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好奇心與冷戰競爭才是人類登陸月球的關鍵原因

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有句名言如此說道:“有兩樣東西,愈是經常和持久地思考它們,對它們日久彌新和不斷增長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實著心靈:我頭頂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

康德在仰望星空時,想必不會錯過天上的月亮,實際上,任何一個人,只要仰望星空,都不會忽略月亮的存在。從古至今,世界上各個民族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月亮,中國古人也不例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李白的筆下,月亮是能喚起故鄉的存在;“明月幾時有,白酒問青天”,在蘇軾的詞中,月亮是能勾起思親的意象;“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在歐陽修的筆下,月亮是羞澀曖昧的象徵……

好奇心與冷戰競爭才是人類登陸月球的關鍵原因

藝術畫中的月亮

在人類登上月亮以前,月亮呈現給世人的始終是一種朦朧的形象,人們嘗試從不同角度去解讀月亮。德國作家貝恩德·布倫納在新書《月亮:從神話是個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中確定無疑的說:“月亮不止一個,而是許多個,每種文化各有它們的月亮。”

貝恩德·布倫納引用詩人葉芝的話說,月亮“是最多變的符號,不只因為他是變化的象徵”。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中,月亮一直呈現出不同的象徵含義:在印度,月亮被視為陰性,常常跟寧靜與柔和聯結在一起;在中國,太陽和月亮經常被比作溫暖光明的“陽”和寒冷幽暗的“陰”,陰陽圖便是一半太陽一半月亮;相反,在日耳曼民族中,月亮卻被視為“陽性”。

月亮當然不止是陰或陽的代表,她還被用作劃分季節或節日的標誌,古埃及天文學家依據太陽、月亮將一年劃分為365天;基督教傳統以月亮為依據定訂復活節的日期,用以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美洲的霍皮族,則依據他們觀察到的太陽和月亮相對位置,來訂定日曆,他們的輕點也與農業週期息息相關,霍皮族用不同名稱稱呼不同時節的新月:例如溼月、大收穫月、籃子月等。

好奇心與冷戰競爭才是人類登陸月球的關鍵原因

月亮攝影

遙遠的月亮,給予人們無限遐想的空間,每個民族都有關於月亮上有什麼的猜測,中國神話認為月亮上有廣寒宮,居住著嫦娥和玉兔,但這樣的傳說都是基於猜測,從來沒人見過真相,因此人們總希望能登陸月亮。明代人萬戶(原名陶成道),是第一個嘗試飛天的人,他試圖利用綁在椅子上的自制火箭,將自己送上送上太空,不過除他之外,中國人在對月亮的探索上,似乎再也沒有邁出更大的步子。

相反,進入近代以後,西方人在不斷猜測月亮上有什麼的同時,開始付諸實踐,特別是在望遠鏡發明以後,歐洲人開始用科學的態度研究月亮。按照貝恩德·布倫納的說法,伽利略被認為是第一個用望遠鏡觀察月球的人,伽利略首次發現,月球表面並非“如同無數哲學家說的月亮和其他天體那樣,潔白光滑、圓潤無暇,而是崎嶇不平,表面滿是類似地球上的山峰和山谷這類高高低低的區域”。伽利略的研究,第一次為世人拉進了月球實際狀況與猜測間的差異,他看見了前人所未見的事物,為後世研究者奠定了基礎。

依託於伽利略的開拓性發現,歐洲科學家開始全方位研究月球。不過,進步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人們關於月亮的研究,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階段,在這個階段,關於月亮人們做出了各種假設:比如認為月球上有大海,生活著月球人,說著類似於中國話的優美語言(或者說月球話極為優美,只有中國話最為接近)……當然,隨著人們對月球研究的深入,關於月亮的各種想象被逐一打破。但這類想象並未消失,而是轉移到了對火星或其他星球的想象。

好奇心與冷戰競爭才是人類登陸月球的關鍵原因

伽利略

隨著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月亮的探索慾望進一步加強,甚至人們已經不滿足於飛往月球,還希望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20世紀50年代,蘇聯開始積極進行行星飛行計劃,還宣佈將建造有人工大氣的月球城市,以供人類居住。蘇聯人殖民月球的計劃,有著一套完整的構想:在月球隕石坑建造“紅色城市”,上方建造玻璃圓頂,並通過精密的鋁門使圓頂完全密閉……蘇聯人希望打造一個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城市。

殖民月球的假想,使20世紀地球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美國、蘇聯開啟了激烈的太空競爭計劃,兩國都想成為第一個登陸月球的國家,為此都做了非常緊密的準備。在蘇聯咄咄逼人的攻勢下,美國總統肯尼迪批准了登月計劃,由此使得阿波羅計劃成為可能。貝恩德·布倫納由此認為,如果“冷戰時期的兩大強權沒有如此激烈的對抗和競爭,人類不會那麼早踏足月球。如果沒有如此強大的政治決心……阿波羅計劃不可能付諸實行。”

到這裡,《月亮:從神話是個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已經為讀者勾勒出人類探索月球的完整路徑:首先,皓月當空,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人們去觀察月亮,猜測月亮上有什麼;繼而,人們依靠月亮,製作曆法,並創造出各式各樣的詩歌和傳說;接著,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終於可以越來越清晰地觀察月亮;最終,在美蘇冷戰對峙的背景下,人類終於實現登陸月球的宏偉夢想。

好奇心與冷戰競爭才是人類登陸月球的關鍵原因

冷戰美蘇對峙+

然而,我們也必須注意到,隨著冷戰的結束,人類在太空探索上再也沒有阿波羅計劃這樣大踏步的前進了,貝恩德·布倫納悲觀地寫道:“宇宙飛船沒有看到,歐洲太空總署(ESA)的載人太空任務也只是個夢。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瞭解太空計劃耗資龐大,也對月球夢想踩了剎車。俄羅斯表示不著急……中國似乎在2030年前不打算登上月球。”

主要大國對登月計劃不上心,人類社會對太空的探索就會遲滯,如果等到諸如《星際穿越》中那樣的生態浩劫來臨之時,人類怕是來不及抱佛腳了。

目前地球上各國面都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問題,大多數國家都沒有長遠的太空探索規劃,進一步探索月球,看起來依然要被擱置一段時間,所以不免令人唏噓。讀《月亮:從神話是個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這本書,自然能再次喚起人們對月亮的好奇,但能不能喚起各國對月球的探索計劃,這就難以預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