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吊死崇禎皇帝的槐樹為何被鐵鏈拴了200年直至枯死?

用戶61402240


崇禎帝在位17年,17年來他也勤於政務從未懈怠,而且平時生活樸素不是那種喜好美色的皇帝。只是崇禎即位時,明王朝已經病入膏肓,任憑崇禎怎麼努力最終也沒能挽救明朝,最後還是被李自成所滅。

1641年,李自成帶著他的農民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北京城下。這時的崇禎帝也知道,大明王朝的氣數盡了,此時回天乏術的崇禎先把太子送出了皇宮,第二天他召集百官,但卻沒一個人來。


最後崇禎只好刺死了皇后和幾個妃嬪,然後又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女兒,這位明王朝的末世之君沒能挽救祖宗社稷,但這一刻他做好了殉國的準備。

崇禎在做完最後的掙扎後,在景山找了棵歪脖子樹上吊自殺而死,死時才33歲。明末百姓生活水深火熱,崇禎死了李自成打了過來倒也無妨。但可惜的是,李自成後來卻失敗了,滿清得以入關。


但是滿清來了,百姓們就不服了。在當時一些人的鼓動下,反清復明的呼聲就更高了。但清朝入關第一帝順治皇帝是個高人,他用鐵鏈把吊死崇禎的那棵槐樹給拴了起來。

古有替罪羊,今有替罪樹。順治的意思很明顯,吊死崇禎的是那棵歪脖子槐樹,崇禎的死和清朝無關,都是李自成逼的。這看似小兒科的法子,但在當時確實起到了不小的安撫作用。

只是可憐了那棵槐樹,這一鎖就是200年,直到枯死,直到中原漢人忘記了甲申國難。

所以崇禎死後,那棵槐樹被鐵鏈鎖了兩百年直至枯死,完全是替別人背了黑鍋。另外對清朝的君臣也有一定的警示意義,時刻激勵著他們勤於政務不要重蹈覆轍。

但是清朝君臣一代又一代後,顯然是忘記了那棵歪脖子槐樹,忘記了明朝滅亡的原因。


貓爺歷史觀


槐樹本無罪,奈何吊死過皇帝。這位皇帝還不是一般皇帝,他是明朝末年亡國之君崇禎皇帝,一個被大家口口聲聲說成是勞模的皇帝。因為吊死了崇禎,所以槐樹身上被上了枷鎖。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帝爬上景山上吊。

其實早在潼關失守的時候,崇禎皇帝就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末日到來了。所以他趕緊發出命令,讓地方上帶兵的將領們都回來勤王。但是沒有人來,有的是地處偏遠,消息還沒傳到,比如說雲南的沐王府、四川的秦良玉等。有的則是壓根不想來,比如說湖北的左良玉、山海關的吳三桂。

眼看著李自成就要進城了,崇禎帝知道援兵前來相救已經沒什麼希望了。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原來混的這麼慘,手下沒有一個聽使喚的將領可以任用了。

亡國之禍加上援兵不來的雙重打擊,使得崇禎精神上出現了問題。他先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偷偷送出了紫禁城,隨後就在後宮大肆殺戮,殺了自己好幾個女兒、后妃。

在這之後他便跑上了景山,景山就在故宮後面。故宮就是挨著景山建造的,崇禎皇帝可以從景山上俯視整個紫禁城的風貌。

這個時候的崇禎皇帝已經發現紫禁城被攻佔了,李自成正帶著人馬在紫禁城中燒殺搶掠。崇禎皇帝萬念俱灰,選擇在這棵歪脖子樹上上吊了。從此這棵歪脖子樹,就不是一棵普通的樹了,他被施加了帝王光環。



槐樹招誰惹誰了?為什麼要被鐵鏈鎖住?

李自成不爭氣,打下了北京城卻沒有坐穩江山。在山海關戰敗以後,李自成立刻帶著人馬和財寶逃回了西安。

而順治皇帝在多爾袞的擁護下,入主北京城。到了北京城以後,多爾袞為了安撫大明臣子之心,立刻吩咐人將崇禎皇帝以皇帝禮儀安葬,並且給這課歪脖子樹掛了一圈鐵鏈,並且將其命名為罪槐。

這棵樹表示非常冤枉,自己什麼都沒做,為什麼要給自己套上鐵鏈,又被命名為罪槐呢?難道就因為這個不相干的人在這裡上吊了?

還真是因為如此,當時滿清入關的時候,所打著的旗號可不是奪取天下,而是為崇禎皇帝報仇雪恨。有這麼一層關係在裡面,那明朝的官員們對滿清自然好感倍增。

所以當時不知所以然的官員們全都投靠了滿清王朝,甚至有人認為吳三桂帶領清兵入關,其實是跟他們達成了合作協議,是吳三桂請來複國的救兵。

天真的大明臣子們很快就意識到了一點,清軍入關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奪取天下。包括安葬崇禎皇帝,包括命名罪槐,都是為了奪取大明的江山。

沒有高人指點,多爾袞是想不出這麼一招的。

順治皇帝還小,壓根就不懂事,所以朝中大權一直都是多爾袞把持著。他雖然文武雙全,但是對漢人的習俗文化並不是很瞭解。

而且多爾袞當時就打算佔領燕雲十六州的領地,甚至都沒有渡過黃河的想法。那麼是哪位高人指點了多爾袞呢?這個人叫范文程。

我們需要記住這個人的名字,因為沒有范文程,壓根就不會有滿清王朝276年的統治。當年多爾袞所率領的滿洲八旗軍滿打滿算也不過只有二十萬人,所以要他們奪取天下,誰都不相信,包括他們自己都不信。

