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先后帮助过两位霸主,自己却成了笑话霸主

春秋时期的主旋律就是礼崩乐坏、诸侯相争,大国都想争夺那霸主之位,甚至一些中等国家也要出来凑凑热闹。在这种纷纷扰扰的乱局之中,周礼已经被人抛掷脑后,然而,却有一个奇葩的人,他逆时代而为,奉行周礼那一套仁义之说,他就是兹甫。

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先后帮助过两位霸主,自己却成了笑话霸主

兹甫是宋桓公与正妻宋桓夫人所生嫡长子,在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目夷,不过目夷是庶长子,其母只是地位一般的侍妾。在那个嫡长子继承制盛行的年代,兹甫以嫡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

前652年,宋桓公病重,他想让太子兹甫继位,结果兹甫却请求让哥哥继位,说目夷比他大、比他仁义贤明。宋桓公就问目夷的想法,目夷非常惊恐,忙说:“弟弟都能让国,我哪里比他仁?况且废嫡立庶,不合制度。”

说是说了,但兹甫让位之心没死,还在请求哥哥继位,目夷没办法,只能跑到卫国,这才让兹甫死了心。

次年,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即位,是为宋襄公,这是一个为人熟知的称呼,可惜没什么好名声。

宋襄公即位后,很快就派人去卫国把哥哥目夷接了回来,任命他为相,主管军政大权,辅佐自己处理朝政。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宋襄公非常推崇古人的仁义道德,连谦让国家都可以效仿。这种行为,搞得好那就是有古仁人之风,搞不好就是迂腐刻板、不知变通,显然宋襄公是后者。

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先后帮助过两位霸主,自己却成了笑话霸主

通过让国和委政兄长这两件事,宋襄公的仁义之名传遍列国,这让东方的霸主动了心思。

没过多久,霸主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在葵丘会盟,齐国是霸主国,宋国这点家底惹不起,所以宋襄公顾不上给老爹下葬,急匆匆就赶去参加会盟。在葵丘之会上,宋襄公接受了齐桓公提出的盟约。

随后,齐桓公私下找到了宋襄公,说自己年纪已经大了,担心身后有变故,委托宋襄公照顾齐国太子昭。说起来,齐桓公和宋襄公还是亲戚关系,宋襄公的外婆宣姜就是齐桓公的姐妹,不过这点亲戚关系显然不足以让齐桓公托付太子,更多的还是因为宋襄公仁义的人设。

面对霸主的请求,宋襄公受宠若惊,心想我宋国可不是大国,霸主竟然这么看得起我,我怎么好意思拒绝,于是宋襄公答应了齐桓公的委托。

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先后帮助过两位霸主,自己却成了笑话霸主

事情果然不出齐桓公所料,八年后,齐桓公病重,他的几个儿子争夺国君之位,举兵相攻,根本没人管他。一代霸主,竟然被活活饿死。

齐桓公死后,君位空悬,几位公子的争斗更趋白热化,斗得不可开交,结果齐桓公的尸体都生蛆了。几位公子打了两个多月,公子无亏获胜继位,这才将父亲安葬。

太子昭夺位失败,逃往宋国,向宋襄公求援。宋襄公记起齐桓公的嘱托,于是给参加葵丘会盟的各国诸侯发了通知,请他们共同护送太子昭回齐国接替君位。

但宋国只是一个中等国家,国力不强,宋襄公的号召力也很小,大多数诸侯鸟都没鸟他,把宋国的通知丢在了一边,只有卫国、曹国和邾(zhū)国三个小国派了一些人马来。

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先后帮助过两位霸主,自己却成了笑话霸主

宋襄公不怕,他坚信仁义之师无敌,就倾尽宋国兵马,加上其他三国军队,四国联军在宋襄公的率领下向齐国进发。

齐国方面收到消息以后,自己先生了变故。

因为太子昭是齐桓公确立的继承人,所以对于他的流亡,齐国贵族是怀有同情心的。再加上他们不清楚宋军实力,以为宋军敢这么明目张胆杀上门来,实力定然不可小觑,干脆自己动手把无亏和奸臣竖刁杀了,又赶走了奸臣易牙,准备迎立太子昭为君。

