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歷史上的嘉慶皇帝是怎樣的人?

憧靈


乾隆看兒子嘉慶,這小子不行!

嘉慶是乾隆眾多兒子當中比較平庸的一個了,

乾隆皇帝傳位給嘉慶,只是矮個子裡挑高的!

乾隆最喜歡的兒子是愛新覺羅-永璉

這是乾隆跟富察皇后的第一個兒子,乾隆異常珍愛,出生後就被封為皇太子,乾隆連詔書都寫好了,只是可惜了,兒子短命。

與富察皇后的第二個兒子愛新覺羅-永琮,琮代表古之玉器,有傳承之意,乾隆的用意不言而明,就是想立這個嫡子為太子。當時永琮這個名字已經有宗室叫這個名字了,乾隆立馬讓人家改名,為他兒子讓名字。可見,乾隆皇帝有多麼珍愛和富察皇后的孩子,一出生就立為太子。

可惜還是短命!

最佳人選還是五阿哥永琪

愛新覺羅永琪非常得寵,最後還是短命,二十多歲就死了,乾隆也是迫不得已,儘管擁有這麼多的兒子,但是不少子女都早早夭折,活著的也多不成器,甚至還有一些被過繼了出去,選擇嘉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說白了,嘉慶這個皇帝來的太突然,躺贏的人生啊!

最後乾隆退位之前還是要敲打他一下,你這個位置是你哥哥們讓給你的,希望你能明白!


良人說史


嘉慶很憋屈啊!只見過兒子坑爹的,沒講過爹坑兒子的!


在乾隆在位的三十八年,他偷偷立了嘉慶為皇儲,後又在五十四年的時候,把這位兒子封了嘉親王,終於在乾隆六十年,乾隆才正式公佈他的身份,立嘉慶做了皇太子。

雖然他名義上是皇帝,其實掌握實權的並不是他,還是他的老爹,太上皇在背後掌握著真正的實權。再過了四年,他爸太上皇去世,嘉慶這個皇帝才有了真正的實權。

那個時候已經是乾隆末年了,剛掌權的嘉慶面對危機四伏的局面,打出了維新的旗號,整頓朝廷裡貪汙腐敗的官員,整理嚴明紀律,後來不僅把這些庸官換了,還把一些手握重權心思不正的官員也一同打下。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殺和珅了,這個大貪官一倒,嘉慶狂賺一大筆啊。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啊!

不過,雖然他做的這些,讓朝廷內部確實有了新的面貌,但背地裡,那些不正勢力依然根基穩固,他的這次整頓,未能正真的清楚朝政的頹敗。在他整理朝廷內部的同時,平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不少的農民起來反抗,與國家的軍隊打了不少仗,讓清的統治力量受到了削弱。

這都是他爹老乾隆給扔下來的爛攤子!

起義軍一波接著一波,清朝的軍隊不僅要對抗虎視眈眈的其他國家,還要安撫殲滅內部的矛盾。在對外的交流中,因為常年採取閉關鎖國態度,讓清朝對外來的時候,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他主力禁止國外販賣鴉片,雖然私販們生生不息。嘉慶二十一年的時候,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外交建立,英國還不止一次提出讓他開通更多的通商口,還要沿海島嶼的土地,這些條約也一一被嘉慶否決。後來,各種內憂外患讓嘉慶無法逆轉局勢,清王朝的敗落也是在嘉慶年逐步形成。


按這段歷史來說,嘉慶皇帝也並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他只是能力不夠,清朝的頑疾已經根深蒂固,他力不從心啊。


白話歷史君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清朝第七位皇帝,原名永琰,乾隆之子。1796年,乾隆禪位,嘉慶登基,但直到乾隆帝去世後才獨攬大權;在位期間懲治和珅、整頓吏治,鎮壓白蓮教亂,但仍舊閉關鎖關,加之鴉片流入等問題,始終無法扭轉清朝由盛轉衰的步伐。1820年,顒琰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病死,終年61歲,諡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廟號仁宗,葬於清西陵昌陵。