可是范文程告訴多爾袞,滿清不僅可以奪取天下,而且可以穩定地治理天下。范文程是漢人,但是一直都在東北長大,所以最初入士就是在努爾哈赤手下做官。

他可是一心向著滿清王朝,所以他告訴多爾袞,入關以後,一定要善待明朝的官員。善待他們最好的辦法,首先就是要好好安葬死去的崇禎。

既然崇禎皇帝已經死了,那就完全可以拿他來做文章了。范文程的想法十分深邃,因為他明白要想坐穩江山,就必須要奪取人心。

他自己是漢人,所以非常清楚漢人身上的優點和缺點,當年吳三桂投降多爾袞,范文程的功勞也是不小的。

在他的努力之下,槐樹成了罪槐,被鎖住了兩百多年,而滿清王朝也跟著這棵槐樹一起延續了兩百多年。

罪槐已經不在,現在看到的是替代品。但是那段歷史還在那裡,不得不說,范文程這一招實在是太厲害了,給了一個漢人將領投降滿清的好藉口。

結局:罪槐在之後遭到剝皮鏟毀,下場淒涼。

其實被套上鐵鏈也就算了,畢竟沒有真正傷害過罪槐。後來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他們更是把這條鐵鏈給順走了,也算是搶掠到了極致。

別看現在那些英國貴族上層們一個個都以貴族自詡,其實往上數三代,他們都是強盜的後人。哪有什麼天生的貴族?還不都是搶掠了別人的財富得來的?

再說回罪槐,其實他的命運遠沒有這麼結束。在1966年,罪槐遭遇到了它人生中最不幸的一天,因為它的皮被紅衛兵們給剝了。奄奄一息過了五年時間,1971年,這棵罪槐終於被連根拔起。

我們現在已經看不到原來的那棵槐樹了,現在所種植在那裡的,據說是跟當年罪槐一模一樣的歪脖子樹。可憐罪槐一生無辜,最後落得被剝皮的下場。

崇禎帝除了自殺,其實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就算他南下,也不可能得到手下人的支持。所以他只能選擇自殺。

而滿清入關以後,不管他找哪棵樹上吊,那棵樹都要變成罪槐。這是為了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畢竟給一棵樹定罪,還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江湖小曉生


這是清朝政府在收買人心。

說到這棵樹,我是老北京人。小時候經常去景山公園玩兒(|1957至1963年),從景山的東門進入,順著道路往南一拐,走幾步。路西的坡上,可以見到這棵樹了。

那時只有景山公園對少年兒童免費開放,離家不遠經常去,當時那棵樹還在,好像還沒完全死,沒看見什麼鐵鏈,這棵槐樹並不是歪脖兒,而是從根兒上就斜向東方長的,向坡下傾斜,當時由於保護措施不到位,小孩順著斜樹杆上下爬著玩。早就沒了樹皮,樹幹磨得非常光滑,為了怕樹倒了,樹幹中部下邊有個門字形木裝置支撐著。

後來就幾十年沒去了,等結婚生子帶孩子就玩,那棵樹就不見了,只剩下一個有文字說明的牌子立在那裡,也沒有石碑。



老北京人142857A


給那棵歪脖子槐樹栓鐵鏈,是滿人高明的統戰策略所致。

滿人入關,為籠絡漢人。幹了四件漂亮之事。

第一,順治皇帝專遣官員赴孔子故里祭祀孔廟,表明滿人尊孔,拜孔子為師。

第二,厚葬崇禎,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朝廷眾臣、八旗貴族集體弔唁。

第三,給崇禎的次女長平公主朱媺娖完婚。

長平公主十六歲時許配給都尉周顯,因李自成闖軍直逼北京未來得及完婚。在崇禎皇帝最後時刻,為防止長平公主被闖軍玷汙,用寶劍對其斬殺,公主下意識用左手臂遮擋,被斷臂昏厥,五天後才恢復意識。滿人發現後繼續給予公主禮遇,並尋找到了周顯,按照公主嫁駙馬規格為他們完了婚。

第四,給吊死崇禎的那棵歪脖子楊樹取名“”罪槐”,並拴上鐵鏈懲戒。

——寓意崇禎是正統皇帝,命不該絕。而這顆槐樹有罪,從而暗喻闖軍有罪。而清兵入關,是來為崇禎皇帝報仇的。要將作孽的槐樹戴上鐵鏈,要將闖軍斬盡殺絕。

這副鐵鎖鏈一直拴在哪顆槐樹上,還有更深的意思;

——朱皇已死,愛氏皇帝已立,這顆樹是改朝換代的見證,也是清朝存在合法性的證明。

清朝順治皇帝下令,但凡臣子路過這顆“罪槐”時,必須下馬以示敬畏。

——這當然顯然不是敬畏這棵槐樹,而是要求敬畏(那位吊死的)故宮皇帝。而故宮雖換了新皇帝,那也是必須要敬畏的!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這副鐵鏈作為珍貴歷史文物,被法國士兵盜走,迄今下落不明。

