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为什么《白鹿原》张嘉译“油泼面”那么香?

“滋啦”的那种声音勾动你的味蕾

在西安的任何一条大街小巷,几乎都可以看到油泼面的招牌,几乎每家都可以听到面碰撞案板的啪啪啪声,这可比那种耐人寻味的啪啪啪声好听多了。

为什么《白鹿原》张嘉译“油泼面”那么香?

老板,辣子多点,谢谢~~~

“老板,一碗油泼扯面,辣子多放……”,进入任何一家面馆,几乎都可以听见豪爽的西北汉子别致的音调。

还记得《白鹿原》里,张嘉译蹲在那儿吃面的镜头吗,歪头,挑面,搅和,辣子红,香味浓,入口“滋溜”一声,韧劲十足的面带着辣子的浓香……西安话说“聊咋咧……”。

油泼面,历史悠久。

起源于周朝,在西安这个六朝古都,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绵延至今。如果说我们去西安是用眼睛感受历史的厚重,那么咥一碗美味的油泼面不得不说是用嘴感悟历史的另一种厚重。

那么油泼面如何制作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油泼,顾名思义,必须用到油,菜籽油最好。好吧,我们正规一点~

主料:高筋面(如果不知道什么高筋面粉,那么就去超市问下~)

辅料:盐,豆芽,油菜,辣椒面,花椒面,鸡精~其他,我是没有了,不知道你想放什么,我试过放笋,还不错!

这道美食的关键是面,如何去饧面是关键。

首先,500克面粉,(一个人吃就一大勺面),把面放盆里,温水加盐,边倒边搅,面成絮状就可以了,然后用手把面揉揉,必须用劲,一下一下的实实在在,和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

盆光,面光,手光是好面的标准,也是作为一个食者最重要的标准。

这时候,是显示你技术的时候了,饧面,第一次饧。

一块干净湿布盖住面,或者用保鲜膜封住盆,一切准备就绪后,那么饧面吧,此刻你需要时间。你可以读一篇自述,或者公演;或一个评、一个故事、或是和爱人缠绵一下~不无尚可。

那么有一个小时了,OK,可以了。让我们把面打开,手指按按,不错不错,面还可以,不软不硬刚好。

第二,再次揉面,把面揉一揉,揪成小剂子,然后把每个剂子揉成食指粗细的条,来一个盘子,刷一点熟油,(熟油就是烧过的油)揉好的面放盘子里,在面上刷一层油,再饧!也是第二次饧。

其实,在其他地方,是这样吃的,面上擀面杖,擀成面片,然后切成两厘米宽的条,下锅煮即可。

在饧面的时候我们可以处理辅材,煮一煮黄豆芽、油菜、或者你想放的其他。

二十分钟,或者再长一点。

第三,抻面。

水开以后,把面条用手掌压一下,拇指在上四根手指在下,开始抻面,这是个技术活,需要训练。一次、两次、三次~直到面很薄了,从面的中间扯开,一分为二~懂吗?不是纵扯是横扯~自己实践一把就懂了。

煮熟捞出,放碗里,对,也可以放盆里。西府面是讲究餐具的,海碗——一般是非常有特色的海碗,去过西安的人都知道,碗的讲究也是食欲的一个要求,如果你喜欢吃,那么准备好几个有先秦特色的海碗。

放海碗里,有节奏的把黄豆芽、油菜,整齐码放在碗里,不要问我为什么如此放,因为我喜欢!

一小勺,就是吃饭勺子。

辣椒面,最好是清涧的辣子,有句话说的好,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辣子……。

花椒面,也可以是五香粉,十三香也可。

鸡精,盐放入。

不喜欢辣椒可以换成蒜泥,根据自己的口味。我喜欢加一点蒜泥,再来一点糖。

倒数第二步,烧油。

比平时多一倍的油放入锅里,烧热,就是快冒烟了~

用勺子舀起,快速倒在碗里,“滋喇”一声,浓烈的香味立马释放,直入鼻腔~

嗯~美太太~

这样一碗美味的油泼面就做好了,虽然不好说美轮美奂,但足以慰藉自己的味蕾。

为什么《白鹿原》张嘉译“油泼面”那么香?

自己本身是喜欢吃的东西,也喜欢研究吃。油泼面一直让自己难以割舍,即使一个人,也要整一碗。

除了扯面,山西这边一直喜欢刀削面,所以有了平陆油泼面。

在西安,也有诸多比如油泼棍棍面~拉条子~

或许你可以吃点挂面,宽宽的那种,做出来也可以是别走一番风味。

辅料也可以更换,比如在杭州,老陕面馆喜欢放笋~脆脆的也蛮好次。

治大国,若烹小鲜。

做人做事,也像一碗面,一碗有滋有味的油泼面。

在西安,比较有名的是西府的面。西府是指宝鸡以及宝鸡周边的地方美食,基本以西府削筋面~臊子面~油泼面~诸如此类的。

如果去西安不妨去吃一碗西府面。希望你有不一样的感受。

厚重感不仅仅是历史的代名词,它可以是文化,也可以是遗产,或许是其他。

不过,吃本身就是一种厚重。

宝鸡,历史上最接近周礼的地方,有此衍生出来的吃,逐渐形成一种享受生活的精神。

西府面,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正在演绎完美的吃在西府,乐在西安精神。等待更深层次的探索。

为什么《白鹿原》张嘉译“油泼面”那么香?

爱,是一种调味品。

吃,是一种享受。

爱和吃是什么,是生活。

也许生活的最大魅力,就是把爱和吃完美的结合并演绎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