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讓梅蘭芳、杜月笙都念念不忘的孟小冬,是一個怎樣的奇女子?

ruboliang


在梅蘭芳的眼裡,孟小冬是一位跟他志同道合,又旗鼓相當的京劇演員。有人說,朋友易得,知己難求。孟小冬是梅蘭芳的知己,只是可惜的是,梅蘭芳似乎還不夠格做孟小冬的知己。

在杜月笙的眼裡,孟小冬是當時曲藝界的大明星,放到今天的娛樂圈,那就是一出門就會各種抓拍,一皺眉頭就會有各種媒體揣測,發生了什麼事的那種人。


孟小冬的人生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是幼年學戲直到在北京唱紅的階段;第二是與梅蘭芳在一起的日子;第三是拜餘叔巖為師學藝以及跟杜月笙在一起的時光;第四是杜月笙死後,她獨居香港和臺灣的時日。

孟小冬出身梨園世家,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淨,她的父親、伯伯、叔叔都是京劇演員,孟小冬自小就受到京劇藝術的薰陶,並且開始自己學戲。


後來她為了發展,決心去北京學戲,沒想到到了北京沒怎麼學,倒是把自己給唱紅了。一個漂亮的坤生,在北京還是很少見的,而且又唱的極好,被人稱“冬皇”。

“冬皇”很快就與“伶王”相遇了,開啟了她人生的第二個階段。當時她才十八九歲,梅蘭芳已經三十一二歲了,而且還有了兩房太太。但是未經人事的孟小冬,也不管不顧,很快就陷入到了愛河之中。

但是可惜梅蘭芳並不是那種能夠託付終身的人,她跟梅蘭芳在一起,也只能做一個永遠無法正名的小三。據說孟小冬與梅蘭芳分手前夕,梅蘭芳的一個長輩去世了,孟小冬要去祭拜,結果連門都沒進去。

孟小冬是一個行事果斷之人,她本是也富有傳奇性,當然知道再喜歡也不能委屈了自己。於是她毅然決然的離開梅蘭芳,繼續自己的京劇之路。

之後孟小冬拜了餘叔巖為師,成為餘叔巖的關門弟子兼唯一的一個女弟子,開始潛心研究餘派唱腔。這也算完成了她來到北京的心願,儘管來得稍微遲了一些。

孟小冬與梅蘭芳分手後,一直對她念念不忘的杜月笙開始行動了。他的四姨太姚玉蘭也是京劇老生,並且和孟小冬算是閨蜜吧,於是杜月笙開始有機會接觸到孟小冬。



時間久了,孟小冬也知道了他的心意,後來兩個破也拜堂成親,孟小冬成為了杜月笙的五姨太。但是好景不長,新婚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杜月笙就因病去世了。

杜月笙死後,孟小冬一個人獨居香港16年,在此期間培養了一些弟子,後來因為掛念在臺灣的親友,又去臺灣住了10年。最終於1977年因突發疾病去世,享年70歲。


魏青衣


孟小冬(1908—1977),原名孟令輝,小名若蘭。祖籍山東,生於上海。

小冬是她的藝名,據說這與她出生在冬天有關。小冬的家族是個京劇世家。祖父唱老生,人稱老孟七。父親孟鴻群,也唱老生。由於自幼就受到傳統戲曲的薰陶,孟小冬對演戲表現出了強烈的喜好。看著女兒也有這方面的天賦,於是父親很早就讓她拜了師父學藝。六歲時,孟小冬便開始在無錫參加演出了。1915年,她拜孫派老生,也就是自己的姨夫仇月祥為師,學老生。四年後,在無錫演出,開始使用孟筱冬的藝名,不想演出一炮走紅。後來,她正式入上海大世界遊樂場乾坤大京班。

1920年底,她改藝名為孟小冬,並擔任主角。此後又曾赴福建以及菲律賓演出。還在百代公司灌製唱片《擊鼓罵曹》等。1922年,她與師父仇月祥等在漢口演出,贏得滿堂喝彩。在漢口演出一年後,又赴無錫、濟南、天津、北京等地演出。1925年8月23日馮公度為母祝壽,孟小冬與梅蘭芳合演《四郎探母》,名動一時。第二年又在王克敏的生日堂會上,和梅蘭芳合演《游龍戲鳳》。正由於兩人的交往與合作的深入,她和梅蘭芳漸生情愫,最終於1927年成親。但對兩人的婚事,梅蘭芳的師父卻並不看好。後來有位迷戀孟小冬的戲迷為報復梅蘭芳而殺害了梅的好友張漢舉。此後,兩人感情出現裂痕。

1930年,梅蘭芳伯母去世,孟小冬前往弔唁,但卻被拒之門外。因此她萬念俱灰,去往天津禮佛隱居。1932年,孟小冬父親病逝。第二年,在報紙登文澄清與梅蘭芳之間的事情,隨後重返舞臺。此後,孟小冬拜餘叔巖為師,技藝更上層樓。1943年,師父餘叔巖病逝後,孟小冬推出舞臺重返隱居。1947年,赴上海為陝西水災義演暨杜月笙六十大壽。當時演出可謂盛況空前,但在此後孟小冬就此告別了戲曲舞臺。

在與梅蘭芳情感決裂後,杜月笙的一個小房撮合孟小冬和杜月笙,隨後孟小冬入住杜府。1949年,隨杜月笙乘船前往香港。次年,兩人在香港補辦婚禮。此後,她在香港收的徒弟趙培鑫等。1977年5月26日,孟小冬在臺北去世,享年七十。


書房記


孟小冬,極少見的不願意謝幕的演員,她說:“我演得這麼辛苦,為什麼還要跟輕鬆看戲的人說謝謝?”有個性,又長的美,孟小冬是個冷美人。著名劇評人薛觀瀾曾經將孟小冬的姿色與清末民初的雪豔琴、陸素娟、露蘭春等10位以美貌著稱的坤伶相比,結論是“無一人能及孟小冬”。