但太子昭才进入齐国境内,还没回到临淄(齐国都城)呢,又被其余公子的拥护者打了回去。宋襄公好人做到底,再次发兵,击败众公子的军队,送太子昭入临淄即位,是为齐孝公。

齐国内乱之后,国力大为衰落,齐桓公霸业告终,春秋霸业出现中空。

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先后帮助过两位霸主,自己却成了笑话霸主

而宋襄公则开始膨胀,认为齐桓公把齐国都托付给了自己,那自己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也是顺理成章了,而且自己连霸主国齐国都揍了,怕啥?齐桓公留下的空白就由他来填补吧。

宋襄公飘飘然地就要召开诸侯大会,以证明自己的霸主地位。

宋襄公的哥哥目夷一看这小子膨胀过度了,赶紧劝道:“我们是小国,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祸患,会出大事的。”

宋襄公表示我不听我不听,我就要会盟。

很快,现实打脸了,宋襄公到处联络诸侯,却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响应,楚、郑等国都没来,就连宋襄公扶持的齐国也没来,也对,人家曾经是老大,虽然现在日子不好过了,可也不是你一个小弟叫开会就来开会的。

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先后帮助过两位霸主,自己却成了笑话霸主

宋襄公执迷不悟,执意召开了会盟,当着齐国、楚国的面把自己当做盟主,引发齐楚的不满。

宋襄公却不以为意,还绕开齐国和楚国单约,双方约定第二年再次举行会盟,宋楚两国国君都不带兵来。

楚国国君对仁义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嗤之以鼻,他们奉行实用主义,国家权谋被他们玩得炉火纯青,而这一次,他们的对象是挡在楚国北上中原道路上的宋国。

对于楚国的阴谋,宋襄公浑然不觉,打算带着几个随从就去会盟。目夷苦苦劝说宋襄公楚国不讲信用,一定要带上士兵护卫以防万一,可宋襄公又不听。结果宋襄公被楚成王抓回楚国软禁了,要不是目夷撑着,宋国很有可能就被楚国灭了。

后来经过鲁僖公的调停,宋襄公才被放回去。宋襄公刚回国,就听到郑国投入了楚国的怀抱,他心头火起,表示要派兵攻打郑国,目夷又劝,宋襄公还是不听。

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先后帮助过两位霸主,自己却成了笑话霸主

郑国在春秋初期混得风生水起,如此远不如从前,被宋国打败,忙向大哥楚国求救,楚国乐得不行,正愁没借口打你,你还送上门来了。楚国直接出兵围宋救郑,宋襄公急急忙忙撤兵回国。

宋楚两军在泓水相遇,楚军气势正盛,要渡河过来打宋军。楚国开始渡河的时候,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正好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

宋襄公表示反对:“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楚军很快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可以了,快进攻吧。”

宋襄公又拒绝:“等他们列好阵。”

等楚军布好军阵,那可由不得宋襄公下令了,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先后帮助过两位霸主,自己却成了笑话霸主

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国内文武大臣都埋怨宋襄公不听目夷的意见,宋襄公却振振有词道:"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就这些话,要是宋桓公泉下有知,恐怕是会后悔当初没有立目夷吧。

宋襄公因为伤势过重过了几个月就病死了,但就在这几个月内,他接待了一位客人,那就是流亡列国的晋国公子重耳。

也不知道是为了维护自己仁义的面子人设,还是看出重耳日后成就非凡,即便宋国国力交困的时候,宋襄公还是奉重耳为上宾,重耳临走时又送给他八十匹好马,正是得此援助,重耳继续奋斗,终于回到晋国,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

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先后帮助过两位霸主,自己却成了笑话霸主

其实看宋襄公一生,基本上就是被自己仁义的人设绑定了,他在办事情前,首先考量的不是这件事能不能带给宋国利益,而是看这件事情符不符合自己仁义的人设!

从让国开始到战败,宋襄公就是一个不顾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毛主席称他为“蠢猪式的仁义”,虽然有点过,但是不合时宜四个字跟他是完全般配的,至于《史记》把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我觉得相当不靠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