上世紀文革十年中,這顆歪脖子槐樹被視為封建迷信之物,被無知無畏的紅衛兵鄙視並破壞,逐漸枯萎,經批准後被砍伐。為1996年,為尊重歷史、刺激旅遊,在原地重新移栽了一顆百年槐樹補缺。

諶人


這棵吊死崇禎皇帝的槐樹已經死了很久了,不過現在的替代品還在景山東側的小路旁。樹前面立有“明思宗殉國處”的碑和“崇禎皇帝自縊處”的介紹。這裡就是當年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的歸宿。

當年,清朝為了收服民心,為崇禎皇帝發喪,禮葬崇禎。對這棵吊死過大明皇帝的槐樹也拴上了鐵鏈,以示懲罰。清朝還規定,任何清朝皇室成員,路過此處都要下馬行禮。

說起來這棵槐樹也真是夠倒黴的,遇上了崇禎這個皇帝。就算自殺找個什麼不好,非要找這棵樹來吊著,可謂是飛來橫禍。

說起崇禎,這個皇帝真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昏君。可是,奇怪的是,他不認為自己是昏君,而被他忠於職守的表面現象迷惑的人,也不認為他是昏君。崇禎在臨死前的遺書裡說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大家看到崇禎在最後的遺書裡,還念念不忘百姓,都大為感動。以至於李自成看了,也說“君非甚暗”。可是,在崇禎執政幾十年,大明形勢江河日下,內憂外患,崇禎就沒有一點責任嗎?難道真的就是他說的“皆諸臣誤朕”嗎?

我們可以看明朝最後的歷史,可以看到,崇禎沒有作對過一件事。他沒有能力,還要事事插手,事情經他插手肯定失敗,然後他就去找替罪羊。搞得他的手下,做事的都死於非命,不做事的明哲保身。大家從上到下,都等著一起滅亡的那一天。

到了最後,崇禎還徹底毀掉了明朝的江山。他為了面子,不願意在歷史上留罵名。所以在危急時刻,沒有把政府南遷。最後,整套中央管理機構全部留在了北京,先給了李自成,後給了清政府。這是清政府做夢都想不到的好事。有了這些管理機構,才使得清朝真正成為可以管理中國的政權。否則,清朝是不敢入主中原的。

而崇禎自己不走,他也不讓太子皇子南遷。最終太子落入李自成之手,後被清朝誣殺。這使得南明群龍無首,被清軍各個擊破。雖然江南義民反抗風起雲湧,可是在清朝正規軍的鎮壓下,最後都失敗了。

可以說,崇禎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他斷送的不僅僅是大明的江山。而他推卸責任說,都是諸臣誤他,可是,這些被他認為人人可殺的文臣,在清政府中,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些人中出現了許多名臣,開創了清朝的基業。後人評價說,不是群臣是亡國之臣,而是崇禎是確確實實的亡國之君。

崇禎到最後,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他還在宮中束手待斃。他敲鐘召集群臣,沒有一個人到來。他發了瘋一樣殺自己的親眷,還存著一絲幻想,想越城而逃。可到了最後,連逃跑都沒有做到的崇禎,只有看著滿城的炮火,自縊在景山,做了他最後禍害的一件事,那就是禍害這棵無辜的槐樹。

清政府在入住北京後,一些明朝的臣子還抱有幻想,以為清朝是來幫助明朝復國的。而現實打碎了他們的幻想。清朝得到了崇禎留下的遺產,得到了整套可以治理中國的政權機構,清朝統治者改變了撈一把就走的主意,決定留下來不走了。不但不走,還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政權。

為了減少人民的對立心理,同時讓自己在法理上站穩腳跟。清朝把自己從明朝的敵對關係,轉換成朋友關係。他提出的藉口是,自己入關之時,隨著崇禎之死,明朝已經滅亡了。這個時候,整個天下已經按照法理,屬於李自成的大順政權。

而清朝入關打敗李自成,一方面是為了崇禎皇帝復仇,一方面為滅亡的明朝復仇。從這方面來說,清朝是明朝的朋友,明朝的遺老遺少應該對清朝心懷感激才對。

另一方面,清朝打敗李自成,滅了大順政權,那麼法理來說,清朝政權是從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手中奪取的。那麼,清朝佔有的江山,不是來自明朝,而是來自李闖。至於整個南明政權,清朝根本就不承認是合法的政權。

這樣一來,清朝就為自己找到了統治中國的理論依據。而為了支撐這個理論,它也要為此採取必要的行動。

清朝為崇禎發喪,以帝王之禮安葬崇禎,它將自己包裝為明朝的繼承者。而這棵槐樹,居然吊死了崇禎皇帝,當然是罪大惡極了。作為明朝的繼承者,清朝當然不能放過這棵槐樹,因此,清朝統治者用鐵鏈將這棵槐樹栓起來,以儆效尤。

同時,在神化的皇權裡,皇帝是為天子,是代替上天來統治世間的,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的生死,代表著人間的變遷。因此,凡是非自然死亡的皇帝,都會給人間帶來災難。從這個方面來說,清朝也要懲罰罪槐,祓除災難。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使得這棵沒招誰惹誰的槐樹,成為了統治者眼中的罪槐。它被鐵鏈子栓了兩百年,來贖它身上莫須有的罪。不過,它作為那段歷史的見證,用以警醒那些後來的統治者,也盡了自己的歷史責任。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有人說罪槐的大鐵鏈是被八國聯軍掠奪走的,這八國聯軍也夠沒出息的,運費都比鏈子貴,一副好身板都被智商糟蹋了。

