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官渡之戰時,曹操聽聞孫策偷襲許都,為何不肯回師防備?

Anky丿灬魑情


當面要對決的是比自己強大得多袁紹,主力必須集中在北線進行決戰,根本不能退縮,退則滿盤皆輸。

剩下的一丁點兒兵力,還要防守廣大的後方,再要抽出兵力來回防孫策,兵力很是捉襟見肘。

另一方面,孫策剛剛吞併了許多新地盤,還沒有來得及徹底消化,有許多內部矛盾尚未得到解決。

孫策如果貿然前來偷襲,則自己內部的矛盾也可能爆發。

兵力不夠的曹操,只能硬著頭皮冒險賭孫策內部出問題。


歷史又是怎樣發展的呢?

官渡之戰期間,就在曹操與袁紹相持不下的時候,後方傳來情報,孫策準備乘曹操主力在外,北上偷襲許都。

一時間,曹軍再次面臨前有狼,後有虎,進退兩難的局面。

退守許都,則袁紹直搗許都,曹軍士氣大潰,極可能敗亡,不退,則恐被孫策乘虛而入。


關鍵時刻,謀士郭嘉給曹操分析形勢:“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還沒來得及消化戰果。而且他誅殺的對手都是英雄豪傑之輩,這些人手下都養的有死士。孫策本人輕佻不穩重,一定不會過多防備。雖然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猛虎獨行中原。如果有刺客伏擊,一個刺客就可以解決他,所以我認為,孫策必死匹夫之手”。

郭嘉不去當先知,真是可惜了。

果然,孫策還未渡過長江北上,就被許貢的門客刺殺,一時江東大亂,曹軍不復後顧之憂也。

機會主義者曹操,再次賭對,不得不佩服他的運氣!


一丹流青


當時曹操在官渡與袁紹對峙,戰局膠著,曹操是不可能回師的。很簡單,若回師就等於是放棄官渡防線,戰線崩潰後,豈不是拱手讓袁紹南下入許都了嗎?

在官渡之戰時,汝南黃巾首領劉闢等人也趁機向袁紹示好,宣佈背叛曹操,在袁紹處的劉備,也帶著關羽、張飛前往汝南協同劉闢等人作戰,四處擾亂曹操的後方。

曹操也對許都以南的安全做了工作分配,曹仁就是負責許都周邊安全的主帥。他帶著騎兵把劉備等人打跑了,保障了許都以南的安全。

《三國志·曹仁傳》:太祖(曹操)與袁紹久相持於官渡,紹遣劉備徇濦強諸縣,多舉眾應之。自許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為憂。(曹)仁曰:“南方以大軍方有目前急,其勢不能相救,劉備以強兵臨之,其背叛固宜也。備新將紹兵,未能得其用,擊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將騎擊備,破走之,仁盡復收諸叛縣而還。


所以說,孫策要想北上襲許,第一關是廣陵太守陳登,第二關就是在汝南郡的滿寵、曹仁。

【孫策襲許假想示意圖】


曹操根本不用過於擔心南方的事,眼前的袁紹才是燃眉之急。此外,謀士郭嘉也斷言孫策不久會死於非命,結果還真讓他給說中了!

孫策在北上途中,在籌備船隻的期間,中途跑出去打獵玩(都這個時候還想著打獵,也算是酷愛了吧),結果遭遇許貢家的三位門客刺殺,受重傷而死。他連廣陵城門的邊都沒摸到。


最後,我順便再說說曹操在官渡時期的戰略佈局。

許都以北,正面戰場上,是曹操、曹洪等人率主力對抗袁紹主力軍,曹操奇襲烏巢之時,就是留下曹洪守衛軍營。

許都以東,兗州是程昱坐鎮,夏侯淵在徐、兗、豫督辦軍糧,徐州臧霸在北上攻打青州袁譚。並徵調青徐兩州的軍糧至官渡。

許都以西,以司隸校尉鍾繇與河南尹夏侯惇坐鎮,鍾繇負責安撫關中諸將,讓他們保持中立狀態。

許都以南,就是曹仁負責了。

一目瞭然,曹洪、夏侯淵、夏侯惇、曹仁,都是曹操的開創基業的兄弟,同呼吸,共命運,在官渡之戰這種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時,曹操自己對抗北面袁紹,其他三面都有自己兄弟坐鎮——曹操玩得很穩。

孫策奇襲許都,談何容易!