人物生平

  潛邸生活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愛新覺羅·顒琰生於圓明園天地一家春。初名永琰,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顒琰自六歲學於兵部侍郎奉寬,從工部侍郎謝墉學今體詩。顒琰七歲的時候,到盤山行殿拜謁孝聖憲皇后,當時就很受乾隆帝的寵愛。十三歲的時候就能通讀五經。在侍學顒琰的名師中,朱珪最得崇信。乾隆帝曾先後立過三個皇太子。第一個皇太子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璉。乾隆認為“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乾隆即位後,親書密旨,立永璉為皇太子,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但永璉九歲時死去。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乾隆在永璉病故後,又立皇七子永琮,但他兩歲時又因痘症早殤。所以皇十五子顒琰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朱珪赴福建學政任前夕,上五箴於顒琰,“曰養心、曰敬身、曰勤業、曰虛己、曰致誠”,顒琰“力行之”,甚至在親政後,亦“嘗置左右”。少年時期的顒琰,學習成績頗佳,“英詞炳蔚,援筆立就,動成典則”。年長後,尤喜讀諸史、通鑑,居然達到“上下三千年,治跡目瞭然”的程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顒琰被封為和碩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顒琰被正式宣佈立為皇太子。

  登基為帝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舉行禪位大典,顒琰即帝位。乾隆帝親臨太和殿授傳國玉璽。顒琰尊乾隆帝為太上皇。其後,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顒琰暫時居住在毓慶宮。頒詔天下,賜宴宗籓。立嫡福晉喜塔臘氏為皇后。並在寧壽宮舉行千叟宴,太上皇乾隆帝親自前往。正月,辦理苗疆事務的大學士福康安等上奏攻克朗坡,進攻平隴。同時,湖北枝江、宜都地區的白蓮教匪暴動。二月,湖北當陽地區的白蓮教匪也起來暴動,並殺害了當地的官員。西安將軍恆瑞率二千兵馬前去剿滅。

  嘉慶二年(1797年)正月,貴州苗夷王囊仙作亂,顒琰命總督勒保率兵圍剿。觀成奏報四川教匪徐添德侵擾達州、東鄉地區,顒琰命總兵朱射鬥等人前去剿滅。二月,皇后喜塔臘氏崩,奉太上皇乾隆帝的誥命,宮中穿素服七天,不摘纓。景安剿擒教匪有功,被晉為三等伯。冊諡皇后喜塔臘氏為孝淑皇后。惠齡擒拿匪首劉起等人,押解到京師斬首。九月,勒保攻克仲苗賊巢,擒拿賊首王囊仙等人,押解到京師斬首。封勒保為三等侯爵。

  嘉慶三年(1798年)八月,因為獲白蓮教匪王三槐有功,晉勒保以及和珅為公爵,福長安為侯爵。張誠基上奏江西西寧州有教匪作亂,並派兵剿滅。

  親政前期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崩,顒琰開始親政。二月,誅殺權臣和珅,罷黜、囚禁和坤親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復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詔罷貢獻,黜奢崇儉。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但其對內政的有限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是年九月,河南偃師縣民人楊道純轉呈策表,提出除積弊、蘇民困以固國本;倉庫漕糧,實國之本而弊最大,請降旨嚴行飭禁等建議。嘉慶帝十分讚賞,他說:“楊道純以民人而條陳事件……所言皆系地方應辦之事。……所陳各項,今次第舉行。”他下令,將楊道純“以從九品未入流,交與直隸總督胡季堂差遣委用,遇有缺出,再行諮補”。十一月,以襄陽道胡齊侖經手湖北襄陽局軍需,私扣銀至二萬九千餘兩,任情饋送,嘉慶帝將其處死籍沒。對於“公然提用軍需正項,信任胡齊侖一人經理,恣意侵扣,實為首先作俑”的已故湖廣總督畢沅,革其子世襲職,對受賄的明亮、永保、慶成、鄂輝等領兵大員皆籍沒其家。在處理湖北冒功侵餉案件時,他又派員嚴核四川軍需虛實,“務使領兵各員無利可圖,方能專心剿賊,以冀速蕆大功”。他制定了“令各路糧臺按旬開報,按月匯奏”的辦法,使軍餉支用的混亂情況有所糾正。

  嘉慶五年(1800年)正月,顒琰命額勒登保辦理剿滅陝西教匪的事務,命德楞泰、魁倫辦理剿滅四川教匪的事務。七月,顒琰命右翼總兵長齡統率吉林、黑龍江的八旗兵到湖北協助剿滅教匪。貴州巡撫琅玕上奏青苗楊文泰作亂,率兵剿滅。馬慧裕上奏擒獲教匪首犯劉之協,押解到京誅殺。額勒登保擒獲教匪頭目陳杰。

  嘉慶六年(1801年)正月,顒琰以傅森為戶部尚書,明安為步軍統領。二月,勒保奏獲賊首王士虎、王廷詔。四月,立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晉瑩嬪侯氏為華妃,晉貴人董氏為淳嬪,晉舉人伊里布之女春貴人王氏為吉嬪。五月,顒琰以額勒登保為理藩院尚書。七月,勒保上奏擒獲匪首徐添壽、王登高。八月,額勒登保上奏擒獲匪首王士虎、冉添泗等。勒保上奏擒獲匪首劉清選、湯步武、冉學勝等,封三等男。九月,續修《大清會典》。

