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這句詩裡提到了什麼典故?

爾朱少帥


辛棄疾的詞,歷來以典故多多著稱,這首著名的《永遇樂》主要提了就是南北朝時宋朝,宋武帝劉裕和他兒子宋文帝劉義隆的史事。“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說的是劉裕。這劉裕本領非常了得,簡單是武神級別,據歷史記載,不是小說啊,當年有千餘敵人和劉裕遭遇,但劉裕奮起神勇,見誰殺誰,砍瓜切菜一般,嚇得千餘名敵人瘋狂逃跑,劉裕自己卻在後面追趕,當然,這千餘名敵人只是散兵遊勇般的匪類,並非訓練精良的正規軍,但劉裕的勇猛,也是罕見的了。

所以,劉裕靠戰力值當上了軍隊的首領,然後他擊潰鮮卑族人的南燕、滅掉羌族人的後秦,收復了長安。這樣的功業,很多力圖恢復中原的人生夢想。劉裕戰功赫赫,功高蓋主,這樣的情況下,不是他把皇帝幹掉,就是皇帝把他幹掉,參照岳飛的下場,劉裕沒有當岳飛,而是奪了東晉的皇位,自己當上了皇帝。

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說的是他的兒子宋文帝了。宋文帝其實也算不上昏君,他崇尚節約,不浪費。御車中本來是黑皮包裹,下人覺得不像帝王氣派,要換新的紫貂皮,劉義隆否決這個意見,說能用就行,何必浪費財力。

然而,恢復中原,一統華夏,始終是元嘉二十七年時,劉義隆聽大臣們紛紛鼓動要進軍北方,他說:“聽王玄謨說的話,讓我有封狼居胥意”。封狼居胥,是指當年霍去病徵服匈奴,在現蒙古境內的狼居胥山勒石祭天的事情。

然而,當時北魏的國力正強,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堪稱一代豪傑,他可不是吃素的,所以劉義隆北伐遭到慘敗。不但沒有收得北方失地,長江以北的本來為劉宋所有的地盤也給魏兵佔了。魏兵野蠻地實行三光政策:“所過郡縣,赤地無餘,春燕歸,巢於林木”,甚至把嬰兒拋在空中,用長矛來接,以此為樂。

當然,我覺得後人一味嘲笑劉義隆也是不對的,“做不做是態度問題,做得好不好是能力問題”。如果劉義隆像陳後主一樣,整天玉樹後庭花,在宮中玩樂,何必自尋煩惱,主持北伐這樣的事呢。他也是個悲情人物。

當然最為悲情的是,宋文帝劉義隆竟然是被自己的親生兒子劉劭殺死的。劉劭這廝為了想早早當上皇帝,勾結巫婆做了一個假人,施以巫術,咒其父早死,陰謀暴露後,他狗急跳牆,帶兵殺死了親爹劉義隆。劉義隆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江湖夜雨


喜歡用典,是宋詞的一大特點,特別是南宋,到了辛棄疾這裡,堪稱用典狂魔,無事不可入典。用典可以增加作品的含蓄性,辛棄疾作為“歸正人”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和信任,又不能太直白地法牢騷,所以就多用典故來隱晦地表達心中的憤懣和不甘,辛棄疾最瘋狂的用典是在《賀新郎》詞中,句句用典,讓人歎為觀止。

辛棄疾詞讀起來比較難懂,就是因為典故太多,如果你不能明白每個典故的出處和故事,就很難讀懂辛棄疾要表達什麼,“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這句詞,短短14個字,竟然也用上了2個典故。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元嘉草草

元嘉是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草草是輕率的意思,元嘉草草這個典故是用古人之事影射現實,同時也是一個尖銳的歷史教訓,話說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十分有壯志,想要恢復河南疆土,於是連連北伐,卻都失敗了,特別是最後一次北伐,在沒有做好萬全準備的情況下,蒼茫北伐,結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抓住機會,劉義隆遭到重創。

