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农村人用什么包粽子?

月季正红


在这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纠正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习俗,尤其是传统节日,这不分农村人还是城里人。

比如,端午节吃粽子,有肉粽子,红枣粽子,葡萄干桂圆粽子等等。每个地方吃的粽子不一样,做法也就不一样。但对于一个地方而言,城里的农村的做法是一样的。

到底用什么包粽子呢?因地而异。

第一,用叶子。

南方的粽子,一般都是用叶子包住。对于叶子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具有清香味,经水煮后不破,叶子面积较大。

从味道上说,芦苇叶子最具优势,味道清新。但实际制作过程中,有点难。因为芦苇叶子很新鲜,容易断裂。而且,芦苇叶子有季节性。

竹叶却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能包。而且,它一般比较宽大,不仅好包,还耐煮。

第二,用油饼。

这里说的自然是乡风西苑老家的粽子,说完整,叫作油饼卷粽子。

粽子的食材有:红枣、糯米、大米,白糖和红糖。红枣洗净,清水泡一下煮烂,然后锅里加水,倒上白糖和红糖化开,倒进红枣,糯米和打大米,大火煮开,小火煮熟,就变成黏糊糊的粽子。

做法跟《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出现的陕西甄糕大同小异,味道也是各有千秋。

粽子做好之后,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油饼卷起来吃。这可能跟北方人爱吃面食有关。

油饼是用开水烫面,然后揉成团,切成剂,擀成圆饼,用香油炸熟。

第三,什么都不用。

一些地方,直接食用粽子,外面什么都不包。

以上是乡风西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乡风西苑,关注三农问题,欢迎互动交流。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乡风西苑


不懂的不说,没见过的不说,百度来的不说。这是好摄农夫回答问题的三不说。

我就以自己家乡的农村为例吧,在我的家乡棕子不是端午节吃的,而是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这可能与老家的农耕时间有关,端午节在我们家乡是最忙的时候,插秧、种地、养蚕等。

农忙季节包棕子吃显然没那么多的时间,而二月二则是农忙还没开始,正月刚刚过完准备迎接农业生产的到来,这时候包棕子吃还有一个寓意:棕子=种子,就是希望今年的种子能发更好的苗。

棕子皮一定是用箬叶的,这种箬叶是前一年夏天摘来晒干保存好,用的时候泡水一天,发软后洗衣干净。

扎棕子不用棉绳之类的,是一种类似于茅草的草壳,大概有80公分长,也是前一年采来晒干备用的,用时温水泡发,又软结实。

棕子里面一般是糯米、红豆、枣子、板栗,还有一味徽州特色的就是腊肉火腿片。这种棕子最受徽州农村人的喜欢,包好煮熟以后挂起来晾干,可以蒸着吃,可以切片油煎吃,还可以放在徽州火通上焙着吃。

二月二农村人都会包很多棕子,一直可以吃到清明节。


乡村搜罗社


端午佳节,粽情欢享。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自用来包粽子的叶子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包粽子的叶统称粽叶,一般南用箬叶北芦苇,还有荷叶跟笋壳,芭蕉叶,玉米皮,苎麻叶,槲树叶,粽巴叶,箸竹叶......各种叶子各有特点,只要无毒且坚韧耐高温蒸煮都可以。箬叶粽子棱角分明芦苇粽子细长有型,笋壳粽子像穿着豹纹大衣,玉米皮粽子清新淡雅,荷叶粽子唇齿留香,你们那用什么包粽子呢?


花匠小美


农村人用什么包粽子





我的家乡地区浙西山区,山高林密,大山上生长着一种叫箬竹的植物,它的根茎不粗细长,高的可生长二米多高,属野竹科植物。它的叶子像毛竹叶,不过很大很长很宽,最适合农村人包粽子。



过去,农村人就是利用端午、中秋两个时节上山釆摘箬叶卖钱,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是这几年农民都外出打工了,没有多少农村人再上山釆摘。



不过农村人脑子也不苯,前几年上山釆摘时就把箬竹移栽家里房前屋后的菜地里,要包粽子很方便,都是新鲜釆摘新鲜包,我今天就采摘了这么多,靠自家根本包不完。我只好用二块木板将箬叶压平整,放在阳台上阴干燥。



今天虽说离端午节还有四五天,可我家已经提前包粽子。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包粽子吃不单单是端午、中秋,平常想吃随时都可以包。



现在包粽子原材料也比过去好多了,喜欢吃甜食的就用绿豆、蜜枣做馅。



要想吃荤的就用猪肉;吃辣的可以放干菜辣椒,荤素搭配也很好吃,猪肉配土豆、配栗子、配碗豆、配花生米都可以。



放到锅里煮熟箬叶四处飘香,人没有到家就已经闻到粽子香了。



农村人用什么包粽子?欢迎农民朋友一起都来说说看,觉得可行就给老娘舅点赞评论转发吧。

[更多三农精采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老娘舅说事》点赞、评论、转发、分享]

