军近几年得来的新感悟。在他眼中,塑造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远比编纂故事更加行之有效,而且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像我当年拍过的《历史的天空》,以及大家都喜欢的《亮剑》《士兵突击》等,都是用写人物的方式来写戏,并且都获得了成功。所以我就想,我能不能也去拍这样一部戏。”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正因有了这样的想法,《河山》的创作蓝本在王新军脑海中逐渐浮现。但到底如何才能写好一个人物,以驱动整个故事前行?王新军本着“戏剧来源于生活”的思路,直接把“自己”写进了戏里

在聊到《河山》男主角卫大河的形象设计时,王新军说道,“他是一个集匪气、义气、侠气、痞气,和一点点灵气的人。”之所以能够将如此多鲜明的特质融于卫大河一人之身,王新军笑称,“因为我就是这么一人嘛,并且我还想通过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传递出来。”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在剧中,卫大河既是一名军人、一位团长,也是一位父亲、一个儿子,随着剧情推进,他还将是一位深情的丈夫以及一名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当昔日长官的部队需要支援,卫大河带领战士们义不容辞地参与了战斗;当被撤职还乡后,卫大河转脸又成为父亲眼中的“乖宝宝”,乡亲们口中的“大少爷”;当身处政治阴谋中,卫大河还能想出类似“假提亲,真吆喝”的妙招,既缓解了敌我矛盾,又俘获了姑娘芳心。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当然,这样一个立体有趣的人物,王新军并不想让他“完美”,“用剧中高晓山的话来概括,卫大河是一个好人,也是个混蛋。他有优点,也必须有瑕疵。如果塑造出一个不管做什么都特别英雄,特别不问生死,特别高歌猛进的‘高大全’式人物,就太不真实了。”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提及“真实”二字,这也是王新军打造《河山》时遵循的基本要求。它不仅体现在对卫大河一人的塑造上,还必须落实到整部剧的人物中。毕竟“河山”太大,不能只有一个活生生的人,群像戏同样是该剧的一大侧重点。

出身于军人家庭的总制片人苗萌在回忆初次接触《河山》时提到,“我很喜欢这部剧的名字,它既有铁骨铮铮的家国情怀,也有性格各异的人物群像,这两者相辅相成地组成了《河山》的气质。”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河山》总制片人、完美世界影视副总裁 苗萌

例如,以卫大河为代表的陕军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卫家园,以小见大地呈现着剧集的厚重情怀。剧中对于残酷战争的描写,万众一心的情感爆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情桥段,都在真实且丰富的体现中,描摹着人性的高光。还有以国共合作为背景,对各势力相争的群像体现,不仅真实地还原了历史,更凸显了共产党的高尚思想。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透过写实且丰富的人物描写,王新军总结了《河山》想要表达的主旨:“我们一定要凸显出,党是如何在这样一个艰难的环境中,团结一切力量,最后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守卫祖国大好河山的主题。”

2、“只要效果好,就不计成本”

在谈到如何打造剧集品质时,王新军再次提到了“真实”。在他看来,历史有它的故事,有它的质感,并应该“像一幅画卷一样徐徐展开”。如何呈现这一点?打造真实感是第一要务。

为了做好并做足前期准备,王新军与身兼监制、主演的妻子秦海璐三次前往中条山(剧中场景)实地采风,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大量搜集历史资料,以便“尽可能地把剧集品质做得好一些”。

前期准备过后,王新军又先后与三位编剧合作剧本,并前往陕西邀请到著名编剧张金平进行最终加工。在长达近半年的打磨期内,王新军与张金平在家中针对每一场戏都进行了细致推敲,“那时候我们就一场场戏来过、来商量,真挺不容易的。”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对于在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的战争戏码,团队还邀请了来自西安陆军学院教研室的战术教研主任蔡建权担任《河山》的军事顾问。王新军坦言,“我想力求做一个成建制的战争戏,那么首先我就要考虑,如果这是一场真的战争,我将会怎样去打。”

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王新军亲自参与设计了《河山》各个方面的军事元素,包括对地型、阵地的设置,增援部队、阻击部队的埋伏地点,部队的运营模式等都在一一细化下贴近真实战争。此外,类似炮火、子弹等道具,王新军也向剧组给出了他的指导原则——

不对任何一颗子弹、一个炸点施加限制和要求,一切只以效果为准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因为在真实的战争中,不可能有那么精细的炸点设计,子弹也都是随机打出的。如果我们非增加一些无谓的要求,反而会影响真实性”,王新军说道,“当然,每一个炸点和子弹都有它的成本在里面,包括人力物力各种成本在内,但这次我们几乎是不计成本的在做这个事情。只要效果好,就不计成本。

《河山》全剧共使用了近12万发子弹,4万多个炸点。如此巨大的消耗也超乎了王新军自己的想象。除此以外,他还透露,剧组总共挖了近4公里的战壕,修了约30公里的山路,建了300余米的城墙,招募了近4万名群众演员,全组共计19次大转场,行程约为4000公里。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当然,没有足够的幕后支持,再强大的剧组也“难为无米之炊”。作为王新军在采访中重点感谢的对象之一,苗萌也对剧集呈现出来的品质感发出感慨,“我们对目前的效果真的很满意,包括它的制作等方方面面的细节,我们都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而且我认为

最重要的是观众们都看到了、接受了,这是最令我们欣慰的。”

3、跳出“舒适圈”

除了在人物塑造、场景打造两大方面坚守“真实”,王新军和苗萌在自我评判的态度上也是十分real。

苗萌说,身为一名制片人不仅要面对市场,同时也要面对来自各方的评价,“我们每天都会关注剧集的实时数据,充分感知观众们的意见,并及时把这些意见全都吸收回来。”

而对于剧集存在的进步空间,苗萌也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出了看法。她认为,如果留给剧集制作的时间能够更加充裕,整部剧的剪辑水准还能更上一层;剧中人物还能进行更多的细化和描写;人物的军服还能再处理得更加旧、更加真实等。

大好“河山”这样来丨专访《河山》导演王新军,总制片人苗萌

从导演层面出发,王新军也指出了自己略有遗憾的地方,“我们的进步空间还很大,包括这次的军事战略战术、部队的队形,以及其它军事化方面,我们做的其实还有相当的距离,这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

“就目前来讲,可能有很多我们从业的小伙伴们,包括我自己,都被局限在一个‘舒适圈’中了”。王新军坦言,当下的影视行业中不乏许多经验丰足的从业者,但正因为这些长期积累的经验,也为他们带来了一些“惯性思维”。

“这会导致我们在现场只留意到自己认知内的东西,并出现一些疏忽的地方。对此,我们就更应该摒弃这些惯性思维,去探索更多可以进步的空间”,王新军说道,“深挖故事,不依靠套路取巧,我想我们的工匠精神就会更凸显出来。”

-END-

作者丨任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