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國古代繼漢朝後的又一個統一王朝為何只存在51年?

蔡天龍


西晉的問題太多。

本身,西晉國家基礎就是大世家的聯合。尤其是司馬懿改革九品官人法設置州大中正,等於將選仕與授官權下放到世家大族,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這些控制政權的世家子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服散酗酒,卻世世代代掌握財富權力,造成大量有才能者憋屈,失去效力機會,國家整體風氣萎靡,崇尚空談。

此外,西晉統治者奢侈無度,甚至鬥富。百姓生活困難。

最後,西晉皇帝弱智,權力旁落,內部爭權導致八王之亂,少數民族乘機興風作浪。西晉被異族攻破國都,實質滅亡。


四川達州


說的是西晉吧!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短命大一統王朝,國祚僅五十一年。而如果從其滅亡東吳算起,立朝不過三十七年。



雖然相對而言,西晉要比秦朝和隋朝的國祚要長,但論歷史影響,西晉真是拍馬都趕不上!

秦朝定郡縣,開秦制,為中華兩千年之封建史之開端,漢承秦制,開創中華民族的第一個巔峰時代。而隋朝,三省六部,開科舉,奠定唐之盛世大業。

西晉呢?分封諸王,開歷史倒車,胡人南遷,引狼入室!自己短命不說,還開啟了東晉南北朝數百年的南北大分裂時期。特別是是五胡亂華,差點讓北方漢人滅絕!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坑的大一統王朝應該不為過吧?



原本西晉有著一個非常漂亮的開局,司馬炎代魏自立,滅亡孫吳,終結三國亂世,一統天下,使自東漢桓靈二帝的華夏亂局,重歸平靜。在最初的那段時間裡,西晉王朝,百姓安居,政治清明,一度出現了"太康之治"這樣盛世雛形。

那麼為何僅僅只是曇花一現呢?

這主要有內外兩個原因!

首先內部原因!



晉武帝司馬炎開國,分封諸王,將其祖司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為王,以郡為國。司馬炎的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時封王者達27人。

這還不包括那些開國功臣們。

這些封國邑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人;邑萬戶為次國,置上軍、下軍,兵三千人;五千戶為小國,兵千五百人。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封地你也就算了,還給人家置兵的權力,這不找死嗎?春秋戰國的教訓擺在那不看?




八王之亂其實在這裡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內部原因就是司馬炎傳位於司馬衷,讓一個白痴來做一國之君。

其實司馬炎不是沒有其他兒子,司馬炎並不僅僅只有司馬衷這一個兒子,他還有許多選擇。司馬炎僅僅史書在冊的皇子就有著十八位之多。"八王之亂"中有三個都是司馬炎的親兒子,分別是楚王司馬瑋、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



可是由於司馬衷是嫡次子(嫡長子早死),再加上皇后等人堅持,司馬炎最終還是選了自己這個白痴兒子!“何不食肉糜”成為一世笑談!

這位司馬衷,由於智商方面的問題,不能正常的治理國家。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朝政大權被皇后賈南風所把持。 要知道賈南風是一個權力慾望極勝的女人,她為了從以太傅楊俊為首的楊氏外戚集團手中奪取權力,不惜引諸王進宮亂政,最終引發了史上著名的親戚打架事件——"八王之亂"。



這場司馬家的家族內鬥嚴重削弱了西晉王朝的實力,並使得中原大地陷入混亂,,進而給北方胡人以可乘之機,引發了"五胡之亂",最終西晉為胡人劉淵所滅。中原大地進入到無比黑暗的五胡十六國時期。

然後是外部原因!

這就得說道五胡了,所謂五胡,包括匈奴、羯、鮮卑、氐、羌等少數民族。東漢以來,他們逐漸向黃河流域遷徙。這就是所謂的五胡內遷!最後匈奴人劉淵攻滅西晉,開啟了東晉十六國的混亂時代,隨後是永嘉南渡,東晉建立,中華南北就此分裂!


白話歷史君


晉王朝結束了自東漢黃巾之亂之後中國長期的戰亂割據的局面,但僅僅過了51年,就爆發了五胡亂華,匈奴人攻破長安,西晉滅亡。西晉的統一可以說是“曇花一現”,與西晉同病相憐的王朝只有秦朝與隋朝。秦朝在未統一六國之前作為一個獨立政權已經存在多年,在其建國之初其國力也是蒸蒸日上,秦朝的頹勢是在始皇駕崩之後才開始出現。隋朝同樣在開國之君文帝在位時創造了“開皇之治”的盛世。秦隋兩朝都是二世而亡,其國運彷彿一個拋物線,在國力的頂峰隨著開國明君的崩天而驟然下降,帝國隨之土崩瓦解。

反觀西晉,國力在開國之君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期間就開始衰敗,在其存在的這個短暫的時期就沒有創造過一點點輝煌,最終成為了第二個被北方蠻族滅亡的中原王朝(第一個是被犬戎滅掉的西周)。西晉為什麼僅僅存在了51年,而且滅亡得如此不堪?

