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进化图谱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进化图谱

这是一个围绕宗族展开的故事。

凝聚、一致、向死而生,是《白鹿原》中对于宗族文化最完美的表述。

无论伟光正的白嘉轩和阴狠毒的鹿子霖如何敌对,当宗族面对问题,陷入困难的时候,两者总能很好地融合起来,共同走过一个个坎。这就是宗族的力量!中国乡土宗族意识在《白鹿原》一作中完成了自身的反省与爆发。这一百年宗族意识的进化巨变,在《白鹿原》尽可看到。

生活在白鹿原上的白姓与鹿姓属于同宗,原上大小事务都由族长统领,争老大自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鹿家与白家相爱相杀,在诸多人物纠葛之间,逐渐刻画出了一幅宗族进化图谱。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进化图谱

为何这里的乡约家训被大家视若神明?

为何白嘉轩亲手送葬自己的儿子时,还能感到“幸福”?

为何这个宗族能够在混乱的时代保全性命,乃至不断地适应新的时局?

当白狼出现在了这个村落,威胁全族人的利益,族人们能够真正凝聚起来,共同面对;当小娥死后引发瘟疫,引发族中动乱,全族人能够凝聚起来修塔镇邪;当大旱来临,身为族长的白嘉轩能够挺身而出,手持烧红的铁铧穿透自己的腮帮,完成“伐神取水”。

一幕幕情节的背后,好似一池包容与共进的泉水,倾泻而下,浇熄了人性原本的利己与残忍。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进化图谱

鹿子霖为了成为族长阴谋百出,为了金钱,聚赌祸害乡里。但是这些人性本身的缺陷,在宗族观念的大是大非面前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进化图谱

以“白嘉轩”为代表的族长虽然没有姐夫朱先生那般的魄力和智慧,但是那种单纯为了族人呕心沥血的奉献非常值得人们尊敬。

族人们自觉热情、紧张有序的劳动场面充分体现了家族制度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凝聚作用和向善的力量,给家族赋予了一种激昂的生命底蕴。这也正是家族制度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进化图谱

中国乡土民间根深蒂固的宗族意识,一直以来都是宗族文化赖以生存的根本,而这种意识得以长久保留除却经济等外部因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具有自省的文化特征,而《白鹿原》中展现出来的正是这种自省。这一切可以从中国乡土宗族的传统社会结构说起。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进化图谱

从部落到村落,实现这个跨越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侵染,《白鹿原》中村落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氛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传统部落的延续。

从中国传统哲学层面来看,“寡民小国”是一种完美的人类族群生存状态。但是那是基于都是美好人性的世界,换言之,那是人人为“圣”的乌托邦。但乌托邦是不存在的啊。

在现实中,人性中“恶”的一面,决不可忽视,在相对封闭的村落中,这一种“恶”又很有可能不断放大,并植入我们的精神或是制度之中。

从《白鹿原》中我们不难发现,白嘉轩对孝文、孝武教育的缺失,过于宠溺女儿白灵,都是造成人物以悲剧收场的潜在因素。身为族长的白嘉轩是合格的,但是身为父亲的白嘉轩是失职的,而且过于看重族人评价,不去考虑这些观点本身对错也是白嘉轩最大的缺点。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进化图谱

田小娥,这个陈忠实最爱的人物——可恨,可怜,可悲,可叹,可喜,可赞!陈忠实说把田小娥写死时,眼前一片黑。

如果要说从当时宗族文化透露出来的“恶”的话,小娥这个人物的刻画可以全面概述。

当被七十岁的郭举人当做性玩具一样生存着时,她与黑娃有了关系,当她是黑娃的妻子时,她跟白子文上了床,最后成为了鹿子霖的玩具,又死在了鹿三刀下。就算这样,当时的宗法礼教仍然没有放过她,白嘉轩亲自修塔镇压她早已破碎不堪的灵魂。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进化图谱

传统的伦理纲常和森严的家族宗法,让感性活泼的田小娥无法为社会世俗所容,白鹿原乡民难以对田小娥的不幸遭遇给予充分同情,他们甚至还以绝对的伦理原则为刀斧,来戕杀田小娥那血肉丰满的鲜活生命。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进化图谱

她可恨,对于自己的命运太过懦弱;她可怜,性格惹喜的她最终倒在了族人手上;她可悲,这个世界给了她太多的恶意;她可叹,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当时宗族文化黑暗的一面;她可喜,这样的死亡开启了宗族文化的自省;她可赞,她用人之本性最有力地打醒了朦胧中的中国宗族文化,开启了它的全新发展方向——对于人性的重视!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宗族制度所带来的“善”的那一面。例如白嘉轩对于“做一回真正的人”这一诺言,销毁了自己种植的罂粟田,在造反行动东窗事发后,他用自己换回死对头鹿子霖与鹿三……这正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光辉。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缺席,善良可能会隐匿,但终会到来!这种大气、包容、仁义的气度,才是以宗族文化最为重要的生存土壤。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进化图谱

有不足不要紧,有“恶”也不要紧,好的制度或文化是能够让人去自我完善,自我反省的。被封建思想荼毒侵染的陈规旧习需要丢弃,以善为根基的仁义、宽容需要保留,人性与现存制度冲突产生的火花需要重视。

我相信,经过了自省的宗族制度、宗族文化在今天依然存在着,并仍然是绝大多数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是一直被人忽视却真实存在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