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醴陵郭鹏:红军中的关云长

醴陵郭鹏:红军中的关云长

郭鹏(1906—1977),醴陵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六军第九团班长、排长、连长,红十八军第五十二团营长,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团团长,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长,红三十二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参谋长、副旅长,晋西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武装部部长,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八路军南下第一支队干部大队大队长、支队副司令员,湖南抗日救国军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三五九旅旅长,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二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军长,南疆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36年7月,郭鹏时任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长,随红二方面军从甘孜出发,到了阿坝。

一天,贺龙命令郭鹏带领12名骑兵去红四方面军医院布置行军任务。医院离总指挥部15公里,途中有小股反动武装潜伏,经常袭击红军。临行前,贺龙嘱咐郭鹏要小心。郭鹏率部到达医院、布置完任务后已是深夜12时。他即刻回返,途中,刚走过五师驻地不远,早已埋伏在密林中的敌人突然向他射来一排子弹,郭鹏受伤从骡背滚落,不省人事。

过了一会儿,他从血泊中苏醒过来,心想:我得赶快走,躲过敌人的追击。刚走几步,转念又一想,敌人就在附近,要是跟着脚印追来,怎么得了?于是,他首先把自己的脚印弄乱,再涉水过河。河水湍急,一下子把他冲下二三十米远,好不容易才爬上对岸,被前来寻找他的红军骑兵发现,搀扶他回五师。五师政委谭震林见郭鹏伤势严重,赶紧叫医生给他上药,随即派人将他送往总部医院。这是郭鹏在红军时期的第14次负伤。

郭鹏到医院后,贺龙、萧克、关向应等都赶到医院看望,见他全身被打了大小7个窟窿,最大的一个又恰在小肚子的左后侧,都认为郭鹏这次怕是没得救了,围着他的人都半天没有开口说话。萧克看了一眼郭鹏全身,如此之惨,眼泪夺眶而出,急忙背过身。贺龙怕郭鹏见到萧克的眼泪,急忙把身子挪了一下,遮住了萧克,紧俯在郭鹏的耳边,轻声问他:“你觉得怎样?”

郭鹏吃力地回答:“不要紧,请贺总放心。”

此时,郭鹏不是担心自己的性命是否能保住,而是担心部队就要出发了,前面就是千里不见人烟的大草地,部队缺粮,不少人累得走不动路了,自己伤成了这样,还怎么跟得上部队。贺龙从他痛苦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一字一顿地说:“我们绝不会把你丢在这里,这一点你可一定要放心。”郭鹏一听,眼泪流了下来。

贺龙安排人把郭鹏送到了时任四师卫生部部长的贺彪那,边行军边治疗。到四师卫生部的当天下午,贺彪与潘秉山医生便给他检查伤口。经检查,他们发现,子弹穿过了郭鹏的胯骨,距腹部很近,所幸腹部未被洞穿,淤血才没有注入腹内,保住了性命。但郭鹏体内的子弹正在不断氧化,毒害着周围的血肉,再过几天腹壁就会发炎、腐烂,而一旦烂穿腹壁,就会危及生命。因此,贺彪与潘秉山决定立即手术,把枪弹取出。但当时既无麻药,又无手术刀,郭鹏身体又特别虚弱,困难和危险都很大。

贺彪和潘秉山决定向五师借点“寒冷麻药”凑合一下,没有手术刀和剪子,就找来一把刺刀、一把剪刀作代用品。贺彪与潘医生向郭鹏讲明了手术的困难,郭鹏坚毅地回答:“怕什么,我又不是头一次开刀!”

子弹终于被取了出来,但郭鹏的骨头被子弹打碎了,留下锯齿形的接口,必须用锉将骨头锉平,再用刺刀刮干净,否则还会发炎、化脓。刮骨开始了,只听得骨头咯吱咯吱响,痛得郭鹏汗如雨下,但他咬紧牙关,拼命忍受,手术最终得以顺利完成。

贺龙赶来看望,一手握着潘医生,一手握着郭鹏说:“神医!神医!硬汉!硬汉!三国时关公刮骨疗毒,被传为千古美谈,当今郭鹏草地开刀,也会在红军中传为佳话。”

后来,毛泽东同志听闻了此事,夸郭鹏是“红军中的关云长”。

醴陵郭鹏:红军中的关云长

来源/醴陵《开卷有益》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28681062

醴陵郭鹏:红军中的关云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