在這首詞中,辛棄疾使用了大量典故都是這一歷史時期,如“人道寄奴曾住”一句中,寄奴就是指劉義隆的父親宋武帝劉裕,後面這句“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也是說劉裕的事蹟。再如“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的佛(bì)狸,指的是擊敗劉義隆的拓跋燾,小名佛狸。

封狼居胥

封狼居胥的典故相對來說就比較熟悉了。說的是漢武帝時期名叫霍去病,年僅17歲時初次征戰,就率領軍隊深入敵軍兩千多里,與匈奴剛正面,殲敵無算,俘獲匈奴高層幹部數十人,一直殺到狼居胥山,並在這裡舉行了祭天封禮。此戰之後,匈奴只好夾起尾巴做人,再也不敢進犯中原,史書記載“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辛棄疾在這裡用此典,顯然不是為了誇獎誰,而是諷刺劉義隆。當年劉義隆北伐,聽了王玄謨的策略後讚歎道:“牛X!讓人有封狼居胥的壯志!”,意思是老子這回贏定了!

然後……劉義隆被打得“倉皇北顧”,北魏趁機南下直接打到了揚州,嚇得劉義隆登山北望觀察形勢,“贏得”一詞非常微妙,明明戰敗了怎麼能是贏得呢,其實是“落得這麼個下場”。

這首詞把元嘉草草和封狼居胥連用,表面看是為了諷刺劉義隆瞎比亂搞,其實是影射南宋“隆興北伐”之事。

南宋朝廷是一個非常奇葩的存在,在抵禦外敵這一件事的表現上,通常是怎麼錯誤怎麼做,該打的時候要求和、稱臣,不能打的時候又要顯示自己的雄心壯志,亂打一通,後來越打國力越衰微,直至亡國。

辛棄疾雖然一心想要為國效力,收復山河,但當時他卻覺得不到時機,如果貿然開戰一定沒有好果子吃,但朝廷不這樣認為,於是大舉北伐,不宣而戰,取得了一些微小的勝利,但總體上來說是打敗,最後簽訂了“隆興和議”。



也可自話


問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這句詩裡提到了什麼典故?

辛棄疾這句詩用了兩個典故。

封狼居胥,中國曆代軍人人生的最高追求

封狼居胥,就是指在“狼居胥山”上舉行的祭天封禮的儀式。狼居胥山就是現在的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附近肯特山。
這個典故的主人公是霍去病。公元前119年,在漢武帝發起的旨在消滅匈奴的“漠北大戰”中,霍去病用自己損失一萬人馬的數量,斬殺俘虜匈奴七萬多人馬,其中俘虜匈奴王爺三人,還有其他高級將領八十三人。可以說取得了一個令人驕傲的勝利。

霍去病對匈奴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就在這裡,霍去病讓部隊暫時休息了一下,自己親自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霍去病舉行這麼一個儀式,其實也是為了表達一定要把匈奴消滅掉的決心。


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領大軍深入追擊匈奴,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這才回兵。從此,在中國歷史上,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就成了所有軍人人生的最高理想。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一歲。

元嘉草草,軍事史上好大喜功,倉促作戰的反面教材

元嘉,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的元嘉帝。這個元嘉帝名字叫劉義隆,此人好大喜功,不明白自己的實力,繼承王位不久,就打算攻打北朝時期的北魏,結果自己主動打別人時,反而被人家打敗仗,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指揮騎兵集團南下,一直打到長江北岸,劉義隆的北伐軍遭到重創。北魏主趁機大舉南侵,一直打到揚州,嚇得宋文帝劉義隆親自登上南京但幕府山向北觀望形勢(這就是倉皇北望的意思)。