有一說一談歷史,無偏無倚話蒼生。

歡迎喜歡三國故事的朋友關注我。


潯陽鹹魚


孫策要偷襲曹操,郭嘉:“曹老闆,孫策要偷襲你。”陳登:“曹老大,孫策要偷襲你。”曹操:“我知道。。。”孫策這個沒有實施的偷襲(事實上存在不存在還有爭議)搞得整個三國都知道,那你還偷襲什麼。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紹就發動了官渡之戰,到了公元200年,建安五年二月袁紹才到黎陽。到了四月的時候,袁紹連曹操的面都沒見上呢,而這個孫策已經遇刺重傷不治,到了五月孫策就一命嗚呼了。在四月之前的曹操大軍本來就在許昌談何回援。在四月底,曹操才從許昌出兵官渡。五月開始對峙。這個時候孫策已經掛了。



在此期間曹操還順手滅了劉備辛苦大半輩子攢下來的數萬人馬,還俘虜了劉備家小和關羽。當然你會說曹操未必知道孫策已經掛了,還是要防備。事實上未必這些,我們看袁紹進攻曹操足足準備了一年,而且他倆還都在北方,在南方的孫策要準備多久這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孫策是大軍來襲,準備時間一定不短,如果小股偷襲就陳登那一關他都過不了。


孫策要想偷襲許昌,廣陵是必經之路。孫策不可能借道荊州,荊州劉表和孫策可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而廣陵太守陳登也不是一個好相與的人。別說孫策想偷襲他,陳登時時刻刻還想著吞併東吳呢。史書中說,陳登在江,淮深得民心,有吞滅江南的志向。

登以功加拜伏波將軍,甚得江、淮間歡心,於是有吞滅江南之志。


建安四年,也就是袁紹發動官渡之戰的那一年,孫策確實是進攻了廣陵。孫策先攻下皖城,然後派孫權用十倍的兵力圍攻陳登。但是陳登卻把孫權打的一敗塗地。殺死淹死的不計其數。不久吳軍又捲土重來,陳登又在路上埋伏下柴草,一把火燒的吳軍潰不成軍。兩次損兵折將,孫策還拿什麼偷襲。

你說孫策死的早了,否則會怎樣怎樣,然而陳登也是三十多歲死的,要是陳登也死的晚點,孫策還是不能怎樣怎樣。


漁耕樵讀


論兵力來講孫策不如曹操,但孫策卻敢去攻打曹操的許都呢,難道孫策不怕嗎。孫策不是傻子,他知道曹操這個時候正在與袁紹對峙,斷定曹操抽不出兵力回來支援,才敢攻打許都的。



官渡之戰袁紹全軍出動勢必要消滅曹操,肯定不會給曹操機會。這時候曹操兵力遠遠不如袁紹,之所以能與袁紹對峙,主要是因為打了幾次小勝仗,導致袁紹不敢輕舉妄動。



這個時候孫策偷襲許都,不是曹操不回去支援,而是不能回去,這邊好不容易打出一點優勢,如果這個時候撤退回去支援,袁紹絕對不會給曹操機會,一但撤退沒有了營寨防守,兵力又與袁紹天差地別,如若撤退袁紹的騎兵乘勝追擊殺個幾個來回,必定全軍覆沒。