提到孟小冬,很多人會將她與梅蘭芳、杜月笙的戀情搬出來,其一生也可謂坎坷。孟小冬是餘派的優秀傳人,她7歲登臺演出,9歲開始向姑父仇月祥學習孫(菊仙)派老生,1925年她到北平發展。因為同臺演出結識梅蘭芳並且漸生情愫。

後來,孟小冬為了跟梅蘭芳在一起,也閉門不再登臺演出,然而性格倔犟的孟小冬並沒有因為她的為愛犧牲而得到什麼好的結果,最終還是因為一些複雜難言的事情與梅蘭芳分開。而後,她才與杜月笙在一起。

孟小冬的戀情,其實演盡了,愛一個人和被一個人愛的極致。 晚年的孟小冬在香港、臺灣兩地生活,甚至周總理曾經委人邀請其回內地,她都最終沒有回來。1949年以後,孟小冬居住在香港。

《京劇冬皇孟小冬》中講,1963年春,馬連良、裘盛戎隨團來到香港演出,在費彝民的安排下,孟小冬現場觀看了兩出京戲,馬、裘兩位轉達了周恩來總理的問候和邀請,然而她並沒有回來。
1967年,孟小冬乾脆搬到了臺灣,就再也沒有回來。 孟小冬,從京劇藝術歷史上來看是不可多得的坤生,而從本人性格來看,她是一個敢愛敢恨,性格又比較剛強、做事果敢的人。


不止看戲


被婚姻拖累了的名女人!

孟小冬,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著名的京劇女老生,人稱“冬皇”,名字夠霸氣,就像現在的“範爺”!

孟小冬出身於京劇世家,她的爺爺、父親、伯父、叔叔都是藝人。她自小酷愛京劇,九歲開蒙,十一二歲登臺,十四歲就在上海的大舞臺嶄露頭角,享有盛名,被認為“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勢”。後來,她拜在著名京劇演員餘叔巖的門下,成為他的關門弟子,也是唯一的女弟子。孟小冬在名師指點下表演技藝更加精純,孟瑤在《中國戲曲史》中,稱讚她是“餘派唯一得到衣缽真傳的人”。

如果,不是後來遇到了梅蘭芳,她的人生可能不會如此坎坷。

18歲時,孟小冬從上海北漂到北京,遇到了訪日返京的梅蘭芳,兩人一個男扮女裝,一個女扮男裝;一個如日中天,一個冉冉升起,他們還同臺演了不少對手戲,比如《游龍戲鳳》之類的,顛鸞倒鳳,情意繾綣。

由戲生愛,倆人先是同臺,後來同床。雖然,這時候,孟小冬還是個18歲的小丫頭,而梅蘭芳已經有了兩房夫人。孟的師傅非常反對這門親事,但架不住孟自己喜歡,孟的父母也願意往上貼。

但是,他們的結合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問題,比如在禮法上,孟可不是梅的夫人,梅家裡還有倆呢!梅也沒敢告訴他那兩位夫人,而是自己給孟買了個私宅,說不好聽點,就是自己私養了個二奶吧。

孟小冬投入有情郎的懷抱後,就不再演出了。既不登臺,也不能與梅一起外出,等於是梅蘭芳養在家裡的金絲雀。

可是,等過了那段激情勁,梅也漸漸淡了,畢竟演出也忙,家裡還有一堆事,他的二夫人還懷了孕,特別是因為孟小冬,還惹出了人命來。

孟有個腦殘粉,一廂情願的把她當成自己的女神。結果,女神變作他人婦,這可是奪“妻”之恨,於是,他跑到梅孟的住宅鬧事,最後,打死了來這裡串門的一個朋友。梅蘭芳這個朋友實在太倒黴,招誰惹誰了,為了不相干的事情,賠上了性命!但這件事太有喜劇性了,有愛情、兇殺、緋聞,各種因素俱全,在社會上引起了沸沸揚揚的炒作。

不久,梅和孟就分手了,他們在一起只有4年。

分手之後,孟大病了一場,為了減輕病痛,她還吸食上了鴉片,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要想再回到當年的巔峰狀態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後來,她遇到了“接盤俠”、上海大名鼎鼎的黑幫頭子杜月笙。孟小冬和杜月笙的四夫人(也是個戲子)是閨蜜,一來二去,特別是四夫人極力撮合,孟又成了杜老闆的人。孟給他生了個女兒。

1949年解放前夕,孟隨杜家一行前往香港,打算從香港去法國。這時候,孟淡淡的問杜:我跟著你去,算你的丫鬟呢,還是女朋友?杜月笙當即與她拜堂成親,總算給了她個名分!

不過,杜此時已病入膏肓,沒能出得了香港就病死了。孟就在香港教授弟子,深居簡出,後來又去了臺北,閉門不出,從此世間再無“冬皇”。

1977年,孟小冬因病去世,終年70歲!