還有人說此罪槐非彼罪槐,這倒是真的。

話說原來的老槐樹有夠倒黴,老人常說,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你多換幾棵樹嘛,偏偏要在這顆老弱殘軀上平白添上100多斤分量。幸虧後面的太監常聽老人言,不要在同一棵樹上吊死,老懷(槐)甚慰。

多爾袞是不懂這套的,那時候投降的不少,天知道哪個壞種攛掇多爾袞借順治的名頭下旨給老槐樹拴上了鐵鏈,稱之為罪槐,老天爺也難救該死的鬼,老槐樹想躲也躲不開呀,真冤,多爾袞邀買人心,老槐樹躺槍遭殃。

好不容易人和鏈子都給老槐樹摘了,沒過幾十年,到了運動的年代,一把火就把老槐樹燒了,民國時期所立的思宗碑也一斷兩截,廢物利用當成了石桌,招誰惹誰了這是。

1644年,天知道是誰從城內為李自成打開了城門,說法倒是很多,但都是口口相傳最後落下筆記,不足為憑,如果那麼肯定的話,也就不會那麼多種說法了,其中被矛頭所指最多的自然是曹化淳。

比如楊博,就屬於既要賣皮肉,又要立牌坊的那種人,那時候文官投降者眾,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他是既投降了還要表忠心,既表了忠心還要裝出一副正氣凜然的態度,怎麼彈劾曹化淳的呢?

“李自成到了北京城下,是曹化淳主動打開城門迎接李自成,李自成剛剛進入城門,曹化淳就撲上去服侍伺候,現在清兵進入北京,又要投降大清(合著只能你楊博投降),曹化淳這樣的賣國賊,砍死一萬次都難以服眾。”

曹化淳對楊博的彈劾沒當回事,只是淡淡的說了句“該部知道。”,意思是說,我究竟開沒開城門楊博知道,算是軟軟了回敬了一記,後來謠言竟然傳到了南方地區,再又傳回了京師,俗話說三人成虎,曹化淳坐不住了,於是寫詩一首:

“報國愚忠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家居六載還遭謗,並信從前史不真。”

甲申殉國,曹化淳早就回老家養病六年了,怎麼開城門?純屬異地躺槍,由此可見,誰打開的城門得看傳謠的人恨誰······這個問題無解,而且當時攀誣成風,多為藉機報復或者刷存在感、對新主表忠心,沒譜的事也就不必深究了。

總之,李自成沒費半點力氣,大搖大擺的長驅直入,佔據北京,再後來就是追贓助餉、兵敗逃亡,李自成的存在,像是帶著任務來的,完成任務後,自己也就歸天交差去了。

讓他慢慢折騰去吧,單說崇禎帝,“諸臣誤我”也不完全都是推卸責任,本來可以妥妥的跑去南京,至少能夠安排幾個兒子過去以備不測,但是群臣反對,為此他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除了小部分被廢物利用以外,其他人都遭受了刑罰和毒打,死了一千多人,京官有一半還多都死在劉宗敏的手裡。

崇禎甩鍋一輩子,最後關頭還在等著臣子們首先發表南遷的意見,臣子們也不傻,一旦自己開口,今後等大家都轉移到安全地帶,必定有人彈劾,而自己也必定會被清算,比如談和的陳新甲,死狀歷歷在目,別管是其隊友還是陳新甲的政敵,對此都很心寒,所以對這類事都是敬而遠之,說不跑總是沒錯的,於是崇禎就在等待中錯過了最佳南遷機會,當然,沒錢也是原因之一。

窮到什麼程度呢,勤王詔令下達後,只有唐通回防到位,而賞賜的銀子和打發叫花子也沒什麼太大區別,徵集新軍錢不夠,到後來勤王部隊即便能來,連到南京的“移動費”也都不夠了,沿途也沒有安生地方,最後就只能在京師等待厄運的降臨。

吳三桂呢,被冤枉幾百年,他是盡全力往回趕的,撇去良馬的因素,並不比八旗的強行軍速度慢,只不過崇禎作死一樣的把勤王流程走的太繁瑣了,吳三桂根本趕不回來,50萬民眾的速度嚴重拖慢了吳三桂的行程,而且吳三桂只是總兵而已,頭上還有個薊遼總督王永吉。

等首長從關內遵化跑到寧遠吳三桂才能開拔,帶著50萬普通民眾,而且是領導在先直奔山海關,吳三桂斷後,外加軍民混編趕路,根本快不了,所以即便吳三桂到了山海關稍事休整就開拔直奔京師,中途並無半絲拖沓,也只是走到半路而已,城破君亡的消息就已傳來,為什麼帶著民眾呢,因為崇禎帝說了,是撤防,而撤防是要毀城,毀掉一切敵軍可利用資源,包括運不走的輜重糧草,然後帶著人口資源一起走。

汝何故生我家?絕望的崇禎優待了周皇后,令其自盡,袁貴妃也受到了所謂的善待,自縊身亡,其他嬪妃包括幾位公主都是崇禎帝親自動手斃命,只有長平公主倖免,崇禎帝的心已經先肉體一步死了。

崇禎慢慢朝煤山走去,顧名思義,那裡是平時的存煤之地,這偏僻地方,崇禎怕是一次都沒來過,他當然也不會看到大清進駐後將這裡改造成了花園般的存在,又怎樣呢,即便知道也和自己沒關係了。

