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唐代女子妆容

隋唐时期,作为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大唐盛景被无数次的描绘进史书、小说以及电影中。而在电影中出现的唐代的美女,以及他们身上美丽的装束和妆容也引得无数女孩竞相模仿。但是真正的唐代女子妆容,并非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唐代女子妆容


唐代女子的化妆顺序大致如次: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描面靥;七贴花钿。

唐代女子妆容


花钿:

花钿是唐代面部装饰的一大特点。这种在脸部额间贴上花钿进行装饰和点缀的方法,在唐时十分盛行,尤其是唐的后期更为时尚,并且有多种效果,这在王建的诗中记得十分详细:“腻如云母轻如粉,艳胜香黄薄胜蝉。点绿斜蒿新叶嫩,添红石竹晚花鲜。鸳鸯比翼人初贴,蛱蝶重飞样未传。沉复萧郎有情思,可怜春日镜台前。”

眉饰:

唐代女子画眉要用青黑色的颜料将眉毛画浓,叫做“黛眉”。画眉之前需要剃掉原来的眉毛,用颜料画出各种眉毛的样式。唐玄宗曾命令画工设计数十种眉形,以示提倡。

斜红:

斜红是唐代女子面颊上的一种装饰。从唐代墓葬里出土的女俑,脸部常绘有两道红色的月牙形妆饰,这种妆饰色泽浓艳,形象古怪,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状,远远看去,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了两道伤疤。这种妆饰被称为斜红。

面靥:

与斜红不同,虽然面靥也是面部装饰,但是它是施于酒窝处的一种装饰。面靥通常以胭脂点染,也有用金箔、翠羽等物粘贴而成。在盛唐以前,妇女面靥一般多作成黄豆大小的圆点 ;盛唐以后,有的形如钱币,被称为“钱点” ;有的如杏核,被称为“杏靥”。

额黄:

“额黄”是以黄粉涂抹额头。“鸦黄”是以黄粉涂抹双眉中间,又称“眉黄”。“靥颊涂黄”是在面颊涂抹大面积的黄色,当时取名“拂妆”。

唐代女子妆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