  嘉慶七年(1802年)正月,以松筠為伊犁將軍。額勒登保上奏擒獲匪首辛聰,餘黨全部被平定。三月,德楞泰上奏擒獲匪首龔其堯、李世漢、李國珍,餘黨全部被平定。七月,顒琰初次秋獮木蘭。十二月,川楚白蓮教起義大部分已被鎮壓。詔額勒登保、德楞泰、勒保、惠齡、吳熊光會報川、陝、楚教匪蕩平。封額勒登保、德楞泰一等侯,勒保一等伯,明亮一等男,賽衝阿、楊遇春以次封賚。並推恩成親王永瑆等、軍機大臣慶桂、董誥等。

  嘉慶八年(1803年)正月,嘉慶帝以倭什布為兩廣總督。並且命伊犁廣開民田。閏二月,顒琰由圓明園還宮,入貞順門,陳德行刺,不成被俘。陳德及其二子伏誅。嚴申宮門之禁。六月,嘉慶帝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十月,葬孝淑皇后于山陵。

  嘉慶九年(1804年)五月,顒琰終於徹底鎮壓了白蓮教起義餘部,此戰事遷延九年,清廷耗軍費白銀二億兩。六月,蔡牽於海上起義。以祿康協辦大學士,明亮為工部尚書,長麟為刑部尚書,費淳為吏部尚書。德瑛罷直軍機處,以那彥成、英和為軍機大臣。以那彥成為陝甘總督。

  執政中期

  嘉慶十年(1805年)正月,顒琰詔內務府大臣嚴行約束太監的權利。四月,顒琰查禁西洋人刻書傳教。五月,詔內務府大臣管理西洋堂,未能嚴加稽查,任令傳教,下部議處,其經卷檢查銷燬,習教佟蘭等獲罪。

  嘉慶十一年(1806年)九月,直隸查出假雕印信,串通銀號,虛收冒支大案。

  嘉慶十三年(1808年)正月,皇二子綿寧釋奠孔子。九月,英國兵船進泊香山洋麵,派兵據澳門炮臺,以防禦法國保護貿易為藉口。十二月,顒琰命皇二子綿寧詣大高玄殿祈雪。賜公舒明阿之女佟佳氏為綿寧繼福晉。

  嘉慶十四年(1809年)九月,蔡遷被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圍於定海漁山外洋,裂船自溺。貿易季節來臨時,嘉慶帝指示粵督百齡:英吉利“素性強橫詭詐”,“於本年該國貨船到時,先期留心偵探,如再敢多帶夷兵欲圖進口,即行調集官兵相機堵剿。”十二月,發生工部書吏冒領戶部、內務府官銀案。

  嘉慶十五年(1810年),二月,顒琰下詔說吸食鴉片有害身體,敕令各督撫斷其來源。鎮壓了爆發於東南海疆的蔡牽起義軍。

  嘉慶十六年(1811年)七月,顒琰禁西洋人在內地居住,並禁止人民人接觸天主教。

  嘉慶十七年(1812年)正月,顒琰命皇二子綿寧詣太廟行禮。六月,顒琰將閒散宗室遷移到關外盛京居住,給他們蓋房屋並且給田、給銀子。

  嘉慶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監接應下衝進皇宮,“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顒琰下詔罪已,同時嚴令對沖進皇宮的起義軍血腥屠戮,無一倖免,並捕殺在城外的頭目林清等。天理教起義被鎮壓。

  嘉慶十九年(1814年)十一月,顒琰命開墾伊犁、吉林的荒地。十二月,批准兩廣總督蔣攸銛嚴禁農民為洋人服役,洋行不得私蓋夷式房屋以及清查商欠等各項具體規定。

  嘉慶二十年(1815年)正月,顒琰命智親王綿寧至太廟行禮。三月,兩廣總督蔣攸銛疏陳查禁鴉片煙章程。十一月,理親王昭槤削爵圈禁。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建立外交關係、開闢通商口岸、割讓浙江沿海島嶼的要求。而閉關鎖國的傳統觀念,也使其對外來事物採取盲目排斥態度。

  晚年逝世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三月,增設天津水師營總兵官,專轄水師兩營。六月,松筠疏請停止下年謁祖陵,奉旨嚴斥,罷其大學士銜,黜為察哈爾都統。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正月,諭:“內廷主位之母家,如高斌、縕布等,已入滿洲旗分,俱曾各賞滿洲姓名書寫矣。惟玉牒內孝儀純皇后之母家姓氏仍單字書寫。著交宗人府於玉牒內孝儀純皇后之母家書寫魏佳氏。”