血書早已寫好,絕筆大意就是諸臣誤我,無言面對祖宗,你們可裂我屍,但卻不要傷害百姓一人!對於崇禎帝的囑託,李自成做到了,他沒有傷害一個人,他傷害的是一城人。

崇禎帝很可憐,生母是被打死的,不受待見的程度可想而知,自小養成的暗黑性子長大以後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可以說小時候別人如何對他,他就是如何對待大臣的,刻薄寡恩,睚眥必報,推諉責任,毫無擔當,當斷不斷,猶豫彷徨也叫選擇困難症,如果他能安心吃喝玩樂說不定大明能多活兩年,該縱容的縱容了,該殺的也都殺了,崇禎自小養成的性子造成他誰都不信,17年換了50個首輔,賠本賺吆喝,就只圖個熱鬧······

甲申國難的發生,崇禎的原因只佔一部分,大明確已積重難返,但想完全撇清責任也是不可能的,登上煤山後,鳥瞰四方,以往的車水馬龍熙熙攘攘,變成了充滿硝煙的殘酷戰場,不知他當時作何感想,1644.4.25,1644年死了2個我,心先死,身亦死。

近四百年滄桑,時過境遷,老樹終究沒有逃過一劫,思宗碑也是建而復拆,拆而後立,就像幾百年來的時代變遷一樣,體現的都是不同時代、不同的人,對相同事物的不同認知,體現的也都是最特色、曾經最時代的東西。

老槐樹被當做四舊燒燬,那現在景區內的槐樹是哪兒來的呢,根據文獻記載,現存的老槐樹是移植而來,精挑細選的樹齡和樹形,感謝有關部門的作為,想得很周到,這麼有名氣的歷史事件發生地,這麼有名氣的景點,如果沒有極具歷史意義的老槐樹,還真會覺得缺憾不少。就像珍妃井,為了滿足大眾探尋心理,特地做了高仿的珍妃井,這樣既滿足了大眾的好奇心,同時也解決了以頭探井的安全問題。


古今通史


古有替罪羊,今有替罪樹,這歪脖槐樹挺冤啊。本是一顆普普通通的樹,但有個皇帝死乞白咧的要往上面掛,樹能怎麼著啊?不跟他要損失也就罷了,又有一個皇帝給它拴上大鐵鏈,治了樹的罪,這找誰說理去啊?

話又說回來,誰讓你是樹,你只是人的道具,有冤也得挺著。待我把這事說明白了,再來替樹申冤。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在位17年,還算是勤於朝政。平時生活也很樸素,還穿帶補丁的衣服,也不是那種沉迷於美色而不能自拔的主。但明朝積弊已深,不是他所能拯救的。

1644年,李自成帶兵攻至北京城下。太監曹化淳獻門而降外城城破,此時的崇禎在宮中飲酒長嘆:“苦我民爾!”含淚將太子送出宮去。

次日天明,他在前殿召集百官,卻無一人來。他知大勢已去。無奈跑到萬歲山,賜死周皇后和袁貴妃,並手刃了自己的小女兒。他也知道自己無處可逃,然後在一棵歪脖槐樹上自縊身亡。

於是這棵樹也便成了這段歷史的見證者。

明末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自打闖王來了不納糧,百姓還是擁護的。

可是沒想滿清入關了。百姓們怎麼也不會願意讓異族來統治,那個時候反清復明的呼聲很高,民間各種暴動不斷。

順治皇帝也是一個高人,他要甩鍋了。他把那棵歪脖槐樹套上大鐵鏈,定為“罪槐”,這看似小兒科,實則不然。這對平復民間情緒是有很大作用的。

這麼做的用意很深,是在告訴大家崇禎皇帝是吊死在歪脖槐樹上,而這歪脖槐樹我已經治罪了,而且逼死崇禎皇帝的是李自成並非大清,我是向著大家的。

如此一來,大多數老百姓就不會把矛頭指向清朝了。這種誅心術確實厲害。

此後這戴著大鏈子的罪槐便有了警示作用。皇帝讓臣子們路過時,都駐足觀看,並不是為了祭奠崇禎,而是讓他們時刻嚴於律己,勤於政務,不要重蹈覆轍。


這罪槐立在那裡,警示了大清200多年,但大清還是亡了。

這槐樹也不是枯死的。大清亡了後,有人把那大鏈子給取了,按說這樹該自由了吧。

沒有。上世紀60年代,一群激進青年給這個槐樹扒了皮。最後這槐樹也被剷除了。

現在我們看到的,那是後來移植的古槐。

樹只是一顆普通的樹,但他跟兩個皇帝有關,所以不再普通,也成了劃分兩個時代的標誌。


說史聽濤


說起吊死崇禎皇帝的槐樹,為何被鐵鏈栓住,就不得不提崇禎皇帝的一生了。

崇禎皇帝朱由檢,其實是一個悲劇,在其幼年時雖說生在帝王家,衣食無憂,但是並沒有享受到父母的呵護,小時候過的並不幸福,在五歲的時候親生母親就已經撒手人寰,後來先後被兩個庶母帶大,直到父親去世,哥哥朱由校登基做了皇帝,朱由檢被封為信王,日子才好過了一點,然而僅僅過了七年,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便早早歸天了,由於天啟皇帝沒有子嗣,便在臨終前傳位弟弟朱由檢,至此朱由檢開啟了他的皇帝生涯,改年號為崇禎,後世稱崇禎皇帝。

