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先帝驾崩,新皇是如何清空后宫佳丽重新选妃的?

用户67239664


看到这个题目就不禁联想起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上位史。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太宗驾崩后,按照规矩,未曾生育过的妃嫔进入感业寺削发为尼。当时武则天也进入了感业寺做了尼姑,可当唐高宗李治孝服期满之后,却把武则天接入皇宫,封为昭仪,可见,李治和武则天早就爱得天昏地暗,难舍难分了,否则李治也不至于如此急不可耐。

言归正传,先帝驾崩后,新皇面对先帝留下的后宫佳丽大致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移居其他宫院

清朝大多沿用此时例,在先皇去世后,后宫妃嫔不能居住在东西六宫,需要搬到紫禁城西北角专门为他们修建的宫殿群,其中主要建筑包括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慈宁花园等。妃嫔们在此地颐养天年,为先帝守节,当然,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她们的生活条件自然不算太好。

殉葬或守灵祈福

从先秦到清初,历朝历代都有用活人殉葬的案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都有妃嫔殉葬。比较开明的君主会派先帝后妃去陵寝守灵或者去皇家寺庙为先皇祈福,本文开篇所举的武则天即属于此类。

出宫生活

这类后妃需要具备一个先决条件:诞有子嗣且存活下来。这类后妃是年老色衰的妃嫔们最好的结局,衣食无忧,儿孙满堂。《甄嬛传》里的果郡王生母舒太妃即属于此类,由此可见子嗣对于后妃的重要性,这也难怪后宫妃嫔为了争夺宠幸而闹得你死我活,实在也是为了后半生考虑啊!

成为新宠

这一类属于先帝后妃中的幸运儿,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年轻貌美。先帝驾崩后,有些新皇会从遗留的妃嫔中挑选一些年轻貌美的妃子继承下来封为自己的妃嫔,在这类皇帝中唐高宗李治是一个,但更杰出的是魏文帝曹丕,三国志记载: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意思就是说:曹操刚死,曹丕就接收了父亲的后宫诸人,结果遭到生母卞太后大骂他猪狗不如。

各位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历史茶坊


历史茶坊


干嘛要清空,朕还担心住不满呢!

皇宫嘛,地方大着呢,皇帝内心:”朕从来不缺房,朕缺的是美人!“很多人内心中会认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把老皇帝的妃嫔赶走,怎么有房子给新找到的美人住,其实呢,这是多虑了!

就拿秦朝的咸阳宫来说,总面积相当于汉朝长安城的100倍,是北京紫禁城的2000多倍,自始至终,皇帝愁得都是怎么才能注满,不然干嘛把六国遗民贵族女子都找来?

“来来来,每人一套三室一厅,带花园带喷泉带泳池的!”皇帝没有钱谁有钱,皇帝不任性谁任性?

干嘛用旧的,朕要建新的!

此外汉代的三大宫:未央宫、长乐宫与建章宫占地都是5~6平方公里!虽然没有秦朝那么奢侈,但也很任性!因为这些皇帝不喜欢住“二手房”,只喜欢“一手房”。在繁华的帝都按自己的想法建房子,没地?拆!没钱,给!多有趣。估计这是如今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了。

再如唐朝的太极宫(隋朝建的)、大明宫(唐太宗始建的,唐高宗时期建完)、兴庆宫(唐玄宗建的)。这也是所谓了穷人老百姓和富人皇帝的区别吧!想法和初衷就不一样。

当然,还有别的出路,封建早期还有残忍的后妃殉葬,好在后来逐渐废止了,出家的也有,不过更多的是去冷宫或者皇帝的其他房产孤独寂寞的度过余生。


船夫聊名著


先帝驾崩以后,新皇继位,那些服侍过先皇的妃子,也将各奔东西。

第一种,最幸运,皇后或者说是新皇帝的母亲,就会继续呆在宫里,成为皇太后。这种名额太有限,属于家里祖坟冒青烟的。

第二种,有子嗣的妃子,可以跟着儿子就藩。这属于母以子贵,到儿子的封地享福,安享晚年。当然,也有在宫中养老的。



第三种,没有子嗣的妃子,可能会被放到寺庙当尼姑。有些运气好的,还能服侍新皇帝。例如,唐朝规定,没有子嗣的妃子在先皇死后,都要去感业寺当尼姑。


但是,当了尼姑,也不一定意味,她这辈子就完了。

李世民死后,武则天就到感业寺当了尼姑。后来,又跟唐高宗好了。等唐高宗李治的孝服期已满,就又把武则天招进皇宫。而且,武则天在进宫前,已经坏了李治的孩子!武则天后来还做了女皇帝!