  五月,因修《明鑑》,於萬曆、天啟兩朝載入先朝開創之事及加按語頌揚,顒琰認為於體例未合,下詔降罰正、副總裁官,並另行纂輯。七月,啟鑾東巡盛京。十月,迴鑾謁東陵,萬壽節於興隆寺行宮受賀。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顒琰六旬萬壽賜宴群臣。封皇三子綿愷為惇親王,皇四子綿忻為端親王。五月,成親王永瑆因為告祭時的禮法有誤,被顒琰罷職削俸歸第。七月,顒琰因為儀親王永璇擅自刺探政事,被停止入值軍機處,只留內廷行走。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顒琰自圓明園起程,前往避暑山莊。一週後,到達山莊。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顒琰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病死,終年61歲。卒諡“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道光帝即位,於“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廟號仁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昌陵。極有可能是天氣太熱,中暑後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而亡。

  《清仁宗實錄》這樣記載:“此次蹕圖,偶感暍暑。”證實了嘉慶帝當初是中暑了。但是,單純的中暑不會死人,可能是由於年事已高,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而暴亡。卒諡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高培楓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號嘉慶,1795年~1820年在位。嘉慶不是乾隆最優秀的兒子,但肯定是當時乾隆健在兒子中最優秀的。乾隆因為活的太長,等他想立太子時,其實可選的餘地已經不多了,最後只能選擇各方面最平衡的嘉慶了。

嘉慶乾的最為人稱道的事就是懲治可了大貪官和珅,同時也肅清了吏治。只是他運氣不好,老爹給留了個爛攤子,他在位期間是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國內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清朝統治危機出現。他卻繼續推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導致清朝落後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遺恨。

嘉慶也許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應該是一個好人。一個平庸的好人在一個錯誤的時間被選在一個錯誤的職業上,結果,大清悲摧了,千萬百姓悲摧了,中華民族悲摧了……


子說非說


【米瑞君】的觀點:清朝的嘉慶皇帝並不像他的曾祖父康熙、祖父雍正和父皇乾隆那麼耀眼,在整個清朝的歷史中,是一個存在感不是很強的皇帝。他最有名的政績的剷除了和珅這個大貪官。但客觀說,嘉慶也絕對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他既沒有過大的功勞也沒有什麼重大的失誤,這其實和他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受時代發展所限,嘉慶只能是一個政績平庸的皇帝。

嘉慶登基時已經36歲,更為憋屈的是,他還當了4年的傀儡皇帝

嘉慶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是乾隆的第15個兒子。由於乾隆在位時間長達61年,嘉慶直到36歲才當上了皇帝。但悲催的是,退為太上皇的乾隆帝掌握著實際的政權,所以,嘉慶帝還當了4年的傀儡皇帝,朝廷大事仍然完全聽從於乾隆。直到乾隆帝去世後,他才真正掌握大權。

嘉慶對貪汙腐敗深惡痛絕,懲治了大貪官和珅,但是,貪汙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乾隆後期時,大臣的貪汙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但是,貪汙問題並沒有得到乾隆帝的重視。嘉慶帝親政後,就開始著手解決貪汙,他認為“整飭吏治,以清廉為本”,於是,就任用了一批清廉的官員,並懲治了以和珅為首的一大批貪官。同時,嘉慶帝自己是個非常節儉的人,不想乾隆帝喜歡奢靡享受。但只可惜,嘉慶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貪汙現象,政治腐敗依然非常嚴重。這說明,封建王權已經從根上爛了,嘉慶治標不治本的措施不可能撼動腐敗的根源。

嘉慶帝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主要精力來對付國內的動亂,客觀上造成了中國發展不可避免的落後

嘉慶帝在位時,正好趕上了西方的工業革命,當歐洲如火如荼地進入工業大生產時,東方巨龍中國卻如沉睡一般,對外面的變化渾然不覺。並且,嘉慶帝還花費大量精力來對付白蓮教的動亂。嘉慶帝堅決禁止鴉片的流入當然是明智的,但是,閉關鎖國的政策讓中國沒有趕上國際發展潮流,清朝的衰弱和之後的落後成為歷史的必然。

總體而言,嘉慶帝是一箇中規中矩、缺乏革新精神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清朝的統治由盛轉衰。但這種衰退主要原因並不是嘉慶的無能,而是歷史的必然。清朝聚集了將近200年的弊病在嘉慶帝在位期間逐漸顯露出來。所以,讓嘉慶帝來背清朝毀在他手中的鍋,是不公平的。


我是米瑞君,精讀華夏史。歡迎關注“米瑞談歷史”!