飲水君


孟小冬其人,確實是民國的一大奇女子。她的“奇”不僅在那異乎常人的京劇天賦中,更在於她敢擺脫“渣男”陰影,搖身變成黑道大佬的女人這一段情感經歷上。

*孟小冬和梅蘭芳定情於京劇《游龍戲鳳》。

1926年,為了給當時北洋政府的財政總長過五十大壽,當紅鬚生孟小冬和青衣花旦梅蘭芳合演了一出《游龍戲鳳》——孟小冬扮演不務正業的正德皇帝,而梅蘭芳扮演美貌風騷的李鳳姐。

一個是比男人更男人的女人,一個是比女人更女人的男人。兩人本就生得貌美,又在戲裡打情罵俏,慢慢地就對上了眼。

在一些好事者的極力撮合下,梅蘭芳和孟小冬走進了婚姻殿堂。

但那個時候,梅蘭芳已經有了兩房妻妾,一個是結髮正室王明華,另一個是側室夫人福芝蘭。正室王夫人早已重病纏身,不足為慮,而側室福芝蘭卻是個精明能幹的主兒。

為了躲避福芝蘭的詰問與吵鬧,梅黨們想出了一個金屋藏嬌的方法。換而言之,雖然孟小冬已經和梅蘭芳成親了,但兩人秘而不宣,沒有坐花轎,沒有辦婚慶儀式,甚至連婚房都偷偷摸摸的瞞著所有人。

這就意味著,按照當時的風俗來說,孟小冬其實並沒有妻妾的名分,沒有合法的地位,僅僅只是梅蘭芳公開的情人而已。但孟小冬沒有想這些,她只要梅蘭芳的那顆心就足夠了。

可導火線已經埋下,自然會有接踵不斷的麻煩找上門來,最為轟動的事件應屬當時的“馮宅大血案”。

孟小冬既然是有名的鬚生“冬皇”,屁股後面自然跟著許多迷妹迷弟,其中少不了一兩個腦殘私生飯。化名為李志剛的紈絝子弟便是私生飯中的“佼佼者”。

他聽說孟小冬被梅蘭芳“金屋藏嬌”了,忿忿不平,徑直找上當時正在馮宅赴宴的梅蘭芳,假稱自己是孟小冬的未婚夫,企圖令梅大爺解除與孟小冬的婚約,途中還挾持並射殺了另一赴宴者。

毫無疑問,這件事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同時側室福芝蘭聽說後更是在家大吵大鬧,讓梅蘭芳苦不堪言。為了保護自己的名譽,梅蘭芳不得不減少與孟小冬的來往。

這自然是令孟小冬極為不滿的,想自己年紀輕輕事業正盛,卻因為梅蘭芳而擱置事業,還把自己所在深深的庭院裡,最後卻只換得個不理不睬漠不關心。

而孟小冬最深的絕望則緣於她不被允許進入梅家門。

1929年8月,梅蘭芳的伯母病逝。對四歲喪父、十五歲喪母的梅蘭芳而言,伯母便是他心理上的“生母”,這一點,孟小冬也是知道的。

所以,她立馬剪短頭髮,頭戴白花,前往梅家,想為婆婆披麻戴孝。可不料,福芝蘭早已吩咐傭人將其攔在門口不得入內,孟小冬自然是不服氣的——你也只是妾,我也有婚姻,憑什麼不讓我進門。

然後,她託進門弔唁的熟人叫出梅蘭芳,讓這個一家之主放自己入門。萬萬沒想到,福芝蘭的“彪悍”對梅蘭芳這個“妻管嚴”、又愛惜自己“羽毛”的丈夫很管用,梅大爺竟然也勸孟小冬先離去為好。

這可氣炸了孟小冬,她心灰意冷,躲回孃家。多少痴情的女子,在遇到情感上的挫折時一蹶不振,甚至付出如花般的生命。

孟小冬也難過,也絕望,她甚至想過皈依佛門,但在獻演了一出《捉放曹》之後,這個剛強的女子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她開始不斷的拜師,努力打磨自己的技藝,最終贏得了黑道大佬杜月笙的愛慕,並於1950年舉行了一次正式的婚禮。

所以說,人啊,總是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即使遇上了所謂的“渣男”,只要你還沒有放棄,只要你還對得起自己,這些糟糕事也只能算是命運向你開的一個小小的玩笑而已,無傷大雅,反而會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後,以京劇“冬皇”的一句話作結。這是孟小冬在被梅大爺拋棄之後放的狠話,博庫君特別中意——

“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也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博庫圖書館


民國傳奇女性之一的孟小冬出身於梨園世家,是著名京劇老生餘叔巖的得意高足。京劇被譽為國粹,在沒有電視和互聯網的年代就好比是現代的影視娛樂圈,而孟小冬在京劇界的地位絲毫不亞於現代的當紅巨星。

京劇名伶的誕生

1907年,孟小冬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徽班世家,祖父孟七、父親孟鴻群都是京劇演員。從小的耳濡目染使她對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9歲學藝,12歲登臺,14歲在上海共舞臺與露蘭春、姚玉蘭等名伶同臺出演,頗具大角風範,廣受觀眾好評,被譽為明日之星。成名後的孟小冬戲約不斷,往返奔走於京、津、滬等大城市,與各派名角聯袂登臺,《四郎探母》《搜孤救孤》《捉放曹》等都是她的代表作品。樣貌清秀,氣質高貴的孟小冬對於京劇藝術有一種偏執般的熱愛,1938年,她拜在著名京劇老生餘叔巖門下,得到悉心真傳,技藝顯著提升,成為享譽全國的京劇名伶,人稱“冬皇”。

結緣伶王梅蘭芳

當時京劇界的旦角數梅蘭芳最為著名,被稱為“伶王”。因為合作的關係,孟梅二人時常一起登臺獻藝。日久生情,這對俊男美女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孟小冬當年才19歲。兩人共築愛巢,如同新婚夫婦般過起了小日子。32歲的梅蘭芳早已娶妻生子,他答應會給孟小冬一個正式名份。梅家兩代單傳,伯父梅雨田又沒有兒子,梅蘭芳等於是兼祧兩房,承擔起延續梅家香火的重任。

梅蘭芳原配夫人王明華所生育的一對兒女先後夭折,為了綿延子嗣又迎娶了另一位夫人福芝芳,兩房夫人不分大小,俗稱兩頭大。這等於是把孟小冬晾在了一邊,性格高傲的她無法接受這樣一段無名無份的感情。

於是在梅蘭芳伯母去世時,她以梅夫人的名義前去奔喪,卻被另一位梅夫人福芝芳拒之門外。1933年,孟梅二人因名分問題而分手,孟小冬在天津《大公報》公開聲明,“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悲憤之情,溢於言表。