还有一些没有子嗣的妃子,会出宫找亲人另谋生路。

第四种,下场最惨,在某些朝代,没有子嗣的妃子可能要给先皇陪葬。一般处理陪葬妃子的手法是下毒药,上吊,或者活埋。

明朝朱元璋死后,继位的朱允文就让没有子嗣的四十多位先皇妃子给先皇陪葬了。其中,有十几人还是被活埋的。


秦汉和明清都会让妃子给先皇陪葬,剩下的其他大一统王朝没有这种事。

有三个皇帝下令禁止人殉陪葬,这三位皇帝是,汉武帝刘彻,康熙皇帝玄烨,还有明英宗朱祁镇!把土木堡之变被瓦刺俘虏的朱祁镇,和另外两位明君放一块说,真是有点不搭。不过,这是事实。


勇战王聊历史


后宫的妃嫔,无论荣华富贵盛宠万千,一旦皇帝驾崩那么他的后宫妃嫔的命运就开始如同浮萍一样了。皇后与生育皇子的妃嫔自然不必说,那些没有生养又没啥地位的妃嫔,就相当可怜了。


第一种,荣华富贵。从先秦开始,到后来的汉朝,生育皇子并且有封爵的妃嫔命运就比较好,能够随着儿子前往封地成为王太后。

第二种,深藏宫廷。能够离开宫廷,随着历史的演变后来变的不再可能。后来的妃嫔即便生育皇子,也无法逃离高高的城墙,只能够成为太后、太妃、太嫔等,在宫廷富贵中等死。

第三种,追随先帝。殉葬与出家,也是古代前朝妃嫔的一种落幕。随着皇帝的驾崩,或者被迫殉葬,或者出家为尼,常伴青灯古佛。也有朝代,妃嫔被遣去皇陵守陵。

总体来说,能够生育皇嗣是非常重要的,绝大部分情况下,生育皇嗣才能保住性命与荣华富贵,才是获得其他的必要前提。所以历朝历代为了生育皇嗣,后宫妃嫔也是想尽了办法。


澹奕


各朝做法不一样

最常用的做法,就是有儿子的到外地去当了藩王,那么先皇驾崩之后,就去外地随她儿子一起过日子了。没有子嗣的则是出家为尼这种情况。或者没有子嗣的也可以在宫中养着,比如清朝末期的那些妃子。所以每个朝代的做法都不太一样。还有更甚的就是把这些妃子拿去殉葬,这种最悲惨的情况也是有的。



需要纳那么多妃子吗?

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按照礼制来充实自己的后宫的,像是嫔妃数量,有些皇帝远远超过礼制规定,有些则是远远的还没有达到那个数量。至于宫女,则是每个时期都不太一样。汉朝最开始的时候宫女就几十人,明朝宫女最多的时候则是上万人。这样处理起来有些就麻烦,有些就很简单。



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嫌,新皇除了自己的生母或者名义上的母亲可以进一步享受权力,其他都会被遣送出宫去,只是去处不一样而已。命不好的就只能去陪葬了。


淡看天上月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后宫佳丽既是皇上的妻妾,也是皇帝的臣子,那么皇帝驾崩以后,其后宫妃嫔会面临怎样的人生境遇呢?

先皇的皇后或者新皇的生母,荣升皇太后,依旧母仪天下,受万世供养。清朝新皇帝,可以奉嫡母、生母两宫皇太后,像慈安与慈禧就是如此。

育有子嗣的妃嫔,若是儿子拥有封地,则可以随儿子去封地当一方太后,倒也潇洒自在。清朝不实行分封,所有皇子王爷都留在京城府邸,这种情况则会被封为太妃,奉养在宫中。逢年过节,皇子还能进宫拜见生母。

未有所出的妃嫔,根据朝代制度不同,大概有几种情况:

出家祈福:很多朝代在先帝驾崩后,嫔妃都会出家,为天下祈福。著名的就是武则天被发往感业寺出家为尼。

为先帝守灵;新皇登基可以将先皇的妃嫔都发往帝陵,为先皇守灵。古人信仰鬼神,这样是对先皇的敬意。只是帝陵清苦,娇生惯养的嫔妃要吃些苦头了。

殉葬:殉葬的意义其实和守灵一样,都是为了伺候先帝。区别在于开明之君会选择守灵,暴君会选择殉葬。封建时代,命如蝼蚁,一声皇命,成百上千的女子就要被活生生的埋在地宫里窒息而死。

还有些嫔妃在皇帝死后,成为了新皇帝的宠妃。隋炀帝的萧皇后在其死后,先后成为了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小妾,两任突厥可汗的妃子、李世民的昭容。身处乱世的红粉佳人,也不知美丽是福是祸。


史论纵横


在古代皇帝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集天下美女于一身,一些得宠的妃子,先皇在世时风光无限,享尽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衣食无忧。可是先皇驾崩之后,这些妃子该如何处理呢?新皇又是如何清空后宫从新选妃呢?

第一,没有生下子嗣的大部分殉葬,守皇陵

先皇在世时,一些生下子嗣的算是有功之臣,死后不必殉葬,他们的儿子一般都被封为王爷,先皇去世之后她们一般都跟随自己的孩子去养老。然而一些没有子嗣的命运就比较悲惨了,一些妃子会被派去殉葬,殉葬是古代一种残忍的封建制度,(通常殉葬有直接活埋,饮用毒酒,灌水银等)。还有一些相对好的会被派去守皇陵。



第二,年轻貌美的会被新皇从新收入后宫。

就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例,李世民继位之后,将自己父亲李渊的妃子年轻貌美的统统收归自己所有,还包括自己弟弟和哥哥的妃子。所以年轻貌美的还有机会得到新皇的宠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第三,出家做尼姑。

从东汉以后,寺庙就比较盛行,佛教盛行,让妃子出家做尼姑也是守住自己贞洁的最好办法,在唐朝这也是皇帝洗清自己婚姻的最好办法。



本文由楼笙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