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他們是改革開放40年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和創造者;他們經歷蟄伏爆發了求知的熱情和慾望,他們畢業後嵌入中國科學、經濟斷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紮根,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40年前,2800餘名77、78級學子在千萬人的角逐中脫穎而出,從五湖四海匯聚到上海交大。

今天他們重回母校,他們將當年的高考准考證、錄取通知書、筆記、老照片帶回學校,在這場特別的“同學會”裡憶青春韶華,聊家國情懷。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當年的這2800餘名交大學子年齡最大的32歲,最小的只有15歲,來自來自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的工廠、農村、部隊、學校等各行各業,男女比例約為7:1。年齡差距懸殊,背景差異也很大,他們的知識基礎普遍薄弱,很多人在大學之前都有過一段社會經歷:

有的當過工人,有的作過知青,還有的可能參過軍。

面對這樣零基礎、低水平的現狀,他們表現出對知識、科學極度的渴求和近乎自虐的刻苦讀書態度。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1982年,91081班畢業留念,學生宿舍11樓414室全體人員合影留念。歷史資料圖由校方供圖(下同)

“當時我們每週用於學習的時間竟然高達90小時,而這些時間是靠千方百‘擠’出來的:擠掉了週末和節日,擠幹了娛樂和社交,擠扁了吃飯和睡覺的時間……‘學霸’就是這樣煉成的。”

回憶起在交大惜時如金的學習生涯,上海交大黨委書記、77、78級機械工程系畢業的姜斯憲仍覺著有些難以置信。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32071班的李學同學在宿舍認真看書。

“大家總是爭搶階梯教室的最前排。”大家的“老同學”,上海交大校長、77、78級船舶及海洋工程系畢業的林忠欽回憶說,“我們77、78級畢業生中的不少人之所以能在後來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成績,應該說與當年求學時養成的這種樂學好學的勤奮精神密不可分,對此我深有體會。”

“我們犯愁怎麼能在圖書館裡搶到一個空閒的位置,常常以為自己來得夠早,卻總有人比你捷足先登;我們擔心的是學習時間不夠用怎麼辦,食堂窗口前排隊的一點時間也要掏出隨身攜帶的外語單詞本,口中念念有聲;我們執著於每一個問題,下課鈴一響便一擁而上,把老師團團圍住,提問就像連珠炮,絕不放過一個疑問……你追我趕、比學趕超,熄燈後的宿舍總是燭光點點,夏天教室裡、路燈下蚊子多,大家就穿上長褲和套鞋,手搖著蒲扇看書……”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1979年初的教學場景:《大幹快上為四化 長征路上譜新篇》

77、78級電子工程系張偉表示,面對勁頭十足、求知若渴的學生,學校也特別重視,各門功課都安排了最好的老師,每門主課更配置了輔導教師,進行解疑釋惑。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張鍾俊教授與學生們交流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1978年秋輔導員江勝修深入到61082班新生宿舍瞭解新生的需求,同年江勝修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77、78級學子對知識和科學的渴望一下子被激活迸發,老師們也恨不得將畢生所思所想所學全都傳授給學生。沒有課本,老師就自編講義、油印教材,用他們對未來的追求和渴望,點燃學子的激情和夢想;教室裡沒有空調,夏天悶熱難當,冬天猶如冰窟,朝北的教室條件更為不適,但是老師們卻絲毫沒有怨言,講授、板書、答疑、實驗無不兢兢業業、一絲不苟。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1980年,時任校長範緒箕(左2)在實驗室指導學生。

著名電子學家、當年已77歲的時任校長朱物華開設“水聲工程原理”新課,80年代時任校長範緒箕在實驗室指導學生,這些瞬間都被鏡頭記錄下來。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時任交大校長朱物華在講課。

校長走上講臺講授專業課,系級幹部也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參加學校教學科研第一線的工作;甚至許多雙鬢斑白的老教師不顧年事已高,主動回到學校,提建議、談設想,表示要上教學科研第一線,把有生之年獻給教育事業。已八旬高齡的時任學部委員周志宏風趣地說:

“我年紀雖然老,但我這部機器加點油,還可以用!我要把82歲當做28歲來過,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祖國無限的教育事業中去。”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舒本仁2800多道高數習題作業本

“《高等數學》雷英彥老師在講授極限理論時,一句‘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把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數學巧妙地融合到一起,讓人即刻理解了‘趨近於零但不等於零’的概念,這也成為我日後在工作中永不停步、追求卓越的動力。”時過40年,77、78級電工及計算機科學系袁繼烈依然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

“四年的大學生涯,刻苦自覺的學習,是形成了一種風氣。清晨看見每個人不是在體育鍛煉,就是在背外語;晚上,夜自修各個教室客滿;那時,宿舍教室晚上都是要熄燈的,所以在熄燈後,走廊看書,路燈看書都有,也有買電池,打手電看書的,當然都是在什麼牛莊路、虯江路、中山公園那些電子市場買的再生利用電池,便宜呀。”

77、78級應用物理系杜國楨說道。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54071班姚昕和程時晴在討論問題

當時的交大校園裡,工程館裡傳出朗朗書聲,老圖書館永遠滿座,執信西齋裡學生們的歡聲笑語不斷,運動場上總有揮汗如雨的身影。41083班的金子保每天晨跑兩千米,利用食堂買飯的時間背英語單詞。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41083班的金子保每天早起晨跑兩千米,利用食堂買飯排隊的時間背英文單詞。

“只爭朝夕的歲月——上海交大77、78級校友入學40週年專題展覽”上,充滿時代印記的134件珍貴的實物展品,展現教學科研重振雄風、交大學子奮發圖強的270張圖片及豐富的文獻資料跨越40年時光首次亮相,帶大家重溫了77、78級交大學子只爭朝夕、刻苦攻讀的求學歲月。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人臉識別系統尋找“同桌的你”。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1980年6月,91081班男生寢室合影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55071班的女生在校門前合影

厚積薄發,成為改革開放參與者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1981年11月,中國政府批准世界銀行貸款第一個大學發展項目,這是中國高校首次接受世界銀行貸款。時任交大校長範緒箕親自負責交大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他堅持選送了38位優秀畢業生出國留學,併為每位學生聯繫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等一流大學的導師。

上海交大的這38位“世行生”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走出國門的中國學子。如今,他們已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他們之中,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姚一心、美國羅格斯大學終身教授盧毅成、上海會暢通信股份有限公司CEO黃元庚、軟銀中國資本主管合夥人華平,還有交大密西根學院創始院長、現任榮譽院長倪軍。

兩屆畢業生大都進入了六機部系統等國家重點行業,也有部分同學進入社會的其他行業。面對新崗位、新角色、新使命,77、78級的同學努力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在為四化建設的道路上,勇挑重擔。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他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交大學生,他們的學霸之路近乎自虐!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三十多年過去了,有的同學成了獨當一面的工程師,有的成為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有的引領了中國經濟的向前發展,有的肩負著中國未來教育的使命。他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在一個個平凡的崗位上為國家社會奉獻了他們最美好的年華,無怨無悔地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不平凡的業績。

“恢復高考不僅改變了我們一代人的人生軌跡,也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姜斯憲說,“77、78級的同學對於整個改革開放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在畢業走向社會之後,他們比較快地擔當起了各行各業的骨幹,整體地彌補了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巨大差距,在這方面我認為大家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