入住杜公館

上海灘上叱吒風雲的流氓大亨杜月笙,平生一大愛好之一就是喜歡京劇,不僅愛看戲,有時還親自上場來上一段,他娶的第四房夫人姚玉蘭就是京劇名伶出身。杜月笙很早以前就對色藝雙絕的孟小冬傾慕不已,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位紅粉佳人投入他人懷抱。分手後感情遭受重創的孟小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釋懷,還曾一度在天津皈依佛門。杜月笙夫人姚玉蘭是孟小冬的師妹,聞訊後多次邀請師姐來上海散心。

心情憂鬱的孟小冬接受了邀請,到上海後住進了位於茂名南路的杜公館。姚玉蘭和杜月笙無微不至的照顧令她感到過意不去,她明白杜月笙的滿腔愛慕之心,也知道師妹有意從中撮合。歷經坎坷的孟小冬最終和杜月笙走到了一起,那一年孟小冬41歲,杜月笙60歲。

多年願望終成真

1949年,杜月笙舉家遷居香港,孟小冬隨行前往。1950年,杜月笙的哮喘病已經非常嚴重,聽說香港不安全,準備搬到法國居住。在計算家人護照時,平日從不發牢騷的孟小冬卻淡淡地說了一句:“我跟著去,是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呢?”一腔幽怨透過這樣一句輕飄飄的話,一下子驚醒了身在病中的杜月笙。他強撐病軀,當眾宣佈,要和孟小冬結婚,讓家人和手下抓緊時間操辦。於是,63歲病體纏身的新郎官與43歲徐娘半老的新娘子在香港結婚,從此孟小冬成為杜月笙第五房太太,杜夫人的身份烙在了她的身上,滿足了她長久以來的心願:做一個有名有份的夫人。在杜月笙人生的最後時刻,五房夫人中只剩下姚玉蘭和孟小冬隨侍左右,寸步不離,親侍湯藥。一年後,杜月笙病逝,孟小冬留居香港,1967年,遷居於臺北信義路。1977年5月26日,一生極富傳奇色彩的餘派傳人孟小冬病逝,享年71歲。



歷史茶坊


一個國劇演員成名難,要長保美譽更難。

欣賞一位演員身上的功夫,卻不知道練功時他吃過多少苦頭。

說一個人嗓子好,卻不知道他經過多少個寒冷的早晨,在空地上調過多少回嗓子。

一些人的才能就停在這個階段,成名是再無指望了。

若是頑固不化,繼續鑽研,只會自毀前途。

失敗的苦頭是一種,成名後的苦頭又是另一種。

菊壇舊聞錄上曾這樣描寫成名後不自量力的名角兒們:“舞臺是冷酷的,觀眾是無情的,今天你唱得好,舞臺是樂園,觀眾是朋友;明天你唱得不好,舞臺是苦海,觀眾是敵人。”

書中還舉了幾個例子:

李盛藻坐科時很紅,出科以後,怪腔怪調,就沒人願意聽了。

徐碧雲一開始也不錯,後來抽上了大煙,嗓子抽啞了,人也抽懶了,觀眾也漸漸散去,再沒回頭。

還有的名噪一時的大戲子,年輕時紅紅火火。十年後嗓子啞了,聲音小了,只有前幾排聽得見,從前滿座的戲院如今只有三成座,晚景何等淒涼。

站在舞臺上的人,最能體會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有時,不是才華成就了人,能保持恆久不衰的定力,自律、自強,懂得收放,本身就是一種才華。

1933年9月,在天津《大公報》第一版上,孟小冬連登了三天啟事:

“冬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於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係。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從此七年相伴成追憶。

她鬧過,哭過,甚至絕食,甚至做過一陣子的佛門弟子。可最後還是將一腔空置了的感情,投入梨園之中。

這或許不是因為感情失敗,而是因為給餘叔巖老師父做弟子太難。她始終還是愛戲的。

孟小冬早就想拜餘叔巖為師,她人脈很廣,多次請人勸說。可是餘叔巖是不願將自己一身本領傳於他人。

他高傲得連男弟子都不收,女弟子就更不用說了。

可是,再老派孤傲之人,也勸不住別人說和。民國27年,他突然收了李少春為徒,孟小冬趕緊抓住這個“缺口”,讓朋友們大力勸和,餘叔巖架不住別人的軟磨硬泡,只隔了一天,就收了孟小冬為徒。

餘叔巖授課,因人而異。李少春有武生功底,就專門教他《戰太平》、《定軍山》。孟小冬沒有武功底子,做派與唱功倒是非常好,於是她學的就是《洪洋洞》、《搜狐救狐》。

餘叔巖教人學戲,並不是每天都教。有時間了,情緒高了,他就興致高昂地教導到大半夜。

而且一定要完全學會他教的東西后,他才會教下一步。所以,跟這樣的老師學戲,一要頂得住熬夜和突如其來的加課,二要有非凡的耐心。

既要熬得住老師“慢吞吞”不往下教的任性,更要熬得住深入研究的苦悶。

後來,李少春中途輟學,只剩下孟小冬一人堅持著。每天粗茶淡飯,不斷重複的日子,她熬了五年,出師後,她演了餘叔巖親傳的《洪洋洞》、《搜狐救狐》,一舉登上了演藝事業的最高峰。

