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长安和洛阳都是十三朝古都,都是建都首选,为何赵匡胤却定都开封

周、秦、汉、唐时代,中国的都城不是在长安就是在洛阳, 巧得很,长安和洛阳都是十三朝古都。如何看待这种巧合呢?我们先来对比下彼此的优势吧。长安,它位于关中大地,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洛阳,位于黄河下游,资源丰富,地形平坦,是重要的粮仓和钱袋子。对比史料,我们发现王朝的前期的都城都是在长安,后期再洛阳,这其中有何原因呢?

长安和洛阳都是十三朝古都,都是建都首选,为何赵匡胤却定都开封

以隋唐为例,一个王朝打江山的时候,前期总是靠军事集团来解决的,就是跟随皇帝征战南北的那些兄弟和他们的家族。在打天下的过程中,皇帝总是要给兄弟们打鸡血,各种封官许愿,比如隋唐的关陇贵族,他们在居住在关中大地,其势力范围也在此,他们在此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所以,周、秦、汉、唐一开始都会定都在长安。

长安和洛阳都是十三朝古都,都是建都首选,为何赵匡胤却定都开封

到了王朝中期,有两个问题需要迫切解决,要想国泰民安就需要发展经济,经济需要已经超过了军事需求。长安已经无法满足统治者的需求,而中原的洛阳正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政权已经巩固,皇帝也不想天天被军功集团包围,要给帝国输入点新鲜血液。于是就要从民间选取精英,而东都的中原是经济中心,那边有大把大把的人才。于是像隋炀帝和武则天,为了培养自己的班底,都放弃了长安,迁都洛阳,用科举制度选举人才,让帝国重新充满活力。所以在唐朝以前,选择定都长安还是洛阳,主要看国家这段时间需要什么。

长安和洛阳都是十三朝古都,都是建都首选,为何赵匡胤却定都开封

长安到洛阳,洛阳到长安,这一节奏持续了多年,但是到宋朝却被打破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从一个将军黄袍加身,深知武将的危害性,毕竟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于是杯酒释兵权,后面管理军队的手段就更严了,以至于在那个年代出现了重文轻武的现象,武将是很难进入中央决策系统的。与此同时,到了宋朝我国的地印刷术有了快速的发展,知识得以快速传播,平民百姓开始阅读书籍,大大增加了皇帝在选拔人才的可能性,降低了军功集团对皇权的制约。你可以发现,科举制度在宋、明、清达到了高峰,大多数大臣都是科举出身的文官,武官在中央上的发言权很小。

长安和洛阳都是十三朝古都,都是建都首选,为何赵匡胤却定都开封

就这样,中国豪族社会也没落了,中国进入了平民社会的一种状态,这是封建统治者希望看到的一种局面。他不再受军功集团的制约,想在那里定都就在那里定都,长安可以不去,洛阳也可以不去,宋朝的赵匡胤就把都城定在了离运河更近的开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