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唐代女子妝容

隋唐時期,作為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大唐盛景被無數次的描繪進史書、小說以及電影中。而在電影中出現的唐代的美女,以及他們身上美麗的裝束和妝容也引得無數女孩競相模仿。但是真正的唐代女子妝容,並非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麼簡單。

唐代女子妝容


唐代女子的化妝順序大致如次:一敷鉛粉;二抹敷脂;三塗鵝黃;四畫黛眉;五點口脂;六描面靨;七貼花鈿。

唐代女子妝容


花鈿:

花鈿是唐代面部裝飾的一大特點。這種在臉部額間貼上花鈿進行裝飾和點綴的方法,在唐時十分盛行,尤其是唐的後期更為時尚,並且有多種效果,這在王建的詩中記得十分詳細:“膩如雲母輕如粉,豔勝香黃薄勝蟬。點綠斜蒿新葉嫩,添紅石竹晚花鮮。鴛鴦比翼人初貼,蛺蝶重飛樣未傳。沉復蕭郎有情思,可憐春日鏡臺前。”

眉飾:

唐代女子畫眉要用青黑色的顏料將眉毛畫濃,叫做“黛眉”。畫眉之前需要剃掉原來的眉毛,用顏料畫出各種眉毛的樣式。唐玄宗曾命令畫工設計數十種眉形,以示提倡。

斜紅:

斜紅是唐代女子面頰上的一種裝飾。從唐代墓葬裡出土的女俑,臉部常繪有兩道紅色的月牙形妝飾,這種妝飾色澤濃豔,形象古怪,有的還被故意描繪成殘破狀,遠遠看去,宛如白淨的臉上平添了兩道傷疤。這種妝飾被稱為斜紅。

面靨:

與斜紅不同,雖然面靨也是面部裝飾,但是它是施於酒窩處的一種裝飾。面靨通常以胭脂點染,也有用金箔、翠羽等物粘貼而成。在盛唐以前,婦女面靨一般多作成黃豆大小的圓點 ;盛唐以後,有的形如錢幣,被稱為“錢點” ;有的如杏核,被稱為“杏靨”。

額黃:

“額黃”是以黃粉塗抹額頭。“鴉黃”是以黃粉塗抹雙眉中間,又稱“眉黃”。“靨頰塗黃”是在面頰塗抹大面積的黃色,當時取名“拂妝”。

唐代女子妝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