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3000双语者的实践成果,不用脑用身体记住真正英语的究极方法?!

3000双语者的实践成果,不用脑用身体记住真正英语的究极方法?!

你知道吗?其实,有越不用脑,越能流畅说英语的方法。

我朋友在日本经营着一个只招收会讲英语和日语老师的双语私塾,规模挺大的,有十几个分校。

上次回国时,我们交换了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相互见解,然后他说到了一件事,让我兴趣盎然。

他为了面试也为了个人的趣味,至此已经采访了超过3000人以上的双语者,每每总要对他们如何掌握好英语的话题“挖根究底”。

然后,和这么多双语者的谈话汇总结果,他告诉我,他明白的一些事。

那就是,

会英语的人,「不翻译成母语」、「不暗记」、「没有兴趣的事不会做」。

然后就是具体方法,「不用脑」但是能学好英语的具体方法。

3000双语者的实践成果,不用脑用身体记住真正英语的究极方法?!

1、舍弃「英语的学习」,要做的是为了能「流畅说英语」的学习

如果我想流利说英语,于是我会通过学校应试教育下的英语学习、报名参加英会话学校的英语学习、自买教材学习......

遗憾的是,上面这些学习都不太可能让你能流利英语对话,至少我不曾看到过这样的“好事”。

义务教育或者应试学习的十几年,在英语教材或者英会话学校上花了大把钱,尽管这样,「在中国这种学习环境下,能英语流利说」的人数真很少,而无需否认,这就是现实。

然而,这不是“因为你身在中国,所以不能流利说英语”,说到底,真的只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为了能“流利说英语”,不应该是「英语的学习」,而必须是「流畅说英语」的学习。

「流畅说英语」指的是“能无阻碍,顺利地进行交流”的英语。

本来,我们学英语的目的不正是为了这个目标吗?而不会只是为了学“应付考试的英语”。

3000双语者的实践成果,不用脑用身体记住真正英语的究极方法?!

2、英文中译是最应该扔掉的学习法

我们学的应试教育的英语中,“中英互译”占据着英语学习的重要位置。

但是,其实这是能流利说英语,最不能做的学习方法。

能熟练“操控”中文和英文的双语者,在用母语以外的语言说话的时候,不会进行“高速翻译”,而是用这种语言来理解这种语言。

仔细想一想,感觉这是当然的事,“高速翻译”,即使是高手中的高手的同声翻译,也是翻译了10分钟到15分钟则必须交换。

因为这个过程给予大脑的压力实在巨大。

为了能正确进行翻译,必须记住的是语言的意思,和完美地记住语法的规则——这是到现在为止,现在还在继续着的学习指导的英语学习法。

这事实上会带来“学了几十年英语还是不会英语”的大问题,所以首先要摒弃这种学习法。

3、语法放到最后学,首先要用身体来体会声音

那么,正确该怎么做才能学到真正流利说的英语呢?

3000人的双语者们都在用的学习法,其实真的很单纯。

他们所做的只是,

「模仿,发声,反复,一味的读」

不是「用大脑的学习」,而是用「身体和感觉来记住的学习」——占总英语学习时间中的80%、90%都在读。

语法的学习不是说不必要,问题是要顺序。

双语者们为了能记住正确的语法,首先会进行「记住发音,记住声音」的学习法。

无数次的从口中大声读出来,无数次的抄写的同时,形成条件反射般的语言自然会脱口而出,声音被身体“记住并吸收”。

而用声音记住的过程中,语法也会很自然地“水到渠成”。

可以说这是最接近母语学习的方法,你可以想一想你自己从小学中文时的状况,会比较行理解。

这么做,大量接触英语之后,再开始学语法就能非常顺利地快速掌握。

与其长时间看语法书,首先读出声来学习的方式,效果远远要好上很多倍,非常重要的事,一定要自己记住(或教给孩子方法)。

3000双语者的实践成果,不用脑用身体记住真正英语的究极方法?!

4、越是“吵”着学的人,英语进步更快

我们常会看到在图书馆、地铁或是公园中静静学英语的人。

遗憾的是,这是非常低效的会方法。

经验上,越是“吵”着发声学习的人,越是进步快。

英语学习的基本就是读。

非常单纯的道理,只要读出声来,就能学会英语。

默看学习和读出来学习,第一给予大脑的刺激量完全不一样,第二在学习过程中的招致厌烦的程度上也完全不一样。

花费同样时间,默和读的学习效果更是完全不一样。

另外,发声,用“声音”来记住语言,一旦使用的时候很容易想起。

本来,为了说话的语言必须用“说”,用“声音”来掌握,这是所有语言学习时的根本。

5、扔掉英中词典

英语学不好的人的特征之一,就是过分依赖「英中词典」。

再说起,为什么不能依赖英中词典?