米瑞談歷史


嘉慶皇帝是個好人,不折不扣的好人。

並且從小就是。

這要從嘉慶皇帝的老爹,乾隆皇帝說起。

清朝歷史上,康熙和乾隆的兒子們命最苦。

康熙皇帝是在世時把不少皇子折磨的夠嗆,駕崩前還把皇位莫名其妙傳給四爺雍正,以至於死後還要在九泉之下看著兒子們手足相殘的悲劇。

乾隆皇帝的兒子們就僅比康熙的皇子們好那麼一點,因為雍正在位時發明了秘密立儲的好辦法,乾隆爺就閒來無事靜靜打量著諸皇子,慎重挑選著大清國的繼承人,然而老天總是和他開玩笑,每次他剛一打定主意,這個被他點中的皇子必然是突然去世,就像一個無解的魔咒。

因此乾隆帝選中永琰繼承大位時,內心也是不太滿意的,因為滿意皇子的都死了。

之所以乾隆皇帝不太滿意,就是因為永琰這個人比較中庸,最大的缺點是沒有什麼突出的優點,最大的優點也是沒有什麼大的缺點。

嘉慶皇帝像

嘉慶在太上皇還在的幾年裡,能夠謹言慎行,這一點連太上皇都無話可說,“也許能當個好皇帝吧”,乾隆爺御龍歸天的時候一定這樣想的。

乾隆去世後,新官上任的嘉慶皇帝也做出了振興的嘗試。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駕崩,正月十三,嘉慶宣佈和珅二十條大罪,抄其家,拘其人。正月十八,賜死和珅。

這雷厲風行的作風,一改官員們對這位新君的看法。

然而,失去了和珅的大清國,並沒有像嘉慶想象的那樣出現扭轉,腐敗依然,行政效率低下依然,大清國在乾隆爺漫長的夕陽期安逸的太久,欺上瞞下了太久,也將很多問題慢慢制度化了,比如腐敗,已經不是打幾個老虎可以解決的了。

嘉慶初年,川楚白蓮教起義,波及六省。

嘉慶七年,廣東天地會起義。

嘉慶八年,嘉慶皇帝竟然於北京順貞門被人行刺。

嘉慶十八年北方天理教起義,甚至在太監的協助下攻入皇宮。

每年冬至祭天的時候,站在圜丘中央的嘉慶帝必定是最虔誠也是最悲傷的。嘉慶皇帝肯定不止一次捫心自問,天下這是怎麼了?難道自己真的不是個合格的皇帝嗎?老天真的沒正眼看過這個苦悶的皇帝嗎?

並不是嘉慶不夠勤政,也並不是他不夠虔誠,只是在江河日下的大清國,他始終找不到任何的辦法去阻止這場衰落。

越是著急,越是事情多,也就越是勤政。繁忙導致焦慮,焦慮導致困頓。

在毫無希望的繁忙過後,是嘉慶皇帝無望的“守成”。

為什麼先祖在的時候就可以那樣好,而自己就不行了呢?

為什麼不學習先祖的處事辦法呢?

還真就這樣辦了。

《清實錄》是現在清史研究很好的資料,按年月日記載著清朝皇帝每天做的事情,特別是下的諭旨。

嘉慶皇帝也發現了這份很好的資料,以至於晚年時候天天就是抱著老爸的實錄在翻。

遇到什麼問題,就翻翻看看老爸當年是怎麼處理的,然後自己也這樣辦。甚至一件事情已經處理完了,過幾天看到和老爸的處理方式不一樣,就立馬改變態度,按老爸說的辦。乾隆皇帝若九泉有知,看到這一幕不知道內心作何感受。

時光能夠倒流嗎?不能。所以嘉慶皇帝依然在迷茫、抱怨、痛苦、糾結中度過一天又一天。

想必嘉慶皇帝在壽終之時,內心是歡喜的,因為這是最好的解脫。

當個皇帝也是挺累的。尤其是好人當皇帝。


歷史寶藏


嘉慶皇帝是乾隆皇子之子,道光皇帝之父,但一來因為他夾在康乾盛世與道鹹衰世之間的尷尬位置,不上又不下;二來他在位時間雖長達二十五年之久,但是除了誅殺權臣和珅之外卻沒有了其他光輝政績,難免被“乾隆大帝”的萬丈光芒所掩蓋,加之在他死後二十年又爆發了鴉片戰爭,人們的目光紛紛被這場戰爭吸引了過去,這兩點就導致嘉慶所在處的時期幾乎成了中國歷史的盲區。那麼不禁有人要問了,嘉慶其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除了平庸之外還有其他特點嗎?


