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神話、典故、民俗是你在看過相關攝影作品和繪畫作品之後,才想百度深入了解的?

柳侍墨


在看了安格爾的《土耳其浴室》那幅繪畫作品之後,對歐洲的浴室文化產生了一探究竟的興趣。

安格爾創作的與浴室相關的題材除了《土耳其浴室》之外,還有《大宮女》、《瓦平松的浴女》等幾幅巔峰之作。

這些作品除了展現安格爾高超的人體繪畫水準之外,更讓人產生興趣的是,當年的歐洲浴室文化究竟是什麼樣的狀態,為什麼會讓安格爾如此著迷。


▲中世紀的浴場


實際上,歐洲的沐浴文化最早上溯到古希臘時期。

由於地中海炎熱的氣候原因,沐浴成為一種必須,公共浴場活動也成為一種日常生活。

大約在公元3世紀,羅馬大大小小的浴場多達400多處,最大的一處可以容納五六千人同時沐浴。

五六千人,還男女混浴,那場面,令人驚呆。


▲熱羅姆作品


當然,這裡只屬於那些上層社會的精英人士,他們帶著僕人,來這裡享受生活,按摩和社交。

從這個時期一直到16世紀,羅馬的浴室基本上是男女混浴的,當時的人們對裸體這件事,看得是稀鬆平常的,並不像今天這樣大驚小怪。

在那時,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是男女混浴,上流社會還經常選擇在浴室接待客人,決策國家大事。


▲熱羅姆《吹水煙筒的女人》


裸體混浴最終還是發展到了不可控的地步,淫亂,羅馬天主教的腐敗,都圍繞著浴室而展開,教皇包養情婦,鼓勵下層教士淫亂,目的就是為了搜刮錢財。

源自浴室的混亂,也從浴室開始結束。

特別是14世紀歐洲開始歐洲爆發了黑死病,奪去了數千萬人的生命,讓人聯想到黑死病跟浴室傳播病菌有關。

到了十六世紀,隨著基督教的宗教改革,一些新教人士開始批評人們花太多時間在浴池鬼混,而不是在教堂。威廉·萊基的《歐洲道德史》說:“肉體的清潔是對靈魂的褻瀆。


▲熱羅姆《浴女》


到了19世紀後期,隨著自來水供水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公共浴室逐步淡出人們的實現,公共浴室的魅力和混亂同時被終結。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安格爾創作於1862年的《土耳其浴室》,我們可以看作是畫家對中世紀浴室的美好的緬懷於悼念。

▲熱羅姆《摩爾浴,土耳其婦女洗浴》


名師巨典


正像題目中所說的那樣——攝影家們拍民俗,畫家們畫典故,藝術類的創作從來就不缺經典故事為題材。
很多觀眾確實是通過攝影作品、油畫作品、雕刻作品來直觀地瞭解畫面(雕塑)中的歷史事件的。
也包括我自己在內。
因篇幅所限,在此,僅舉兩個例子。
1、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取材於《聖經》,作者為意大利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內容為耶穌跟12個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耶穌在餐桌上說,這些門徒當中,有人出賣了他。於是聽聞此言的門徒們就神色各異:驚恐、憤怒、懷疑、緊張、竊竊私語……作者用繪畫的手法將和事件有關聯的人們的心理活動直觀地表現了出來。
如果您是先看到畫作沒看過典故的,那麼您一定會奇怪,為什麼參加晚餐的人們神色如此奇怪?
但是在查閱過故事背景您就知道原因了。並且因為畫作的視覺衝擊,您會對這個典故產生過目不忘的效果。
2、《東方神女山鬼系列》作品
提到《東方神女山鬼系列》作品,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其創作者李壯平和李勤父女。
的確,父親以女兒的裸體入畫,這在國內畫壇可能史無前例。因為有爭議,所以才會吸引觀眾們的目光。
從營銷的角度來看,《東方神女山鬼系列》作品無疑是憑炒作上位的極端案例。
但是,如果拋開炒作的因素,就畫作本身而言,又有多少讀者知道《東方神女山鬼系列》作品的靈感來自於何處呢?
恐怕沒有幾個讀者是在閱圖之前就已經瞭然於心了的。
所以才會有相當一部分讀者想按圖索驥。
《東方神女山鬼系列》作品來自於《楚辭》中的《九歌·山鬼》,是愛國詩人屈原所作。此詩是祭祀山鬼的祭歌,敘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山鬼,在山中與心上人幽會以及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未來的情緒,描繪了一個瑰麗而又離奇的神鬼形象。
如果不是因為《東方神女山鬼系列》作品本身富有爭議,給讀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會有多少讀者能夠追本溯源,想知道作品的出處在哪裡呢?
將神話和典故中抽象的故事和情節用直觀的方法表現出來,能讓大眾接受並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正是藝術作品中的魅力所在。

