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海上鋼琴師》,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有一個1900的傳奇

《海上鋼琴師》闊別21年重新上映,而且還是4K修復版的,對於廣大託納雷多的影迷而言,實在是再驚喜不過的事情了。

《海上鋼琴師》,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有一個1900的傳奇

回想起那個以「時空三部曲」出名的意大利導演,拍出了《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以及這部《海上鋼琴師》三部佳作,足以成為影史的一道傳奇,想象從最初的意大利新現實主義走來,從《偷自行車的人》走來,意大利開闊的環境和復古的建築為這種電影風格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我們當然不必去追溯新現實主義風格的源頭就可以瞭解託納雷多,瞭解他的浪漫主義,事實上太多的意大利導演都跨越了這種風格,有了屬於自己的電影思想,比如萊昂內類型化了的《黃金三鏢客》,比如羅伯託·貝尼尼帶有喜劇色彩的《美麗人生》,這些類型化了的故事和傳統的新現實風格的故事差異略大,強調故事的趣味性,而不是以往的現實感,追求角色的多維度塑造,而不是人所相對於環境的整體附屬感。

說簡單點,就是人被放在了主體位置,成為了故事的核心,甚至是能帶動故事節奏的重要角色,因此,電影的共情點也多了起來。

《海上鋼琴師》,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有一個1900的傳奇

雖然角色的維度複雜了,情感被放大了,但圍繞著角色的空間並沒有因此而顯得逼仄,相反,人物越立體,場景空間也就越宏大,而人所佔的空間是不變的,只有情感在發生改變,於是,空間被加以利用,並最終被填滿,而填滿空間的,就是情感。

這一點,在貝託魯奇的《末代皇帝》中表現的最明顯,年少的溥儀走上臺階,背後是千萬人下跪的場景,這是前景。

前景中的人是背景,是純粹的靜止影像,而後景中運動的溥儀,才是整個畫面想要突出的核心,這個場景,只有溥儀和身邊的侍從在動,這微小的動,和廣闊的靜,襯托出一種孤寂感,而這種孤寂感,是人物和空間唯一產生聯繫的介質。

即我前面所說的情感。

新現實風格也講故事,也講環境和情感,只不過這種情感是依附於環境的,是直白的記錄,是儘可能拋卻掉主觀視點的客觀展現,因此,在這裡,時代感的表述要強於個人情感的表達,這也是為什麼像是《偷自行車的人》傳遞的更多的是生活的無奈和匆忙的原因所在。

而如今,轉型的意大利導演們有更多的想法去表現這種風格,重設這種風格,不僅僅是《海上鋼琴師》,其實每一位我在上面提到的導演,都試圖擺脫新現實主義與意大利之間的必然關聯,這部帶著浪漫主義風格的《海上鋼琴師》,無疑是上世紀末最令人驚喜的一部片子。

《海上鋼琴師》,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有一個1900的傳奇

作為一部二十多年前上映的老片子,該片在現在看來無論是畫面質量還是故事技巧都顯得有些老舊,如今技巧花樣複雜,故事一套又一套的類型片,和有著豪華陣容和豪華特效的視效大片層出不窮,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更大範圍的故事革命,當如今的院線新片與這部修復上映的經典老片院線角逐的時候,又會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換句話說,和新片子相比,《海上鋼琴師》還有必要看嗎?

我覺得仍然是有必要的,而且如果讓我來選,我的第一購票順位,即是這部《海上鋼琴師》。

即使放在當下這個時間點,這部片子其實仍然沒有過時,並不是因為他是經典片子或是其他什麼,而是他所傳達的思想和那個代表了一個時代的1900,儘管在故事上,它沒有太多花哨的表達,也沒有過於複雜的故事結構,它不是像《盜夢空間》那樣的視效大作,也並非《心迷宮》般的複雜結構。

他所講的,只是一段故事,一段關於一個人和一個時代的故事。

《海上鋼琴師》,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有一個1900的傳奇

而就是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也是讓我最感觸的地方。

況且放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紛紛擾擾的社會里,這種純粹的用故事表述情感的行為更加值得珍惜。

這片子裡有什麼呢?