可是這樣的高峰攀登起來,何止五年的光景。

孟小冬出生於梨園世家,祖父的藝名叫孟七,生子六個,排行老四的鴻群就是孟小冬的父親。一家人的才華都揮灑在梨園,工武老生,武淨、丑角,家裡人都有擔當。

她從小對戲曲耳濡目染,九歲,在仇月祥學老生戲,十二歲就在無錫新世紀登臺了。十四歲,在上海乾坤大劇場演出。十八歲,便到北平深造,拜名師學藝。

可是那時候,很少有像孟小冬這樣認真學戲的,尤其是外地趕來。多數都是拜了師,每月供個月錢,然後頂著師父的名頭,繼續唱戲賺錢。

可孟小冬有自己的想法。她不僅跟著師父學,每每有機會到戲院裡去看名角兒演出,她也要爭做前排,細心觀察,學身段,看臉色。

又學習咬字、唱腔。不僅如此,她還向專門研究名角兒唱腔的人請教。

十八歲以前,她只是有名氣,十八歲拜師陳秀華之後,她便去掉了之前那廣泛得頗有些亂七八糟的戲路子,專門演老生戲了。在三慶園、城南遊藝園、新明大戲院裡都有她的演出,而且都是唱大軸頭牌。

她在老生界的地位,凌駕於他人之上。

這時,她遇見了梅蘭芳。

1926年下半年,北平政要王克敏慶祝五十大壽,他是個標準的戲迷,別人為了捧場就提出讓梅蘭芳與孟小冬合演《游龍戲鳳》。“一個是須生之皇,一個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場,珠聯璧合。”

舞臺上,孟小冬扮皇帝,拖著長長的鬢口,梅蘭芳則是一個活潑俏麗的少女。在他眼裡,這個二十不到的真正的少女有一種讓人摸不透的憂鬱感。

她從不開口大笑,神色裡總有一種凝神屏氣的嚴肅。她也不像別的女孩那樣活潑,彷彿戲曲神韻注入了她的骨血裡,深厚而不老派。

他欣賞她,也喜歡她。而她呢,拜師學藝時就對名角兒非常痴迷,她願意生活在他身邊,做一對梨園裡遺世獨立的璧人。

她下嫁時,梅蘭芳已經有了王明華、福芝芳兩位夫人。兩位夫人也都是梨園出身,嫁人之後便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專心持家。

不過,她們總還有個家可以操持。

孟小冬就不同了,她嫁入梅家四年,從未正兒八經地進過梅宅。

她不願做小,可既然做了,她也不便與兩位夫人擠在一個屋子裡勾心鬥角,出來反而對她好一些。不過,這個“好”也不是時時刻刻,長長久久的好。一個女人做了人家的妻子,就等於做了一家的媳婦。她再新潮前衛,心裡也總想著見見公婆。

1931年夏天,梅蘭芳的大伯母去世,孟小冬前去悼念,也正好趁著這個機會,見見梅家的人。可剛到門口,就被雷厲風行的二太太福芝芳攔住了,沒說幾句話就把孟小冬擋在了門口。

梅蘭芳當時就站在兩位妻子之間,他選擇哪一邊都不是,可最終還是對孟小冬說,“你回去吧。”

她眼見沒人向著自己,轉頭就走。

這七年的感情瞬間煙消雲散。

孟小冬與梅蘭芳

其實,兩人的好日子持續了九個月。太太不讓進家門的事還沒發生之前,兩人的感情就被孟小冬的暗戀者給拆散了。

北京城防司令的兒子王惟琛,對孟小冬很著迷,成狂成痴,得知孟小冬嫁人之後,非常氣憤,帶著槍直徑步入梅宅客廳。梅蘭芳此時正好不在客廳,王惟琛怒氣沖天,見到沙發上坐著的客人,迅速拔出槍來威脅。

梅蘭芳性格懦弱,朋友在客廳求救,他只說,“我立刻打電話去。”便消失不見了。不久,軍警抵達梅宅,勸解中,王惟琛驚慌失措,錯殺了客人張漢舉。這位《大陸晚報》的經理成了愛情的冤死鬼,徹底震驚了梅蘭芳。

他不知道孟小冬還有多少這樣痴狂的戲迷,也無法估計今後還會出多少類似的事情,可他懂得自保。

在他的心裡,這樣的逃避或許還有一點深明大義的意思。因為不單是為自己著想,更是為家人,為朋友著想。

王惟琛的腦袋被軍警砍下,在前門外的電線杆下,懸掛示眾三天。

從此,梅蘭芳便安心在福芝芳的保護下生活,見孟小冬就越來越少了。為了保命,他還離開北平,在上海定居。

可她的隱忍,換來的還是被人轟出家宅。

她哭,她鬧,她心灰意冷,可她也立誓從此不見梅蘭芳。“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她靠著學戲來度過所有與戀人離別的歲月。靠了戲曲發家的她,此時也靠著戲曲重振旗鼓。

可是,她從來就不是會被打垮的人。

她的眼中有一種傲氣和冷靜。

她身上有一種鐵骨錚錚。

愛情來便來,非常真心去接受。

愛情走便走,她也覺得不強留。

她不是那種會胡鬧,會死纏的女人。溫暖,是自己給的。堅強,也是自己給的。

所以,她人生中的36歲到40歲,她成了真正的單身貴族。一人吃飯,一人睡覺,一個人再次迴歸到學生時光,再次打造自己,以求獲得新生。

她沒了感情的牽絆,心也沒有更多的寄託。跟餘叔巖在一起很難,比與任何自私的戀人在一起都要難。她每天都懷著鐵杵磨成針的心情,默默地學習。每天獨自來到餘家,每天獨自走回自己家。

1934年,她復出。這一次上臺,離她上次正式登臺已經時隔是七年之久。首場演出安排在西長安街新新戲院。她再次出現,為觀眾呈現了完全不同的更成熟的孟小冬,那個已經獲得餘氏教學精髓的孟小冬,那個已經成為餘氏唯一傳人的孟小冬。