西晉自建國之初就顯得先天不足。司馬家在西晉未建立之前就已經執掌大權。那部《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就把那段歷史做了一次很好的演義,超級忍者司馬懿在高平陵事件中爆發,黑化的司馬懿滅了曹爽集團,徹底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此後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倆輪流掌握大權,曹氏皇帝被司馬家捏在手裡隨便玩弄。但是司馬懿父子沒有以晉代曹,而是將這一任務留給自己的孫輩。這種在和平期間以政變上位,通過禪讓手段建立的新王朝,造成了其在開國之初就缺乏通過戰爭手段建立的王朝存在的那種活力。此外,司馬家以政治手段建國,最害怕的是什麼?害怕前朝的文武大臣不服,害怕士族百姓不服。為了穩定政局,大量的前朝遺老遺少都留在了朝堂之上,只是在關鍵位置安插自己的親信。司馬父子屬於曹魏的文官集團,除在抵抗諸葛亮北伐時掌控過雍涼軍政。但那些雍涼軍將在司馬懿掌權時尚能臣服,當司馬師兄弟繼承他們老爹的權勢後也能被兄弟倆壓制住,但也是叛亂不斷。司馬家對於軍隊的掌控自掌權之初就不夠穩定。鄧艾鍾會雙雙被殺,三任淮南長官王凌、毋丘儉、諸葛誕先後起兵反抗司馬家。正是這種不穩定導致司馬父子遲遲不敢走完稱帝這最後一步。到了司馬炎時也是先穩住了軍隊這一頭,才敢開始計劃篡位稱帝。

司馬家對於朝中的文臣相對就比較放縱,除了必須依賴這些門閥大族之外,還跟司馬炎自身有關。司馬炎是司馬家的第三代掌門人,其實我們可以將司馬炎當做是第四位皇帝。他沒有向劉邦朱元璋這樣的草根皇帝一樣靠著自己玩命拼得天下,也不像曹丕這種曾經親自上陣殺敵的鐵血皇帝,他不像是一個開國之君,反倒是像那種王朝中期的君主,長於宮闈閹宦之中。司馬家玩了三代的權勢才篡了曹魏,必然會有一大批功臣勳貴,這些人的輩分很多都比司馬炎大,所以司馬炎必須供著他們。在這種情況下,司馬炎才會對石崇、王愷之流如此放縱。若放到其餘的王朝,在建國之初出現鬥富這種事,這種人早就被活剮了!既然皇帝都不管這種奢靡荒唐之事,上行下效,建國之初的晉朝就大行奢靡之風。

司馬家善於玩弄權術,這在確定繼承人時也能充分看出來。司馬炎執意要立自己那傻兒子司馬衷為太子,為了兒子以後能夠掌控朝局也是煞費苦心。首先他將外戚楊氏推上了前臺,希望楊駿等人能夠輔佐司馬衷。楊氏不是什麼高門大族,所以在朝中的根基尚淺,對司馬家必然非常臣服。拿楊家當槍,能夠與朝中那些老而不死謂之賊的老傢伙們對抗。但是外戚專權是皇家不願意看到的,漢朝亡於閹宦,司馬炎不會利用那些宦官,這時候就只能依仗諸位司馬宗親,司馬諸王的勢力隨之迅速膨脹。司馬炎沒有想到,自己嚥氣之後,自己扶持的楊氏不爭氣,被賈南風一勺燴了,多位司馬王爺被這個醜女人挑撥的相互殺伐,上演了一出“八王之亂”的慘劇,西晉的國力也在這場內鬥中被耗盡!

還有一個外部因素就是外族大量內遷。自東漢光武帝取消了邊民禁止內遷的禁令之後,大量的邊民進入內地。魏晉時期,統治者為了控制邊境以及補充人力的不足,也經常招引或者強制邊民內遷。內遷的邊民有很多被漢族豪強掠為奴隸,後趙開國皇帝石勒就是奴隸出身。這種民族壓迫也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五胡對西晉的仇恨,為西晉的滅亡埋下了種子。

西晉僅僅為中原人民帶了五十餘年的和平,隨之而來的是更為血腥的戰亂和分裂。





遊在路上的魚


查看歷史,統一以後離分裂就不遠了。


談天說地866


隋朝楊堅也是士族上位當皇帝的,隋朝設立的科舉制度就是為了削弱傳統士族勢力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