明朝傳到崇禎皇帝的時候,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按照歷史王朝的興盛規律,明朝此時已經是晚期衰落時期了,社會弊端已經暴露無疑,且深入骨髓,此時的大明王朝,如同一個身患重疾的老人,行將就木。就算沒有天災,外敵等因素,明朝當時的情況也極不容樂觀,更何況天災,人禍,外敵不斷。

崇禎皇帝可謂是極其勤政,節儉。然而一個合格的皇帝並不是僅僅節儉和勤政,就是一位英明的皇帝。勤奮的皇帝並不代表就是合格的君主,一個國家的興盛與衰落,和君主是否勤政沒有直接關係。作為一名君主的最高境界,敢於大膽的放權用人,讓人才最大限度的發揮才能。而不是事必躬親,親力親為,崇禎剛愎自用,生性多疑,既不知人也不會用人。崇禎在位十七年,任用輔臣前後多達五十人,更換之頻繁,前古未有。這本來就給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雪上加霜。

當時天下大旱,百姓流連失所,加上瘟疫橫行,而此時為了抗擊遼北滿清,朝廷又加大對百姓徵稅的力度,本就生活不下去的百姓紛紛起義,尤其是李自成的大順軍,一路更是勢如破竹,兵鋒直指皇都,縱然崇禎皇帝讓秦皇漢武和唐宗宋祖一齊上身,怕也無法收拾如此局勢。

李自成的大順軍很快便攻破了京城,親眼目睹皇宮的慌亂,四散逃命的人和正在城中燒殺搶掠的大順軍,崇禎皇帝明白自己的大明王朝完了。於是他派人將三位皇子偷偷送出去,為不讓妻兒收到玷汙,便親手殺死一女,砍斷一女手臂,逼死一妃一後。

然後自己帶著太監王承恩,去了景山,在整個紫禁城最高點,目睹了整個皇城的大火,他已經沒有了逃跑的勇氣,明朝皇室祖訓便是天子守國門,君王社稷死!祖宗定下的規矩絕對不可以破的。

於是崇禎在一件袍服上留下了絕筆:“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隨後便在一顆歪脖子槐樹上,上吊自殺。

原本只是一顆普通的槐樹,結果皇帝在上面上吊自殺了,這可開創了千古第一次,這顆聽普通長的還有點歪的槐樹,因為被施加了帝王光環,變得極不一般,它不在是一顆樹,因為它見證了一個王朝最後的衰落,它變成了一個象徵。後面的事我們就不一一贅述,直至清軍如關,佔領京城,順治皇帝率軍入關後,首先做的不是燒殺搶掠,而是第一時間厚葬崇禎皇帝,並且以帝陵的規格為其修了陵墓思陵。並且懲罰了這顆歪脖子槐樹,用鐵鏈將其鎖住,並起名叫‘罪槐’,這很好理解,就是犯罪的槐樹,它的罪就是因為崇禎皇帝在它身上自殺了,這一切不過是滿清在粉飾自己而已,做給天下人的,以收買天下人的心,這一招果然有用,當時滿清入關時才二十多萬人,根本不得民心,很多人視滿清為蠻夷之人,結果此招一處,民心穩定不少,天下人對滿清的看法也大大改善。

事實上順治帝在入關時才幾歲,這一切根本可能出自他手,而是攝政王多爾袞,多爾袞是一名武將,這麼精妙的辦法不太可能出自他手,多爾袞身邊必有高人,他叫范文程,本是萬曆年間的秀才,但是不得志,便轉身投靠了滿清,為滿清入關立下汗馬功勞。

在他的建議下,多爾袞將槐樹用鐵鏈鎖住,並起名‘罪槐’,槐樹本無罪,奈何成了政治犧牲品,在此後的兩百多年裡,‘罪槐’一直鐵鏈加身。歷史總是那麼奇妙,同樣的事在滿清統治者身上同樣出現,一九零零年八月,八國聯軍攻破北京,滿清統治者遠沒有崇禎皇帝的氣節,率先逃跑,八國聯軍在京城大肆搶掠,竄至景山,把鎖在‘罪槐’樹上的鐵鏈當做戰利品搶走了。

在身上鎖了兩百多年 的鐵鏈終於鬆開了,樹若是有意識想必定然開心不已,時間到了一九六六年,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群特殊的熱血青年衝上景山,扒光了‘罪槐’的樹皮,並且截斷樹枝,不知此舉有何深意。沒有樹皮樹枝的‘罪槐’苟延殘喘到一九七一年,完全枯死,被領導下令剷除。

自此見證兩個王朝的衰落,並且吊死崇禎皇帝的槐樹走完了一生,畫上了句號。後來景山作為旅遊景點,景山公園工作人員又從別處移植過來一顆槐樹,據說和以前的‘罪槐’一樣,到底一樣不一樣誰也不知道,天曉得當初為何要扒光它的樹皮,截斷樹枝,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究竟有多少珍貴的文物和象徵被毀掉,我們也無從得知,至今景山公園在‘罪槐’原來的位置,還長有一顆槐樹,只不過是一個替代品。


一個老男人歷史


“君王有罪無人問,古槐無過受鎖枷。”

