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上清黃庭外景經》靜功修煉功法大要

《上清黃庭外景經》又稱《太上黃庭外景經》。全書分上部經、中部經、下部經三部分,共196句,都系七言歌訣。經文著重在分析與靜功密切有關的臟腑、身形,一一敘述它們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以及靜功修煉的方法。故經文首二句即說:"老子閒居作七言,解說身形及諸神。"所謂"老子",顯然是後人託名。

《上清黃庭外景經》靜功修煉功法大要

經文所提到的重要身體部位共42處,它們是需要注意修煉或意守的部位,這些部位是:黃庭、關元、幽闕、命門、廬間、丹田、玉池、靈根、中池、橫下三寸、種廬、玄膺、宅中、橫理、靈合、間關、玉房、明堂、三關、崑崙、降宮、重樓、瓊室、玄谷、太倉、正室、九原之山、紫宮、日月、志門、天門、華蓋、清靈(淵)、中宮、三焦、七門、大淵、懸膺、青靈、膺間、華池、中池等等。有些似乎是古傳的針灸穴位,如崑崙、紫宮、命門、關元等等,但大多名同而實異。上述部位名稱,極大部分是在本書經文第一次出現的。這些部位,多數被後世氣功家所普遍採用。在臟腑中,經文重點提出心、肝、脾、肺、腎五臟,各有較詳細的敘述。六腑僅偶爾述及,計有三焦、胃管、長城(腸)、太倉(胃)等。述及的器官有咽喉、氣管、七竅、精門、受精府等。

《上清黃庭外景經》靜功修煉功法大要

在修煉方法上,本書注重一下幾點:

1.精神的恬淡虛無,效法自然。如說:"行閒無事心太平","虛無自然道之固,物有自然道不煩,垂拱無為身體安","扶養性命守虛無,恬淡自樂何思慮。"

2.特定身體部位的意守鍛鍊。如說:"子能守一萬事畢","子能守之可無恙","寸田尺宅可治生","丹田之中精氣微","子欲不死修崑崙","方寸之中謹蓋藏"。

3固精。如說:"長生要慎房中急,棄損淫慾專子精","閉子精門可長活","急固子精以自持"。平時除了房事慎重外,休息時候,以四指握大拇指的小兒拳也是重要的固精法門。

4.氣貫丹田。如說:"呼吸廬間入丹田","象龜引氣致靈根"。

5.咽津。如說:"玉池(口)清水(唾液)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玉池清水上生肥,靈根堅固老不衰"。

在臟腑器官中,此經書特別重視腦、心、脾,如說:"崑崙(頭)之上不迷誤","子欲不死修崑崙",以上指腦。"心為國主五藏王,受意動靜氣得行",以上指心。"脾中之神主中宮,朝會五藏列三光,上合天門合明堂,通利六府調五行,金木水火、土為王",以上指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