這一仗必須打,一退必敗。曹操心存大志不甘失敗,這一仗要是敗了,時勢不會給他重新發展的機會,在這個諸侯爭霸的時代,強者會越來越強,弱者只會被吞併。


小影視界


我個人認為孫策當時真正的目標是荊州。因為劉表與孫策有殺父之仇,而且荊州是戰略要地。  當時的形勢是這樣的:曹操聯合遼東公孫瓚對抗袁紹,而袁紹則聯合荊州劉表對付曹操。但由於公孫瓚過早被袁紹擊敗,並沒能和曹操形成夾擊之勢。  孫策在觀察到當時的形勢後,做了兩件事,一是將周瑜派往鄱陽湖訓練水軍,二是偷偷放出消息要趁袁曹交戰時偷襲許都。這其實都是為了攻打荊州做準備,從之前在江夏大敗黃祖開始,孫策的目標就一直是荊州。放出偷襲許昌的煙霧彈只是為了麻痺劉表,以渲染曹操的弱勢來促使劉表出兵。一旦劉表出兵,荊州防禦就會相對薄弱,孫策就可以趁機攻佔荊州。而實際上孫策也是這麼做的,其出兵打陳登只是做做樣子。孫權帶領的先鋒部隊被陳登打敗後,孫策並沒有繼續攻打,而是突然向西行軍,其目的就是要與周瑜會合一同攻打荊州。  孫策放出偷襲許都的煙霧彈同樣強烈地刺激了曹操,雖然孫策已考慮到當時曹操根本無暇主動出兵對付自己,可他卻沒料到老謀深算的曹操會玩陰招,結果在袁曹正式開戰前被曹操和郭嘉派出的刺客所暗殺。當然曹操的刺客不會傻到表明身份,而是謊稱許貢門客,因為曹操當時正面對袁紹這一強敵,絕不想同時和江東結怨。  在官渡之戰正式開戰前,孫策就被暗殺了,而劉表過於謹慎,也沒有按照約定出兵,最後曹操艱險地戰勝了袁紹,創造了官渡之戰這一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再補充一下:孫策選擇這個時候攻打荊州是非常合適的,如果劉表出兵打曹操,孫策可以乘荊州境內空虛,很輕鬆地攻城略地,如果劉表不出兵,孫策也可以放心大膽地攻打荊州,不用擔心東方的安危,因為此時曹操自顧不暇,不可能進攻江東,孫策憑著沙羨之戰時將黃祖殺得隻身而逃的聲勢,也可以威懾劉表軍,攻佔荊州大部甚至全境也是有著一定的把握。  所以官渡之戰前孫策做了很多準備,他是要趁火打劫的,打劫的目標不是曹操,而是劉表。只可惜他提前被刺身亡,那麼多準備功虧一簣。  以上是我對《三國志》、《江表傳》等史料記載的內容分析出來的,各位見仁見智,呵呵。



我覺得,三國曆史上最詭異的就是這個。

當時,孫策剛剛統一江東六郡,氣勢如虹。向曹操提出,要求冊封自己為大司馬。曹操沒有同意,開玩笑,曹操混了這麼多年才是一個司空,理論上管轄政法系統。孫策一個小屁孩就想要三公第二位的大司馬?

所以,孫策憤憤不平,就想偷襲許昌。

此時正是袁紹南征,曹操疲於奔命的時刻。曹操四面是敵,兵力嚴重不足,雖然不大可能似說的那樣不滿萬,但對峙袁紹已經令曹操無處抽取兵力,只能被動防禦江東。

這個時候,曹操是無兵可派了。

江東如果真的在此時發動偷襲,以孫策+擅長奇襲的周瑜,估計汝南豫州等地要被佔領,甚至可能徹底撕裂曹軍防禦線。而曹軍在袁紹與孫策的夾擊之下,必定發生崩潰,最終逃向潼關一線。

詭異就在這裡。孫策竟然死了。

誰殺的?

說是許貢的門客。

可是,那麼多的巧合。

刺客不僅知道孫策的打獵路線,時機還抓得精巧無比,孫策單人獨騎,身邊哪怕有一名士兵也不會出現問題。恰恰就是如此。

而且劍還斷了。只能用弓來抵抗?

因為很多信息缺乏,反正在我看來,以得益者來反推,真正凶手不是曹操就是孫權,或者孫權故意推波助瀾。


四川達州


因為孫策被刺,曹操知道許都不會被偷襲,所以,他的注意力也就不再防備許都。


用戶60135833044



一、曹操官渡之戰時,孫策戰略重心在仇人荊州劉表身上,偷襲許都很可能是迷惑劉表的煙霧彈。

孫策是江東人,他的手下更擅長水戰。孫策剛得到江東,最重要的的穩固自己的老巢,然後再考慮擴展。因此他的戰略重心在荊州劉表,並不是中原地區。

孫策和劉表的關係就像春秋時期的吳國和越國一樣,是世代仇人,不可調和。孫策的父親孫堅就是被劉表的手下黃祖襲擊殺死。

孫策只有佔領劉表的荊襄九郡,江東才能穩固,跟中原地區爭奪天下只是次要目標。

孫策如果偷襲許都,劉表很可能會偷襲他的江東,所以孫策肯定要先解決劉表這個“臥榻之側”的心腹之患才會爭霸中原。

(官渡之戰)