她,經過靜謐時光的打磨,已經超越了梅蘭芳那兩位同樣梨園出身的夫人。

輝煌時,她依舊保持著那冷漠的神色。

這樣的強硬,是梅蘭芳想擁有卻不敢擁有的精神氣。

她依舊吸引著許多人。其中就有杜月笙——那個二十多年前就看上她的杜月笙。他與別人一樣,對她的復出首演心馳神往。

再次相會後,杜月笙請孟小冬為黃金大戲院揭幕剪綵,隨後也奉上了二十多天的演出。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蘭也是梨園中人,杜家幾位夫人多年來分庭抗禮,你爭我奪,姚玉蘭這邊正好缺一個隊友,便經常與孟小冬接觸,關係深入後就時不時的勸她嫁給杜月笙。

她沒有同意,可也沒攔著杜月笙對自己噓寒問暖。她孤傲多年,太需要溫暖了。誰不需要呢?更何況,這溫暖近在咫尺又是誠心誠意。

杜月笙等待了二十年,終於等來了孟小冬的陪伴。更可貴的是,得到之後,他沒有沾沾自喜,更沒有斷了繼續欣賞的念頭。

他為孟小冬搭戲臺,繼續唱。這個天下第一號大戲迷,在六十壽辰的那天,邀請全國上下的大戲名角到上海義務演出,理由是為了賑災。原計劃五天的戲,演了10天,盛況空前,票價漲到了1000元一場,戲迷們依舊追捧不斷,場場爆滿。

到了臺下,孟小冬就在公館裡照顧病怏怏的杜月笙,或許是為了交換他的一腔愛意與崇拜之情,但更是為了自己的心中那份期望依舊的安定。

十年來,孟小冬居然從未提過婚配與名分。她寧願退一步,這樣無名無份的互相照應著,也不願重蹈覆轍,做別人的小老婆。

孟小冬與杜月笙

可就在1950年杜月笙一家要遷居香港時,一家人忙著弄護照,頭都忙暈了,未考慮到她。一向冷冰冰,對任何事都沒有明確態度的孟小冬,突然來了一句,“我跟著你去,算丫頭,還是算女朋友?”

杜月笙愣了一下,趕緊賠不是。說了幾句帶歉意的話,便正經操辦起婚禮來。

前幾位夫人跟著他享盡榮華富貴,到了孟小冬這裡,卻整天照顧他,陪伴他,為他這個年老體弱的藥罐子端茶送水。

他總覺得把孟小冬娶進家,是一件殘酷的事,一來辜負了她的青春,二來禁錮了她的自由——其他幾位妻子都是兒女繞膝,孟小冬卻什麼都沒有。可是,他又怎麼捨得放孟小冬走。

於是,在時局動盪、人心惶惶的時候,他給孟小冬一場最豪華的婚禮。

管家萬墨林到九龍飯店,把飯店的大司務請到杜公館來做菜,一共做十桌,每桌900港幣。婚宴時,樓下不夠用,又臨時借了樓上陸根泉家的客廳。親朋好友無一人缺席。

那天,杜月笙帶病出息,穿戴一新。孟小冬冷淡多年,終於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江一秋是杜公館的座上賓,對於杜孟兩人的感情,他曾如此評價,“哎呀,杜先生與孟小姐的感情交關好,兩個人嗲得來。”

杜月笙彌留之際,她悲傷至極,立誓絕不登臺演戲。懂她的人都去了,她還演了做什麼。

此後,她深居簡出,吊吊嗓子,後來就連嗓子也懶得吊了。

像年輕時一樣,她說到做到。

她的名字裡有個“冬”字,一生性情也像極了“冬”,冷淡、強硬、能忍,能扛。

對自己如此,對事業如此,對愛情,竟然也是如此。

像是一種必死的決心,支撐著這跌宕起伏卻十分輝煌的一生。

有人說,她最後沒有愛情,把自己陷進了照顧杜月笙的日常裡去了。

但有誰能如她這般,敢愛又決絕,敢恨又灑脫,收穫過事業,也抓住了愛情。


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孟小冬人稱“冬皇”,十二歲開始扮演老生,並且名動上海。當時,因為娛樂項目不發達,聽戲就成為了有錢人最願意消遣的地方。

這時候極具才華的孟小冬,就走入到了有錢人的視野。

再加上她本身是個女人,卻扮演老生的角色,這又給孟小冬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所以,關於孟小冬的事蹟,也傳播的特別的快。

人一旦有名,仰慕者就追隨而來了。

這時候青睞孟小冬的大佬有很多,比如說上海青幫老大杜月笙,狗肉將軍張宗昌,就連總統袁世凱的女婿,都請孟小冬去給他們唱戲。

你說那時候的孟小冬,是不是如日中天一般的存在呀。

關鍵是在這些有錢有勢力的人當中,杜月笙對孟小冬有曖昧之意,張宗昌一直追求孟小冬。

張宗昌這個人,若是想要追求孟小冬,孟小冬肯定不會嫁給他的。

因為張宗昌這個人,他的老婆真是多了去了,他自己就說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老婆。你說這樣的人,孟小冬怎麼可能嫁給他的。

但是,張宗昌還不是孟小冬能得罪的主,因為張宗昌手裡有軍隊呀,得罪了他那可是會丟命的。

那麼孟小冬是如何擺脫掉的張宗昌呢?