御下仁慈

“以模稜為曉事,以軟弱為良圖,以鑽營為進取之階,以苟且為服官之計……亮吉以為今日皇上當法憲皇帝(雍正)之嚴明,使吏治肅而民樂生;然後法仁皇帝(康熙)之寬仁,以轉移風俗,則文武一張一弛之道也”——《乞假將歸留別成親王極言時政啟》

嘉慶四年,嘉慶皇帝親政伊始,一位叫做洪亮吉的官員就給他上了一篇奏摺,名為《乞假將歸留別成親王極言時政啟》。洪亮吉在折中極言清朝吏治之腐敗,言辭犀利,激近告誡的口吻於嘉慶,言外之意是說嘉慶皇帝既不如祖父雍正,也不如曾祖父康熙嗎。這自然惹得嘉慶龍顏大怒,畢竟那個皇帝能忍受臣子不把自己放在眼裡呢?但是即使是這樣嘉慶都沒有處死洪亮吉,而是僅僅判了他個流放伊犁,這要是落在乾隆手裡,且不說洪亮吉必死無疑,株連九族也不是不可能。


善於自省

“自川、楚教匪平後…. 朕實恧焉…. 朕惟返躬修省耳。”——嘉慶

嘉慶十八年(1813年),發生了震驚朝野的天理教攻打紫禁城事件。後來雖被鎮壓下去,事情處理亦較完善,但是嘉慶還是下了一道“罪己詔”,向全國人民檢討。同樣的,在嘉慶二十三年四月,有一日突然天色有異,暴風大起,塵霾四散,以至“燃燭始能辨色”,嘉慶又害怕是自己的言行不當觸怒了上天,於是再次下詔自省:“朕心震懼惕…. 皆朕蒞事不明、用人不當之所致”。俗話說“吾日三省吾身”,看來嘉慶在這一點上做的還是比較好的。




崇尚節儉

嘉慶與父親乾隆的重奢靡,愛鋪張不同,他注重節儉,一輩子僅僅大辦過六十壽誕這一次生日,為此還自責不已,事後口中還不斷念叨著下不為例,下不為例,為此事還專門下了一道旨意:“將來朕七旬萬壽時,著軍機大臣存記,前一千提奏,不準各衙門復行懇請建設經壇”。

愛民如子

嘉慶對乾隆蠲免天下錢糧的做法十分讚賞,一直躍躍欲試也想要嘗試一番,怎奈經濟環境不允許,讓他始終不能得償所願。每次一想到父親在位期間能夠五次普免天下錢糧,合共總額有兩萬萬兩白銀之多,而自己在位二十多年卻一次都做不到,嘉慶就十分內疚,甚至為此還專門下了一道詔書解釋為什麼他不能給人民免稅的苦衷。 最後在六旬萬壽的時候,嘉慶還是給百姓減免了兩千多萬兩的稅,要知道這個時候清朝一年的財政收入也才四千萬兩,這相當於已經減除了一半的賦稅了,這個時候國家財力還十分緊張,免除的這些稅收還是他苦口婆心勸說官員硬給減下來的,在中國數千年的王朝史上,這樣的君主是十分少見的。也正因如此,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嘉慶駕崩之後,臣子們才給他擬定了“仁宗”的廟號,並且公認他有聖祖康熙爺的風範。



其實嘉慶的事蹟還有很多,比如說改革吏治,懲貪獎廉,嚴禁鴉片,消除了“文字獄”等,因此僅僅因為嘉慶政績不顯就說他只是個才幹平庸之君,這個說法不僅武斷、片面,對他來說更是一個不公平的評價。

我個人覺得嘉慶在清朝入關後的十位帝王裡,論才幹,嘉慶雖然次於康熙、雍正、乾隆,位列第四,但是論品性、修養,他僅遜於康熙,能排在第二位,所以在綜合能力方面,嘉慶在清朝諸帝中也算是個中游偏上的皇帝了,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差。

參考史料:《清仁宗實錄》、《清史稿》等。


棍哥觀史


歷史上評價他有些軟弱,或者不夠堅持。其實這錯的!他極度堅強,堅韌,果敢,不遜於任何帝王。

因為他隱忍!

要知道,乾隆選嘉慶是有私心的!這最大的私心就是可以安享晚年。也就是說,他要確保下一任皇帝,聽話,順從,孝順。不會將他制訂的國策摔個稀八爛。

乾老爺子認為自己打造了盛世,自然需要這個盛世繼續下去。所以國策不能變。既然已經是盛世了,還需要什麼激進或變革麼?

不!