這個戰例,是好大喜功,倉促作戰的最好的反面教材。

使用典故,借古諷今,反對軍事上的冒進主義

辛棄疾寫這首詞時已經六十六歲。當時韓侂冑為宰相,積極籌劃北伐。在這之前一年,閒置的辛棄疾被起用,後來,又被任命為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辛棄疾到任後,支持北伐抗金,但對當時的領導韓侂冑輕敵冒進的作法,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使北伐再次遭到失敗。

這一句借古諷今,意思大致是:明面上說南朝宋劉義隆倉促北伐失利,教訓慘痛,實際影射四十年前南宋的隆興北伐的失利的前車之鑑,不可不防。表明了自己在軍事上反對冒進主義的觀點。


煙花三月09


這句話出自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典故中套著一個典故。

“元嘉草草”這一句,“元嘉”是南朝宋的第二個皇帝劉義隆的年號,就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的兒子。這裡用年號代指皇帝劉義隆。這一句整個說劉義隆北伐失敗了。


這個典故中套著一個“封狼居胥”的典故。狼居胥是一座山,封狼居胥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後來指建功立業。這裡是說劉義隆想建立霍去病那樣的功績失敗了。

辛棄疾一直主張北伐,但不主張冒進。寫這首詞時,南宋朝廷任用韓侂冑北伐,軍事準備不足,最終也失敗而歸。

其實辛棄疾進獻給皇帝的軍事理論著作《美芹十論》,詳細地論述了北上的路線,可是擁有話語權的人往往缺乏智慧,統治者並沒有採用他的軍事策略。所以整首詞讀著很悲愴。


好風讀書


問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這句詩裡提到了什麼典故?


前言

這句詩裡有兩個典故,首先要明白封狼居胥的故事,然後才能理解元嘉草草的典故,以及辛棄疾為什麼要悲觀地說:元嘉草草。

一、封狼居胥

封狼居胥來自於《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

驃騎將軍去病率師,……,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歷涉離侯,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漢武帝時期猛將如雲。其中少年將軍霍去病更是一個傳奇人物,17歲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取得奇功。

雖然霍去病只活到了23歲,但其短短一生卻戰功赫赫。據說霍去病漠北之戰後,”封狼居胥山“ ,以至於”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辛棄疾永遇樂中的”封狼居胥”用的就是霍去病的典故。

二、元嘉草草

辛詞中“元嘉草草”諷刺了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元嘉是其年號,劉義隆好大喜功,因為

”聞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決定倉促北伐,結果被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南下,劉宋遭受重創, 國力削弱。 辛詞中“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說的就是當年拓跋燾(佛狸)的祠廟留在了其南侵的土地,竟然被百姓供奉香火。

這首詞的上下闕用父子對比,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一個是兒子的無能,一個霍去病一般勇猛的老爹老爹。

三、借古諷今

無論是 “元嘉草草“還是” 封狼居胥“,辛棄疾其實是在借古諷今。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於開禧元年(1205)。當時南宋又一次準備北伐。賦閒已久的辛棄疾在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 因此有“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之語。

雖然辛棄疾是主戰派,但是他對於當時的形式並不樂觀,認為北伐的條件並不充分,有可能會出現“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的結果。

結束語

在這首詞寫完後,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冑貿然發動北伐。當年即北伐失利,開禧三年(1207年),在金國示意下,韓侂冑被楊皇后和史彌遠設計殺死,函首於金。

也就在開禧三年(1207年)秋,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這裡麵包含了兩個典故,即南朝宋文帝北伐和西漢霍去病封狼居胥!
(辛棄疾)

漠北之戰、封狼居胥

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分別出定襄和代郡,並組織步兵數十萬、馬匹數萬以保障作戰。兩路大軍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這就是著名的漠北之戰!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43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


(霍去病封狼居胥)

經此一戰後,“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漠北之戰是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大戰役,而霍去病登狼居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的行為就被後世稱為“封狼居胥”。至此以後,封狼居胥就成為了華夏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

