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用30多张纸条“对话”!海宁医院分娩室这一幕暖心

用30多张纸条“对话”!海宁医院分娩室这一幕暖心

5月30日晚5点10分,一位特殊的产妇被推进了海宁市人民医院的分娩室,一次不同寻常的自然分娩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分娩室里显得异常安静,既没有产妇声嘶力竭的喊声,也没有助产护士的加油鼓劲声。仔细一看,一张张充满关心和鼓励的纸条在产妇和助产护士之间传递着。

“力气用小一点,缓慢用力”“打止血针有点痛”“宫口开全了,现在开始往下用力,大腿抱起来,深吸一口气”“宝宝就要出来了,稍微用一点点力气”……这样的小纸条前前后后有30多张,不仅让大家看到了这次生产过程的不易,更记录了助产医护人员对产妇和婴儿的温暖守护。1小时17分钟后,22岁的聋哑产妇小邓顺利自然分娩,产下一名女婴,母女平安。

突遇聋哑产妇 分娩遇到极大考验

5月30日上午10点,小邓和家人一同来到了医院待产。小邓的婆婆告诉记者,预产期原本在6月3日,但一早上小邓就说腰疼,担心会出问题的他们一刻也不敢耽搁就赶来了医院。在婆婆眼里,小邓是个坚强的儿媳,很孝顺很贴心,体谅家人工作辛苦,就连早上来医院都是坐公交车。

当时来到医院的小邓有些紧张,助产护士沈丽萍发现后连忙上前温柔地安慰她。但是小邓一直在咿咿呀呀的,却讲不出话来。这时候,沈丽萍才意识到原来小邓是一名聋哑人。

了解到这情况后,接待的每位医护人员都格外上心。基本的检查后,产科主任叶为群考虑让小邓顺产。通过纸笔的书写交流后,小邓也表达了自己生的意愿。但自己生产也意味着即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小邓的特殊情况,对于医护人员和小邓都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助产护士沈丽萍告诉记者,因为小邓是聋哑人,害怕在手术进程中交流会有困难,她做了很多的准备。“我提前写了好多张纸条,上面包括怎么用力,怎么呼吸,给她打的是什么针等。考虑到孩子的爸爸也是聋哑人,在生产时为了更好传递我们的想法,还特地安排了男方的妈妈进来陪伴分娩。”

为生命破例 让丈夫进入陪同

用30多张纸条“对话”!海宁医院分娩室这一幕暖心

沈丽萍告诉记者,自从人民医院搬新家后,还从未有过帮助聋哑孕妇接生的经历,这是第一次。虽然提前做了许多准备,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在宫缩的时候,我们用纸条告诉孕妇用力和呼吸的方式,但可能因为痛得比较厉害,她的情绪波动很大,还下意识地去拿开绑胎心的带子。再加上她婆婆也不懂手语,只能通过观察小邓的眼神来传达小邓的意思,所以沟通并不很顺畅。”

医护人员只得在旁边不停地安抚,用纸条安慰小邓,可小邓依然表现得非常烦躁。“叫王涛(丈夫小名)陪我!”躺在病床上的小邓颤颤巍巍地用笔写下了这句话。虽然平时只允许一位家人进去陪伴产妇分娩,并且丈夫是不能进去的,只能等在产房外面。但是看着小邓越来越糟糕的状态,又考虑到产妇情况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婴儿的顺利出生,医护人员决定破一回例,让小邓的丈夫一起进了分娩室。

小王进了分娩室后,不断地用手语去鼓励着小邓,还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告诉小邓她真的很厉害了。看到小王的手势后,小邓微微笑了笑,也用手语回应着,就在这一来一回的交流中,小邓的情绪慢慢地缓和了下来。

虽然小王脸上装作很平静,但看得出来他其实也非常紧张,在生产的过程中,他紧紧地握住小邓的手,在传递给妻子力量的同时,也让自己能够安心。

1小时17分钟 顺利产下一名女婴

用30多张纸条“对话”!海宁医院分娩室这一幕暖心

宫口完全开了以后,考虑到孩子出生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沈丽萍让小邓的婆婆和小王离开了分娩室。这时小邓可能也比较累了,生产的时候总是憋不住那口气。“肚子痛了,使劲,现在要你用力把他生下来,嘴巴闭住。”“没力气?现在必须用力才能生!”“嗓子里没声音,用力时嘴巴闭住。”沈护丽萍不停地用纸条鼓励小邓,在纸条关键的部分,像是“用力”等词,沈丽萍还用笔把它重重地圈下来。

因为小邓听不到,沈丽萍每说一次用力都会不自觉地用笔在纸上戳一下,最后纸上布满了蓝色的点点。

沈丽萍还告诉记者:“考虑到产妇看不懂医学术语,为了让她能够更好地理解生产时具体要怎么做,我们都会采用比较通俗的话语,虽然可能不那么文雅,但当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当天18点27分,宝宝终于出生了,是一个可爱的女宝宝。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医护人员笑着告诉记者,虽然过程很艰难,但生产还是很顺利的,只花了一个多小时,比不少产妇都快了不少。宝宝产下来了,医护人员悬在空中的心就落定了。

用30多张纸条“对话”!海宁医院分娩室这一幕暖心

手术的缝合阶段,医护人员还是不断地用纸条告诉小邓每一个步骤。看见自己的小孩就在身旁,小邓既紧张又激动,这时很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没多久整个手术就顺利完成了。沈丹萍笑着说:“后来她的视线一直围着孩子,我们给孩子称体重、擦拭、转到哪产妇的眼睛就跟到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