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林州桂林,淅河上的望仙古橋

淅河,起源於山西陵川,在林州的河口村與淇河匯流,早年間,淅河是常年有水,每逢雨季,河水暴漲,由於河上無橋,兩岸人民若想往來,只能望水空嘆。林州桂林小店村向東大約一公里,右轉董街村方向,寬闊的淅河在此驟然收窄,最窄處,有座古橋,稱望仙橋,這也是民國之前,淅河上唯一的一座橋,望仙橋長28丈,寬和高各3丈,為石拱三孔橋,始建於清康熙7年【1668年】,橋建成後,中間曾4次被洪水沖毀。直到嘉慶2年【1797年】,淅河北岸三井村有位叫郭世超的老人,決定重修望仙橋,郭世超當時是一位鄉紳,在鄉里有一定的財產和地位,於是郭老先帶頭捐資,一邊修橋,一邊募捐,歷經5年,新橋終於建成,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望仙橋,時間已經過去221年。

至於橋的名稱,大概是過橋有座小山,山上有座古剎,名神山觀,縣誌雲:神山觀縣南三井村南,宋大觀年建,大觀年號1107開始,可見,神觀要比橋早幾百年。

林州桂林,淅河上的望仙古橋

林州桂林,淅河上的望仙古橋

林州桂林,淅河上的望仙古橋

林州桂林,淅河上的望仙古橋

昔日的石頭橋面已經被水泥替代,今天,望仙橋仍然是通往董街的必經之路。

林州桂林,淅河上的望仙古橋

拱形橋,原先兩邊有一定坡度,在古代人們手提肩挑行走,足夠了,現在,橋的兩頭各增高一部分,以利車輛通行

林州桂林,淅河上的望仙古橋

蛟首

林州桂林,淅河上的望仙古橋

林州桂林,淅河上的望仙古橋

拱下寶劍,以此鎮伏洪魔

林州桂林,淅河上的望仙古橋

古代橋欄和現代欄杆

林州桂林,淅河上的望仙古橋

據說當年修橋,以鐵水灌入石縫,增加牢固程度,兩百的滄桑,鐵水早不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