元嘉草草、倉皇北顧

封狼居胥一方面是象徵著功績,但在另一方面它又是對自不量力者最大的諷刺,這個自不量力者的典型就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


(宋文帝劉義隆畫像)

元嘉其實就是宋文帝的年號。公元423年,北魏趁宋武帝劉裕去世,趁機大舉南侵,奪取了劉宋的虎牢、洛陽及滑臺等劉宋地處河南的洛陽盆地,因此從宋文帝即位以來就有收復河南失地的志向和打算。宋文帝分別於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以及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三次北伐最後均以失敗告終,其中由以第二次北伐失敗最為慘痛。

宋文帝在第一次北伐失敗後,一時無力再次北伐,因此決定整頓政治,以圖再舉。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北魏入侵劉宋邊境。為了報復北魏,宋文帝於是將北伐又一次提上了日程,向群臣徵求北伐之策。

(北魏與劉宋對峙)

彭城太守王玄謨這個人喜歡空談兵事,而宋文帝又喜歡聽,宋文帝聽的入神的時候還對左右說“廣聽玄謨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

而御史中丞袁淑會拍馬屁,便說陛下席捲趙魏之後,定要封禪泰山,臣逢千秋難得的機會,願意寫上一篇《封禪書》。宋文帝聽了以後大為高興,彷彿中原已經回到了劉宋的版圖。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親率10萬大軍南下,在圍攻懸瓤(今河南汝南)時40天未能攻下,在劉宋援兵趕到前撤圍北去。北魏撤軍以後,宋文帝立即決定北伐。


宋文帝第二次北伐示意圖)

七月,劉宋三路大軍向北魏發動進攻,前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勝利。但是以王玄謨為前鋒的東路軍被拓跋燾擊敗,宋文帝於是召還正在攻魏的各路軍隊。北魏軍一路深入劉宋腹地,遇劉宋堅城就繞過去繼續南下。最終,拓跋燾率軍南至瓜步,一度威脅要渡過長江。但其實當時江對面有劉宋大軍,後背還有幾處堅城未破,隨時可能陷入劉宋的前後夾擊之中,因此撤軍是必然的!此役之後,劉宋江北六州“邑里蕭條”。

其實當時以劉宋的國力根本不足以完成北伐,而宋文帝唯恐軍權旁落,總是遙控指揮,像王玄謨這樣的人本無大將之才,卻因迎合宋文帝而受到了重用,這都是宋文帝北伐失敗的原因。而在辛棄疾那個時代,南宋朝廷正準備北伐,他利用這個典故正是表明了自己堅決主張抗金卻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


小祁說歷史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元嘉草草”和“封狼居胥”是兩個不同的典故,“元嘉草草”來源於南北朝劉宋時期,封狼居胥是指霍去病遠征匈奴封狼居胥山而還的故事。


劉宋背景:劉宋為南北朝時代南朝第一個朝代,是南朝四朝中存國最久、國力最強、疆域最大的朝代,開國皇帝為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劉裕。

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縣綏輿裡,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南朝劉宋開國皇帝。

劉裕自幼家貧,初為北府軍將領。自隆安三年(399年)後,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即位後,又派兵南征林邑國,使其全境歸附。後因為劉裕心腹坐鎮後方的劉穆之突然去世,為防止後院起火劉裕班師回朝,最接近成功的北伐不了了之,但是經過一番開疆拓土,收復了黃河以南,山東全境,關東及其淮北之地,之後劉宋王朝“七分天下,而有其四”,劉裕代晉建宋後在位三年,意圖再次北伐卻不久病逝,頗為可惜。


劉宋第三位皇帝宋文帝劉義隆繼位後,在其父宋武帝劉裕基礎下繼續勵精圖治,創下了“元嘉之治”,並繼續了三次北伐,可惜無功而返,最後一次失敗甚至導致北魏長驅直入一度威脅到劉宋都城建康,之後劉宋就是一筆糊塗賬了,宋文帝在位三十年,被太子劉劭所弒自立為帝,之後諸王起兵,又被其弟孝武帝劉駿所殺,之後劉宋王朝幾帝傳承內亂不止,宗室被殺的七零八落,至宋順帝時期,劉宋國滅。