是因为通过汉语于英语的“配套”来学习记忆英语的方法,存在着2个大大的“陷阱”。

第一个是,所有的汉语和英语,不可能1对1完全对应起来。

比如狗和dog,就不是完全一致的,dog有宠物狗的意思之外,还有“做坏、弄坏”及“有点脏”的意思。

第二个问题我们学习时应该经常会碰到,一下子想不起来意思的时候不能用其他可替换的词语来解释。

依赖英中词典后,想要使用记住的单词,想不起来的时候,本来应该知道的简单语言也会一起想不起来。

英语和中文1对1的“捕捉”方法,对于英语流利说会起到很大阻碍的反效果。

3000双语者的实践成果,不用脑用身体记住真正英语的究极方法?!

6、使用英英词典

那么,不明白的词语出现时该怎么做?

必须使用英英词典,并养成使用习惯。

使用英英词典,“不翻译而是用英语来考虑英语”,只要习惯了,这个英语思维的基础就能被“建”起来,会渐渐让自己掌握「用英语来思考,用英语来说话」的感觉。

另外说到英英词典,种类应该很多,从小学生可以使用的东西,到大学教书在使用的难度,各种各样,简单的英英词典是用中学1年级学习的单词程度写的东西,小学和中学的孩子可以使用。

所以,首先扔掉手中的英中词典,备一本适合自己程度的英英词典,遇到不懂的单词时,用它来查即可。

7、掌握「替换说的能力」

推荐使用英英词典,是因为自己知道的单词意思可以用英语来解释说明,可以真正在日常学习中帮助自己养成“英语脑”。

等到自己能说明单词的意思时,会话力也会快速被提升上来。

不是英语母语的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或者阅读时,常常会说不出想说的单词。

另外,我们也常常会碰到没有更合适的中文说法来表达这句英文

或单词的意思,即使明白意思,就是不能正确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这个时候,这种「能说明意思的能力」,也就是说「替换说的能力」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3000双语者的实践成果,不用脑用身体记住真正英语的究极方法?!

8、停止英语单词本的学习

即使学好英语,也没有必要能说出世界中存在的所有的英语。

只要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有可能要说的话,能流利说出口就已经足够。

自己所学中中也存在着自己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领域,即使是熟悉的领域中出现很难的单词,不知道也很正常,但是,同样的词语,我们在用中文说的时候,则能比较流利地说出来。

与自己无关的,不学习,自己要经常使用的英语,或者为了达到自己学习目的的英语,那么就彻底下功夫。

这就好比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讲到的世界名人成功者的成功关键之一,就是会把科学验证的一些原理活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比如20:80的原理,80%的产出都是由20%的资源而来,适用于各行各业,千古不变,成功者会把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每天早上起来先想一想今天要做的事中,哪些是花20能带来80成果的事,排在最优先做的位置。

就是说,与自己有关的先学先决定,只是决定这么去做,就能让自己的英语力飞跃般提升。

比如,只是为了自我介绍的发音和语法变得完美,只是为了让自己在工作中能熟练对话,等等,一步步增加可以让自己能“运用自如”地“操控”英语的“熟练领域”,也就是说逐步增加“局部”——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地方,一个一个地去消化去完成,按优先顺位。

9、目标是「局部流畅」的状态

为了能「局部运用熟练」,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自作自练“短剧”。

这里的短剧是指,在自己想说的英语场景中,用自己想说的对话组织起来的台词。

比如,“路上被想到城隍庙去的外国人问路,然后引导他们去乘坐地铁”等等,可以想定具体的场景,并自己想定会出现的问答,用英语表达的对话过程就是“短剧”。

自己可以设想一些自己会用到的场景,按自己的思路一问一答,写出英语,多读无数遍,不用大脑,用身体记,直到条件反射般能脱口而出就行。

英语会话教室或者英语会话书上的场景英语,都是公式的标准内容,比如和他人商谈时使用的英语,就非常死板。

也就是说,不管记多少英语会话教材上的场景对话的内容,没有一本书是按你想说的话一字不差地写出来的,如果死记硬背记下后,最后在碰到实际情况,对话内容不同时还是一样会顿住,接不上口。

所以,自己可以多多想定一些自己会用到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下,把自己想说的话作成个性的“短剧”,用身体来记住,这才是通向能流利说英语的最近的路。

3000双语者的实践成果,不用脑用身体记住真正英语的究极方法?!

【一句话】

不是“学习英语”的学习,而是“学习能流利说英语”的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读·读·读,用身体记,形成条件反射,不要用大脑记。

3000双语者的实践成果,不用脑用身体记住真正英语的究极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