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大声读书给孩子听是提升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工具,操作技巧全分享

陪孩子阅读十年,目前孩子四年级,每天晚上我依然在坚持读书给孩子听。

理论上讲,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完全可以自主阅读,但是我依然在坚持,因为我认为这是最好的亲子沟通方式之一。

当我在朗读时,看着孩子在椅子上/被窝里晃来晃去,笑声无法控制/泪水流下来,我会和孩子有同样的感受,但是大部分时候我还是喜欢逗孩子笑。

在我看来,我大声朗读给孩子听主要是分享美妙的文学世界,像孩子展示各种的可能性,情感表达方式,甚至一些奇妙的幻想,让他们有能力/动力去理解文字中表达的复杂的语言,更是希望通过大声的朗读让孩子知道书籍是多样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这是我一直坚持的主要动力!

大声读书给孩子听是提升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工具,操作技巧全分享

读书给孩子听

朗读是最简单的,有效的,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的关键工具。在周六日/寒暑假,我用在和孩子一起朗读的时间比其他的事情时间要多很多。当然,在朗读的过程中除了让孩子获得快乐,我依然希望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属于他们的“阅读思维”。

所以,只有朗读就够了吗?

朗读只是初级阶段,当孩子接受了朗读的互动方式之后,家长还是要花些心思在朗读的过程中,以帮助孩子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果你正在大声朗读给孩子听,你可能很自然就会用到很多我之前文章中推荐过的方式来帮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还未开始的家长来说,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会提问,是很重要的技巧之一。

之前在 文章中分享过关于“why”系列问题的提问法,有家长留言感觉操作起来有些难度,今天我会分享我在陪读的过程中常用的几个标准套路的问题以及提问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提问注意事项

1.朗读依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

2.对所有要问孩子的问题要经过你的深思熟虑(why系列问题更能激发思考),所有的问题要帮助孩子来理解这本书,所以问题要让孩子和书之间建立理解关系。

3.不要中段你的故事时间,特别是对一些低幼的孩子来说(在7岁之前),即使要提问,题量也不能太多(2-5个合适),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如果一直在思考要如何提问,一直在平衡提问的数量和难度,家长就很容易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感觉故事的完整性不够,乐趣不够,得不偿失。所以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朗读之前,就已经有提前阅读的过程。

4.并不是每次朗读都要提出问题,这是家长要注意的点。就像我们不会在每一项学习活动中学习写作/口语表达一样,家长真没必要在每次的阅读中提问,让孩子好有压力,得不偿失!

大声读书给孩子听是提升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工具,操作技巧全分享

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

二、哪些方向可以用来提问

哪些类别的问题可以用来提问,这也是最近家长留言比较多的问题。每本书各不相同,但是

基本上这几大类问题我用的比较多。

1.和所读的书有关的信息。

这听起来很正式对吧,好像是编辑在介绍某本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经常在读之前,会用一段话(3-4句)来介绍我要读的这本书/某个章节。

但是如果我所读的内容我是要进行提问的,我会在简要介绍时暗示或者直接陈述故事的大概,或者在开始时就提出问题,帮助孩子更专注的来理解我所要读的故事。

在分享和书相关的信息时,孩子的专注度会不太够,我就会用关联的方法让孩子参与进来。

  • 比如:我读一本和宠物相关的书,我就会让孩子分享她最喜欢的小动物等问题。
  • 再比如:我读一本和颜色相关的书,我就会让孩子想一想他们最喜欢的颜色。

最近读给孩子听的《项链》,我就会让孩子说一说她最喜欢的首饰。

尽量把问题和孩子关联起来,他们会很快被拉回注意力,也能够带着问题跟随我们朗读的步伐,效率自然就会高起来!

2.关键词问题/预测性问题

当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新的词汇/概念/事件时,在这些位置提出问题更容易帮助孩子理解。

这些问题可以是一些简单直接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些调动孩子感官化的问题,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提出问题,以帮助孩子理解。

当然,在提问这件事上,我的关注点会更多的集中在预测性的问题上,鼓励孩子思考人物关系,事件的走势,总结到目前为止所发生的事情,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的问题。

在关键词问题和预测性的问题上,需要理解孩子的程度,他们是否已经考虑到相关因素或者已经了解到一些特别的信息。这些类型的问题需要鼓励孩子更为灵活的思考,从而推断出相关的内容,这种思维方式对孩子在未来的各学科的学习中有很大的帮助。

3.总结性问题

当你读完最后一页合上书的时候,你依然可以通过拓展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当然总结性的问题是我们用来评估是否认真听,认真配合,认真思考的有效手段。

大声读书给孩子听是提升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工具,操作技巧全分享

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

三、有效的问题举例示范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认真的回忆了我给孩子朗读的这十年,回忆起来都是快乐的瞬间。

确实有一些问题经常会出现,在各种类型的文本中,趋同的问题有这样的几个,当然这些问题更多的集中在各种故事性的文本中,科普性的文本不是特别适用下面的问题。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认为这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学科内容?

2.你认为那样的场景真的会发生吗?

3.你认为某某角色正在想什么呢?

4.你认为某某角色现在有什么样的感觉?用你的文字描述出来。

5.你认为这些新词/段落是什么意思?

6.你认为某某角色接下来会做什么呢?

7.你认为故事为什么会这样发展?你为什么认为故事会那样发展?

8.在故事结束之后,你认为还会有什么样的精彩?

9.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10.你可以把故事大概讲给我听听吗?(这一条不一定在故事结束后使用,可能会在隔天或者隔一段时间之后提到某个故事的时候使用)

教无定法,适合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的。

本文就是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孩子的所有的能力都是靠时间堆出来的,我一直认为阅读是比较有效而节约的手段之一,当然不要指望读一两本书孩子就能获得某些能力,孩子不是天才,读完几十本/上百本之后,你也会有自己的很多心得,新一年,大家一起加油!


作者:路琰,是《生活是最好的教养》《要孩子爱上阅读,家长该怎么做》等畅销书作者,国家科学育儿示范区策划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