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对不起,我不要女医生给我看病

对不起,我不要女医生给我看病

对不起,我不要女医生给我看病

前几天我在我们大学附属医院当导诊时,有一位先生,大概四五十岁的样子,穿得体面,前来询问态度也很客气,彬彬有礼,这先生想要挂一位主任当天上午的号,而有余号的主任只有那么一位,我就直接帮他勾选了。

这时候那位先生很粗暴地推开我的手,连声道:“换一个,换一个。”

“为什么呀?您不是说要挂主任号么?”

“萍,一听就是个女人的名字,女大夫不靠谱,还是换普通号吧,男医生靠谱点。”

“先生,选择哪位医生看病是您的自由,但是我觉得,不论是哪位医生,性别是男是女,他们能在三甲医院做到主任医师的程度,想必专业技能和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您只是因为医生的性别就不信任她的话,是否有失偏颇?”

医院算得上是性别歧视的重灾区。粗粗扫一眼科室门口的牌子就知道,尤其是外科,上面的医生清一色的男性,而下面的护士是整齐的女性。就算都是医生,普遍意义上赚钱多辛苦风险高的科室男性居多,钱少琐碎事多相对保险的科室女性居多。

难道仅仅是男女之间体力的差距吗?不尽然。我轮转过所有科室,哪怕是最脏最累的科室,或者是继续站十多个小时手术台,我都没有因为我是女生,体力有限而有所懈怠。

对不起,我不要女医生给我看病

现在医院的骨干力量(大约30-50岁的人群)中,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男性;找工作的时候女性大多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不由自主地迎合社会期待进行某种分流。整个社会性别文化的偏见。在医患双方共同对抗病魔的过程中,假如说患者因为医生的性别而对其产生不信任感,那我想治疗的结果很有可能会打上些折扣。而对辛苦甚至更辛苦才能达到和同行一样地位的女医生们,仅仅是因为先天的性别就得不到患者的信任。

越是强调女性应该温柔可人照顾家庭,男性应该坚强勇敢努力赚钱的刻板印象,我们偏离这种人设所带来的愧疚、焦虑和痛苦就越多。而很多痛苦本来是不必承担的,它们是社会文化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所人为制造的痛苦。在这样僵化的社会文化体系中,男女都是受害者。

研究生复试前那段时间,我的一位室友和她的男朋友小H发生了一点矛盾。小H初试没有发挥好,无缘于自己理想中的学校。但幸好他本科的时候成绩优异,可以调剂回本校。不过他在犹豫是否要调剂,还是再战一年,可能心情比较低落,在和我室友打电话的时候,他哭了。

对不起,我不要女医生给我看病

我室友很不理解自己的男朋友,和我们吐槽小H没事哭哭啼啼太没有男子汉气概了,一点男人的勇气和果断都没有,这点小事都决定不了。在她看来,这两个选项都是可行的,任选一个就好了,实在犯不上为之伤心什么的。

而当时在场的妹子们都毫不犹豫地站在我室友那边,认为男人就该坚强点,失败了爬起来继续努力,哭什么哭,哭是女孩子专属的权利。我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她们,只是感到很无能为力,毕竟是人家的私事。

也真是这种对于男孩子的苛刻要求让作为女孩子的我想去追求某个理想、挑战某个艰难的任务时,被反复告知“女孩子差不多就好了,不用那么冒险,不要那么拼”。

考研失利本来就是很令人难过的事,毕竟一边是自己辛辛苦苦准备一年梦想中的学府,这个时候有所焦虑和紧张再正常不过,而男生难道就因为性别就不被允许流眼焦虑难过了吗?

对不起,我不要女医生给我看病

就因为他生理性别是男性,所以他不能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无助,不能寻求恋人的安慰,不能犹豫不能彷徨。他必须永远无所畏惧、果断、有担当,事业心、坚强,否则就是不够男人。

就因为她的生理性别是女性,她的专业技术就一定不如男性。她一定情绪敏感心灵脆弱,她必须要照顾好家庭照顾好孩子,至于她自己的事业,那不重要,找个安安稳稳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就好了。

社会最优先考虑的应当是人的需求和情感,而不是根据先天的生理条件来强行规定你“必须是这样的形象”“必须做这些事”。我希望女生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得到鼓励,;我希望男生也被准许脆弱,心情低落时可以哭泣。我希望医术高明、道德高尚的女医生不必因为性别就被粗暴地否决。我希望热衷于打理自己的小哥哥不必再被斥责为人妖。

而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不再简单地用男、女的生理性别来划定我们的角色和人生,男女不再是完全对立的两面。

我们每一次为性别平等所做的努力,都是在凿除文化的桎梏,让这个世界,让我们自己都能有彩虹般的色彩。

对不起,我不要女医生给我看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