嘉慶登基後,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

這是一個極度隱忍的太子加皇帝,在這裡真心佩服在他身後為其出謀劃策的某個幕僚。登基之後,面對權力的誘惑,可以自控到如此地方。那麼,這隻說明了一個問題!

這個嘉慶的圖謀更大!

這個嘉慶的觀點與乾隆不合,只是巧妙地隱藏起來罷了!

乾隆死後,他進行了一系例的操作。半途而廢了。這個半途而廢的最大原因,就是他的變革無法執行,或者說是無法有效執行。

執行的結果就是朝政失控,帝位不保!當執行者本身就是原制度的即得利益者時,你拿什麼變革?

這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亦有所思


十全老人弘曆統治下的清帝國,在經歷了他“開疆拓宇,撰文奮武”之後,老人家逐漸“性喜誇飾、往往思突過前人而失之流弊”,開始走上了崇奢尚盛、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的道路。

他享過日久,獨斷專行,揮霍無度、寵信權奸,致使在其統治中後期,國庫帑藏日絀,吏風與軍備日益敗壞。而其一生最為得意的“十全武功”,幾乎都是靠透支兒子嘉慶朝的財力才得以實現的。

於此同時,乾隆四處巡幸、揮霍無度、更進一步加重了國家負擔,也極大助長了貪汙腐敗、奢靡揮霍之風的蔓延和發展,對於嘉慶朝乃至於清後期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也為他所寵信的大學士和珅以及各級管理藉機貪汙納賄提供了條件,使得清廷日漸匱乏的財政進一步大量流失,國家的經濟實力受到嚴重的削弱。

因此,當乾隆光榮升級太上皇,嘉慶成為皇帝的那一年,帝國的第一次大危機轉瞬即至,自乾隆中葉湘黔苗民舉起反抗清王朝暴政的義旗後,川、楚、陝三省交界處的上百萬流民在無生老母的號召下,拉開了嘉慶朝長達9年的川楚白蓮教亂的序幕。

1796年,乾隆皇帝駕崩,嘉慶親政,然而他所面對的是一個危機四伏、帝國衰勢隱現的局面。嘉慶深知要振興國家,當務之急就是減少支出、增加庫藏、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改變他爹的統治方針,否則清王朝將面臨著衰亡的危險。

因此,嘉慶親政之初從懲貪治誤入手,竭力遏制財政流失以減少國家財政之初,力圖緩和財政匱乏的局面。

不得不說嘉慶的行動力還是很高的,很快就收拾了和珅,把其驚人的財富收歸國有,搞掉全國最大貪汙犯和中堂後,嘉慶開始嚴申自己反貪的立場。在其此後的執政期間,為整頓吏治懲治貪官,辦過多起軍餉貪汙案,使軍隊舞弊行為有所收斂,他整頓漕痺、清肅漕運,使得一些貪贓枉法的地方官吏受到嚴厲制裁。

嘉慶雖然致力於打擊貪汙腐敗,但是在其執行改革方針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失誤,致使其改革措施難以達到其預期的目標。

首先就是執法不嚴的問題。本來對於貪汙腐敗的案件,就應該從嚴從重,以此達到以儆效尤,讓貪官們心存敬畏的目的,可是嘉慶為政期間所處理的一些重大案件,幾乎都存在執法不嚴的毛病。

比如嘉慶朝第一大案和珅案,跟和珅狼狽為奸的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福長安,因為老爹傅恆是孝賢純皇后之弟,而且是乾隆的重臣、他的哥哥福靈安、福隆安、福康安們都在乾隆時身居要職。因此福長安先是受到“應斬監侯,秋後處決”的懲處,不久,就被改判到裕陵看護陵寢,最終害是保住了性命。

再比如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實際上也是此案的重要主犯之一,因為他是嘉慶的妹子、和孝固倫公主的額駙,被判仍襲留伯爵,“在家閒住,不許出外滋事”的處罰。另外一些跟和珅關係十分密切、罪惡累累的官吏,如大學士蘇凌阿、僅是原品致仕、和珅的死黨左都御史吳省欽,也不予深究,僅處以革職回籍的處罰了事。這些無關痛癢的處罰結果對於清廷各級官吏空前猖獗的貪汙納賄之風根本起不到警戒之效果哎。

縱觀整個嘉慶朝,其一直努力反腐,但越反腐敗卻越嚴重,不僅僅是貪腐的現象跟乾隆朝比較差不多,就是官員尸位素餐、翫忽職守的情形也屢見不鮮,而這些跟嘉慶其人政治上表現的“寬仁”是分不開的,很多大案,比如整個嘉慶朝時期水患頻繁,國家為此耗費鉅額庫銀,許多河段工程剛剛竣工,大水一衝即北沖毀或者坍塌,以至新工未竣舊患復發。

