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唐朝時,有位詩人來到衢州鬧市區,寫下這樣一首詩~

唐朝時,有位詩人來到衢州鬧市區,寫下這樣一首詩~

唐朝時,有位詩人來到衢州鬧市區,寫下這樣一首詩~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一座天姥山,因李白的詩歌變的夢幻,多少人,尋夢而來,踏歌而行。自晉唐以來,文人 墨客在浙江往來頻繁,一路賦詩競風流,形成了一條山水人文相連的唐詩之路。

2018年1月,在浙江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省長袁家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和錢塘江唐詩之路。最近印發的《浙江省傳承發 展浙江優秀傳統文化行動計劃》,也為古老的詩歌文化走廊賦予了新的現實使命,提出重現浙東唐詩之路和錢塘江唐詩之路。

作為錢塘江唐詩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詩人們載酒揚帆,在衢江兩岸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衢州市旅委聯合衢報傳媒集團為此特別推出 《重走衢州詩詞文化帶·唐詩之路》專欄,一同探尋衢州的“唐詩之路”,走進意韻風雅詩歌 世界,沉醉於詩畫風景中,探尋前世傳奇與今生故事,推動“衢州詩詞文化帶”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攜手共建美麗大花園。

首篇推出的詩作《崢嶸嶺》

,描述的就是衢州城市文明的高地崢嶸嶺當時的繁榮勝景。

唐朝时,有位诗人来到衢州闹市区,写下这样一首诗~

崢嶸嶺

【唐】孟郊

疏鑿順高下,

結構橫煙霞。

坐嘯郡齋肅,

玩奇石路斜。

古樹浮綠氣,

高門結朱華。

始見崢嶸狀,

仰止逾可嘉。

【專家點評】

唐朝时,有位诗人来到衢州闹市区,写下这样一首诗~

-

孟郊

-

孟郊(751年—814年),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德清)人,現存於世的詩歌有500多首。

孟郊早年生活貧困,曾周遊各地,無所遇合,屢試不第。他曾乘舟溯錢江而上,留下了一組衢州詩。《崢嶸嶺》便是其中一首。

衢州文史研究專家陳定謇評價,孟郊是一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苦吟詩人。“他寫詩句句琢磨,字字推敲,所以,他的好詩佳名極多。詠衢州的這一組詩,看似沒什麼詩眼,也沒有什麼特別光彩灼人的句子。其實,這只是表面上的拙和淡。”陳定謇以《崢嶸嶺》為例,“這詩就是似淺實深的佳構,不以字勝,不以句顯,而以渾然的整體,顯示出作者的大力深功。且看短短的40字,籠罩了整座山巒和勝跡,包攬無餘,盡人彀中,所謂增之一分太長, 減之一分又太短。

【前世今生】

唐朝时,有位诗人来到衢州闹市区,写下这样一首诗~

衢州城域開闊,名山亦多。

位於西北的為崢嶸嶺,山勢略顯陡峭,位於東南的則是龜峰。兩山緊緊相依,濃濃綠意之中,深藏著一段千年秘史。

唐朝时,有位诗人来到衢州闹市区,写下这样一首诗~

崢嶸嶺和龜峰統稱府山,這是因為它是歷代衢州府衙所在地,是浙西政治中心。

一千多年間,始終將一個城市的統治中心定格在一座山頭上的政治文化現象,這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此後,“崢嶸”二字也成衢州、信安、西安的代稱。

唐朝时,有位诗人来到衢州闹市区,写下这样一首诗~

鮑衛東 攝

除了府衙,崢嶸嶺還是府學、寺廟、園林建築集聚之處。南宋之後,更是與菱湖相伴,成為官宦、士人聚居之地。

唐朝时,有位诗人来到衢州闹市区,写下这样一首诗~

如今,雖然府衙早已不在,但崢嶸嶺仍十分重要。它歷經風雨,已轉變了身份,成為傳承儒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孔子文化公園。因舊名使用時間長且深入人 心,現在仍有人習慣稱它為“府山公園”。

唐朝时,有位诗人来到衢州闹市区,写下这样一首诗~

2014年9月,與公園相依而建的中國儒學館開館。一座出自雕塑大師吳為山之手的孔子雕像,在公園正門處屹立而生。府山公園由此正式更名為孔子文化公園 。

唐朝时,有位诗人来到衢州闹市区,写下这样一首诗~

它與孔氏南宗家廟隔街相望,

加上衢州市博物館、中國儒學館,四點串連成線,

組成了衢州儒學文化區核心區塊,

也組成了中國儒學館——南宗孔廟——孔子文化公園——北門街、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古城牆遺址公園這樣一條古城文化休閒遊經典線路

唐朝时,有位诗人来到衢州闹市区,写下这样一首诗~

鮑衛東 攝

夏日蟬鳴中,漫步孔子文化公園,滿目皆綠。

唐朝时,有位诗人来到衢州闹市区,写下这样一首诗~

數百米長的論語碑廊,鍾靈塔、孔子授業雕塑、革命烈士紀念碑,以及亭臺樓閣、書院、蓮池、草地……

唐朝时,有位诗人来到衢州闹市区,写下这样一首诗~

這座不設圍牆的開放式公園,已是集生態園林、人文景觀、休閒旅遊、儒家文化主題等為一體的現代園林。

唐朝时,有位诗人来到衢州闹市区,写下这样一首诗~

徐雪偉 攝

世事變幻,滄海桑田。

幸運的是我們,

仍可見那悠悠崢嶸嶺,山色依舊。

唐朝时,有位诗人来到衢州闹市区,写下这样一首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