這句詩出自上世紀50年代,是某先哲在吊死崇禎皇帝的槐樹下吟詠的詩句,此句大約是對這歪脖子槐樹傳奇一生的最完整概述了。

原本,這棵有點歪的槐樹只是一棵普通的槐樹,可1644年3月19日拂曉,一棵白綾被搭上其樹幹後,它的命運便倏忽急轉。

伴隨著崇禎皇帝的自縊,這棵槐樹自此再也不再只是一棵槐樹,它迎來了它的另一種“樹生”。

如果樹也能寫自傳,這棵槐樹大約會將3月19日定為自己人生的轉折期了。

這一天,農民起義軍領袖帶領農民軍攻入了北京城,此時的明宮一片混亂。生性剛烈的崇禎皇帝朱由檢親自擊鼓上朝,可鼓聲起、鼓聲落,無一人相應。

此時的崇禎自知大勢已去,在巨大的刺激下,他的精神幾近崩潰。城樓下的戰火照亮了崇禎蒼白的臉也刺紅了他的雙目,他站在臺階上,耳邊是不斷湧入的各種人聲、嘈雜聲,他清楚地意識到:大明的江山就要就此斷送在他的手裡了。

上位的這些年,崇禎一直努力想要挽救大明的頹勢,可他終究還是敗了。這一敗,失的是天下,失的是所有。

崇禎顫抖著走到宮內,他已經在心底做好了最後的盤算。周皇后、袁貴妃和3個兒子來到殿內後,他簡單叮囑了兒子們幾句,便命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家避藏。

做完這最後的安排後,崇禎接下來的行為大約可以用:殘暴殺人狂魔來形容了。他先是命皇后、貴妃自盡殉國,隨後便揮刀瘋狂砍向了自己的幾個親生女兒,長平公主被他砍斷了手臂昏死過去,6歲的小公主則被他砍成了兩截。

從崇禎此時的瘋狂行為來看,他的精神已經幾近崩潰。人在精神完全崩潰時,只有一個結局:瘋狂或者死亡。

崇禎畢竟不同於一般人,精神崩潰下的他並未瘋,這與他見過的風浪有關,也與他心底的信念有關。與其他昏庸致國亡的君王不同的是,他的亡國更多的是大勢所趨。

崇禎自出身開始便被賦予了保衛大明江山的使命,登上帝王位後,他更加將這一使命視為此生唯一使命。這一使命最終也促成他逼死皇后妃子、殺死女兒的瘋狂行為:身為帝王家的女子,不能讓農民軍糟蹋,所以,死是更好的結局。

崇禎的絕望是空前絕後的,跌跌撞撞爬到後山後,崇禎望著燒得正旺的戰火欲哭無淚。此時的他已經取下了官冕,他散落的髮絲凌亂在風中。

良久,他脫下藍色袍服在上面寫下了一行絕筆信,寫完扔掉墨筆後,他便吊死在了這棵歪脖槐樹上。隨後,他身邊的太監王承恩也陪他一起自縊於此樹。

伴隨著崇禎的自縊身亡,持續統治中國276年大明王朝正式畫上了句點。而作為崇禎自縊所在的這棵槐樹也成了大明滅亡的象徵,因為見證了一個朝代的衰落,自崇禎自縊那天起,它便也不再是一棵樹,而是活成了一個象徵。

歪脖槐樹的象徵意義之被強化是在順治年間,順治率清軍入關佔領北京後。第一時間幹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下旨重新安葬崇禎帝,陵墓叫思陵。第二件事便是,給歪脖槐樹上鐵鏈以示懲戒,他還下旨從此以後此槐名為“罪槐”。

一根鐵鏈,名前的一個“罪”字,自此,歪脖槐樹便不再是凡塵裡的自由樹。這棵槐樹被定罪後,它的樹生便更加困苦了。

如果樹有意識,此時的它大約是會喊冤的。沒有科學可以證明大樹有無意識,但日本科學家江本盛博士曾在書籍《水知道答案》裡證實:水在聽到褒貶詞彙時,會結出完全不同的結晶。

還有人曾證實,樹木甚至可以被罵死。有人曾做過實驗,每天派人不停對著一棵大樹咒罵,不久大樹便會枯萎而死,而承受褒獎的大樹則會越發茁壯。

如此,被拴上鐵鏈並且不停承受參觀者哀嘆、唏噓等各種負面情緒的槐樹,難道不會因此而受影響嗎?何況,從始至終,槐樹都是躺著中的槍。說來,它的成為“罪槐”僅僅是因為順治想借它背鍋。

罪槐背的這鍋,便是“使崇禎亡(吊死崇禎)”,這鍋背得冤屈,冤屈得說不出話,即便它能說話。

被無辜安上罪名、拴上鐵鏈後,罪槐成為了清朝皇親、大臣定期瞻仰的對象。順治在給槐樹改名後,曾下令凡朝中皇親、大臣,路過煤山歪脖槐樹時,要下馬觀瞻靜思。

靜思,思什麼?自然是思大明的由盛轉衰,思進取思自強!這期間的古槐,成了大明王朝的恥辱柱,也成了大清的警示鐘。《康熙王朝》中陳道明飾演的康熙大帝,曾在大殿怒斥群臣時大喊:

“崇禎皇帝朱由檢吊死在煤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樹在看著你們呢!忘啦?”