白馬晉一


一直以為丘比特就是個小屁孩,在看了《愛神和賽普克》這幅作品之後,才發現愛神小屁孩也是可以長大、可以叛逆、可以戀愛和可以結婚的。

實際上,愛神丘比特與賽普克之間的故事可謂一波三折,通過對丘比特與賽普克愛情故事的瞭解,我們竟然發現很多西方神話故事的秘密。


秘密一:關於嫉妒

在神話故事中,賽普克本來是以為國王的女兒,因為長得太漂亮,引來了全世界人們的敬仰。

這樣一來,使得掌管愛與美的女神門前香火冷落,並激發了女人的嫉妒之心。

於是,維納斯忽悠他的兒子愛神丘比特,讓他將普賽克的愛情之箭射向世界上最醜惡兇殘的野獸,這樣一來,賽普克必將墮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原來愛與美的女神竟然這麼惡毒。


秘密二:愛與背叛

讓維納斯沒有料到的是,當丘比特見到普賽克時,他瞬間被她的美貌與氣質給征服了。

丘比特不可救藥地、一見鍾情地愛上了賽普庫,將他媽媽維納斯交待的話丟到腦後。

有了媳婦忘了娘,神也不例外。

丘比特將賽普克帶回自己的宮殿,過上了秘密的夫妻生活。

但丘比特與賽普克約法三章,就是不能看到自己的臉。


秘密三:姐妹相殘

賽普克的姐妹們發現妹妹過上了這麼好的生活,嫉妒得要死。

她們在毒化了妹妹的大腦後,還告訴她,一個不敢把臉給你看得人,一定有大問題。

被下毒搞壞掉腦子的賽普克,拿著油燈半夜看到了丘比特的英俊的臉,但由於激動導致油燈滑落,燒傷了丘比特。

丘比特因為傷心賽普克不信任自己而離開了賽普克。


秘密四:善良與忠貞

善良的普賽克清醒後發現,自己因為背叛諾言而失去了心愛的丈夫。她為此痛苦不已,發誓用一生來尋找丘比特並希望得到他的諒解。

走投無路的普賽克只能求助於維納斯。

逮到機會的維納斯,想盡一切辦法嘲笑她,刁難她。

維納斯給賽普克設置了一項又一項幾乎無法完成的工作。

比如把麥種,穀子和罌粟花混為一堆,命令普賽克在天黑以前分揀出來。最後一群螞蟻幫助了她。


再比如,從兇狠的綿羊身上剪取金色的羊毛,從死亡之河中汲取黑水。每一次維納斯都自信普賽克根本無法完成,但普賽克每次都如有神助,最終完成了任務。

而此時,傷愈的丘比特也開始想念普賽克,找到她後,前嫌冰釋,還請求眾神之王朱庇特,准許普賽克永生不死,成為女神。


在朱庇特同意封普賽克為女神,與丘比特成婚之後,最高興的除了丘比特與賽普克之外,維納斯也是最高興的一位。

因為在維納斯看來,這樣她在人間就少了一位競爭對手,人間的愛與美的神依然是她維納斯。

這那是什麼神啊,這不都是妥妥的人性嗎?


布穀公社


在豐富多彩琳琅滿目的繪畫世界裡,以神話傳說、典故、民俗為題材的作品不勝枚舉。如古希臘神話中的愛神維納斯、亞當與夏娃等等,如我國的鐘馗打鬼、十二花神等等,都成為歷代畫家樂此不疲的創作題材。而這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十九世紀英國畫家約翰·柯里爾的畫作《馬背上的葛黛瓦夫人》。

第一次看到這幅畫的時候,並沒有看出這幅畫的經典和高明在哪兒?後來百度了一下,才知道這幅畫原來大有來頭,這幅畫裡有一則非常感人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距今將近1000年的公元1040年。這一年,英國一家貴族人家的女兒葛黛瓦出嫁了。她嫁給了英國考文垂省的最高地方長官年輕的總督伯爵。葛黛瓦美麗無倫且知書達禮,伯爵非常愛她。但婚後不久,伯爵發現夫人常常鬱鬱寡歡,就問葛黛瓦:“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嗎”。葛黛瓦就如實向丈夫講了由於賦稅太重,百姓不堪重負,多有苦色怨言。看到這些,她高興不起來。希望伯爵能體恤民情,減免稅負。伯爵一聽有些激動,大聲對葛黛瓦說:夫人,我是女王陛下信賴的重臣,為國家徵稅是我的職責。現在國家正在打仗,用錢的地方很多,減免稅收是不可能的”。葛黛瓦長嘆了一口氣,請求丈夫重新定奪。伯爵見夫人執拗苦勸,就賭氣地說:“讓我減免稅負,除非夫人敢赤身裸體地在全城走一圈”。伯爵原以為這句話能唬住夫人,沒想到葛黛瓦當場表示她會這樣的。

第二天一早,葛黛瓦赤身裸體騎上自家的棗紅馬向城區走去。城裡市民已聽說伯爵夫人為百姓請願的良苦用心,見葛黛瓦遠遠過來,都紛紛背過身去,不忍目睹;鄰街的店家也都緊閉店門,打烊停業,大街空空蕩蕩,沒有一個人看裸身騎馬的葛黛瓦夫人。葛黛瓦為百姓不惜犧牲自己“名節”的義舉終於感動了伯爵,隨後他做出了減免百姓稅負的決定。

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十九世紀。當畫家約翰·柯里爾聽說這個故事後,感動不已,就創作了這幅《馬背上的葛黛瓦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