這時候就不得不說雄霸北京,聲名赫赫的梅蘭芳了。孟小冬離開上海,去北京發展的時候,就遇到了梅蘭芳。

恰好梅蘭芳是扮演女人,孟小冬是扮演男人,關鍵是他們扮演的都很像,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這時候很多人就有意的湊合他們,都覺得他們才是郎才女貌。

儘管當時的梅蘭芳已經取了兩房太太了,但是,那個舊社會就是這樣。

也可能是仰慕梅蘭芳的才華吧,孟小冬還真的嫁給了梅蘭芳。嫁給梅蘭芳之後,孟小冬就告別了舞臺,當起了全職太太。

但是,他們兩個之間的婚姻並沒有維繫太久。畢竟梅蘭芳的太太有幾房,養的女人太多了,就難免會爭風吃醋。

在加上有好幾次梅蘭芳去外地演出,都沒有帶上孟小冬,這讓孟小冬對梅蘭芳有很大的成見。

孟小冬覺得自己在梅蘭芳家裡根本沒有地位,而且梅蘭芳也給不了他當大房的名分,所以,孟小冬就請了一個律師,然後起訴梅蘭芳,兩個人就這樣離婚了。

孟小冬離婚之後,就到了上海。

在上海孟小冬有一個好姐妹叫姚玉蘭,之前孟小冬在上海唱戲的時候,就經常和姚玉蘭搭班,兩個人還拜了姐妹。

姚玉蘭正好是杜月笙的四姨太,所以,就這樣孟小冬和杜月笙發生了聯繫。

杜月笙本來就對孟小冬有好感,只不過孟小冬嫁給梅蘭芳之後,杜月笙就不好橫刀奪愛了。畢竟他和梅蘭芳也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不可能搶好朋友的女人。

但是,這時候孟小冬和梅蘭芳已經離婚了。杜月笙就對孟小冬有了新的想法。

姚玉蘭也有意撮合孟小冬和杜月笙在一起。

有一次孟小冬在杜月笙的家裡和姚玉蘭談心談到很晚很晚。他們都睡了之後,孟小冬覺得姚玉蘭出去了。

但是,姚玉蘭走了之後,就沒有在上她的床,上她床的人,就換成了杜月笙。就這樣杜月笙和孟小冬有了一夜情。

之後,孟小冬就光明正大的和杜月笙住在了一起。

不過,在跟著杜月笙的時候,孟小冬一直都沒有身份。她僅僅是杜月笙的一個女朋友而已。直到杜月笙落魄逃到香港之後,孟小冬才開口,讓杜月笙給她一個名分。那時候杜月笙已經快病入膏肓了。

既然孟小冬要名分,杜月笙當然要給了,所以,他就在香港擺了幾桌子酒菜,宴請了親朋好友,迎娶了孟小冬。

但是,他們結婚僅一年的時間,杜月笙就撒手人寰了。杜月笙死後,孟小冬分到了一萬元的遺產。

也許,孟小冬和杜月笙結婚就是為了分點杜月笙的家產,畢竟那時候孟小冬已經告別舞臺很久了,她也需要錢生活。

在杜月笙去世之後,孟小冬就去了臺灣,那時候她已經不唱戲了,所以生活過得也是很拮据的,在臺灣她除了打麻將就是看看電視。最終在臺灣度過了晚年,並且死在了臺灣。


史學達人


孟小冬出生於公元1907年,北平宛平人。她的祖父叫孟七,出身於徽班,而她的父親,叔伯們都是京劇演員,在這樣的梨園世家,孟小冬自然耳濡目染,同樣也走上了這樣的道路。

孟小冬九歲開蒙,向自己的姑父仇月詳學習老生,十二歲開始登臺演出,十四歲在上海與張少泉,露蘭春,姚玉蘭等名角同臺演出,當時的評價界對她讚譽有加,認為她在坤生上面十分的有造詣。

而當時的北平是所有的京劇演員最嚮往的地方,公元1925年,十九歲的孟小冬離開了上海,前往北平。

孟小冬到了北平之後,先後向陳秀華,蘇少卿等名角請教,她對京劇的理解也越深刻,經過一番比較後,她決定學習餘派。她認為餘派的唱唸和唱腔等方向特別合適她,而當時的餘叔巖對孟小冬也是有所耳聞,頗為欣賞。

1935年,有人向餘叔巖介紹了一些上海的票友,想拜他為師,餘叔巖一口回絕,他對身邊的朋友說,有些人教了也是白教。朋友就問:那你覺得誰比較適合?餘叔巖說:我覺得孟小冬最合適。最過經過幾番周折,1938年,孟小冬拜餘叔巖為師。

孟小冬是餘叔巖的關門弟子,餘叔巖自然是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而孟小冬天賦很高,又極為的勤奮,進步很大,與當時的京劇老生名角馬連良、楊寶森等人相提並論,名滿天下,並稱為“冬皇”。

當時最紅的旦角自然是伶王梅蘭芳,而最紅的生角是孟小冬,他們一直合作了《四郎探母》、《游龍戲鳳》、《梅龍鎮》等經典戲劇,在不斷的接觸和了解之後,他們兩個人惺惺相惜,進而互相愛慕,最後生活在一起了。

1926年,梅家來了一個人,他叫王惟琛,愛慕孟小冬,因為孟小冬跟了梅蘭芳,他帶著手槍來找梅蘭芳的麻煩。碰巧,梅蘭芳正在午休,出來接待的是梅蘭芳的朋友張漢舉,王惟琛說梅蘭芳搶了他的未婚妻孟小冬,讓梅蘭芳出來。

否則,梅蘭芳要拿出十萬錢解決這個事情。張漢舉就跟梅蘭芳說來了一個人,要借十萬塊錢,梅蘭芳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去打電話了。沒多久,來了很多的軍警,王惟琛見來了很多軍警,大驚失色,射殺了張漢舉,而他本人也飲彈身亡。

孟小冬經過這樣的變故,當時的各種版本都有,孟小冬十分的痛苦,只能離開梅蘭芳,曾經一度到天津皈依佛門,兩人至此再也沒有見過面了。

杜月笙對孟小冬也是愛慕已久了,因為孟小冬與杜月笙的妻子姚玉蘭是好友,所以杜月笙與孟小冬的來往也越來越多,1945年,杜月笙移居香港,寫信給孟小冬,讓她也南下,1949年,孟小冬也移居到香港,嫁給了杜月笙。