這之後200多年後,八國聯軍打進了清皇宮,大清自此走向沒落。頗為耐人尋味的是,八國聯軍在侵華期間順便“侵”走了古槐上的這條鐵鏈。

從這年開始,囚禁罪槐的鎖鏈終於被解開,大清的氣數也走到了最後。罪槐的鎖鏈之鎖、開之間,正是清朝的壽命。

1966年,在那特殊年代裡,已脫鎖的罪槐被前來遊覽的紅衛兵扒了樹皮、樹枝做紀念。人要臉、樹要皮,沒皮後的老槐奄奄一息。1971年,這棵幾近枯死的老槐被園林部門下令剷除。

自此,崇禎皇帝上吊的老槐樹的樹生便徹底畫上了句點。

後來被當做旅遊景點參觀的老槐樹並非吊死崇禎的“罪槐”,而僅僅是1996年景山公園工作人員找來移植的。

這棵槐樹與先前的罪槐一樣,都是歪脖子,且都是老樹(新槐年約150歲)。只是,此樹,早已不是彼樹……


記者李滿


1644年4月25日,崇禎皇帝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於煤山一棵歪脖槐樹上吊死。時至今日,煤山已經叫做景山。

吊死崇禎皇帝的樹,曾經被清朝統治者套上鎖鏈,頑強地存活了兩百多年。不過,目前在景山公園中我們看到的那棵槐樹,已經不是當年的那一棵了。

(崇禎劇照)

那麼,吊死崇禎的槐樹為什麼會被套上鎖鏈?它後來又去了哪裡呢?

崇禎皇帝是個悲情人物。儘管他即位之後便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但彼時的明朝已經是大廈將傾,他也有心而無力了。

在不少人看來,崇禎皇帝即位後誅殺魏忠賢,是加速明朝滅亡的一招臭棋。實事求是的說,一個王朝離開了任何一人,都不會立即停擺。崇禎的過錯在於,誅殺魏忠賢的同時,也把閹黨給一網打盡了。閹黨倒了,東林黨人開始為所欲為。富人的賦稅被免,窮百姓的賦稅反而加重,國家財政的問題也更加嚴重。就這件事來說,崇禎實在是太心急了。

雪上加霜的是,當時地球又進入了“小冰河時期”。北方土地大旱,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很多公職人員也失了業。再加上連年瘟疫不斷,各地村落整片整片的消失,萬千河山一片死寂。

百姓們吃不上飯,也沒法安穩地過日子,農民起義也就開始一波一波爆發。而北方的滿清,又一直虎視眈眈,不斷在邊境進行騷擾。明朝軍餉開支巨大,本來就捉襟見肘的財政,更是直接崩潰。

縱然崇禎皇帝給秦皇漢武上身,也無法收拾如此崩潰的局面。

(李自成劇照)

李自成的大軍很快攻入京城。崇禎為了避免妃子和公主遭受侮辱,在闖軍到來前,提前將一眾妃子賜死。他的女兒長平公主,被崇禎親手砍掉了一隻手臂,陷入了昏迷;而另一位年僅6歲的女兒昭仁公主,也被崇禎直接砍死。

絕望的崇禎來到煤山,在看完紫禁城最後一眼後,他在藍色袍服上寫下絕命遺言,隨即吊上了歪脖槐樹。

歪脖槐樹吊死了崇禎,也結束了大明王朝兩百多年的統治。但實際上,槐樹並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多大的事情,甚至連天下的百姓們,也並沒有意識到。

槐樹的意義,是在清兵入關後,才開始被放大的。在佔領北京後,順治帝昭告天下,將崇禎皇帝移葬到思陵。與此同時,順治還下令給吊死崇禎的歪脖槐樹加上鎖鏈,並起名為“罪槐”。但凡大清官員路過“罪槐”,都必須要駐足停思。

當然了,當時的順治帝還是個幾歲小孩,這一系列行為,多半應是攝政王多爾袞所為。

(多爾袞劇照)

那麼,多爾袞將一顆槐樹問罪,其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清兵入關,對於大明的子民來說,無異於一次異族入侵。要想消除民族間的隔閡,讓清朝能夠順利地一統天下,必然需要用一些手段。

清朝將槐樹定罪,實際上就是在告訴人們,我們是在懲治滅掉大明的罪人,我們的行為是在為明朝復仇。那麼,哪些人是仇人呢?當然是李自成、張獻忠之流。至於南明政權,也是阻礙百姓們安居樂業的叛亂者,自然也歸於仇人之列。

為槐樹定罪,為清朝統一天下,安上一個合理的名目,是清朝民族融合的一招妙棋。只是可惜,這棵槐樹卻莫名背上了罪名。

有人為“罪槐”鳴冤,寫了一副對聯:“君王有罪無人問,古槐無過受鎖枷。”

直到1900年,在清朝也走上窮途末路之時。八國聯軍入京,將鎖鏈作為文物奪走,槐樹才終於卸下了包袱。槐樹的鎖鏈,見證了整個大清王朝由盛轉衰的全過程。在失去鎖鏈沒幾年後,清王朝也走向了滅亡。

不得不說,八國聯軍確實掠奪了一件了不得的文物。

之後的半個多世紀裡,槐樹一直頑強地活著。

但在1966年,一群熱血的青年衝上了景山,把槐樹的樹枝折斷,將樹皮全都剝了下來。這棵槐樹終於壽終正寢。1971年,這顆已經死去的槐樹被正式移除。在十年後,公園管理處把景山南坡一顆碗口大小的小槐樹移植了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