清廷為此大傷腦筋,經過反覆調查,原來是各地治河官吏大肆侵吞治河工款,僅嘉慶十六年查出來的貪汙犯就有45人,然而這些利用水患大發國難財的髒官的結局,卻因嘉慶

“但念離工, 一時全易生手, 未免怠誤, 且未便令其置身事外,著將各員棄中現任者故留本任。”居然一個都沒有收到懲處,在嘉慶的寬縱之下此後的九年中,河患仍頻發不絕,貪佔河款的案件有增無減,很多官吏都把治河官職視為發財美差,紛紛尋門覓徑謀求職位。

嘉慶為政期間,清王朝面臨諸多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儘管他在主觀上要竭力改變清王朝每況愈下的衰敗局面,但在實踐中卻不能堅持執行改革方針。在矛盾面前為求得一時的安定,經常採取姑息避讓、息事寧人的態度多以勸誡代替懲治,而不能堅持依照法令處理各類問題,這種軟弱無力的治國之道,其結果只能助長腐敗之風的蔓延、使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致使國勢日益衰敗。


江畔初見月


不請自來,我是昊濤說史。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號嘉慶,1795年~1820年在位。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弘曆發號施令,嘉慶帝在位這四年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自古以來,權利對帝王永遠充滿誘惑力。乾隆帝死後,嘉慶皇帝立刻懲治了貪官和珅,肅清了吏治。



嘉慶在位期間,做了什麼事?

在政治上,從乾隆後期開始,清朝官場上開始盛行向皇帝進貢的惡俗風氣,加上當時官員的翫忽職守之風正盛,嘉慶皇帝先從自身做起,他本著“身先節儉,崇獎清廉”的觀念。對官員的進貢果斷拒絕,並且嚴令禁止官員向他進貢,如此一來也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對於官員的翫忽職守之風,他不僅自己勤於政事,還嚴查嚴處官員翫忽職守的現象,力戒欺瞞、粉飾、怠惰之風。在外交上,嘉慶皇帝在位時,多次重申嚴格鴉片禁令,也加以執行,在效果上,對抑制鴉片氾濫是有一定作用的。



嘉慶帝在位期間,雖然經常心灰意懶,但是他從來沒有放鬆過權柄,一直到去世前一天,還在不倦地處理政務。但其實表面上,他一天到晚,一刻也不休息。實際上,他已經習慣於不動腦子,讓祖宗為自己動腦子。“體皇考之心為心,本皇考之治為治。”只要祖宗說過或做過的,他都依樣畫葫蘆地執行貫徹。到了晚年,他的“守成”“法祖”已經昇華到如此高度,那就是每天都死按“實錄”辦事。



嘉慶二十年(1815年),禮親王昭璉因小事將其屬下人等禁押在王府之內,嚴刑拷打,手段非常殘酷。皇帝聞知十分生氣,判昭璉革去王爵,圈禁兩年。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六月,皇帝早起恭閱康熙“實錄”,看到內有平郡王納爾圖打死無罪人又折二人手足一事,當時康熙的處理方案是革去王爵,免其監禁。禮親王案遠較之平郡王案輕,於是皇帝當日下旨,改變前判,“敬承家法”,將昭璉釋放。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十月十九日,宮內文穎館失火。火勢不大,內宮太監鑑於天理教血染紫禁城的教訓,怕引來壞人混入宮中,沒有開宮門命護兵入內救火,而是由太監們親自撲滅。按理說這事處理得不能算錯。可是嘉慶皇帝在八天之後讀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九月“實錄”,內載乾隆帝規定,凡宮內園庭遇失火等意外之事,即行開門放外邊人等進內撲滅。於是皇帝根據這一記載,以違背乾隆指示為由,下旨處罰有關官員。

嘉慶帝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嘉慶帝與他的父、祖相比,是一位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但他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了。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然而,清朝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衰敗的跡象已經不能挽回了,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國內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清朝統治危機出現。再加上乾隆晚年舉辦壽宴過度的奢華,使得嘉慶初期國庫空虛。嘉慶是一個悲劇皇帝,從父皇手中接過一個千瘡百孔的帝國,在風雨飄搖中度過了他的帝王生涯。由於他繼續推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導致清朝落後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遺恨。

嘉慶皇帝曾經意氣風發,想要挽救清朝的衰亡,在風風雨雨中,他竭盡精力。但是一個人的力量終敵不過時代發展的車輪史書記載,嘉慶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因病去世的。廟號清仁宗,葬於清西陵之昌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