老娘舅说事


每个地方的都一样,很多叶子都可以包粽子。但是不得不说用粽叶包粽子肯定是最多的,不然为什么叫粽叶呢?而且这个也不分什么城里人农村人好不好,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

我们这边也是一样,主要还是用粽叶,明天就是端午节了,现在在家家户户又开始包粽子忙活起来了。

粽叶基本上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在我们湖南张家界这边山里也是非常常见的。而且粽叶不光是可以包粽子,我们还用它来包糍粑,比如玉米糍粑,野蒿糍粑,苦荞糍粑等等。当然也可以用粽叶做菜也是很不错的,比如我们这边蒸饭的时候就会铺一层粽叶,还有把鸡肉块用粽叶包起来然后蒸,味道也是杠杠滴。

粽叶的用途很多,主要是因为粽叶的香气,吃过粽子的人都知道,会有一种很特殊的的,淡淡的清香味。

包粽子我们这边一般就是锥形的,还要很多地方的包法不一样。食材主要是以糯米为主,然后里面会放一些绿豆,花生。现在的粽子也是各种各样的,还有腊肉的,放枣子的等等。这个主要就是看自己的口味了。而且包粽子也不是端午节才可以吃的啊,平常都可以,但是只有端午节吃粽子也才是最有味道的。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其乐融融。


三农帝国


“包粽子了,包粽子了,来学着点。”老娘的叫唤,把我唤到她跟前,看着自己亲手采摘回来的粽叶,还没开始包粽子呢,心里就美滋起来。这些年每年的粽叶都是集市上买来的,今年的端午节前,刚好去村里办事,遇见在村河道旁的几大丛粽叶,兴奋的像个孩子,在村里一个热心小弟帮助下,采到了新鲜,带着粽香味的粽叶。

在农村人眼里,能包粽子的叶片,都统称为粽叶了。可以包粽子的叶片有好多种,但山妮尝过最多的就是三种叶片包的粽子:粽叶竹(箬竹叶)、箸叶(我们俗称糯米叶)和菠萝叶(当地译音)。



粽叶竹。采回来的粽叶竹,剔除小叶和破损的叶片,清水洗后再用热开水快速焯一下,这样叶片翠绿,包糯米粒的时候,叶片不易因脆而漏米粒。根据个人口味,糯米里可放花生、大枣、火腿肉等。粽叶竹包粽子,受大多数的人喜爱,端午节前农村人拿到集市卖,三元一把或5元二把(一把就是八九枝),价格不同。

箸叶(糯米粽叶)。以前妈妈说糯米叶时还以为是饮用茶叶里的糯米茶叶。后来才知道是包粽子的糯米叶,它的香味比粽叶竹的气味还芳香,叶片上布满许多如白色糯米粒的小白点,农村人口中的糯米粽叶,也是因此而叫的吧。它包出来的粽子,要美观,清香一些,但它的存放时间没有粽叶竹的长久,煮熟的糯米容易变质,馊了,所以短时间要吃完。


菠萝叶(桲椤叶)。这种叶片没见人卖过,只是小时候,外婆用桲椤叶包过粽子,包出来的粽子成长方形,外婆说桲椤叶可治病,除了叶片有独特的 香味,清香开胃外,还可利小便,活血。桲椤粽子,煮熟的糯米饭会被叶片染的有点发黄,不似白糯的样子。 端午节假己经开始了,在外奔波劳碌的你,回去和父母包粽子了吗?赶快行动吧。端午节安康!



我是彝家山妮,一起来分享你家乡的粽子啦,喜欢山妮的分享,就支持点赞吧。


彝家山妮


眼看就要到端午节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吃粽子,赛龙舟的时候了。每次到端午节,各种各样的粽子都迷花了人的眼,肉馅的、枣馅的,让人食指大动。可是吃了这么多年的粽子之后发现,用来包粽子的叶子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都有哪些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包粽子!

1、第一当之无愧的自然是芦苇叶了,这是北方人包粽子最常用的粽叶了,虽然包出来的粽子有股子芦苇的清香,但是因为芦苇叶子比较窄,所以包起来也需要一定的技术。

2、接下来就是箬竹叶了,这是南方最常用的粽叶,是植物箬竹的叶子。箬竹的叶子比较宽大,而且韧性也比较足,相对容易好包一点,因为是竹叶,所以用它包出来的粽子自然也有一丝竹子的香味。

3、荷叶,我们国家用荷叶来包裹食物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做法,但比起别的食物,荷叶用来包粽子的却不是特别常见。

4、玉米叶:这里不是玉米杆上的叶子,说的是包裹玉米的皮,不少人会用它来包粽子,煮过之后,不仅有糯米的甜味,也有一丝玉米的香味,也是非常的好吃。

3、槲树叶,这一般是鲁东南地区人们的做法,而且粽子的样式不是我们熟知的锥形的,而是长方形的。

以上就是几种人们常用的包粽子的植物叶子,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别的,比如椰子叶、柊叶,还有我们知道的竹筒粽等等!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农村人用什么包粽子?

