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終極的漂泊神話

《海上鋼琴師》,終極的漂泊神話

我們曾經以為,愛情是可以拯救世界的。

但世界告訴我們,他不需要拯救。

我們曾經以為,愛情是可以拯救自己的。

但最終我們選擇自由和孤獨,而不是拯救。

北歐神話有一個故事叫《漂泊的荷蘭人》,說一個荷蘭人發誓航行到好望角,結果觸怒了神衹,他被罰七年才能上岸一次,除非遇到真心愛他的女子,否則不得拯救,咒語永遠有效……德國作曲家瓦格納就把荷蘭水手和愛水手的陸地女子給編死到海里去了……

《海上鋼琴師》的命運多少有些荷蘭人的影子。他的朋友,小號手圖尼說的好,“都是因為女人。”

這個說法其實也是個隱喻。

你知道自由女神也是……女的……

影片故事根據小說《1900:獨白》改編。男主角1900是郵輪弗吉尼亞號上的棄嬰,據猜測,他的父母可能就是乘船到美國的移民。

故事開頭的一幕非常震撼:船上人們看到自由女神像,高喊“美國!”巨大的雕像俯視著自海上湧來的希望被拯救的人們。

1900卻一直沒有下船。他就在船上長大,靠讀報紙瞭解世界,靠彈鋼琴觀察人生。

直到有一天,船上出現一個年輕姑娘。她像春天的玫瑰,動搖了1900的心,啟發他創作出這輩子最美的旋律。

1900有生以來第一次想上岸,渴望尋找另一種人生,想在岸上傾聽大海。

但是就在舷梯的中間,他停下了,又回到了船上。

1900是我們不可觸碰的完美幻想——不沾塵世,懸浮於最寬廣的空間,說白了就是保持一種不需要去和賣魚的小老闆的女兒搭夥過日子養孩子的那種自由,保持審視別人的優勢。

弗吉尼亞號是1900的精神監獄,也是我們自以為是自由的狹隘和懦弱。

陸地才是比郵輪和大海更廣闊的現實。

《海上鋼琴師》正因為說明白了這樣一個令人痛心又清醒的現實,格外的動人。

在大銀幕上觀賞船上發生的一切,腦海中不停地閃回我在陸上游歷所見的美好事物:在海邊懸崖上聽到的聲音,在海邊酒吧門口遠遠地看到熟悉的身影,在海邊的長談,在海邊散步遇到的奇怪的人,在海邊散步想象自己是福爾摩斯和華生合體……

弗吉尼亞這個地理名稱的意義,也許可以另行深究。我更傾向於認為影片是心靈的探尋。

《海上鋼琴師》想要表達的層次多,意念複雜,所以不像是一個標準的劇情片。比較精彩的有三處:1900和圖尼在風浪搖晃中船艙裡一邊彈鋼琴一邊隨著鋼琴四處滑動;1900和爵士樂發明者飆琴對決,非常好笑,帶一點傳統戲劇的諷刺幽默;1900被少女擊中內心。

不過說實在的,音樂實在是一般化,不知道為什麼會給音樂獎。

多納託雷獲得了大衛獎最佳導演獎。影片很多場面太打動人了。可惜當年還有一部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比較起來,那是一個清晰的充滿力量的故事片,也很深刻,並且直白地觸碰了直白的問題,塑造了一個勇敢的人樂觀的父親,在地獄般的集中營裡如何把希望留下,這顯然是更受歡迎了,某個角度上來說,我們更推崇清晰的敘事,高於曖昧的抒情。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但是,經常跑偏的我們,總是覺得在不確定和脆弱中體會到的快樂,更甜。

《海上鋼琴師》,終極的漂泊神話
《海上鋼琴師》,終極的漂泊神話
《海上鋼琴師》,終極的漂泊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