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女真人的歷史淵源


女真人的歷史淵源


女真,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 漢朝-晉朝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唐稱“黑水靺鞨”,遼-金時期稱“女真”(9世紀起始更名女真)。

靺鞨,是貊貉同音詞,是貊族與貉族融合而成的。古代東北少數民族族名的類似情況,還有如真番族、滿番族、滿離族、黃頭室韋族、黃頭女真族、如者室韋族、兀者女真族,回跋族。

靺鞨初有數十部,後逐漸發展為七大部。主要分佈在粟末水(松花江)和黑水(黑龍江)一帶。以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強大;粟末靺鞨是現代鄂溫克、鄂倫春人的祖先,黑水靺鞨是現代滿族的祖先;在唐代靺鞨的一支黑水靺鞨演化成女真族,女真族是滿族的直系祖先。靺鞨分佈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龍江中下游,東至日本海。分粟末、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室、黑水、白山七部。


女真人的歷史淵源

605年,粟末靺鞨敗於高句麗,其首領突地稽乃率八部大眾自扶余城(吉林四平)西北內附於隋,被安置於柳城(遼寧朝陽)一帶,逐漸同當地漢人融合。留在故地的粟末人則與白山、伯咄、安車骨、號室諸部靺鞨人先後淪為高句麗的附庸。

668年,唐滅高句麗,這部分粟末人同激烈抗唐的高句麗遺民數萬人一道被遷居於營州(遼寧朝陽)附近。

696年,契丹人李盡忠據營州叛唐,當地的靺鞨人與高句麗遺民趁機迴歸故土,其中在粟末首領大祚榮(乞乞仲象子,698—719年在位)統率下的一部東渡遼河,到達靺鞨故地。

698年,粟末部酋長大祚榮聯合其他族在松花江以東烏蘇里江流域,東牟山(吉林敦化東北)和奧婁河(牡丹江上游)一帶建立了建立震國(後改稱渤海)。初,震國為防備唐廷的討伐,曾不得不依附於突厥。後不斷向唐王朝遣使朝貢,按唐制建立政治、經濟制度,使用漢文。

707年,唐廷派侍御史張行岌招撫大祚榮,雙方和解。

713年,唐鴻臚卿崔忻奉使宣勞靺鞨,大祚榮獲得了渤海郡王的封號,置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成為唐廷藩臣;此後轄區即以渤海為號。

女真人的歷史淵源


719年三月,大祚榮死,唐玄宗遣使冊封其嫡子大武藝(719年至737年在位)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承襲父位。國人為大祚榮進諡號“大聖明武高大王”後世史稱“渤海高王”;經過大祚榮、大武藝父子兩代的擴充,領地逐漸擴大。

722年,黑水靺鞨-勿吉酋長倪屬利稽入朝於唐,受命為勃利(即伯力,今蘇聯哈巴羅夫斯克)州刺史,併為置長史監之。

725年,唐在黑水靺鞨地區置黑水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其餘各部隸屬於都督府,稱為州,各部首領為州刺史,唐派長史監領之。

737年,大武藝病卒,其子大欽茂(737年至793年在位,大欽茂在渤海國的15代國王中可謂政績突出者)嗣立。

762年,渤海國第三世王大欽茂被晉封為“國王”後,與唐廷關係更為親密。此後,歷世諸王繼襲都經唐廷冊立,終唐之世遣使朝唐一百數十次。

818年至830年,渤海國第十代宣王大仁秀在位(大明忠之從兄,大祚榮之弟大野勃4世孫),大仁秀被稱為渤海國中興之主,他兼併了靺鞨鐵利、安車骨、拂涅、號室等部,擊敗了黑水靺鞨,渤海國達到極盛;廣開土宇,南定新羅,北略諸部,境宇至“方五千裡”,大體上南至泥河(朝鮮咸鏡南道龍興江)與新羅相接,東到日本海,東北至烏蘇里江下游與黑水靺鞨為鄰,北隔那河(松花江)與室韋為界,西抵扶余川(吉林伊通河)流域與契丹接壤,西南同唐交界於遼河流域,包括今東北大部、朝鮮半島北部及蘇聯沿日本海的部分地區等廣大地域,首都初在“舊國”(吉林敦化一帶),唐天寶末遷上京龍泉府(黑龍江寧安西南東京城)。