在过去很长一点时间,农夫一直以为全国各地的粽叶是一样的,都是用箬竹叶来包粽子。后来长大了才知道,粽叶并不是指一种专属的植物,而是用来包粽子的叶子,全部都能称之为粽叶。虽然从小到大,农夫吃的都是箬竹叶包的粽子,但是还是不可否认,农村人的智慧。因为由于各地环境不一样,而包粽子讲究的是就近取材的原则,所以包粽子的材料也就不一样了。农夫就来罗列以下所知道的几种常见的包粽子的材料吧!

箬竹叶:在南方,基本都是采用箬竹叶包粽子,这种叶子很像竹叶,但是比其更加的宽大,而且包粽子也很方便。

芦苇叶:在北方地区,基本上都是采用芦苇叶来包粽子,毕竟在北方,芦苇比较多,而选择芦苇叶包粽子,一样很清香,也符合了就地取材的原则。

玉米皮:玉米皮包的粽子也很不错哦,有一种淡淡的玉米香味。这个玉米皮就是我们常见的玉米外面的那一层黄色的皮。

荷叶:荷叶不仅可以做粑粑吃,而且包的粽子也一样很好吃。

芭蕉叶:这个应该是广东、广西那边比较多吧。农夫有一次去广东,在早市上就看到用芭蕉叶包的粽子,但是很可惜没吃过。

以上就是农夫所知道的农村里常见的包粽子的材料,其实在头条号农夫也发了一篇文章介绍这个,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索了解一下!


农夫也疯狂


我们北方人习惯用芦苇叶子包粽子,首先集市上购买新鲜的芦苇叶,即便是干的,也应挑选较宽大无破损的苇叶最好。
过去农村都是用黍子米,也叫黄米,配上大枣包粽子,现在我们这里都不种黍子了,所以,改成了用江米做原料。在包粽子前,首先把江米用凉水泡开,大枣和粽叶分别用开水炸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包粽子的时候芦苇叶柔软不破裂,大枣在煮熟后不干也不硬。


另外,包粽子过程先放根筷子,好搭叶子,按顺序颠倒搭四五片叶子,收起来,成喇叭口状,装泡好的江米大枣,注意米不要塞的太实,太实了煮出来的粽子会发硬,不糯难吃。粽子包好后,锅内添水漫过粽子,用较沉些的东面压在粽子上面,不使粽子漂浮,估计时间的大小,一锅带着浓浓芦苇叶清香的粽子就能吃上了。


乡野老农


端午节各地的传统习俗虽不尽相同,但吃粽子却是各地端午节习俗礼仪中的共同点,可是粽子的类型不全然相同,特别是粽叶更是五花八门,就拿我家乡来说,粽叶至少也有10多种。


一是苎麻叶。属荨麻科植物,又名野麻、青麻、白麻,是一种生长在山谷林边的植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根茎叶有清热利尿、安胎止血、解毒的功效。


嫩嫩的苎麻叶有一股自然的香甜味,非常的好吃。洗净后的嫩叶捞出挤干水分摊晾,然后用石臼捣细。


当嫩叶捣成糊状后,再取适量糯米粉和大米粉混合,加入红糖水、猪油和草果粉均匀揉成面团。再从做好的面团中轻轻揪出一小团,放在手心,搓圆,搓到表面没有裂纹,然后用苎麻叶包起来,用柴火蒸上3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蒸好的粽子粑粑颜色深绿,通体滑亮,非常诱人。


二是芭蕉叶。“越南十八怪”的第十三怪就是“粽子做成四方块,芭蕉叶子包起来”。云南与越南相连,大部分风俗习惯也相同,其中粽子就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节吃芭蕉叶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是箬叶,俗称粽叶。生长在丛山峻岭中,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是一种很好的水土保护植被。粽叶是天然生长的,没有任何毒害和污染,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气味芳香,闻上去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具有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痈肿等功效。是我们农村人最喜欢的粽叶。


四是竹叶。在我家乡竹子可谓是漫山遍野,随处都有,于是竹叶也是我们当地人包粽子最容易采摘的叶子。竹叶还具有清热、消炎、利尿、通络的成效,又没有毒性,所以我们常采用麻竹、桂竹等竹叶面积较大的竹叶来包粽子。采或买回来的竹叶只需煮一煮或者用水浸泡几个小时就可以用了。


除了以上几种,我们山区农民也会利用广袤的田野,采摘当地适合包裹粽子的一些普通叶片,譬如芦苇、荷叶、竹笋衣、蕉芋叶、甘蔗叶、马莲叶等,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虽然粽叶有所不同,但粽子所用的材料基本相同,都是用白糯米或黑糯米添加一些粳米,随自己的口味再配上鲜肉、火腿、大枣、花生等馅料。经过高温蒸煮后,粽叶内的有效成份可与粽馅内的某些成份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成为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道特色美食。


马上要到端午节了,你备好粽叶了吗?

我是花腰妹,来自民族山区,如果你对山区农村、对民族风土人情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为我点赞,和我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