只有主角1900,和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遊客,是一艘船將他們聯繫在了一起,前者是出生在船上,一生都在船上度過的天才鋼琴師,後者則只是大海上萬千過客中的一員,港口是他們回家的起點,他們屬於地面,並且終究屬於地面,無論是1900,還是遊輪和大海,對於他們而言,只是人生中短暫的美好記憶,卻不是生命的主體。

《海上鋼琴師》,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有一個1900的傳奇

但1900不同,他生於斯,長於斯,甚至可以這樣說:他是遊輪和大海的一部分,而地面——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人類居所,對他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所以,從生到死,他沒來從有離開過大海,離開遊輪。

故事講述的,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我們從1900的眼睛裡看到了他對陸地的恐懼,也看到他對年輕女孩的懵懂愛意,但他始終沒有離開遊輪,直到死去,而生活在陸地上的人們,也不願長久呆在船上,他們終究會回到那個屬於他們的陸地上,投入嘈雜、混亂、固化的現實世界中去,而對於1900,他們只能將屬於這個人的故事帶到陸地,卻永遠不會帶來這個人。

年輕時,我很難理解為什麼1900不願意追隨途中心愛的姑娘一起走向陸地,為什麼他對那艘遊輪有那麼深的情感,縱使最後船沉沒了也沒有下船,但我一直被電影所營造的浪漫風格所吸引,雖然那時候不知道主角這種情感歸宿隱喻著什麼,但僅僅是這樣的簡單故事史詩感也是相當厚重的。

《海上鋼琴師》,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有一個1900的傳奇

1900不僅是一個天才鋼琴家,同時,他也是一個時代的象徵,而1900和故事,是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史詩,就像《美國往事》講主人公“麵條”的年輕往事,《公民凱恩》講凱恩的過去的時候所展現的那樣,時代,總會與人相關聯,或者,只有與人相關聯,時代才能會稱之為時代。

到了後來,成長了許多,真正浸染於這個世界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的心中,也有一個關於1900的傳奇故事。

而這個傳奇故事,一部分是我的過去,一部分,是我未能實現的理想,就像永遠沒有踏進陸地的1900一樣,我的理想,也仍停留在遊輪上,沒有和我一起走上這片土地。

《海上鋼琴師》,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有一個1900的傳奇

其實電影裡面的陸地和遊輪,一個代表的是現實,一個,就是理想。

或者更寬泛的講,一個,代表的是我們所擁有的,另一個,則代表著我們的過去和所失去的東西。

當1900從遊輪的世界出來,看到了更多廣闊的世界,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間,但卻失去了確定感,而這種確定感,只有在之前的空間中才可獲得,就像《末代皇帝》種溥儀在碩大的紫禁城所體會到的孤獨一樣,在《海上鋼琴師》裡,大空間被渲染成充斥著情感的載體,1900只能感受到恐懼和無助,並且因為空間中群眾和自己的格格不入,而強化了這種情感。

《海上鋼琴師》,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有一個1900的傳奇

就像我們突然被放到一個大環境中和周圍人格格不入的境況一樣,它和我們所想象的世界有太多不同,也因此,我們無法去熟悉和融入它,縱使我們能夠在擁抱現實的過程中仍保留對理想的熱忱,卻仍不免被漫長的人生和複雜無常的瑣事所擊倒,成為生活的傀儡,所以,我有時候甚至覺得《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其實就是我自己的心理的外在縮影。

《海上鋼琴師》,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有一個1900的傳奇

這個具有浪漫情懷的故事,其實並不真實,因為從始至終1900都沒有離開大海,離開遊輪,我們始終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這樣一個人,但那個時代是真切存在的,那樣一種的感受也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對於1900的愛,對於電影的感慨都是真實存在的,情感不會騙人,所以,我覺得1900也是真的,至少對於我而言,1900,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它是一部屬於時代的史詩,也是屬於我的精神史詩。

致每一位曾記得這段傳奇的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