曹操跟袁紹的中原決戰一觸即發之際,孫策這時放出風來,準備偷襲許都,迎接漢獻帝。

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孫策偷襲許都的計劃很可能是煙霧彈,為了迷惑劉表,假裝偷襲曹操,實際上是要偷襲劉表。只不過,因為刺殺事件,讓偷襲劉表的打算沒有實施而已。

二、曹操對孫策早有防範,所謂許貢刺客很可能是曹操所派

曹操要跟袁紹在北方已經水火不容,決戰已不可避免。他自熱也要防備著有人趁他無暇後顧之際偷襲他。所以他自然有早做防備。

此時,許貢擔任是吳郡太守,成了孫策的手下。不過許貢是忠心漢朝的,就給朝廷上書,讓朝廷把孫策調到京師,以防今後尾大不掉。

結果許貢做事不密,書信被孫策截獲,許貢一家都被孫策殺掉。後來,許貢幾個逃跑的門客刺殺了孫策。孫策傷重而死。

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先是,策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孫策遇刺而死這個記載很讓人疑惑,幾個逃亡的門客在被通緝的過程中,怎麼消息這麼靈通,就能抓住孫策單人匹馬的時候,不能不讓人懷疑這裡面有第三隻手在操控這一切。

(郭嘉曹操劇照)

這第三隻手很可能就是曹操和他的謀士郭嘉。

孫策已盡得江東,聞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欲率軍渡江北襲許昌。曹軍皆驚,唯郭嘉說:“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孫策要偷襲許昌。郭嘉卻胸有成竹地表示:孫策輕狂缺少防備,只要有埋伏的刺客,孫策必然要死在匹夫手裡。

郭嘉的論斷也太精準了吧,他不僅能料到孫策會死,還料到孫策會死在刺客手裡。這簡直逆天了,堪比神仙了!

所以,從許貢門客精準的埋伏和郭嘉的論斷。我們可以大膽推測,曹操為了在跟袁紹決戰之時沒有後顧之憂,就派了一直專業的刺殺隊伍,以許貢門客的名義刺殺了孫策。

三、曹操與袁紹官渡決戰前,孫策已經死亡,不必回師

再回到題目,曹操聽聞孫策偷襲許都,為什麼布回師防備?

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因為孫策遇刺身亡是在公元200年4月,而官渡之戰是在這一年的7月。

(孫策遇刺)

也就是說,官渡決戰之時,孫策的問題已經被曹操解決了,也就不存在回軍防備這個問題了。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孫策真正的目標是劉表,偷襲許都的消息只是煙霧彈,而孫策自己被曹操派人在官渡之戰前刺殺了。所以就不存在曹操率軍回防許都的問題了。


我是“@北冥説史”,愛歷史,愛生活。一樣的歷史,不一樣的解讀。寫文不易,感恩您的順手“關注、點贊、評論”。


北冥說史


孫策趁袁曹官渡大戰時,欲起兵攻取許昌,如此也等於直接斷了曹操後路。可面對這樣的威脅,曹操當時為何不肯回師防備呢?在我看來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當時袁曹對峙的處境不允許他回師。二是郭嘉的大膽預判幫助他穩住了軍心,從而無視了孫策。

接下來我們來詳細分析:

官渡之戰的膠著狀態,使曹操無力脫身回師



官渡之戰最後由曹操取得了勝利,也因此奠定了他北方霸主的位置。但這場戰役贏的並不輕鬆,在大戰前期曹操的處境也是十分困難的。因為他正面對著兩個劣勢:

1 兵力少交戰不力,士兵多負傷

2 速勝不得,糧草不濟,難以久持

正因如此,曹操甚至萌生了退兵之意。正準備回師時,荀彧寫信給他,力勸他不能退兵:

“紹悉眾聚官渡,欲與公決勝敗。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


荀彧說的很清楚,這次大戰袁紹是要跟你絕一死戰的。如果這時候覺得不能破敵而退兵,並然會被袁紹乘勢反擊,從而一敗塗地。所以是堅決不能退的。

因而在得知孫策欲偷襲許昌時,曹操並不是不肯回師防備,是因為正如荀彧所言,當時他正跟袁紹激戰,是沒法撤回的。

因為一但回師抵禦孫策,恐怕還未到許昌,剛撤兵官渡時,已被袁紹乘機擊潰。

郭嘉的大膽預判 穩住了軍心 更穩住曹操之心



孫策最終並沒有偷襲許昌,雖然後話。但如果當時孫策成功出兵,曹操則立時處於前不能破袁紹,後不能救許昌的兩難死地之中。

既使三軍將士纏困在此,無法脫身。又無法回援許昌,保住後方不失。

須知許昌一但落入孫策之手,曹操則失去了根基,先不談落腳之地,後續糧草登時便無以為繼。定然是軍心潰散,頃刻間被袁紹擊垮。這點曹操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孫策欲攻許昌的消息傳到曹營時,三軍皆驚:

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

曹操也慌了,可出於第一個原因,他根本沒辦法回師。這時郭嘉站出來說了一番話: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郭嘉作為曹操賬下的首席謀士之列,向來算無遺策,料斷必中,曹操對他的話是百分百的信任。而他的這番話也安撫住了,正處於存亡之秋中的曹營眾將那顆惶恐的心。

曹操不但深信不疑,更是不得不信,因為他別無選擇。

郭嘉預料孫策必死,不足無懼,究竟是出於深思熟慮下才敢做出的斷言,還是為了安撫軍心才編出的妄言。這個我們沒法知道。

但當時他的這番話,的確使曹操有了名正言順不回師救許昌的理由,更消除了曹操原本因為無力回師,從而擔憂許昌得失的影響所產生的顧慮之心。

使得原本無力回師的事實,變成了是孫策的不足無懼,所以根本不必回師。因此穩住了軍心,使得三軍將士全身心投入與袁紹的大戰中。

也正因為郭嘉的這番話,曹操更加不肯回師。

Ad說



最後孫策果然死於刺客之手,這是屬於巧合意外,還是性格原因誠如郭嘉所料一般,我們同樣無法得知。

但其結果的確使曹操無形中消除了一場大禍。如果孫策沒有英年早逝,憑他的驍勇善戰,當時直入許昌,逐鹿中原,天下大勢最終歸屬誰手就未可知了。

談三國故事,看天下英雄。我是Ad哥哥,期待你的關注。

Ad哥哥


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北方實力最大的袁紹看曹操不順眼,公元199年集結十萬精銳,意圖剿滅曹操,曹操立即北上迎敵。袁紹和曹操在北邊作戰,牽制了曹操大部分兵力,這時,如果南面有人趁機同時攻打曹操,曹操必然夾在中間腹背受敵,非常危險。南方有實力的諸侯一個是劉表,另一個就是孫策。劉表胸無大志,也不敢得罪曹操,一向愛好和平。孫策當時剛剛在江東創業成功,雄心勃勃,如果聯合袁紹,偷襲許都,消滅曹操,把漢獻帝奪過來,天下的勢力就要重新劃分,面對這個絕佳機會,自然不能放過。



《三國志·孫策傳》中也有記載:“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

孫策的確是準備了,孫策想要進軍北上只能走淮南和廣陵兩條路線,公元200年,孫策指使他任命的廬江太守李術將曹操派往淮南的揚州刺史嚴象殺害,廣陵方面,兩次發兵圍攻匡琦城,為北上製造條件。



只可惜,還沒等孫策進一步計劃的時候,就在一次外出打獵途中,被三個刺客射中面門,傷勢嚴重,四月撒手人寰,二十六就英年早逝了。



此時距離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決一死戰還有四個月呢,曹操即便是聽說孫策有偷襲許都的想法,可能也是許久之後了,根本用不著分兵防備。總之,孫策整個北上偷襲計劃實際上是胎死腹中。



對於孫策的死,曹操的謀士郭嘉還有一個神預言,“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果不其然,孫策就被幾個匹夫給弄死了。該著曹操免於危機,還很頑強的幹掉了袁紹老兒,以少勝多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