1977年,孟小冬病世,享年七十一歲。


歷史簡單說



孟小冬和梅蘭芳,真是國粹京劇的天作之合,一個是坤伶花魁,一個是梨園至尊。一個是女扮老生,一個男飾正旦。可謂顛鸞倒鳳,換飾男女。在舞臺上,都把自己的角色演至梨壇極至。孟小冬是餘叔巖的關門弟子,而且是唯一繼承餘派(新譚派)衣缽真傳的女弟子。1938年起師承餘派,學藝五載,即可與馬連良、譚富英、楊寶生等老生翹楚相抗衡。堪稱戲曲界老生唱腔的新銳,號稱”冬皇”。

1925年,在北平,頗有天賦、質若芝蘭的孟小冬與梨園泰斗梅蘭芳,合演了幾曲《四郎探母》、《游龍戲龍》的對手戲,便使四九城內街衢人空,梨園門倒,幾成廣陵絕響。順理成章,兩人情愫漸生,雖無明媒正娶,1927年之際,也終結秦晉之好。

此前,梅先生已有正妻王明華、平妻福芝芳二妻。自古男人只有一妻多妾,何來二妻並室之說?這裡就叉開一下,介紹下兼祧的含義。福氏出身八旗破落之家,因梅之正妻王氏生子二均早夭,為續梅宗香火,而娶福氏。福母因膝下僅獨女,便開出兼祧兩房、養老送終方允諾的條件,於是,1921年福氏攜母嫁入梅門之時,便不做妾而以妻入門,且與正妻名份持平,是故有平妻之稱。這種娶婦兼祧,是原來的自家叔伯兄弟各房僅出一子,為免各房斷香火,即由此子兼祧各房香火之續的變種。不是封建社會兼祧的正路子。可見八旗在民國尚有餘威。福氏過門後夫唱婦隨,14年產了九個子女,給了梅家香火繁盛,梅蘭芳從此便再無後顧之優。


再回來,婚後,梅蘭芳攜孟小冬移居北平無量大人衚衕內的一四合院內生活。此時,為梅蘭芳事業的上升期,也是創立“梅派”的關鍵時期,國內外很多的團體個人慕名盛邀梅氏登臺出演。此刻又有坤伶花魁孟小冬傍身,同臺對演,切磋技藝,梅氏技藝精到,一時打通京劇青衣(正旦)、刀馬旦、花旦任督之脈,達到中國京劇藝術的巔峰。被戲曲界評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之首。事業婚姻的雙重豐收,都出於該四合院之內,故梅氏興之所致,以“綴玉軒”命名此院,並以“綴玉軒主人”自居。

正當梅氏春風得意、名滿京都之際,在該院內發生了一件慘案。孟小冬的鐵桿粉絲及追求者王惟琛,因“夢中情人”孟小冬與梅氏同居,遂挾氣持槍闖入“綴玉軒”,妄圖威逼梅氏離開孟氏,或令梅民賠償他精神損失費。時梅氏與朋友正在吃午飯,其中報社經理張漢舉自告奮勇出外交涉。王惟琛用槍頂住張漢舉,令梅氏出來講事,張漢舉誆他梅氏不在並答應轉告,此刻,在房內的梅氏情知不好,遂報警,王惟琛僅20多歲,一見軍警圍院,經驗不足驚謊之餘,打死了張漢舉。後自己被軍警亂槍打死,並懸首大柵欄附近電線杆示眾三天。



經此變故,京城媒體又甚八卦,一炒作,各類事關孟小冬的情事緋聞甚囂塵上,再加上梅氏在美日巡演期間,風聞孟小冬出軌,於是這天作之合,因天公妒之一時勞燕分飛、各奔東西。為此,梅、孟二人都深受打擊,以致關係鬧得很僵。1931年杜月笙於高橋鎮所建杜氏祠堂落成典禮上,孟小冬因梅蘭芳在典禮戲臺上演戲,拒絕登臺獻藝。

說起上海灘大亨杜月笙,從25年便看上了坤伶孟小冬。29年雖娶了名伶姚玉蘭為四房之妾,仍對坤伶孟小冬念念不忘。而姚玉蘭與孟氏在22年於漢口便相識、成為無話不談的閨蜜,故孟氏經常在演戲期間借宿杜家姚玉蘭居室,於是杜孟便多了交往機會多了起來。

等到淞滬會戰爆發,杜月笙因絕不與日寇合作,出走香港。及至45年重回上海攤,因租界已被國民政府收回,政治環境已大有變化,做為“夜壺”的黑社會團體已為老蔣所拋棄,杜月笙再也無法東山再起、再創輝煌。此時,孟小冬已從北平回到上海杜宅。

幾年後,解放軍迫近上海,杜見山窮水盡,遂心灰意冷再攜家室出走香港,等杜氏要求孟小冬同赴之時,孟小冬講了句令人感嘆萬千之話,“我跟你赴港,算丫環還算女朋友呢”。杜氏聞之心生愧疚,到港不久,50年,杜氏不顧抱病在身補辦婚禮,與孟氏成婚。而此時杜已逾花甲,抱恙在床,孟氏天天煎湯熬藥,侍候左右。51年杜氏去世,孟小冬便萬念皆空離開杜家移居至臺北,77年於臺灣逝世。

坤伶孟小冬天生麗質、素有戲劇異稟。其雖在梨壇中名列老生花魁,真可謂名動京華、譽貫滬上的民國奇女子。詩人杜甫卻有言,“自古紅顏多薄命,獨留青冢向黃昏。”民國軍閥割據、時勢動亂,別說無遮無掩的坤伶孟小冬,就算是身出名門的民國才女林徵因。嫁與上層關係頗多、同為名門的梁啟超之子梁思成,其處於瞬息萬變的民國北洋、中原大戰、抗日戰爭、內戰等時期,一家之命運尚且坎坷崎嶇,到處東躲西藏躲避戰亂,多有不順。何談孟氏梨園一弱女子孤苦的個人命運。“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人若安好,便是晴天,和平真好!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