926年初,契丹耶律阿保機攻佔扶余城,乘勝進軍至上京忽汗城下。渤海末王大被迫出降,國亡。部分遺民建立定安國,後亦併入遼。

10世紀出現於歷史的女真族,經過約兩個世紀的發展,於12世紀初建大金國後,先後滅遼朝,亡北宋,稱雄中原100年有餘。

女真人的歷史淵源


“女真”在15世紀初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

。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清朝以後,“女真”的主體部份融和其他民族稱為“滿洲”,後通稱為滿族至今。一些邊遠地區的分支未融入滿洲族,今天分別形成赫哲、鄂倫春、夫尼赫、滿琿、等同屬通古斯滿語語支的新民族。

女真人在歷史上先後建立過金朝、東夏、扈倫、後金(清朝前身)等古代政權。

1115年,生女真完顏阿骨打統一了女真族各個部落,在很短的時間內攻打下了遼國首都上京,入侵併佔領了宋朝的大部分土地,建立了齊,楚等傀儡政權,建立金國。

1125年,宋金聯合攻滅遼國。後來,宋、金雙方締約,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形成新的南北對峙。金國擁有了北部中國的廣大版圖;女真族在奪取了遼國政權以後,強令中原人口搬遷到黑龍江流域。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依接近漢化程度及活動區域南北:多漢化程度、南境者為熟女真,少漢化程度、北境者為生女真。

1616年,熟女真努爾哈赤在新賓縣二道河子畔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國號為“大金”,史稱後金,皇太極於1636年定國號清。

女真各部:

生女真,部落眾多,居處更為分散。

完顏部,世居安出虎水(阿術滸、安術虎、案出滸),分佈在黑龍江哈爾濱東郊阿什河;

溫都部,分佈在來流水(今拉林河)以南,匹古敦水(今蜚克圖河)以北地區;

蒲察部,分佈在阿什河及伊通縣境內;

斡勒部,分佈在阿什河之北;

徒單部,分佈在黑龍江木蘭縣布雅密河(今白楊木河)流域;

泥龐古部,分佈在黑龍江呼蘭縣境內;

術甲部,世居琶裡郭水,分佈在木蘭縣佛特庫河(今黃泥河)流域;

加古部,分佈在黑龍江五常縣境內的活龍河流域;

術虎部 (烏虎部),分佈在來流水流域;

烏薩扎部,分佈在來流水流域;

裴滿部,分佈在五常縣境內;

烏林答部,分佈在瑚爾哈河(今牡丹江)的支流海浪河(今海蘭河)流域;

唐括部,分佈在黑龍江五嶽河附近;

達魯古部,世居洮兒河、嫩江下游一帶,分佈在吉林前郭縣境內;

紇石烈部,分佈在星顯水(今吉林延邊布爾哈圖河)、陶溫水(今湯旺河)、徒籠古水(今多隴烏河)流域;

溫迪痕部,分佈在統門水(今圖們江)、胡論水 (今活龍河)、移離閔(今飲馬河)流域;

烏古倫部,鄰近奧屯部、烏塔部;

烏塔部,鄰近烏古倫部;

陀滿部,分佈在圖們江附近;

烏延部,分佈在蟬舂河(今延邊嘎呀河)、星顯水、阿不塞水流域;

斡準部,分佈在蘇濱水(今綏芬河)流域;

職德部,分佈在綏芬河流域;

含國部,分佈在烏蘇里江上游一帶;

兀勒部,世居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合流處的東兀勒河一帶;

主偎部,分佈在扎伊芬河流域;

禿答部,分佈在都爾河流域;

鱉古部,分佈在布庫河及松花江、黑龍江匯流處;

婆離八部,又稱頗裡八部,分佈在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的伯力一帶。

作者阿蘇林19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