元嘉草草:元嘉是南北朝劉宋的開創者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餘,封狼居胥山而還。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內。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


大白說歷史ii


下面大致介紹一下這次戰爭的過程。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北魏盧水胡人蓋吳在杏城今陝西黃陵西南)起義,有十萬之眾。蓋吳起義之初,希望得到宋文帝的支持,他親自給宋文帝上表道:“伏願陛下給一旅之眾,北臨河陝,賜臣威儀,兼給戎械。”後來,他又第二次給宋文帝上表道:“伏願特遣偏師,賜垂拯接。遺民小大,鹹蒙生造。”希望宋文帝派遣大軍北上,內外配合,收復北方失地。但是,宋文帝只是給蓋吳以安西將軍、雍州刺史的空頭官號。同時命令雍、梁二州屯兵境上,為蓋吳聲援。實際上並無一兵一卒去支持蓋吳,坐失收復中原的大好時機。

很快,蓋吳起義被北魏鎮壓,北魏同時解除了柔然的威脅,於是,北魏主拓跋燾在元嘉二十七年,發兵十萬,號稱百萬,進攻劉宋。

戰爭初期,雙方互有勝負。拓跋燾親率大軍進攻劉宋的懸瓠城(今河南汝南),宋軍拼死抵抗。七月,劉宋主動出動大軍北伐,主力在王玄謨的率領下,進攻滑臺,被北魏擊敗。劉宋另一支偏師在建威將軍柳元景率領下,以極少的兵力,連克弘農、陝縣、進軍潼關,斬北魏洛州刺史張是連堤,魏軍戰死萬餘人。關中人民群起響應宋軍,但因為王玄謨主力潰敗,宋文帝命令柳元景退兵。

劉宋退兵後,北魏乘勢南下。拓跋燾親率大軍攻彭城不下後,渡過淮河直趨瓜州(今江蘇六合東南),拆毀民房,建造戰船,揚言要進攻建康。劉宋立即組織起了六七百里的堅固防線。拓跋燾見劉宋準備充分,不敢向建康發兵,就回攻盱眙,遭到盱眙軍民的拼死抵抗。北魏圍攻三十日,久攻不下,又擔心後路被切斷,只好撤退。北魏在撤軍時,進行大肆殺戮,“丁壯者即加斬截,嬰兒貫於槊上,盤舞以為戲”,所過州縣,“赤地無餘”,給劉宋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劉宋經此浩劫,國力也大大的被削弱下來。

自此以後,劉宋便把防線步步南撤,由洛陽、滑臺撤到了淮河以北。到了宋明帝時,淮水以北的青、冀、徐、兗四州及豫州淮水以西九郡,又先後被北魏奪去,防線進一步由淮北撤向了淮南。恰在此時,劉宋統治集團內部又發生了為爭奪帝位而導致了相互殘殺的醜劇,國力更加不濟。

宋文帝雖然在軍事上遭到了辛棄疾的嘲笑,不過,在治國安民上面,他稱得上一位明君。他不僅數次免除百姓積欠的賦稅,而且很重視農業生產。他在位期間,多次下令勸課農桑,很多地大在他的直接領導下被開墾為良田。有的地方缺乏種子,他就下令借給百姓。有的地方發生災荒,他就拔出糧米賑濟百姓。所以,在元嘉二十七年之前的這段時間,劉宋王朝是一個相對安定的小康時期。

只可惜宋文帝治國有方,領兵無策,最後導致軍事上的失敗。元嘉北伐之後,宋文帝又在選立繼承人的問題上優柔寡斷,最後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中。在巨大的內訌中,劉宋王朝最終走向覆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